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喻] 6.髻珠喻——出自《安乐行品第十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4: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4-6-25 05:54 编辑

    6.髻珠喻——出自《安乐行品第十四》
        此喻阐明真理唯有一个。“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知众生志意下劣,不信自己是佛,从而心外觅佛,故不自信做佛,也不能深心念佛,大多修行成为形式主义未涉实际,鉴于此况,佛必讲法华“真净”大法,即空即有,空有圆融是众生本来面目。二品中讲佛刚悟道唯想传成佛之法,缘于众生过分执着,机缘未到只能用方便法引导,要知诸佛不甘心众生不成佛,因众生本是佛,故不从修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佛从悟(“吾心”)而得圆满智慧妙用。可见佛讲真理大法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对照安乐行品
    有一个国力强盛的圣王,讨伐周边各国欲以降服。征伐中,若发现众兵之中有战功的人,圣王便会非常高兴,并根据其战功的多少而给予赏赐,有的给予田园家宅、村庄、城镇等封邑,有的给予衣服或其他装饰之物,有的给予各种珍宝和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以及象、马、车乘和奴婢、属民等。

    总之,他什么都可以拿出来赏赐,但唯独只有自己头上髻中的一颗明珠却从来不给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圣王头上有这样一颗明珠,如果把它拿来赏赐,大王的随从与部下一定会十分惊异。但最终,圣王看见士兵立下大功勋,心中万分欢喜,那颗无与伦比的珍贵明珠,即使久藏于自己的头髻之中,从不轻易地赠予他人,还是赏赐给了士兵。
    用武力来降服其他小国家,比喻佛教化众生,也指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自己降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些小国家不愿意服从归降,圣王起用种种兵力去讨伐。是指众生不听从佛的教导,于是佛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习气。依据这些方便法,不同根基的众生证到各自的果位。比如,佛跟修四谛法的人说,你安此法门修能够证到四果罗汉,又对修十二因缘法的人说,你安此法门修能够证到辟支佛的果位。如果去修学不了义大乘呢,就能够证到通教或别教的“明心见性”等等。。。
    等到战胜对方,圣王心里欢喜,于是论功行赏,什么宝贝都能够赐予,唯有圣王发髻中的一颗明珠,不能轻易给人。“明珠”用来比喻《法华经》,佛不轻易传授此经,佛曾经就说过:“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不开演的原因是因为《法华经》太难信,难信的原因更是可笑,是因为《法华经》讲述了最简单的道理反而不能被众生复杂的心所理解接受。若机缘不成熟,众生则会破法不受,堕入恶道受报无穷。这一颗如意宝珠,如果轻易将宝珠赐予,那么圣王的随从家属,必定会惊讶。因为明珠是权力的象征,如皇帝的玉玺。再者,如果功劳小,但是报酬很大,大家会惊讶怖畏也不敢接受。这个巧劲很难把握,都是为众生思来想去,圣王是要等一个最合适的机缘把最合适的东西给最合适得到它的人。因此众生机缘不成熟,不能讲《法华经》,只能是善巧方便。只有到了合适的时空点,佛才敢讲出真话实话。
    最后,圣王看见士兵立下大功勋,心中万分欢喜,那颗无与伦比的珍贵明珠,即使不能轻易赠予他人,还是赏赐给了士兵。比喻佛讲41年方便法,最后才讲《法华经》,可以说,这是佛的临终遗嘱,再不讲就要入灭了,再不讲的话等于佛就白来一趟了。由此可见,佛为了开门见山的讲述《法华经》,整整等了41年!而诸佛出世,唯一的一件大事因缘,亦皆是为了向众生宣讲《法华经》,引导众生进入一佛乘的修行,足见《法华经》独一无二的地位!过去诸佛是这样,现在诸佛是这样,未来诸佛也是这样!


    《法华经》【原文】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观看《大乘妙法莲华经》的讲解,印广法师主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心涵太虚,量周沙界,万法皆我一念!一念即是无量万法。如来法藏自在圆融无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