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华经》三请三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5-1-21 09:43 编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世雄不可量】,『世雄』是佛的别号之一。『世』包括世出世间,『雄』是表一种殊胜的气氛,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叫『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在某些情况之下,上位也不一定知道下位,因为你还没有圆满,除非你究竟成佛。
    【本从无数佛】,再次强调,并不是仅仅指已经成就的无数诸佛。『本』,圆满之佛对十法界一切万法皆能刻骨铭心证得为自己的一个本体,无所不通。
    【具足行诸道】,无量万法各有各的门道。
    这里的【甚深微妙法】,仍然从时间上、空间上来解释。『微妙』就微妙在『如是我闻』,这是『本』。无形无相的那个真实存在就是我,进而体会到有形有相的万法也是我,进而再体会到无形无相当下即是有形有相,有形有相当下即是无形无相。
    【难见难可了】,『难见』是指以肉眼凡夫心难见;『难可』,见都不能见,很难认可;『了』解决问题。比如说拳头变现为手掌,你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啊?不能,叫『难见』。他不认可手掌就是拳头,就不能了生脱死。当我们明白了——「眼见手掌,心见拳头;眼见拳头,心见手掌」,这就是「明心见性」。哦,手掌拳头都是一啊!你是不是心态转变就自在了?这个手掌是不是就可以变成锤子,变成剪子,变成木排,变成个九?这千变万化都是拳头啊!那么既然都是拳头,这个锤子是不是当下就是剪子啊?剪子当下是不是就是这一块布啊?
    十法界一切万法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都是一个人呐!当下释迦牟尼也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猪八戒白骨精也是我,牛马猪羊也是我,人民币是不是我?牛屎狗粪是不是我?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可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硬是作分别:这是我,那是他……而且互相伤害,不免六道轮回。所以这个『难见难可了』,我们『见』了没有?『可』了没有?『了』了没有?那么我能见、能认可,是不是就能了了?所以按照《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只愁见、只愁可,不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了生脱死。
    『道场得成果』,一切时间、一切空间、一切万法,无非『道场』,这是成究竟圆满之佛。『我已悉知见』,这个『我』既可以理解为释迦牟尼,又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我』遍于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小我与大我圆融为一个本体。『我已悉知见』,『悉』全部知道,『见』就是证果成就。
    『如是大果报』,讲到底就是一个『如』,一个『是』。『如』是「一」,『是』是「无量」;『如』是「性」,『是』是「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多无碍」。『大果报』就是「成就」。『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个『果』一般地是理解为「菩提果」和「涅槃果」这两种功德圆满。「菩提果」是从「心法」上、从智慧上来看;「涅槃果」是从「色法」上、从身相上来看,统统具足圆满。
    【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种种』是无量,『性相』仍然是讲『如是』之义。『相』是『是』,『性』是『如』,『种种性相义』也就是「种种阿弥陀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阿弥陀』,没有哪一法不是『阿弥陀』,所有的『阿弥陀』又是一个『阿弥陀』;牛阿弥陀、猪阿弥陀、狗阿弥陀、泥巴阿弥陀都是『阿弥陀』;泥巴阿弥陀也是猪阿弥陀,猪阿弥陀也是狗阿弥陀,狗阿弥陀也是人阿弥陀,阿弥陀也是阿弥陀。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都是一个东西。一加一等于二,对不对啊?七加八等于九千,对不对?七加八等于九千也是对的。那错误的东西是不是也是你的心呐?所以这是不讲道理的道理。
    所以你抓住『种种性相义』,即是抓住一个总,无非是『阿弥陀』,无非是『如是我闻』。你『闻』了没有?你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修一切法门皆能成就,这叫「平等法」,万法平等;你不把这个道理搞明白的话,修一切法怎么修都不能成就,这也叫「万法平等」。你没有这个前提来讲万法平等,你是行邪法、你是打口头禅、打官腔,误导众生。「万法平等」,能平等吗?不能把「万法平等」作为一个口头禅。我们讲《法华经》是无上大法、心地法门,你讲《地藏经》也是万法平等,你是谤佛谤法。只有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你可以讲《地藏经》也是《法华经》、这个茶杯经也是《法华经》,你这个才对了,那是万法平等,否则你开不得口。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是法不可示』,『是法』就是指这个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不可以用文字语言来表示,不可以用意识心来打妄想;『不可示』,禅宗解为是无形无相之空性,用圆顿法来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这个「非空非有」是对空说非空,对有说非有,都是「非」。你看『如是我闻』就讲了三个相,『如』是「空相」,『是』是「不空相」;『如』当下是「空」,当下又是「不空」,「不空」当下又是「空」,叫「空不空」。所以「空、不空、空不空」是不是三个相啊?而三个相当下是一个相。你说怎么表示啊?没有办法表示。
    佛又是硬着头皮强词夺理,用种种方便善巧语言之法来表示。这个法『唯智乃入』。『不可示』是讲它的理解难度,绝非讲它『不可示』,明白吗?虽然不可示,但是我们就能明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个东西。等你明白了『是法不可示』,任何法都可以『示』。妙就妙在这里。
    『言辞相寂灭』,这是补充说明『是法不可示』。按照分别法来讲,真心本来面目离开语言相,离开文字相,离开我们的心意识相。「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反复强调佛所证『无上甚深』之法,无人得解,无人得知。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怎么叫『信力坚固者』啊?佛在后面讲,『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即蒙授记。这就是『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
    『诸佛弟子众』这里是指佛当生剃度的一些声闻弟子。『曾供养诸佛』,这里可以解释为「供养于佛」,不能解释为无量万法,因为阿罗汉他并不懂得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里的『一切漏已尽』,是小乘人破除了三界六道中的粗重见思烦恼,再也不会漏到六道轮回中来,但他还漏在「尘沙烦恼」中,还漏在「无明微细烦恼」中。究竟义讲,只有极果如来才达到『一切漏已尽』。两种生死、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统统解脱。『住是最后身』,阿罗汉再不来六道受生。他要保持一个灵体,再不来受这种分段生死,所以叫「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四果罗汉不能理解到佛之大智。佛的智慧究竟说来,无非是『一心三藏』。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皆如舍利弗』呢,不光是修行的弟子像舍利弗,不修行的人包括在内、牛马猪羊包括在内、树木华草包括在内、无量的微尘包括在内,是这么多的舍利弗。舍利弗是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以此说明『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佛越说越起劲,不光地球大的空间万法都像舍利弗,这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风云雨雾、树木华草、泥巴瓦块都化成微尘数;不仅是这么多舍利弗,还把佛其他的弟子的智慧都加起来,『亦复不能知』。故而一个人能够信解『法华三昧』,能够信解『一心三藏』,是多么地不可思议。《法华经》和《楞严经》,是「菩萨发心」的经。怎么「发心」呢?你自己印证自己的心,你看看你是谁。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比阿罗汉根机又要利,而且也到了『无漏最后身』,已经是成就的果位,同样也是满于十方界。此处又增加『于亿无量劫』,一步一步地说明它的难度。不仅是不知道,而且是他一点点都不知道。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新发意菩萨』,这里指通教菩萨。『发』是成就的意思,『意』就是心。通教菩萨修禅宗,是在个别的局部上破除了一分灭相无明。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不退诸菩萨』,一般说为别教三贤位的菩萨。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属于「三贤」。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佛这里用激将法。悉达多太子成佛以后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地众生皆能平等成佛啊!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当机者是舍利弗,实际上是面对法会大众,面对过去现在未来。下面这句话更使我们感慨万分!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世尊现在快要灭度了,必须和你们讲真话。言外之意:在讲《法华经》之前,还没有给你们讲真话。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这里是特别对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乘权教的大乘法做个交代,是怎么回事啊?
    『我令脱苦缚』,我是为了先让你们解决当务之急,不要被这种三界之苦束缚住了。『逮得涅槃者』,是指小乘人的涅槃,叫「偏真涅槃」,证得人我空。在教化了声闻缘觉以后,又开示了所谓的大乘,都是『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修这三乘教的菩萨也是在执著啊!藏教执「有」;通教执「空」;别教呢,执著那个「中」,亦有亦空;圆教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中,一切不著,最后一切皆著,对著说不著。
    所以二乘也好,三乘也好,『引之令得出』,佛都方便引导,让他先出三界的这个「有」,出通教的「空」,还要出别教的那种「中」。三乘教的教理,必须解行并重才能证得,因为他那个「见」不真实;而圆教「见」的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得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这句话本来是佛讲的,那么这些『声闻、辟支佛』重复这句话,就表示心里起疑了。这也是佛的良苦用心,反反复复强调,卖关子,吊胃口。起疑了,就说明他们想来研究这个问题。
    【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这里他们打了个闷鼓。你过去讲声闻法、辟支佛法,我们已经成就了。按照你的教法,已经证到涅槃了。你怎么现在又在话中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引起小乘人的一种疑心。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把《法华经》说成第一方便。因为佛把过去的种种的因缘譬喻方便,已经予以否定。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必须以方便法来破方便法。所以这里称『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相。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是舍利弗第一次请法,为四众弟子也为自己破除疑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慧日』和『大圣尊』都是佛的一个别号。喻佛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久乃说是法』,一个『久乃』足见佛的良苦用心。佛讲任何法,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卖关子。久久地、反反复复地重复几句同样的话:这个法怎么怎么难说。
    『自说得如是』,把『如是』放在『力无畏三昧』之前。这是总说自己证得了「如是法」——十个如是,百界千如。『如是』,『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自说得如是』就是『如是我闻』。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讲的法,连问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总结佛讲的那么多话,我们没有办法问,只有佛在自己的现量境界,才能讲得明白。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无漏阿罗汉』,这里是统指声闻人。『堕疑网』就是疑心重重。『佛何故说是』,佛是什么道理?说出了以上种种的言语。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
    『求缘觉者』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的修行人。『比丘比丘尼』,这里一般是统指法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等』,这一部分众生来讲,神通自在呀!一般地比人道的众生灵性要高。『相视怀犹豫』,就跟有时候几个人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相互之间看一下,表示大家都怀疑。然后再把目光对准让我们起疑的那个人。最后又把目光转向佛,怎么回事?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这是舍利弗自己的谦虚:佛啊!你当着大众说我是智慧第一,我哪是智慧第一呀?这个问题我也疑惑,我也不能了达呀!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这两句话是真正的疑惑。佛亲口宣讲「四圣谛、十二因缘」、《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法,我们也信了,修了,证了。那么佛现在说这都是方便;那我们现在在怀疑了:『为是究竟法』,到底是我们证的这个果位不究竟呢?『为是所行道』,还是我们所修的这个因不真实?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修证圣果是通过佛法来把我执和烦恼习气化掉,使境界提升,等于是从佛口所生。『合掌瞻仰待』是表示一种期盼的心理。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如』就是『实』,『实』就是『如』。『如』不可见,所以非『妙音』而不可言。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这个『诸菩萨』来讲,是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欲闻具足道』,圆满的菩提,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称为『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第一次制止舍利弗,是因为佛要说的这个法『甚深难解』。只有诸佛知道,要讲出口来很难;第二次制止,是防止天人惊恐、怀疑。
    这种怀疑呢,祖师大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奇怪惊疑,佛过去讲小乘阿罗汉已经成佛了,现在说是「化城」;第二个是颠倒怀疑,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在自相矛盾;第三个怀疑,带有后悔的意思:「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搞明白佛这个话中有话呀!」;第四种怀疑一般地是指,怀疑佛是在打诳语,增上慢人有这种怀疑;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华经》,还可以讲第五种怀疑。怀疑说《法华经》的人是赞自毁他。
    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引导:「这不是师父讲,是佛在《法华经》自己讲,师父讲的法没有一句离开《法华经》。这是不得不讲,没有办法回避。」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第二次向佛请法:佛啊!你只管说吧!你别担心啊!这个会上无数的众生曾见诸佛,在过去世中就已在诸佛法中修行,有这个根机。特别那些菩萨大众,有些是乘愿再来。『智慧明了』,他能够辨别「方」与「便」、大与小,能够明白佛讲第一义难解之法,一定能够信受。生起疑惑的人肯定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怀疑就不讲《法华经》,请佛权衡利弊。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见宝塔品》怎么讲啊?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二十八层天的天顶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而且都培养成为阿罗汉的这个功德,不如你能讲一句《法华经》,写一句《法华经》,问一句《法华经》的功德大。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増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如果讲了《法华经》,那些天、人、阿修罗、贡高我慢的比丘听了以后,如果他不相信,产生怀疑心、轻慢心,要下火坑!但你生欢喜心的话,你成佛了。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第三次制止:不能讲!不能讲!这个法太妙,太难解,太难思,太难议!那些增上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绝对不肯相信的。他以下劣心、以牛羊眼来看待佛所说法。那在末法时代有人来讲《法华经》,更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丑话讲在前面,请大家要把持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两个『唯愿说之』越来越恳切。佛越是不讲,舍利弗越是请法,这是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心态。这就是佛的激将法。按照佛的本意,管你多少人怀疑,哪怕只有一个人请法,他都要讲。先不讲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你好好听。『等比』,就是等类。『世世已曾从佛受化』,有些过去世中就已经听闻《法华经》,需要在听《法华经》中进修;有些毕竟在佛座下多生多世修行,都想听《法华经》。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叫『长夜』。所以听闻《法华经》,明白『如来藏』道理,吃了一个定心丸,叫『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我为佛长子』,舍利弗为诸弟子中首座和尚,叫『长子』,他经常代佛管理弟子大众。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这里的『听受』是依教奉行之义。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我们大家都愿意听法,你只管讲,不要怕没有人听。这个意思是告诉佛不要怕晾台。其实佛才不怕呢!佛后面讲了,有一个人听《法华经》我都要讲。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才是佛的本怀。前面是卖卖关子,吊吊大家胃口而已。我怎么可能不说啊?!佛不轻易说《法华经》,又不甘心不说。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这里至关重要。『谛听』,『谛』就是真实。不要理解为:你要认真听。这个『谛』是表真实听,就是表「闻慧」,闻必有慧呀;『善思』就是「思慧」;『念之』就是「修慧、行慧」。小乘人修「戒、定、慧」,大乘人修「闻、思、修」。《大涅槃经》呢,把「闻慧、修慧、思慧」,再加一个「亲近善知识」作为证涅槃的四个条件,叫「涅槃四因」。没有善知识传法,你无由开悟。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当』即正当名分,诸佛如来不打妄语。这些字眼,要注意回归「第一义谛」。『分别解说』,佛所证之法是无分别第一义法,但是没有分别法不足以开示众生。所以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本来是我们妄想分别。但是明心见性之人仍然利用我们的妄想心、利用假名相而说正法。当下「转妄为真,转识成智」。这个问题很重要啊!许多人在判别正法的时候,认为真法不可传,讲出来的都是错的,他不懂得「转识成智」。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黙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増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五千人』也真能做得出啊!肉身佛在世时的皈依弟子,竟敢当面『礼佛而退』。再看佛前面卖了三次关子,如果不卖关子的话,可能不是五千人,而会十倍百倍都要退。就有这样狂妄的人。你最起码等佛把话讲完了以后,你觉得佛错在哪里,可以请法、沟通乃至争辩都没有关系。末法时代众生更加飞扬浮躁。所以请各位,一定要耐心从头到尾把一部《法华经》听完,你得大自在。
    下面分析这五千人为什么退席。
    『罪根深重』,这个罪根无非是「烦恼障、所知障、我执」太重。我执是诸罪之根,由于我执而产生「烦恼障」、「所知障」,自以为是,让烦恼习气把自己障碍了。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仍然是讲自以为是。自己以为懂得了什么、证得了什么,其实不是那回事。
    『有如此失』,失于所知障,失于烦恼障,失于我执。所谓「烦恼障」,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很难克服;所谓「所知障」,自认为学到了什么东西,懂得了什么东西,用这种心态把自己真正的智慧障碍了,「所知障」也叫「智障」——这个「智」,既包括凡夫世间的世智辩聪,也包括小乘人乃至通教别教的那种不圆满的智慧。当我们想到一切人、一切鬼、一切泥巴瓦块都是我,并且深信不疑,那你在见道位即已破除我执,相对而言,这个「所知障」、「烦恼障」就要减轻。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佛不度无缘之人。为什么?他已经仁至义尽,已经三次卖关子把话说在前面,再讲也失去了自己的威严,所以点到为止,事不过三。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这是对五千人退席的一个总结。好了,残枝败叶、不堪造就的人走了。一棵大树的枝叶有什么用啊?烧烧火而已,它不能成为栋梁之才。枝叶去除了,『纯有贞实』,剩下主干,就是顶梁柱,真正能成就的人留下来了。『贞实』,忠厚诚实之义。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这些人走了也好啊!省得在这里影响别人。
    『唯然』,『唯』就是只有,『然』就是这样。也就是说:哦!也只有这样了。佛啊,『愿乐欲闻』,我最喜欢听你讲法!这是真心坦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2:12 | 只看该作者
    十法界一切万法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都是一个人呐!当下释迦牟尼也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猪八戒白骨精也是我,牛马猪羊也是我,人民币是不是我?牛屎狗粪是不是我?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可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硬是作分别:这是我,那是他……而且互相伤害,不免六道轮回。所以这个『难见难可了』,我们『见』了没有?『可』了没有?『了』了没有?那么我能见、能认可,是不是就能了了?所以按照《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只愁见、只愁可,不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了生脱死。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2:37 | 只看该作者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见宝塔品》怎么讲啊?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二十八层天的天顶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而且都培养成为阿罗汉的这个功德,不如你能讲一句《法华经》,写一句《法华经》,问一句《法华经》的功德大。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3:34 | 只看该作者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相。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5:14:48 | 只看该作者
    『如是大果报』,讲到底就是一个『如』,一个『是』。『如』是「一」,『是』是「无量」;『如』是「性」,『是』是「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多无碍」。『大果报』就是「成就」。『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个『果』一般地是理解为「菩提果」和「涅槃果」这两种功德圆满。「菩提果」是从「心法」上、从智慧上来看;「涅槃果」是从「色法」上、从身相上来看,统统具足圆满。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6 14:13
  • 40

    主题

    1362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956
    QQ
    6#
    发表于 2015-1-22 13:48:06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7#
    发表于 2015-1-22 15:02:24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8#
    发表于 2016-7-23 09:37: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中的222个未曾有(佛在其他任何经典没有说过)》。                 56:【应为善人说:明五双善人之相可为宣说】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18
    9#
    发表于 2016-7-23 10:19: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9-12 08:22
  • 838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347
    10#
    发表于 2016-7-23 10:1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