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愣严经七处破妄识之二:认为身在心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7-2 08:28
  • 633

    主题

    1233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123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阿难第二处征心,认为心在身外。佛第二处破妄识。

    【经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直译】

    *******************************************************************************

    阿难稽首并对佛说:“我听您这么说,明白了识心应该在身外,而不在身内。为什么呢?好比灯烛,燃于室内,必然先照亮室内,再透过门窗照亮室外的庭院。

    一切众生,之所以见不到身内的情况,但是能够见到身外的情景,就像这灯光一样,位于室外,不能照亮室内。这个道理很浅显明了,应该不会有错误吧?我的观点应该与佛说的义理是一致的吧?

    **************************************************************************

    【解释】接下来是阿难第二处征心。“稽首”就是磕头。阿难认识到自己第一次所犯的错误,明白识心确实不在肚皮内。“闻”指听懂,阿难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听明白佛说的话。他无始劫以来一直是“多闻第一”,所以不免有些自以为是。

    “如是”,“如”表空如来藏,“是”表不空如来藏,“如是”表即空即有,空有不二。“法音”,佛说法的音声,在说出来之前也存在,是以无形无相的形式存在,表“空”;说出来之后以有形有相的形式存在,表“有”。空有不二,即空即有。“如是”和“法音”都是表一心三藏。

    阿难认为,我知道自己的心一定在身体之外。比如在室内点燃灯烛,灯光一定是先照亮室内,然后再通过门窗,照亮室外。众生看不见身体内的五脏六腑,却能看见外面的情况,正如灯烛点在室外而不是室内,所以不能照见室内。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啊,我这次总该不会有什么过错了吧?我现在所说的,与佛的了义之说应该一致了吧?

    阿难是典型的凡夫思惟,执著于对待分别法。心不在身内,自然就在身外。非内即外,非白即黑,非好即坏,而万法的真实存在是离开这一切对待分别的。


    【经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祗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直译】

    **************************************************************************

    佛告诉阿难:这与会的诸位比丘,刚才跟我到室罗筏城乞食后回到祗陀林,我已经用过斋饭,你问问在座的众比丘,是不是一人吃饭,其他人都能饱呢?

    阿难回答:不会的。为什么呢?在座的诸位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但各有各的身体,怎么能一人吃饭,大家都饱呢?

    佛说:如果你能知能觉的心确实在身外,身与心互不相干,那么心所知道的,身体不能察觉;身体所知道的,心不能察觉。现在让你看我的手,你用眼睛看见我的手后,你的心是否也同时感觉到了?

    阿难说:是的,我的心也感受到了。

    佛说:既然你眼睛见到我手时,心能同时感觉到,怎么说心在身外呢?所以你要明白,你所说的能知能觉之心位于身外,是没有道理的。

    *******************************************************************************

    【解释】佛又通过打比喻来教导阿难。“从”是跟从,“循”是遵循、依照,大家依照托钵制度,挨家挨户次第乞食。“抟食”指左手托钵,右手抓着食物一团一团塞进嘴巴里。“食”可分为四种:段食(即抟食)、思食、触食、识食。

    这些比丘吃完饭,回到祗陀林。阿难你看这些比丘大众,一个人吃饭,别人能不能饱呢?阿难认为不是这样的。这些比丘虽然已经证到了四果罗汉的境界,但各有各的身体躯命,各有各的执著,一人吃饭,其他人怎么能饱呢?就好比我们修行,别人修行能代替你吗?佛已经圆满成就,能代替你修行成佛吗?

    “觉了知见之心”指能感觉、分别的这颗心。若这颗心在身体外的话,你的身体和心就应该互不相干,没有联系和瓜葛。那么,你心里的想法,你的身体不能感觉;而你身体的情况,你心里也不能知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看两种情况。

    1.我心里觉得干渴,身体不会去倒水喝。

    2.蚊子咬我一口,心里不会有痒疼的感觉。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说明能感觉、分别的识心不在身体之外。

    “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小棉花,用来形容佛手的绵软细滑,这也是佛的32种相好之一。既然阿难的眼睛看到佛手,心里就会有感觉,正说明心并不在身体之外。我们再想想,如果心在身体之外,那就应有一个具体处所,心是在天花板上呢?还是在别人的身上呢?无法指出来。

    接下来佛总结说:阿难你认为,能觉能知的心在身体之外,没有这样的道理。但是,我们不排除一种情况。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确实可以做到身心分离,两个有他心通的人,就可以在禅定中互相沟通。佛打这个比方仍然只是为了引导阿难,是权宜之计。

    但是我们要知道,心在不在身体内?在不在身体外?当然皆在,说“在”都是方便说,当下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身内的五脏六腑呢?因为我们总是心往外攀缘,不能往内观,形成了重重的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本有智慧德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14

    帖子

    18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63
    沙发
    发表于 2015-1-15 09:10:4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普及如来藏,传递正能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6 14:13
  • 40

    主题

    1362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956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 16:05:04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16-6-9 12:00
  • 287

    主题

    3393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249
    地板
    发表于 2016-6-11 08:13: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20 10:07
  • 185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9685
    5#
    发表于 2016-6-11 08:4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感恩一切善知识,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5 09:13
  • 8247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33
    6#
    发表于 2016-6-11 09:41: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8 09:28
  • 879

    主题

    473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924
    7#
    发表于 2016-6-11 09:4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顶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8 09:28
  • 879

    主题

    473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924
    8#
    发表于 2016-6-13 23:0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676

    帖子

    65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01
    9#
    发表于 2016-6-13 23:05: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7 20:13
  • 40

    主题

    2176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269
    10#
    发表于 2016-6-13 23:10:4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们总是心往外攀缘,不能往内观,形成了重重的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本有智慧德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