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妙吉祥2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如何理解闻法后的成就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1#
    发表于 2018-7-25 2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6 08:18 编辑

    唯识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本来就很难。在这里我并不想辩论唯识学的内容,我们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想告诉大家,1、众生共一个第八识,2、第七识方便说是真人,3、第八识是妄,第八识之外还有第九识和第十识同时存在。这三条与大乘经典和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明显不符。

    既然不符合经论,就应该对自己的所悟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因为自古以来错悟的人很多,我奉劝大家,在没有通达经论时,不要轻易断言自己已经明心见性,你可以讲法,可以分享自己的所悟,可以诵持经典,可以观行,可以辡论,但是不要判断自己证量果位。因为这个对自己的修行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自度度他并没有什么切实的帮助,反而说错了就是大妄语、大我慢。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很明确地讲了不能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我是出自一片好心来劝劝大家,听不听就随你们了。

    一场法会真有80%的人开悟,什么牛都可以吹,就是这个牛是吹不得的。众生若真有这么好的根性,一定能感得佛出世了,佛下世都是要看众生的得度机缘是否成熟。那为什么佛预言当来佛是56亿年后降生,而不是现在?为什么佛预言我们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既然这么多人明心见性,佛为什么不说现在是正法时期?我们不要怀疑佛的宿命通,对于未来发生的事情,佛是不会说错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2#
    发表于 2018-7-27 16: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7 17:05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6 12:40
    《楞严经》说,识阴虚妄。

    请师兄开示,此识,指的是第几识?

    你以为识蕴有个识字就是八个识吗?呵呵~你去先看看杂阿含经、阿含经这些个小乘经典吧,关于五蕴,从来没有哪个法师把第八识归入五蕴世间法的,先学懂了小乘法的佛学常识后,再看楞严经,对你理解经典会有一定的好处。
    下面就简单转载法师讲的五蕴:
    五蕴:色身再加上识心就组成了五蕴,色法与心法和合组成了五蕴,五蕴就是识心在色身上的活动,没有识心,五蕴就是一具死尸。五蕴是和合体,和合起来的就不是真实的,有生灭变化的就不是真实的。
    欲界众生在每个活动的当下都有五蕴参加,走路、吃饭、工作,各种活动都有五蕴参加,佛说这是五受阴。识蕴是指六个识心的了别作用,眼识负责见色,耳识负责听声,鼻识负责嗅香,舌识负责尝味,身识负责觉触,意识负责分别五尘上的法尘,识蕴的活动就是一系列的了别活动。色蕴的一切活动,都由识心支配,所以五蕴是身心互相配合运转的。识蕴受意根指使,意根是总指挥,祂想要做什么,六个识就得随顺执行,身口意行就要随意根动转起来。
    当六根与六尘相接触之时,六识就被生出来,六识接触六根六尘以后,就有分别性,分别六尘时出现的喜怒哀乐的觉受,就是受蕴。想蕴是六识心上的取相,对六尘的执取性,了知了别六尘境界,进而一系列的妄想、思惟等等心里活动就出现了。行蕴是运动、动转、流转、变化、变动的意思,是六识的功能作用,但也不离意根和第八识的功能。
    在色蕴上有识蕴,在受蕴上有识蕴,在想蕴上有识蕴,在行蕴上有识蕴。识蕴是六个识的作用,也称作识受阴。识蕴的这些功能作用是有边际有限量的,各有各的作用,互不相代。比如眼识,分别色尘的粗相,分别显色,不能代替意识分别形色,不能分别表色,不能分别无表色等等法尘;眼识不能听声,不能嗅香,不能超越见色的界限。
    六受身: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触的对象是六尘境界。六想身:眼触生想,耳触生想,鼻触生想,舌触生想,身触生想,意触生想。想是了知,是了别,心上取相为想。六思身:眼触生思,耳触生思,鼻触生思,舌触生思,身触生思。思,是指行蕴,是动转,是决定心,是六个识的造作,六个识的抉择和动转。六识身:眼触生识,耳触生识,鼻触生识,舌触生识,身触生识,意触生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3#
    发表于 2018-7-27 1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7-27 16:52 编辑

    众生之所以本来是佛,都能成佛,就是因为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众生的第八识与佛的第八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无我性,一个有我性;一个是不垢不净,一个是净;一个是不断不常,一个是常。

    第八识的无我性,一是指第八识里还含藏着生生灭灭的种子,种子还有变异不固定,因此第八识就不是真实不变异的,不是常恒的,那就还不是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我,不生灭变异的,才是真正的我。二是指第八识不知道自己是真实的法,祂也没有作主宰性。第七识就是有我的,能作主宰,祂把一切法都当作我,第八识与第七识正相反。第八识是真我,但是这个真我,是无我性的。五阴是假我,表面却是有我性的,如来藏是真我,这是我们给祂封的,祂自己并不认为如此,祂自己不清楚这件事,祂也无所谓真与非真。

    在大涅槃经中,佛说佛地的无垢识,叫作常乐我净。常,就是已经究竟,再也不变异了,所含藏的种子全部清净,再也没有生灭变异的现象。我,无垢识有二十一个心所法,是真真正正的我,完完全全的我,具足我性。诸佛是彻底无我的,这意思是指佛的七识心,已经达到究竟、完全彻底的无我,在此之前,还不是究竟彻底的无我,还有一部分或者是一小部分的我没有断尽,所以还不能成佛,断尽就能成佛了。识心有证自证分,有反观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有我性的,佛地的无垢识,就能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能够反观自己,所以就有我性。而众生的第八识不能反观自己的存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4#
    发表于 2018-8-4 16: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7:52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7-27 22:30
    xiang96师兄的原文:

    ------我是凡夫,但佛法的理论知识比你悟得深,而且与你不同的是:我能认识到自己 ...

    你也知道不以博学论高下,那以什么论高下呢?我是凡夫,因为我只是学了一点佛学的理论知识,没有任何证量,所以无知。在这里大家讨论的也只是对经论、圣言量的理解,都是在鹦鹉学舌。别说如来藏没有证到,就连第七识大家都没有观到祂的存在吧?

    我鹦鹉学舌还要以经论为依据,所以学的是圣言量之舌,而师兄你说的明显与经论相悖,所以学的是非量之舌。如果你硬要说自己有证量功夫,就是比我高,呵呵,我也不能捂住你的嘴不让你说,是吧!也只能尽人事的劝劝了:人要有自知之明,博学经论不能保证让大家证悟,但能让自己的观行对照经论,而有自知之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5#
    发表于 2018-8-4 17: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8:27 编辑

    你爬楼梯上去仔细地、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转载的有关如来藏体性的文章,你就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是你理解的“心、佛、众生是一个人,一模一样”。印师不是说过:不从修得,不修不得吗!如果一模一样何来不修不得?不从修得是指如来藏的本有智,是本来就有,不是通过修行修出来的,不管你的心意识如何折腾,第八识天然就存在不生灭。不修不得,指不修你也不能证得第八识,修不是指修第八识,是修第六、七识。为何第六七识清净之后,第八识也会转识成智呢?众生的第八识体性本自清净,正因为清净的体性才不会对业种进行拣择分别,由于众生第六七识的我执性,第八识在流注种子而变现万法时,会染污业种,造成第八识含藏的业种有染污,使第八识由净变得不垢不净。所以第六七识完全无我性清净后,流回来的水干净了,第八识含藏的业种也逐渐清净,第八识的功能作用也会优化。

    你若真能读懂,读透楞严经和法华经,说出来的法绝对不会与大乘经典相悖。对于别人的置疑也不会回避而是正面回答,而且回答的内容绝对符合经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6#
    发表于 2018-8-4 18: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4 18:23 编辑

    最后再真诚奉劝大家一句:不要枉造口业啊!明心见性这个金,万万不可随便往自己脸上贴,既不图名又不图利的,何必非得大妄语呢?就算真的明心见性了,不说也不会憋死吧?明心见性的人不会这么沉不住气,非得跳出来证明自己有多高吧?

    六祖明心见性时,说了五个何期,你们若见性了,你能说出什么样的法?六祖大字不识一个,他明心见性了,别人拿经典上不懂的问题问他,他能对答如流,能把经典详细解读。你们真的明心见性了吗?为何别人把楞伽经都摆在面前了,还有人视而不见,别说解读经典,叫他认同都困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7#
    发表于 2018-8-6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6 09:20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4 23:19
    末学向师兄请法:

    《楞严经》中,有提到庵摩罗识。

    第八识有很多名字,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无垢识、庵摩罗识、异熟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相,有的是从如来藏的体性来取名,有的是区别众生、菩萨与佛的第八识来取名。正如你在学校是学生或老师、在单位是领导或职员,在家里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同行之间是朋友或仇敌。不管有多少名头,都是那一个人。整个大乘佛法都是围绕着第八识,从各个方面来开演的。

    知道如来藏的体性,并不等于明心见性,佛经里都讲的,那是圣言量,那不是自己悟的,不是自己观察到的,自己悟的内容佛经里一定没有。懂得如来藏的清静相貌,不是悟。看如来藏的清静相貌,首先要找到如来藏在哪里,如何运作的,如何配合五阴运转的,然后才能观察如来藏在运行当中的清静。依经文或者是他人讲的法义而理解的内容,仅仅是理解罢了,只要学法就可以理解,没有什么稀奇的。最宝贵的是自己亲自观察证明的真理,其语言表述可以独一无二,非常具体,不是泛泛的笼统之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8#
    发表于 2018-8-6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6 10:27 编辑
    法华之子 发表于 2018-8-6 09:30
    谢师兄指教。

    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达摩祖师传给二祖的就是四卷楞伽经,禅宗五祖以前都是以楞伽经来印心的,到了六祖才改为金刚经印心,金刚经是世尊二转法轮时所讲,楞伽经是三转法轮时讲的,为什么会改成金刚经印心呢?因为众生的根性差了,圆顿教法门需要极高的根性,所以禅宗六祖之后再无祖,禅宗到现在也没落了。

    那么,现代人的根性就比古人好吗?随便举个例子:世尊讲法时最喜欢用须弥山来打比喻,为什么?因为须弥山是人人都现量亲证的,是常识。是用什么所见?当然是天眼。而现代的法师讲法就不敢再拿须弥山打比喻了,因为讲出来别人不一定信。我之前在此论坛看到有人对须弥山有疑惑,为什么与科学家观测到的太阳系、银河系不一样?须弥山在哪?科学家观察世间用的是肉眼当然看不到,这种问题还会有疑惑,说明什么?说明现代人的根性比古人差了,佛时代的佛弟子那么好的根性还要先学小乘打基础,之后再学大乘。现代人这样的根性,根本没有任何小乘基础,直接学习圆顿教法,对小乘法他还不屑一顾,所以才会对大乘经典一些基本概念性的东西搞不懂甚至错解。

    唯识的百法名门论,是对所有大小乘经典中关于心识的东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总结和概括。百法名门论中,心法就是八个识,之外没有第九个。某些经典说第九识,并不是指一个有情众生除了八个识之外还同时存在第九个识的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59#
    发表于 2018-8-6 13: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8-6 13:48 编辑
    sdzcsc 发表于 2018-8-6 10:47
    现代人的根性比古人差了吗?

    借用六祖的一句话:人虽有古今,佛性本无古今。今人身与古人不同,佛性有 ...

    你对于第六意识和第七识的体性没有搞清楚,你把第六识知识的积累当成了根性的增益,这个与根性毫无关系。

    下面我先转载一段文章:
    一切法的证得都需要意根证,意根证得以后对一切法就有了智慧性的认知,就能自动自觉的不犯戒行。如果意识对戒律的解读影响不了意根的话,当恶业的因缘具足时,意根还是会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来造作身口意恶业,意识不太容易控制。意根证得了相关的法义改变认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外缘都不会依着自己的习气再去造作身口意恶业,因为祂不会对那些不实的法有所用心而去造作什么,恶法就更不想造作了。
    戒先由意识来受持守护,慢慢牵引意根,让意根不得不守戒。当意根守戒养成了习惯,就会自动自觉守戒,这时就不用意识来督导和规范了。当意根不能守戒,需要意识不断的规范和督导时,是意识所持的有相戒,这个阶段是从凡夫位一直到二果和十回向位菩萨为止,这个阶段的人必须持有相戒,因为意根没有初禅定的定水滋润,没有殊胜的身心觉受功德,不能断除烦恼,必然要因为烦恼而造作恶业,致使无法保全戒律。
    在断除我见和修出初禅定之后,意根逐渐断除了烦恼,心地自动清净下来,就不再需要意识监督和看管了,这时才可以持无相的心地戒,不用太在意世俗相,遇到任何缘,都能心不越矩,因为没有心行。为了救护众生而在色身上的造作就不属于犯戒,不会因此而下三恶道受恶报。任何人没有修到这种层次,如果不持有相戒,专门行持地上菩萨的无相戒,因为心行还不够清净,烦恼都在,那么只要涉及到戒律问题,必然容易犯戒。因此说修行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跳跃式的急躁冒进,刚刚学走路时不要想跑,容易摔跟头。

      戒,先戒六识,后戒意根。守戒需要六识先守持,意根最后一起守持。六识所守持的戒都是有相戒,意根守持的戒是无相的心地戒,只有在意根变得非常清净时,才能守持戒律。意根能自觉守持戒律时,并不在意外表外相,因为意根对于世俗界并不感兴趣,无心于世俗法,那么在世俗法上的行为造作就没有心的过咎,也就不犯戒,但为了不让众生生起误会而诽谤,为了更好的摄受众生,菩萨还是要随顺于大众的心理,所有外在的行为也要严谨和庄严,要具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而其内心并不着于这些相貌,这时大乘的心地戒就成就了。

    所以真正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他的内心。众生无智慧,喜欢着于表相,菩萨有智慧注重内心。有心地戒的菩萨才能更好的随任何缘度化众生,而不被众生所度,因为不易动心故。菩萨于因缘示现种种相,可是内心深处之意根不为相而起心动念。所以大乘戒戒心地意根。小乘戒戒外相六识。

    以上文章是从持戒律的角度来说明小乘是大乘的基础,一般人都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但也有跳级生,比如龙女、六祖这样的人就是跳级生,跳级生就是根性利的,普通学生就是根性劣的,那么你是不是根性利的人呢?就从持戒来看,根性利的人摄心为戒,你能不能摄住你那颗心猿臆马的第六识呢?你果真能摄心,绝对是如法而说,如说而行的,怎么现代人一个家庭都有那么多的矛盾?离婚率那么高?现代资讯那么发达,怎么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利益纷争?战争不断?法华弟子内部怎么有那么多是是非非?连六和敬都做不到呢?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根性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0#
    发表于 2018-8-6 1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中需要证悟的一切法都属于秘密法。所谓的秘密法,就是说这些法需要自己亲自去参究,亲自去考证,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不要用意识心去猜测和想象。因为从别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以及猜测想象出来的答案,都只与意识心相应,意识容易了解掌握,而意根并不能了解和掌握。意根要了解掌握必须经过参究的过程,意根亲自参与意识的思惟取证,了解意识传递过来的每个细节,掌握每个证据,作以考证和思量,当证据充分时,意根才能思量清楚,才能了知究竟。意根不知就不证,意根不证,就有疑,有疑不证真,就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


    所以佛教中不仅大乘法严格禁止明说密意,即使是小乘法中也要禁止明说过于具体的观行,避免意识知而意根不知。如果明说,意识心很快就能明了,而无法再去参究,如果不经过参究,意根就不能明了,不能证得,意根有疑而不决,那就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


    大小乘中的任何一种法,不仅要意识证得,最主要是要让意根证得。因为意根掌控身心,一旦证得真理,就能随顺于真理,放松身心,从而使身心有解脱的功德受用,意识的解悟没有解脱功德受用,身心不由意识作主,况且意识也不能去至未来世,也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存在起用。而意根证悟时,身心世界肯定要发生动转,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会有明显的变化,他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此人精神状态改变了,轻松自在,意气风发。过去的禅师们有道眼,看见一直在辛苦参究的弟子走过来要向自己表明参禅的结果,不用弟子开口,禅师就知道此人得道了,因为看见弟子整个人的精神风貌气质都改变了。


    由此可见,意根对于证法的关键性重要性不容忽视。修行人万万不能满足于意识的粗略而浅薄的了知,而抛弃意根深切的体证于不顾,自失佛法的大利和真实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