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陀的一生(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主题

95

帖子

9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2: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释迦牟尼佛,从他成道后,到涅槃前,在他的一生里,说了四十九年的教法。开了三百数十次的法会,除了最初所化度的五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的弟子以外,他还到过当时印度各国说法。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里面的白露,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又到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说《大般若经》与《法华经》等许多大乘经典。又到庵摩罗园说净名经等。又到毗耶离城附近猕猴江的一精舍,入不动三昧禅定。又化度了五百个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听到佛的说法,个个都得证了阿罗汉果。然后又回答了许多比丘提出的问题。后来再到波罗奈国,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经》等。在过摩竭陀国说《贤愚因缘经》和《华严经》等。摩竭陀国又叫无害国,那里的人民,多是慈悲善良,没有忿怒嗔恨的心情,佛最后曾在坚固林的地方,演说过《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说了《灌顶拔除生死经》。
    南天竺国的海滨,有一个楞伽山。释迦牟尼佛曾住在这个山顶上,说《入楞伽经》。楞伽二个字,汉译为不往,意谓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最使我们关心注意的一个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叫补怛洛迦山。这个山上生长很多小百花。非常芬芳美丽,在老远地方,亦能闻到它的奇异的香气。补怛洛迦山,就是我们虔诚向往的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就在这里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在我们中国名闻中外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示迹的名山道场。佛又接受了迦兰陀长者,频婆沙罗王的共同邀请,他们就为佛新建一座竹林舍,佛常在那里为众说法。


    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这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只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须达多,共同建成的一个说法的庄严道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印度舍卫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须达多。这位长者,欢喜做好事,常行布施,周济许多孤独的苦人,因此人称他为给孤独长者。有一天,为了儿子婚姻事情,到王舍城一位大富翁删檀那长者家里去。刚巧删檀那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著张灯结彩,摆设香花和备办许多素斋筵席,看来是要邀请最高的贵宾光临。须达多觉得希奇,就问:‘长者,你今天这么忙是为什么?是祝寿做生日,还是为儿子举行结婚仪式?’删檀那长者说:‘你说的都不对,我明天要请来一位福慧具足,万德庄严,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的释迦牟尼佛光临我家,应供说法。’须达多长者,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现在善根成熟,一听到万德庄严的佛,激动非凡。须达多又问:‘佛现今住在什么地方?’删檀那说:‘佛现住竹林精舍,你不要急,明天天亮,佛就会来我家,说法应供。须达多见佛心切,立即赶到竹林精舍,可是已经夜深人静,不知从那里进得去,正在犹豫之间,佛运用神力,放出一道白光,照到须达多这位长者身上,他勇往直前地随著这道光明,一直走去。一到竹林精舍,就看见有很多人。在那里举行佛教仪式。一心顶礼之后,就绕佛三匝,然后长跪合掌。须达多长者,就照样如法而行,听了佛的说法开示,当下得证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马上发大菩提心,恳切要求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宏化,普度众生。佛就接受了他的请求,满足了他的愿心。    须达多长者,得到佛的慈悲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要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忽然想到舍卫国的只陀太子,他有一个经常游玩的大花园。非常宽敞,花香鸟语,环境清幽,做一个说法讲堂,十分理想,须达多就去找只陀太子。见面后须达多开门见山地说,为了要请佛到我国来弘法利生,想买你的花园,建造讲堂,请佛说法。只陀太子知道须达多是个大富长者,半开玩笑地说:‘长者,你是我国最富有的人,听说你家黄金很多,你如果能够用金砖将我这个花园统统铺满,我就将花园给你!’给孤独长者,听到此话马上赶回去,把金库打开,一车又一车地将金砖运到花园,并派了许多工匠,很快就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时只陀太子看了大吃一惊,马上对须达多说:‘长者,我刚才是对你随便说句开玩笑的话,不能当真。这个花园是我赏心悦目的地方,我绝对不可能卖给你。’给孤独长者正色厉声的说:‘太子,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今日的太子,就是未来的国王,君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在我已经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花园当然是属于我的。’太子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说:‘长者,你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共同请佛说法好吗?’长者说:‘是我用金砖铺地,怎么能说与你合作。’太子又说:‘长者金砖铺满之处,是花园的土地,可是园里很多合抱的大树,树根周围是金砖铺不到的地方,
那应该属于我的,所以说,长者,你还是与我共同请佛说法,岂不是更好么?’须达多这时只好同意合作,所以把这个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
    上面所讲的是名山圣地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度生的地方。佛在这些道场,讲了不少经,度了不少人。当然除此之外在印度其他各个城镇也留下佛的足迹。如斯里兰卡,佛也曾到过教化众生。佛一生经历有四个地方值得纪念,就是诞生迦毗罗,得道摩竭陀,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又像那醉汉虽然藏有明珠,但是迷而不知。记得圆瑛大师说:‘真虽本有,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妄虽本空,不方便破之,则终不能空。’这就是说:‘真如妙心,虽是人人具足,个个都有,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显发,那是不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的。但是妄想烦恼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彻底破除,也是无法得到消灭。’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对阿难尊者指示要经过三番的破妄。第一破妄识无处。就是说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是没有一定的处所。第二破妄识无体。就是说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是没有真实的体性。第三破妄识非心。就是说这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不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真如妙心。佛为令阿难尊者大开大悟,在二番破第六意识妄想心之后,就继续来个十番显见,显出我们众生眼根之中,能见的见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就是真如妙心。这就是佛用种种方便法门,来破妄显真,要达到妄穷真露的主要目的,使阿难尊者与在会大众,都要知真本有,达妄本空,是为始觉。
    第三究竟觉。一切众生,由于本觉内薰之因,再遇善知识开导,及看经听教外薰之缘,这叫做种子薰现行,现行薰种子。内外交薰,因缘和合,所以才能够觉悟,发心修行,时时回光返照,以智慧断烦恼,达到惑净智圆,复还本源,      得到究竟清净,圆成佛道,是为究竟觉。


                  自觉     觉他      觉满
    第一自觉,是对不觉而说的。众生本具真如佛性。由于过去无量劫以来,被无明烦恼所障蔽,迷而不觉,现在觉悟众生本来与佛无二无别。诸佛就像一面磨过的镜子,众生就像没有磨过的毛坯。众生的毛坯虽然未磨,可是镜中光明具足,一旦磨了,把粗尘细垢磨得干干净净,那本具光明就显现出来了,就如诸佛已磨成镜,岂不是一样的光明?有智慧的人,要通过譬喻,才易得到开悟。记得《楞严经》里面讲了一段故事。在楞严法会里,波斯匿王听到佛说‘人的生灭身中, 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见性,也就是眼根能见色的见性。’大王恭恭敬敬地请佛开示。佛就问他:‘大王,你的身体是和金刚一样坚固常住不灭,还是变坏生灭?’大王说:‘我现在这个肉体,将来是要灭亡的。’说:‘大王,你现在身体还存在,还没有灭,为什么就会知道今后一定要灭亡呢?’大王说:‘我这个无常变灭之身,看起来现在虽然还没有消灭,可是已观察到我的身体正在念念不停地迁变,就像火烧木头渐渐燃烧成灰一样的消灭殒亡。因此我推知这个身体今后一定是要消灭的。’佛马上就赞许地说:‘大王你讲得对。’佛又问波斯匿王说:‘大王,你的年纪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了起来,你现在的容貌,和你在童年时代的容貌是不是一样的?’大王说:‘那是完全不一样了,记得我在幼年时候,皮肤是十分润滑光泽。到了年长,是血气充满,身体强壮。可是到了现在真是一天天地衰老下去,形貌也正在不断地枯悴了,精神也是昏昧了,头发白了,面孔皱了,我的生命也是不会长久。’佛说:‘大王,你的形貌不会一下子就变了吧?’大王说:‘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岁的时候老了一些,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比二十岁的时候又老了,可是到了现在,我是六十二岁的老翁,当然比我五十岁的时候老了。我这年龄不但是十年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年年变、月月变、日日变。时时刻刻,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在变化不停。因此我的四大色身,一定是终归变灭。’佛说:‘大王,就在你这个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性,大王,你在什么时候看见那恒河的水。’大王说:‘我在三岁时候,我的母亲带领了我去参拜耆婆天,就是长寿天神。经过恒河时,就看到恒河的水。’佛说:‘汝三岁就看恒河水与你在十三岁时看恒河水还是一样呀,还是不一样?’
    大王说:‘那完全是一样的,无二无别。’佛说:‘大王,你不要悲伤,你十岁童年时,与六十二岁时,当然是大不相同,发白皱面,身体变坏,可是你三岁见恒河水时,和你六十二岁看到这恒河水,那能见的见性,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大王说:‘完全是没有二样的。’
    最后佛对波斯匿王开导说:‘大王,你的面孔虽然会皱会变,但是你的能见见性永远不会皱,也不会变。那不皱不变的见性,本来是在你的生灭身中。’大王听了佛的慈悲开示,就忽然大彻大悟,直下承当。通过佛与大王的一问一答,充分说明了众生的色身肉体有生有老,而见性是不生不灭,这就是我们人的真心 实性,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灭身中,有个不生不灭的真性,就能称性修行,一定成佛,这就是自觉的道理。
    第二就是觉他。佛开悟以后,以大慈大悲之心,怜念众生在迷不觉,就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再来辗转教化他人,使人人都要发菩提心,一心修行,舍除妄想执著,显现真如妙性。个个成佛。二乘圣人没有利他行愿,观三界如牢狱,非常可怕,视生死如冤家,十分痛恨,所以他们自觉以后,不去利他。佛是慈航普渡,救济众生,自觉以后,更要觉他。所以经中说:‘自觉已经圆满,再去觉悟他人,所有古佛如来,应现人间度生。’这就是觉他的道理。
    第三就是觉满。菩萨为了上求佛道,断除五住烦恼,五住烦恼:见惑一住、思惑三住、尘沙惑无明惑合一住)证得四智菩提,(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得到慧足。佛为了下化众生,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勤苦修行,住世一百劫,修习相好庄严的福因,具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得到福足。有了福慧两足,自他二利,功圆果满,所以称为两足尊。是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为人天导师。堪称为觉行圆满之人。这就是觉满的道理。
                    法身      报身     化身
    佛有三身。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印度语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二种。自性清净法身:是众生本来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众生分上,叫做佛性,在无情万物方面,叫 做法性。经中有说:‘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离垢妙极法身,是佛在因地之中,修德有功,离了五住烦恼,断了二种生死。
(二种生死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得证无上菩提道果,究竟成佛。过去有一位香岩禅师,听到扑竹声音,忽然大悟,他说:‘扑竹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苏东坡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法身佛。
    第二是报身佛,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二种。自受用报身:就是佛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得证菩提觉法乐,与涅槃寂灭乐,这是根本智,以真智住真境,是佛自己受用的报身。(真境:指常寂光净土),他受用报身,就是《华严经》说的:‘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可是二乘圣人,是有眼看不见佛的卢舍那身,有耳不能闻佛的圆顿大教。十地菩萨根机大,智慧大,就能够看到报身佛的无量无边相好庄严,这是得后得智。正如赞佛偈说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报身佛的庄严相好,是为十地菩萨发心大士所得受用,这是他所受报身。
    第三化身佛。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化身佛有示生化身与应生化身二种。示身化身佛就是应众生之机,以大慈大悲之心,能够大权示现。从兜率宫降生人间,到净饭王皇宫为悉达多太子,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离兜率、降皇宫、入母胎、出母胎、出家、降魔、转法轮、成佛道。这是小乘教的八相。如果说大乘教的八相成道。就是除了降魔一相,换上住母胎一相。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一切与佛有缘众生统统度尽,到了八十岁,就入大涅槃。于无生之中示现受生,于无灭之处而示现灭度。这就是《释迦如来成道记》开头说的二句:‘净法界身,本无出殁。大悲愿力,示现受生。’的道理。此即示生化身佛。应生化身佛就是随类化身,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 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能够双垂两种的相好庄严。一种是劣应身,一种是胜应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寂灭场,示现一千丈高大的卢舍那佛的身,为地上菩萨说圆顿大教的《华严经》,这是现胜应身。另一方面,同时又在鹿野苑现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佛现劣应身。总之释迦牟尼佛,他能够分身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普度众生。这即是‘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违。’就像洪钟挂在架上,扣之则鸣。月亮悬在天空,能于水现影。古人说得好,‘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力的境界。这就是化身佛。上面所说佛的本觉、始觉、究竟觉。自觉、觉他、觉满。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种种道理,本来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就是说:因为有了本觉、才说始觉、然后就有究竟觉。因为有了自觉,才有觉他,最后达到觉满。因为有了法身佛,才有报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这正是大乘妙法莲华经》说的:‘由本垂迹,开迹显本,废迹立本。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的道理。恰如莲花一样的,为莲故华,华开莲现,华落莲成。总的说来,释迦牟尼佛,一生应化事迹,不可思议境界,实在太多,举不胜举,说不能尽。讲到这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万法一念 一念万法,是心做佛,是心是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33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8 19:00:30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soso_e163:}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364

帖子

33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48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9 16:52:55 | 只看该作者
师兄辛苦了 感恩法布施 阿弥陀佛 小小的建议:文字中插入些图片是不是会更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