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唯一佛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安法师和印广法师会面”录音记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1#
    发表于 2018-8-10 12:57:13 | 只看该作者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10 12:39
    xiang96
    师兄看懂了印师的讲记,所以说第八识是识蕴,是五蕴世间法,是吗?您这样的知解如何让人服气?

    ...

    圆瑛大师在哪里讲了识蕴是阿赖耶识?请转载原文!也望师兄不要无中生有。

    楞严经讲了识蕴虚妄,这是对的,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这也没错。
    所以佛说的虚妄的识蕴,到祖师那里又改成了真妄和合?识蕴真在哪?妄在哪?你能说说吗?
    这种偷梁换柱的逻辑,我只能呵呵了~

    八九种识不是八九个识,在另一贴中已辩过了,不再重复。
    虽然师兄转贴了这么多,答非所问,含糊其词。表面显得很有学识样的,却不能印证你说的法义。

    点评

    处处分别“自他”“对错”,不理解去来对机方便说法,看似佛学知识丰富,而实不知,“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发表于 2018-8-17 08:4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2#
    发表于 2018-8-10 13:0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10 13:11 编辑

    若师兄真想以理服人,就把我提出的几点置疑,正面回答了。如果说得如法如理,我自然会服。而不是拐弯抹角,故弄玄虚。
    1、明确指出玄奘大师说的有没有误,误在什么地方,有哪部经论或祖师大德印证你的观点
    2、明确指佛在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众生界不减的说法是否有误,为什么?与哪部经抵违背?
    3、楞伽经是不是大乘经典?楞伽经说的法义正不正确,如有错误,错在哪?为什么?4、哪部经论印证了“众生共一个第八识”,“如来藏不是第八识而是第十识”。


    点评

    你的根本问题是没看懂《法华经》!  发表于 2018-8-17 08:4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63#
    发表于 2018-8-10 14:0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8-10 12:57
    圆瑛大师在哪里讲了识蕴是阿赖耶识?请转载原文!也望师兄不要无中生有。

    楞严经讲了识蕴虚妄,这是对 ...


    师兄有趣。一方面要人说出祖师大德佛经来论证,但他人贴出来后师兄又不信,只认为自己复制黏贴的加上自己的见解是对的。

    所以我才在以前帖子说,拿祖师大德佛经贴出来您也不认可,一定要认可您的观点才叫政治正确。

    呵呵。

    点评

    因为你转贴的经文没错,但你对经文法义的理解,不符合成唯识论窥基大师对经义的解释,你的解释也会造成楞伽经前后矛盾。  发表于 2018-8-10 14:1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4#
    发表于 2018-8-10 14:07:56 | 只看该作者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10 14:05
    师兄有趣。一方面要人说出祖师大德佛经来论证,但他人贴出来后师兄又不信,只认为自己复制黏贴的加上自 ...

    《楞伽经》之开立第八识于成佛时而说九识
    《入楞伽经》卷九:“依诸邪念法,是故有识生;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大乘入楞伽经》卷六:“由虚妄分别,是则有识生;八九识种种,如海众波浪。”
    《大乘密严经》卷2〈显示自作品第四〉:“尔时,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王言:天主,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
    窥基菩萨于《成唯识论述记》卷1解释:“《楞迦经》说:“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说有“九识”,即是增数。显依他识,略有三种,广唯有八。离于增减,故说唯言《楞迦经》中兼说识性,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识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即因为《楞伽经》是在唱说八识,并无九识可说,而为了开显第八识于佛位时一切无垢,因此别开说有九识,非是于第八识体之外而别有第九识体。是以真谛三藏法师的地摄宗之分有第八识体与第九识体,全然是翻译不解佛法真谛所致。

    点评

    五、六、七、八、九识本来就是一个识。是你自己不理解,还辩来辩去。一即无量、无量即一。  发表于 2018-8-16 17:4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5#
    发表于 2018-8-10 14:27:44 | 只看该作者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大乘密严经》卷2

    玄奘菩萨《八识规矩颂》中亦如是阐述阿赖耶识:
    “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如摩尼宝体性清净,若有置于日月光中,随其所应各雨其物。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大乘密严经》卷3

    “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
    佛直接说“阿梨耶识名如来藏”,若硬要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两个名称分割后建立为两个法,如同把某某人这个名字、跟其色身、跟其觉知心,分割成三个独立的法:色身是色身,我的觉知心是觉知心,再把某某名字再建立成另外一个,这样说起来是三个法。
    《入楞伽经》又说:
    “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
    在《大乘密严经》里面,金刚藏菩萨在佛前说道: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这已明说:如来的清净藏──如来的无垢识──他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所转变来的,两个名称所说的心,其实是同一个心体。世尊并以黄金和戒指的关系来譬喻,既不能说二者完全相同,也不能说二者不同,戒指还是从黄金打磨而成的。同样的,世间人的阿赖耶识,经由证悟、修行消除性障,经由消除无始无明之后,他可以转变成佛地的真如所依的无垢识。”断了一念无明,就是断了见惑、思惑以后,他就成为异熟识,异熟识再断了无始无明的随眠,断了一念无明的全部习气种子随眠,到达完美无垢时,这个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所以说:“展转无差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6#
    发表于 2018-8-10 14:34:01 | 只看该作者
    空性、不空性、如来藏、阿梨耶识,其实都是同一个法体,都是指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如来藏法义极广极深,为了方便向众生宣说,所以从不同的面向,为众生方便而作说明,有许多的名称;但不能说这么多的名称是:一一名各有心体,否则就会严重的误会佛法正理,就越修越远离正法了。
    经典中明白地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如:
    (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7#
    发表于 2018-8-10 15:2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10 15:26 编辑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中说:
    “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语译如下:
    “然而第八识的功德虽然是一切有情都一样成就,却随着他的功德差异不同的道理而别立种种名称;这是说有时名为“心”,因为第八识由于熏习各种善、恶、无记种子而积集起来以后,再由这个第八识心体中现行,他有这种积集各类法种的体性故。或者名为“阿陀那识”,因为他能执持各种形色的有情色身诸根及一切种子,使得有情众生的色身不会毁坏的缘故。这个第八识有时则名为“所知依”,因为他能作为染净一切诸法及众生所知诸法的依止心的缘故。或者名为“种子识”,因为他能普遍地任运执持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种子的缘故。以上所说的四种名称,可通用一切凡夫圣人之阶位,因为不论凡夫或圣人的第八识,都仍然有这些有为功德故。第八识心体有时又名为“阿赖耶识”,因为他在凡夫位或大乘某些圣位阶段(譬如七地及以下各阶位),都还能摄藏一切杂染品的法种,而使这些杂染法种不会遗失的缘故;而且或多或少仍有我见与我爱等种子而起的心行,将第八识心体的功德执藏为自内我的缘故;这个阿赖耶识的名称,只在异生凡夫位及有学位的二乘圣人或有学位的菩萨中使用之;并不是无学位的二乘圣人或者念不退位的八地以上菩萨,还会有杂染法种继续执藏的道理的缘故。这第八识有时称为“异熟识”,因为他能引生分段生死所摄的善业与不善业的异熟果报的缘故(使得阿罗汉受到先世所造恶业的苦受果报);这异熟识的名称,只有在异生、二乘圣人、诸菩萨果位中才可使用,如来地就不可以用这个名称来说第八识的了;因为并不是到了如来地以后还会有“异熟性的生灭”和“无记法现行”的缘故。第八识有时又名为“无垢识”,这是表示第八识已经被修行到了最究竟清净的诸佛如来的纯无漏位所依止的缘故;这无垢识的名称,只有在如来地才有;因为菩萨一切位、二乘一切位及异生凡夫位,都还或多或少的执持有漏法种,仍然可受熏习,还未曾证得善净第八识的缘故。】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中阐述: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意谓:阿赖耶识心非断,然因心体中含藏一切世间与出世间之种子,作为一切有情之所依,由有阿赖耶识性(集藏分段生死种子之体性),而令生死有为法之种子不断流注,是故亦说非常,是故无始劫来令众生之分段生死种子相续流注不断,故名念念生灭前后变异,然非谓其心体念念生灭变易也,不可误会论中真实义也!
    《成唯识论》中又云:“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烦恼粗重者谓集藏分段生死种子之阿赖耶性)永远离故,说之为舍。……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
    “然此菩萨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此亦说彼(菩萨)名阿罗汉……”——《成唯识论》
    以上皆可证明:如是阿赖耶识心体,乃是未来成佛之体;“舍阿赖耶者”、“灭阿赖耶”是修行到阿罗汉位断烦恼障究竟时舍弃阿赖耶这个名称,而非舍弃阿赖耶识这个成佛之体。

    是故,凡夫位中之阿赖耶识心体,无学位中之异熟识心体,佛地之真如心体,皆同是阿赖耶识心体,唯改其名不改其体,借以显示不同之修证阶位内涵。本同一体,无二无三。此乃诸经诸论同一所说之理,真曾深研唯识诸经者,皆知此理;唯有一知半解之人,方会作此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68#
    发表于 2018-8-10 19:46:07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8-10 15:24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中说:
    “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 ...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中说:
    “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

    以上是您的原文摘要。

    文中提到“阿陀那”,即为阿赖耶识之异名,也为第八识之异名。

    请见《楞严经》“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佛陀之所以不常开演,是陀那识非常非常微细,恐凡夫执著陀那识为自我,而不能领悟到不生不灭的真心。

    另:根据宣化上人对《楞严经》的讲解,摘录如下: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

    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好少讲的,“我常不开演”,我平常都不演说这个法。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对着那些个大阿罗汉、大菩萨、大比丘,这种法,都很少讲的。我们现在,你说多便宜,在这儿,就这么随随便便,就闻见释迦牟尼佛所说这样的妙法。

    陀那微细识:“陀那”是一种微细的识,比八识又细一层,它又叫“净识”,又叫“白净识”,就是一个净的种子。这个净识,它是非常微细微细的。习气成暴流:我们的生死,都是由这地方来的。在这微细识,依真起妄,就生了一念的无明──习气就是无明;这个无明一生出来,就好像暴流似的。什么叫“暴流”呢?水流得太急了,什么也挡不住,这叫暴流。那什么又叫暴流呢?就是我们这个“生死”,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做人、又做畜生,又生天、又堕地狱,转来转去的,没有停止的时候,就好像暴流的水一样的,所以这叫“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真”,这个真法;为什么我不说这个真正微妙的法呢?我为什么不赶快把它说出来呢?“恐迷”,我就恐怕人认真作妄,将妄又认作真了。好像那个“觉”上,他一定要加个“明”,弄得就迷上加迷,做一个迷中辈人。所以我常不开演:我时时都不讲“真”这种的妙法。我给你们小乘人只讲小乘的道理,真正大乘的妙法我从来就不讲的。为什么不讲?就因为你们这一班的小乘人,还都不够程度,没有回小向大呢!所以我向来都不讲的。

    所以,师兄要放下自我的执着,不能认为自己理解的就是绝对正确的。不同的法师,有不同的理解,最终都要自己从佛经中去悟。

    点评

    阿弥陀佛,师兄圆解。  发表于 2018-8-17 08:2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20 09:57
  • 90

    主题

    630

    帖子

    9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91
    69#
    发表于 2018-8-11 11:19: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无不动如来 于 2018-8-11 12:00 编辑

    你少拿别的经典的评判法华行者。什么人可以受持法华经?见法华经譬喻品: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其实这几句话就已经涉及到判教了。在你喜欢的唯识类经典及别的佛经中佛对他讲的经典有这样的评判吗?像你这样的人就是不可为说的对象――志求余经。佛学家方立天曾经说过:唐朝以后,佛教各宗派的观点趋于融合,各家都吸取别派的一些观点,来圆满自己的理论。唐朝永明延寿法师就已经将万法归于一心。印师这个学说是集诸家大成于一身,而且还有所超越。来踢馆的人中,元音老人的几个弟子水平最高,想必你也见过。至于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18 17:37
  • 46

    主题

    51

    帖子

    17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74
    70#
    发表于 2018-8-16 11:3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