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入观照与闻悟宇宙实相--唯一佛乘之如来藏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6-6 14:32
  • 34

    主题

    144

    帖子

    162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6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2:21: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当弘-皓月 于 2015-12-28 13:01 编辑



           学佛之人须知“心要”,佛学即“心学”,佛法即“心法”,修行即“修心”,见性即“明心”,真佛即“心佛”。此“心要”即是“如来藏心地法门”,关于“如来藏心地法门”达摩祖师云:“即‘心众善之源,即‘心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如果我们能够明了佛法“心要”,那么成佛则指日可待,见道当下即已俱崇秘化,成佛分真。其后不离闻熏,解行并重,因次第尽,成佛圆满。在五时设化之初,佛于别教代表经典《华严经》中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而到了圆教了义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更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至法华涅槃时,佛在《大乘妙法莲华经》中更是从正面直接高度肯定圆教《大佛顶首楞严经》的如来藏性之一心三藏法理法义,直示宇宙人生实乃唯一佛乘,“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之实相真理。举莲华以喻真心在尘不染,即因即果,因果一契,生灭去来,迷悟净染皆是一乘实相。烦恼之于菩提,生死之于涅槃无二无别,本一佛乘之妙用在即。开权显实,示道昭然。令后世行者(广表九法界一切众生,第一义谛,修行即是修心。无论众生如何行持,都不出自心取自心之因缘果报,即心即法之实。故一切众生实然当下都在修行中,纵是颠倒,亦在行中耳。)见地圆满,知行在道。无复魔业,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直入如来涅槃之海也。

           我们的“真心”犹如大海,是众善之源,是万德之王。《楞严经》中佛告阿难(广表一切无明众生)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所谓“心要”即是“总持”。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得此“总持”则可治一切心病,则不再迷惑颠倒,则可明心见性,则可顿悟成佛。“总持”字面意义为:对于世出世间,无量无边一切佛法,皆能总摄忆持,而不忘失的功德法性。《楞严经》云:“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如来藏心地法门)具有此功德法性,故能于因缘和合时显现一切万法,一切义理也尽归于此。具此功德法性的唯有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体性的“如来藏”才能做到,故经上说:于诸五根、五力得自在的仁者,应当总持智慧藏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法。菩萨若能总持如来藏,纵使今身不能了尽所有系缚与诸种垢结,但未来生却可以此功德,轻便得到高超的才华与出众的智慧,且能继续总持如来藏。“总持”犹如殊胜妙药,能够治疗众生一切的烦恼病苦,得到总持如来藏的有情能开启无上智慧,了却生死而入《楞严经》所示的“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之无住涅槃。无住涅槃者,即一心三藏,不住即住,住无所住。无所不住,处处皆住之境。不住空,不住有,不住中,真心随缘现有(不空如来藏)、现空(空如来藏)、现中(空不空如来藏)。随缘现境,不二当下。

           我们学习“心地法门”,必须从“”而入,如果连“门”都找不到,就只能是“门外汉”了,实际上我们的“心”就是“门”,因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在《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说偈对佛:"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想成佛了生死,除了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明心见性即成佛分真,当下成为入流圣人,其后再“方便有多门”悟后进修,成佛圆满。你选择哪个法门都能成就,在分真即佛的基础上解行并重,因次第尽。另外,还要明白一点,楞严法华圆教法门,是把顿悟并销之无功用道与第尽修证之加功用行二者圆融统一的。即如来藏中,次第圆融。都是不离闻熏,在明心见性中以心摄行,以行契心。以不变之理而行万变之事,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中,明因识果,带果行因。进而修因证果,入无上道。在这个如幻三摩中直入菩提萨婆若海。禅宗十二祖马鸣菩萨所著《大乘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圆觉经》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圆觉经析义疏》“陀罗尼”。此云总持,因能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故益以“门”名。谓一切法从此出生。一切义由此归尽。

           如果用“世间法”来比喻:“陀罗尼”就犹如“陀罗仪”,“陀罗仪”是为人们指明正确前进方向的工具,无论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轮船,还是在太空遨游的飞船,只要有了“陀罗仪”的指引,人们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而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陀罗尼”就是我们心中的“陀罗仪”,有了它的指引,人们便会获得觉悟,不再迷惑颠倒。“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我们心中的这盏智慧明灯即是“如来藏心地法门”。

           说到“如来藏心地法门”,首先要感谢印广法师的开示教导,印广法师现为山西省太原市慈航净苑住持,法师以圆顿大教“一心三藏”法理,贯通经教与人事,开示佛法真义,于净、禅、密等诸法门,均能圆融、圆满、圆通,咬住“如来藏心地法门”不松口,次第展开藏教有门通教空门别教双亦圆教双非,以“一心三藏”成就学人于当下。印广法师其主要以讲经为弘法根本,且主要弘扬《楞严经》、《法华经》、《弥陀经》和《心经》四部经,尤以“开悟的楞严”和“成佛的法华”为重中之重!

           以前听经闻法,虽有受益,然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正如《法宝坛经》志诚之感触,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印广法师开示的一心三藏圆顿大法以及《妙法莲华经》犹如天雷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又如醍醐灌顶,使人受益无尽。那么什么是“醍醐灌顶”呢?“醍醐灌顶”,出于《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那么什么是“圆顿大法”呢?“”即是圆融、圆通、圆满,圆同太虚,无欠无余;“”即是直指人心,顿悟自性,见性成佛。《圆觉经》所谓:“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关于‘圆顿教’宣化上人说:“圆”是圆满;“顿”是立刻开悟。《法华经》所讲是“圆教”,“顿教”是立地成佛的法门,所以叫“顿悟”。中国的“禅宗”即“佛心宗”就是“顿教”。《止观辅行》对“圆顿”的解释,谓:“圆顿者,圆名圆融圆满,顿名顿极顿足,又圆者全也。

           “如来藏”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又一切染污与清净之现象,皆缘如来藏而起之教法,即称“如来藏缘起”。经论中常以该思想阐明人之迷、悟对立意义。《胜鬘经法身章》:‘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大方等如来藏经》亦列举莲花内有化佛、淳蜜在岩树中、真金堕于不净处、弊物裹金像、贱女怀贵子等九喻,详加解说其义。

      

         宇宙人生真理——佛知佛见



                                                                                            心
                                                                                           一心
                                                                                         如来藏心
                                                                                         一心三藏
                                                                                         一心三观
                                                                                         第一义谛
                                                                                         中道了义
                                                                                    一体三身自性佛

    空如来藏(正因佛性) ——空不空如来藏(了因佛性)——不空如来藏(缘因佛性)
    空不空三藏一藏
    三因佛性本来真

    清净法身佛(体)——————  圆满报身佛(用) —————— 千百亿化身佛(相)
    法报化三身一身
    体用相三位一体

    无相之实相(真如)————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妙用)————无不相之实相(化城)
    三相皆实,即心即法
    会相归性,真真如性昭然若揭

      空观(一切智,二乘行者)——中观(一切种智,佛及圆教菩萨——假观(道种智,通别二教菩萨
    三谛圆融,一实相印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天上月)—————— 性相一如—————— 相(水中月)
    黑月白月,应量随心
    第二月空,但一月真
    .
    空(真空不空)—————— 空有不二—————— 有(妙有非有)
    遇空转空,遇有转有
       三空真如,无缚无脱   
    .
    能(见犹离见)—————— 能所不二—————— 所(见即是见)
    能所双遮,亡而非亡
    所能双照,性觉必明
    知见无见,离见即见
    明暗皆心,即是真明
    .
    (一)—————— 一多不二 —————— (多)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非一非多,现一现多
    一多不二,随心应量
    即一即多,遮照圆融
    .
    (喻金性)—————— 非同非异,即同即异—————— 异(喻器物)
    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定(喻灯)不变—————— 定慧等持—————— 慧(喻光)随缘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其行,随缘不变其心
    以心摄行,以行契心
    即心即行,心行不二

    (自-本)—————— 自他不二 —————— (他-迹、末)
    自他不二,本迹一如
    本末究竟,彻法底源

    体(喻水)—————— 体用不二—————— 用(喻波澜)
    即体即用,体用双彰
    .
    生死   ———生死即涅槃————涅槃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知法如梦,非幻成幻
    .
    菩提 —————— 烦恼即菩提—————— 烦恼
    菩提烦恼,同是空花
    知妄即真,空花亦实

    理法界—————— 理事圆融—————— 事法界
    理不碍事,事不碍理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理事双趣,无碍圆明

    实(法性身-虚)—————— 权实不二—————— 权(五蕴身-妄)
    幻化空藏即法身
    世相常住显化城
    妙用报身住一乘
    真真如性显一真

    如(性具功德)—————— 如来—————— 来(事造功德)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法尔如是,圆满在即
    .
    真心(圆满佛性-藏性)——— 知妄即真———妄想(无明-九相无明亦概括为生住异灭四相无明)
    无明实性即佛性,见眚非病,无明即明
    无明妄无所依,本即菩提涅槃智慧妙用
    .
    真如 —————— 真真如性—————— 心法及色法
    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心法及色法亦是真心显现
    俱崇秘化,见道即证
    闻思修证,第尽圆融
    .
    (止)—————— 寂照不二—————— 照(观)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寂照不二,照寂一如
    .
    (不动)—————— 不动而至,不动周圆——————  (周圆)
    动而不动,无住即住
    无为而为,涅槃在即
    .
    (因)—————— 因缘果报,本末究竟——————  (果)
    明因识果,带果行因
    修因证果,入无上道
    .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
                                                                         真谛(第一义悉檀)————彻法底源中道第一义谛
                                                                         如是相、性、体、力、作
                                                                         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
    .
    ……                    ……                    ……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如来藏心地法门”(一心三藏)的真实义理,那么我们就明白了什么是“一体三身自性佛”,就证得了自性清净的“法身佛”;也就见到了智慧圆满的“报身佛”,以及变化无穷的“化身佛”。这就是“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明心见性”(华开莲现),就是“心花怒放”(心华发明)。同是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一心三观”,入于“无生法忍”,“不二法门”,能于一切法悉皆通达无碍,于一切时得大自在。大德云:“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做佛也由它。”

           问:悟后的光景如何?(月溪法师)答:悟后无量的生死种子和盘托出,此时根尘识俱变为佛性,见性后在本体上看,是一律平等的,无所谓佛,无所谓众生,无所谓众生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菩提烦恼同是空花。未见性前,一假皆假,妄识所支配故。既见性后,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时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性,石头瓦块概属菩提,嬉笑言谈真心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盖即体起用,即用归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无不自得,前时怎样也不得,现在怎样也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心”是一切佛经的“重点”,(佛心宗)四祖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般若心经》直接说“心”,以“心”为名;“一切佛语心品”之《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圆觉经》说的是“圆觉妙心”,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楞严经》说其为“常住真心”,经云:“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大乘起信论》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此见尚不了义,“心生法生,法生心生。”实指意识心是离尘无体,它只是真心所显现的妙用。真心是非离尘有体非离尘无体,随缘现有体现无体当下即有体即无体。这里讲的体,即真真如性即如来藏性。真心是体用相三位一体,次第当下,圆融无碍。唯一佛乘,独步斯乘也。法身即一心之体,体而常寂。报身即一心之用,用而常妙。化身即一心之相,相而常住。且世相常住之当下世相常幻,其性无幻。因真心是性相不二之实境。实如《楞严经》中云:“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皆因“自心取自心”而成就了所谓生灭、去来的幻相,明理即不取,而非入真如方名不取。不取的话连真都没有,连佛(此表方便意义上佛)都没有。这个取就是我们的自性因缘,即真心妙用。离开了取即无世相可立,更无妙用可言。离开了幻连真也没有!离幻修真,其真亦妄。唯知妄即真,一真永真。所以学习了《楞严经》我们才会明白,幻妄即真,法法全实。都不离真心,当下即是真心妙用现前,现于眼前。明理的菩萨见相是心非眼,见性非相即相。

           作为“诸经之王”的《妙法莲华经》,说的更是我们的“心”,诸佛皆身坐“莲花座”,脚踩“莲花台”,从真实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的“常住真心”都是一朵“妙莲华”,只不过这朵“妙莲心花”从不轻易开放,它只在人们“明心见性”的时候才会“心花怒放” ,此花开放即可见“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佛学常说“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即是此理。《八识规矩颂》云:“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皆可以见卢舍那佛。
    .

    .
    .
           觉悟了《大乘妙法莲华经》和《大佛顶首楞严》一心三藏的道理,修行人当下即现“心花怒放”之般若慧心。“心花怒放”出自《圆觉经》:“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文中的“心华发明,照十方刹”说的即是“心花怒放”,经文中的“”字,即是“”字。真佛不在外面,真佛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佛心宗”六祖在《法宝坛经》里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又云:“忽悟自性见世尊”,有志于此者,需依教奉行,若能如此,则不枉此生。

           明白了“一心三藏”的真实义理,我们就知道:万事万物同一真心,同一本体,故曰:“一真一切真”,《华严经》所谓“一真法界”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就是我们“常住真心”的异名,一切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真心”异名很多,其实所指皆是“一心”,此理若明,则入“不二法门”。

           “不二” 又作无二、即离两边而又遮照圆融。即于离四句绝百非中标月直指一时当下,一真当下,一念当下,涅槃当下之实。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安住在此万化皆自,真有为法之境。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不二法门”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若能入于“不二法门”则知“性相平等”,“体用一如”,“能所一体”,“空有不二”…… “佛性”与“无明”,无二无别,“佛身”与“空身”,元是一体,禅宗《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别教《六祖坛经》: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惠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关于“不二法门”,《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如果我们把“明”比喻成“金”而把“无明”比喻成“器”,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什么是“不二法门”,种种器物的外形虽然不同,可是它们却都是由金子做成的,看外形则是“无量”(异),看金性则是“一”故曰:“以金做器,器器皆金”,“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若能入于“不二法门”,我们就会明白“性相一如”,学佛“四依”必须清楚,“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依义不依语。四、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谓诸大乘经。皆明中道佛性。若依此而修。则万行成就。能见佛性也。不依不了义经者。谓小乘等经。不明中道佛性。若依此而修。则万行难忝。不见佛性也。)

          妙法莲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法实际上只说“一乘法”--成佛之法(一佛乘)。说“二乘”、“三乘”都是方便引导的权宜之计,使学者中途不至于畏难而退。如果我们明白了“四依”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权”(权教“不了义经”)什么是“实”(实教“了义经”)。《妙法莲华经》云:“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说到“性相一如”,佛在“方便法”《金刚经》(不了义经)中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让我们“破相见性”(不要在幻相上生住著心),而在《妙法莲华经》(了义经)中释迦牟尼佛则告诉我们:“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就是“在相见性”,为什么可以“在相见性”呢?因为“性相一如”,性是“心性”,相是“心相”,性相都是自己的心!《坛经》云:“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如果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究竟义即是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之义)的角度来说,“阿赖耶识”的功能分为四分:一、“见分”;二、“相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真如”,就是“空如来藏”即第九识境界,也就是方便意义上的所谓“佛性”。为阿赖耶识及其他一切色心二法的清静本体。自证分”是未破无始无明而犹迷的“佛性”。即使佛性虽然在迷,但终究能够证道,即自体自证自用,所以叫做“自证分”。“相分”是由于真如不守自性,妄动而自生疑,迷住了本来智光圆明的自性,以致使本有的无相真如,变成虚空四大的妄相,这虚空四大的妄相复变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了。所以说,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看起来是“器世间”,但却均是我们第八识的“相分”变现出来的。

          “相分”,又作“所取分”。相,即相状;所缘之义。为认识之对象(客体);亦即被主体之心所认识之客体形相。可分为影像相分、本质相分二种。“见分”,又作“能取分”。见,即见照;能缘之义。为认识之主体(诸识之能缘作用);亦即认识、照知相分之主体作用。由此可知“能见”的是“见分”,“所见”的是“相分”,而“见分”和“相分”都是我们的“心”所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别教代表经典《华严经》有偈颂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然而别教之《华严经》见地仍然不圆满,似朦胧之月,必竟空华,实非真月(注:标月所指喻指真心如来藏性)。唯有在《楞严经》中佛才明确确立了包括真如以及前八识皆是真心随缘变现的妙用。经中云“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直指真心非空非有的当下现空现有,即空即有。二相宛然现前,当体即是妙用。所以只有学习了楞严经的人才会真正入佛知见,见道圆满。清楚明白真心(即如来藏心或名如来藏性)非佛非众生,非真如非阿赖耶识更非其他识,知见无见,无见即见。触目菩提,不真何待?随心应量,不汝而谁?妄本空,何需破?真本即,何需立?知幻即破,知破即立。即破即立,直彻妙明元心,元明心妙之理。实如佛于《楞严经》中所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概众生本来即具圆满佛性,纵是经过一番闻思修证的修行之路而证道圆满,亦是得无所得,得本有具也。





           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性相一如”,自然也就明白了“空有不二”,由于“空有不二”之义理格外重要,这里再简要的解说一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经文就已经把“空有不二”之妙理告诉我们了,这里的“”所指即是“”,也就是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就是“一心三藏”中的“不空如来藏”;这里的“”所指即是“第一义空”,也就是无形无相,而又可以含藏万法的自性真心“空如来藏”。

            能够照明(了知)“空有不二”之法理的智慧之心,即是“一心三藏”中的“空不空如来藏”,此“三藏”元是“一心”。《法宝坛经》经(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外迷著相”即是“常见”“内迷著空”即是“断见”,“常见”和“断见”都是“边见”。

           禅宗中《证道歌》云:“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宣化上人讲述)‘不是山僧逞人我’:不是我这个住山的和尚想来争强论胜,想要我自己胜利,旁人就输了,不是这个。不是争是、争非、争强、争胜,那为甚么呢?‘修行恐落断常坑’:修行要行中道,修了义的法门,不要修不了义的法门。不要执著断灭相,也不要执著常住相,你“执断”就落于“空”,“执常”就落于“有”,著空、著有都是“边见”,都是二边,不是中道。所以我们要是堕落邪见,执断、执常,就好像跑到坑里,不容易出来。

            如果我们可以明了“空有不二”之法理,就不会落于“断坑”或“常坑”。“空有不二”之法理即是“妙有真空”之法理,“妙有非有”指的即是“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空”指的即是“空如来藏”。看透这个“空有不二”十分重要!关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很多错误的解释,比如说:“某件物品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和合时它就产生了,因缘分离时它就消亡了。”这种解释只是“方便法”,不是“了义法”。

           关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义法”的解释是:非色灭空,色性自空!也就是万法“当体即空”,“当空即体”。空色无二,应供皆心,皆是真心显化的妙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楞严经》: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此理若明即是“妙有真空”。

           关于这个“妙有真空” 的法理古往今来的诸佛菩萨谆谆教导,达摩祖师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一切万法虽然没有独立的自性(空性见),但是一切万法的真实妙用,你却不用怀疑(空有不二)。《楞严经》云:“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法宝坛经》:“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庞居士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也就是说,著“空”、著“有”,皆成系缚。识破非空非有,始得妙用,这才是佛法“妙有真空”的大智慧。愿你将存在的一切看成空幻,切莫把虚无当作真实,住留世间,当好自为之,因为一切都像影子和回声一样。如果我们不能看透一切“幻相”就会落于“常坑”就不会有“空性正见”;相反如果我们看不到自性能显现万法,则又会落于“断坑”,也得不到真正的圆满智慧。

           即使是“破相见性”的《金刚经》也在处处告诫我们:须明“妙有真空”之第一义谛,不可落于“断常坑”,经云(无断无灭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为什么说:佛学即“心学”呢?达摩祖师云:“于诸法中,心法为上。于诸宝中,心宝为上。”《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识心达本”就是要我们认识自己的“心”,并且这种认识要达到“心”的本源!(识自心源,达佛深理)也就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意思,或者说是“深达法源底”此源即是“心源”,此“心源”即是“清净法身佛”,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即是“一心”,即是“真真如性(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众本即佛,心本即道。九识至八种意识心,会归为当下一念。)。实如《楞严经》云“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大乘起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相,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我们的“快乐”与“痛苦”源自于“心”;我们的“智慧”与“烦恼”源自于“心”;我们的“解脱”与“生死”(束缚)源自于“心”;一切万法,皆源自于“心”!断际禅师云:“法本不生,今亦不灭;不起二见,不厌不忻;一切万法,唯是一心。”《法句经·双品》云:一、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二、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大德云:“有心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为什么说:修行即“修心”呢?“虽身出家,心不入道。是修学之心病。”《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十章·行道在心》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宣化上人主讲)第四十章说明白了人修行啊,修道是在这个心,而不在形式上。你心若不在这道上,就是注重外边表面的工作,那就和拉磨的牛一样。推磨的牛推来推去,一天一天地在这儿推,也走不出去这磨坊。(关于我们的“智慧心”,六祖云:“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佛言:‘沙门行道’:比丘修行无上道,‘无如磨牛’:你不要像推磨的牛那样子,在磨坊里磨来磨去,磨去磨来,都是在那磨坊里走,走不出去那磨坊外。‘身虽行道,心道不行’:你身虽然在表面上修行这个道。在外表上,又拜佛、又念经、又持咒,但是你心里不做这些工作,你心里不注意这些修行。‘心道若行’:你心里若真能修道的话,你专一修道,在那儿不打妄想,你能常常在这定中,‘何用行道’:那你何用行道?你就是不修道也可以了。(“即心是道”故曰“何用行道”。)

           学佛之人应当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如是降伏其心。”降伏其心,简要的说就是降伏贪瞋痴心。六祖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中说: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著,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虚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法句经·心品》三五、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总而言之: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我们的心这个“如来藏性”所变现出来的!世出世间,宛然一境。菩提涅槃,实然一谛。
      
          《大乘起信论》云: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二者、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心通”则万法皆通,四祖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我们每个人都不失此“常住真心”,佛学义理,穷劫难尽,读者须于自心多加观照,六祖云:“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一切佛法奥秘,不在文字言说,都在读者的“心里”,读者须“自觉自度”方能“了生脱死”,悟道成佛!(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若明“如来藏心地法门”则为“见性成佛道”。再次感谢印广法师的开示教导,“一心三藏”之妙法,实为入门之“心要”!《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此开示悟入是即开即示,即示即入。佛法百千大海中,唯以开悟成佛的"二经一经"之法华、楞严为学人于开悟之时成佛分真,继而第尽养悟、证悟之重中之重。

          附录1:
         《达摩祖师破相论》(观心法门)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附录2:
         《真心直说真心异名》
           或曰:已生正信。未知何名“真心”?
           曰“离妄”名“真”。“灵鉴”曰“心”。《楞严经》中发明此心。(注:指原经文“发明便解脱”)
           或曰:但名真心别有异号耶?
           曰:佛教祖教立名不同。且佛教者菩萨戒呼为“心地”,发生万善故。《般若经》唤作“菩提”,与觉为体故。《华严经》立为“法界”,交彻融摄故。《金刚经》号为“如来”,无所从来故。《般若经》呼为“涅槃”,众圣所归故。《金光明》号曰“如如”,真常不变故。《净名经》号曰“法身”,报化依止故。《起信论》名曰“真如”,不生不灭故。《涅槃经》呼为“佛性”,三身本体故。《圆觉经》名曰“总持”,流出功德故。《胜鬘经》号曰“如来藏”,隐覆含摄故。《了义经》名为“圆觉”,破暗独照故。由是寿禅师唯心诀云。一法千名应缘立号。备在众经不能具引
        或曰:佛教已知。祖教何如?
        曰:祖师门下杜绝名言。名不立何更多名。应感随机其名亦众。有时呼为“自己”,众生本性故。有时名为“正眼”,鉴诸有相故。有时号曰“妙心”,虚灵寂照故。有时名曰“主人翁”,从来荷负故。有时呼为“无底钵”,随处生涯故。有时唤作“没弦琴”,韵出今时故。有时号曰“无尽灯”,照破迷情故。有时名曰“无根树”,根蒂坚牢故。有时呼为“吹毛剑”,截断尘根故。有时唤作“无为国”,海晏河清故。有时号曰“牟尼珠”,济益贫穷故。有时名曰“无鑐锁”,关闭六情故。乃至名“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心镜”“心月”“心珠”。种种异名不可具录。若达真心诸名尽晓。昧此真心诸名皆滞。故于真心切宜子细。

           附录3:
         《楞严经》: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附录4: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会中
    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
    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
    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
    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
    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
    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
    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
    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
    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
    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如是解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
    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
    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
    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
    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
    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
    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
    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
    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
    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
    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
    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
    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
    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
    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
    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
    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注:此表维摩诘居士安知大乘实相,示法默然在心,
    如来之拈花一笑也。)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注:连着两个善哉,这在佛法中是表法的。第一个善哉表菩萨自利功德,第二个善哉表利他功德。菩萨是自利利他当体不二也。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附录5:
           牛头山法融禅师,在幽栖寺北岩石室,修习“观心”一法,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此山气象,知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曰:“此间有道人否?”
       僧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祖曰:“阿那个是道人?”
       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作什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响德滋久,冀一礼谒。”
       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惟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
    师曰:“犹有这个在?”
       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

       过一回,祖却於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观之悚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7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2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09:32
  • 72

    主题

    64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如来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92
    沙发
    发表于 2015-1-28 23:12:41 | 只看该作者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行脚苦修路,巧遇妙莲华---僧参法师出家修行体悟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d=364&fromuid=9

    【听闻《法华经》化解灾难,转变命运的真实事迹】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2866&fromuid=9
    海南当开:含悲啼泪说法华.....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3003&fromuid=9

    学法问教十一年,妙如来藏破迷云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1029&fromuid=9

    我的使命就是一心弘扬如来藏妙法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2398&fromuid=9

    唯物主义--念佛三昧--如来藏妙法--一个师兄的学佛历程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d=438&fromuid=9

    诸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不能不知的佛门真相!不看后悔无量劫!!!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1058&fromuid=9

    绝对震憾:定弘法师讲老法师是怎么念佛的?【一定往生】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9362&fromuid=9
    (出处: 法华论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7 20:13
  • 40

    主题

    2176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208
    板凳
    发表于 2015-1-28 23:42:54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8 10:32
  • 1

    主题

    111

    帖子

    13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0
    地板
    发表于 2015-1-29 09:34:4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主题

    159

    帖子

    20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2
    5#
    发表于 2015-1-29 12:48:45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soso_e16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27
    6#
    发表于 2015-1-29 13:04: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0-26 15:00
  • 67

    主题

    3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706
    7#
    发表于 2015-1-29 16:48:49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6-6 14:32
  • 34

    主题

    144

    帖子

    162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625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7:46:47 | 只看该作者
    明心见性,唯见真真如性。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3-6 18:15
  • 1

    主题

    265

    帖子

    68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27
    9#
    发表于 2015-2-1 21:03:1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94

    帖子

    64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424
    10#
    发表于 2015-3-10 21:12:12 | 只看该作者
       深入观照与闻悟宇宙实相--唯一佛乘之如来藏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