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净土 发表于 2018-9-16 22:55:06

各位大德:
       随喜赞叹大德们的弘法功德!大德们都有一颗慈悲度众的菩萨心肠!我们是一家人、有共同的目标。
      辩法即是弘法!理不辨不明,辩论清楚了,让过往的菩萨都受益、尽早明理开悟,功德无量!
      但是,你东引一句、他西引一句,都在这里打哑谜。没有自己的见解!脱离了佛经原文原义,就像关公战秦琼,永远没输赢。
      佛讲经是观机逗教,每一部经都有特殊的缘起。
      

※如来使※ 发表于 2018-9-17 07:08:06

“我慢”分以下六种:
          [慢]就是贡高我慢,一种就叫[慢],我有十分功德,我值得骄傲,你有吗?你为一切众生服务,是不是在圆满自己啊。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十分功德,李四十分功德,张三一定认为自己比李四强。第三种叫[慢过慢],张三十分,李四十二分,
          张三认为比李四还要强。
          第四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把它说成是十五分二十分。
          第五种叫[邪慢],这种人根本不知道世间,还有羞耻二字,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这种人叫惹不起,躲得起。
          第六种叫[卑劣慢],他明明知道自己不行,一定要说自己行。

南京当真 发表于 2018-9-17 08:17:27

要放下一颗心,不能有色眼睛看这个法。法华都再三强调,这个法,佛在世都有人不信,遭来诽谤,何况灭度后。
本着对法华经负责的态度,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法搞明白。如果法师讲错了,我们护法辩法也有个底气不是?不能抓住一两句祖师大德的特殊对境的说法,不能凭经文中一两句不了义的开示,就断章取义啊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17 09:14:47

楼主的心态当真师兄分析的很到位的。
楼主举例子说有多部经说是经王,这个是对的,想来楼主也不会否定法华是经王吧?如果否定,另当别论,如果不否定,那就各安其便,随心而受比较好。

我这里主要是想补充的一点,楼主说要按宣化上人的讲解来修,这个师兄们应该随喜赞叹,楼主这个做法是对的,众生修行,随缘不同,宣化上人公认的高僧大德,有著作、视频等丰富的资料供后世行人参考,我本人、以及这里很多师兄都学习宣化上人的开示讲解,这个大家不要有异义为好!不然会给人一种错觉的!

(篇幅问题,下帖继续)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17 09:24:47

各位师兄,以及楼主师兄;

这类争论(看似讨论,实际就是争论,我就不避讳了),大家一定要抓住关键矛盾!
双方的矛盾,绝对不是谁是经王、该依谁的问题!
1、法华是经王,毋庸置疑!别的经有师兄提出也是经王,也不是问题!只要都讲圆满了义即可!大家这里要统一。
2、楼主说的依宣化上人等公认高僧大德,也不是问题,我个人完全同意!赞叹楼主师兄这个依止。
3、那么双方的焦点在哪里呢???就在无情能否成佛上!这是问题的核心焦点。

有师兄应该记得,我在前面有帖子专门把这类分歧做了总结,其实核心焦点,就是这个无情。抓住这个关键的点,很多争论都会变成讨论,魔、佛之分一下了然。

返回主题:我个人能力有限,没有办法给楼主讲清楚无情到底能不能成佛,我就用楼主认可的宣化上人的开示分享给楼主:

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摘录:

“无想”,这无想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土、木、金、石。这个无形的,就是“销沉”;本来也是众生来着,但是它堕落,就空散销沉;它不过是在一个时期里是这样子,有的时候,还会托生去做人的。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卷二:
P241,鸱鸟,是暖土而生的,母鸱鸟抱着一块土块,具生出小枭鸟;
枭,就是由抱土块而生出来的枭鸟,吃自己的母亲
魍魉归,是木石所变的,或者是老树,石头,时间久了成精的。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在解释“肆、消释名题段落处:解释”地、有十种义:时之第三“地无好恶”:
“有人说:”那我懂,这个地本没有知觉。”你知道他没有知觉吗?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的知觉所能知道的。地也有它的知觉,“地”,也是众生之一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17 09:26:34

楼主师兄,不知道师兄认不认可宣化上人的这些讲解开示?
我不懂这个法理,我相信宣化上人!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9-17 09:29:09

不信印广法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过不去的点,就是无情,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一下,就是无情是否具佛性,无情具佛性,必当作佛!无情不具佛性,不能成佛。如是而已!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9-17 09:41:39

楼主师兄提出的问题,其实其他帖子已经有所讨论过很多次。

然而,同样的问题,很多师兄都做过回答,但这次又提出来,可见,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各位师兄大德们还是很耐心的解释了。

所以,末学建议,问题一个个的提,提出一个,讨论一个,解决一个,再提下一个。

sdzcsc 发表于 2018-9-17 11:29:34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棃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
……
……
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这里“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也就是说入定八十亿万劫,都不如一念信解法华经!




李长军LCJ 发表于 2018-9-17 13:02:02

法华经楞严经法理法意学懂学通,佛讲的经部部经是经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本人不懂,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