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0:58:45

关于无情、本来是佛的话题(兼答“清凉的夏天”师兄)

看了“清凉的夏天”师兄和大家的讨论,我归纳为下面几个部分:

1、无情有佛性吗?2、无情有见闻觉知?3、无情能转有情吗?4、无情听经5、无情说法6、无情当下是佛;
这几个问题是分歧的核心,大家有的放矢的一个个过,容易理清思路,不至于把话题跑偏!

麦田守望者 发表于 2018-7-20 11:56:54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47
我暂时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给师兄提提建议,看了师兄的帖子,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这样在你认为的讨论里 ...

最后一句话,我认可,并遵守。
我回帖会很慢,因为您单这个题目就讨论三年多,您的许多帖子已经是成型的套式。我学佛还不到三年。所以,我需要就您每一段仔细思维,查证经论,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8:32:47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8:27
随喜赞叹!
这也是佛在《金刚经》中说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世界都是假名,况其他乎!

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他们以金做器,器器非金啊!咱们着急也没用!尽心就行了!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1 11:04:08

本帖最后由 法华之子 于 2018-7-21 11:05 编辑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0:13
请大德解释一下这段话,这段话一直读不明白: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末学愚钝,谈不上开示,但愿和师兄共同学习探讨。

师兄原话:

   这里说:佛性非常非无常,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佛性即常即无常?随缘现常现无常?

末学理解:

   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离一切文字相,语言相,是绝待之法。如说常,就会有无常对待,如说无常,就会有常对待。正如有明必有暗,有苦必有甜一样,成了对待法。这和大德开示,真心本来面目非无为非有位一个道理。

   因此,可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可随缘显现为常和无常。

师兄问题: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怎么理解?

末学理解:

      常者,不变,因不变,但能随缘----《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无常者,随缘而变,变不离常,《法华经》云,世间相常住。    佛性即为心,心者,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以上是末学的理解,纯属抛砖引玉,恳请菩萨大德们继续开示指点,不胜感激。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09:03:22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09:00
再分享一段印祖开示:

五台山秘魔岩中庵石窟接引佛装金记


须知此像, 即佛真身

佛像是无情土木所成,还是真佛身;
以佛而论, 则身土不二, 理智一如, 何一法非佛真身

没有一法不是佛身

请问,无情有佛性吗?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1 10:41:21

sdzcsc 发表于 2018-7-21 10:13
请大德解释一下这段话,这段话一直读不明白: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师兄不要称大德,受不住啊,叫名字就可以;
这段开示,我以前似乎记得自己存过一个专门的开示,但印象不深,不知道在哪里了;
师兄说的即常即无常是对的,我要解释也是这样的,但总觉得这样的解释不能很好的满师兄的意,我先放放看,谅解。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0 21:12:19

说无情没有佛性,这个观点肯定不是圆顿大法的观点。

一念无明,我们最初的这一念,有情还是无情啊?

如果这一念是有情,怎么变现无情的?

或者, 如果这一念没有佛性,那么众生的佛性哪里来?如果这一念有佛性,那么,有佛性的这一念,变现了山河大地无情物的时候,无情物的佛性就没啦。。。。。。

如果无情物没有佛性,无情物岂不是成了心外之法?假设所有有情众生都成佛了,难道还会留下无情物在世间任其自生自灭?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0:59:29

1、无情有见闻觉知吗?
无情无见闻觉知,是我们一般共识,这个是建立在无情无情识的基础上的,没有问题;
但我们前面学过,在楞严经讲无情的来源,是“妄想凝结”,法师常开示说“念头压死了”;
在《楞严经》第七卷十二类众生中: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当知此等,痴心凝结,但以顽念,化作顽物,如木枯槁;
从道理上讲,无情虽没有情那样敏锐的知觉,那是因为念头顽灭,迟钝而已!但无情本是念头凝结,岂能无觉知乎?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2:40

这里我个人一直比较疑惑的,就是‘清凉的夏天’师兄提到的,无想是无想天,不是无情的说法;那么在《楞严经》里讲,妄想凝结成无情,那么妄想凝结是什么东东?最近在读净空法师《华严经讲义》,法师提到了这个,说无情,是坚固的执着的而成,如望夫石等;是“妄想凝结”!

妄想凝结,也是“见闻觉知”!而非“不知”。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3:08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在解释“肆、消释名题段落处:解释”地、有十种义:
时之第三“地无好恶”:

“有人说:”那我懂,这个地本没有知觉。”你知道他没有知觉吗?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的知觉所能知道的。地也有它的知觉,“地”,也是众生之一。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4:22

2、无情有佛性吗?

这个问题,是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
无情能否成佛,就看无情有无佛性!无佛性,即不能成佛!有佛性,皆堪作佛!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4:54

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在解释土木金石时,无四蕴,只有色蕴,但根性尚在,所以,果报尽时,复生人道;

根性尚存,根性就是佛性;

无情是有佛性的!!!!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5:23

那么证据呢?
1、        日本江本胜博士有个著名的实验:“水知道答案”!应该很多人知道的,不知道可网络搜索看;
2、        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自己做个实验,用植物、鲜花、食物做对比,一组用善良的爱语,一组用恶毒的语气骂它,过几天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3、        生气的人身体就会差,刚生孩子的母亲,如果生气,她的奶水是有毒的,孩子吃了会中毒;
4、        佛法公案有著名的“申公说法,石头点头”;
细心的师兄,应该能在这里受到启发,无情都能感受不同的心里的!

那么无情有见闻觉知的理论呢?就是因为无情具佛性!佛性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在无情状态时,它的觉知和有情不同而已;

(文字乏力,表达的不那么好,大家原谅,抛砖引玉)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6:35

如果无情有佛性,无情有见闻觉知,那么有经文依据吗?

1、前面提到的申公说法,石头点头,是事实依据;
2、在《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之“三十二应身”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指掌》云:上科人伦,统收人王宰官等,不尽之机。此科非人,统收天龙八部等,不尽之类。以彼所不摄者,皆此摄故。长水子璇法师云:有形有色蕴,如休咎精明等,无形无色蕴,如空散销沉等;有想有四蕴,如鬼神精灵等;无想无四蕴,如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等。有好乐度其本伦,转生人道者,我于彼等之前,一一各随其类而现身,各应其机以说法,令其成就;

其中无想类:就是无情,有色蕴,无其余四蕴(受想行识);土木金石等;
下面的注意了,乐脱其伦!!!它怎么乐脱其伦???“乐”字,就是它有愿望要脱其无情的本伦,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8:15

补充一句:无想类,无想,就是妄想凝结,而不是无想天的无想,无想天的无想是禅定;无想类的无想是妄想凝结,字面一样,意思不同,果报不同,大家存疑求证;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7-20 11:08:35

2、我于彼前,皆显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观世音菩萨会显无情身,为无情说法;令其解脱,转生人道!!!
   观世音菩萨能用无情身为无情说法,就说明,无情之间也有沟通的方式!!!这里同时标明了无情能说法、能听法!通过学习解脱无情而成人道!同时是不是也说明无情能转有情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无情、本来是佛的话题(兼答“清凉的夏天”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