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经》可以破除三障——宣化上人开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5:52: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经》破除三障_____ 宣化上人开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做什麼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三障是什麼呢?我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三障。三障:第一就是報障,第二就是業障,第三就是煩惱障。

    一、報障:
    報障又分正報和依報。怎麼叫正報?怎麼叫依報?正報就是正當來受報的,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依報就是依靠這個來生活而受報,也就是衣、食、住等。

    我們人這個正報的身體,有好的,有壞的。有的相貌生來就非常英俊、非常的圓滿,人人見著人人就歡喜,人人愛敬。見著這個人哪,人人都歡喜他,看著他有這種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樣子。什麼叫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這樣的人,人人見了都讚歎:“喔!這個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這又分出兩種。

    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沒有善根,這是什麼呢?這種人多數是妖魔鬼怪來到世界上。什麼叫妖魔鬼怪呀?好像山精,在山裏頭藏的妖怪,就是那個精靈、魑魅、魍魎等,這些妖怪年頭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後來他也死了,死了來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聰明一點。但是他做事一點也不聰明,盡做糊塗事。什麼壞他做什麼,啊!專門不守規矩。哪一種事情是對人最有害處,他大約就做這一種事情,所謂“唯恐天下不亂”,專門擾亂社會的秩序。這一類就是有智慧而無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盡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經典,所以智慧就沒有那麼多,很愚癡的,這是有善根而無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滿,壽命又長,也富貴,也富有;有的人相貌既醜陋,壽命也不長,很小的歲數就死了,這都是前因後果所現出來的正報。

    依報,就是我們依以為生的衣、食、住、行。依報也是由前生所種的因來的。你前生種善因,今生果報就好;前生種惡因,今生果報就壞。所以,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種惡因,將來就不會受惡的果報了,這叫報障。

    二、業障:
    業就是事業的業,不論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種事業來做。一做事業,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困難的事情發生。遇到困難的問題,就會生出煩惱,生出種種不愉快的事情,這就叫業障。

    三、煩惱障:
    我們人都有煩惱,這煩惱多數由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多數由貪心生出的,由瞋心生出的,由癡心生出的。你怎麼會有煩惱?你有貪心,貪不來,就生出煩惱了。你有脾氣,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煩惱。你愚癡,不明白了,就生出煩惱。

  為什麼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疑心,對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懷疑,一懷疑也就生出煩惱。

    為什麼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慢心,你有一種驕傲心,你看不起人,於是乎就生出一種煩惱。

  還為什麼生出煩惱?因為你有邪見,見解不正當,所以就有煩惱生出來。如果你有正知正見,有真正的智慧,對一切事情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終都非常明瞭,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煩惱障是由貪、瞋、癡、慢、疑、邪見生出來的。

    《心經》能把這三障給破除了,破除報障、業障、煩惱障。它怎麼破除的?因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動的真心,所以能把這三障給破除了。我們明白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才會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給破除了。

   「無所得」是本經的宗趣,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什麼宗旨呢?就是破除你的執著,令你沒有執著有所得的心,沒有執著證果的心,要證而無證、無證而證。
                                       迴光返照觀自在
覺諸有情即薩埵
如如不動心君泰 
了了常明主人公
六種神通渾閒事 
八方風雨更無驚
卷之則退藏於密 
放之則彌六合中
   
    《心經》,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般若心中的心。「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即運用智慧心到達解脫自在的彼岸。短短兩百六十個字中,凝聚了佛陀六百卷般若空理的精華。上人每句經文用八句偈頌來解釋,道破修行的妙理。心本無相,豈有臺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名為「心經非臺頌解」。




        心無掛礙離報障。你這個心沒有掛礙,就離開你這個報障了。什麼叫報障呢?我們這個身體就叫報障。為什麼我們有這個身體?就因為有所掛礙。你若無掛礙了,也就是苦樂一如,也無苦、也無樂;也就生死一如,也沒有生、也沒有死,生也就是死、死也就是生,生死都無動於衷了。苦樂一如也就是順逆一如,在順的境界是這樣子,逆的境界也是這樣子。總而言之,沒有什麼可以把他的心給搖動的。為什麼不能搖動他的心呢?因為他無掛礙了。有所掛才有所礙,無所掛就無所礙。

    這“掛”是怎麼樣呢?就是吊上,在這兒掛著。“礙”,就是有所障礙。你若無所掛,根本就沒有一個掛,又怎麼會有個礙呢?你能無掛就無礙,所以說“無所掛礙”。無掛礙,也就是了生死了,這時候是“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二乘人在他沒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就告訴他:“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他就慌上來了,就要跑了,說:“我從來沒聽見這個法,怎麼‘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個我不相信!”二乘人不相信這種道理,所以現在說的是菩薩。
 
    菩薩悟得“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隻要你能回頭轉身,能以一回頭就是了;就是你一轉、一轉身也就是了。為什麼我們不明白菩提?就因為我們背覺合塵,你再能背塵就合覺了。心無掛礙這個時候對一切生死、苦樂、順逆的境界都無動於衷,這就無掛礙。這個時候就離報障了,這個身體的障礙就會離開了。我們為什麼離不開這個身體?因為我們把身體看得很重。所有的人求名、求利,日夜奔波忙碌,為的什麼?就為了這個身體。想法子給這個身體做個好好的奴隸,做個好好的馬牛,不願意對不起這個身體。
可是這個身體對你毫不客氣,為什麼呢?你對它再好,啊!好像那個波斯匿王在孩孺的時候,膚腠也潤澤,氣血也充滿;等到老的時候,就“發白麵皺,逮將不久”了,發也白了、麵也生了水波浪了。麵上的皺紋就好像大海的波浪似的,在這臉上一層一層的走。“逮將不久”,很快就會死了。這都是因為有掛礙,掛著這個身體就有報障。你若無掛礙了,不執著這個業報的身,就是無我了,無我就沒有報障了,所以才說“心無掛礙離報障”。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是說你若是無所掛礙,就沒有恐怖,就不怕了。沒有恐怖,就能遠離顛倒夢想,一切的顛倒、夢想都沒有了。沒有恐怖就破除你的業障,沒有顛倒夢想就破除你的煩惱障。 

     這個“無掛礙”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好像說我什麼都不想,我就想我的父親、母親,不錯這是孝道,雖然是孝道但這也是掛礙。或者說我什麼都不想了,我就想著我的兒子和女兒,這是一種慈悲心,雖然是慈悲心也是一種掛礙,這是好的掛礙。又或者說我有個朋友,很久沒有見麵了,我朝思暮想,早晨也想、晚間也想,雖然這麼想,但是就見不著麵,這也是掛礙。總而言之,你放不下的就是掛礙,你能放下就是無掛礙了,所以說“無掛礙名真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放下了。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起我在中國的時候,在蘇州靈岩山遇到一個真正放下的和尚。我在去年暑假的時候講過一次,不過有很多人沒有聽過,所以再講一次。這個和尚是參禪的,一天到晚參禪打坐,他的名字叫大休。這個大休禪師,他專門參禪打坐,以後他真放下了。怎麼放下呢?我告訴你,他寫了一幅對聯,他說:“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休自了自安排。”無大,也沒有大;無小,也沒有小;無內外,也沒有內、也沒有外,你說這是個什麼?“自休自了自安排”,我自己休、自己了,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他安排什麼事情呢?很奇怪的,他在那個石壁上鑿出個窟窿來,這窟窿正能坐下一個人。他又用石頭做了一塊石門,這個石門又用鐵鑿上,可以開、可以關的。他就自己坐進那石壁裏,把石頭門關上,就圓寂了、入涅槃了,就了了!你說這多簡單。 

    無掛礙名真放下。什麼都不執著了。
    再無恐怖業障除。為什麼恐怖?就因為有業障;你沒有恐怖,業障也沒有了。
    遠離顛倒生相破。我們眾生就是顛倒;若能離開顛倒,就是生相無明也破了。
夢想粗細沙惑如。你若沒有顛倒,就沒有夢想了;沒有夢想,也就沒有粗惑、細惑,也沒有塵沙惑了,都是合真如的妙理了。

    三障消融圓三德。這時候你的業障、報障、煩惱障都消融了。“圓三德”,解脫德、般若德、法身德,這三德也圓滿了、圓融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