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诚法师---初学者怎样学佛:善巧对境做事修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7 14:48
  • 265

    主题

    432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77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1: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 智悲愿行 微信平台


    发愿: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吾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修行不仅仅是念经,磕头,念佛,换句话来讲,念经,礼拜,念佛,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他的目的是要对治我们的散乱心,分别心,狂妄心,贪婪心,这是很重要的,不在于说我们要念经念佛给佛听,给菩萨听,我们要念给自己听,对治自己的问题。这些经文本来就是佛菩萨讲出来的,他们不需要听我们念,我们念是念给自己听。--主题推荐


    佛法不是在文字上面,佛法是在人的心里。当然,书本我们也要去学,但我们承担的整个过程就是在集资粮。菩萨初发心,中集资粮,最后才能圆满菩提。我们把心发起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集资粮。
    怎样学佛好?怎样才是修行?如何弘扬佛法?对这些问题,学佛久的人都会有一些认识和想法。如果这些认识似是而非、想法不切实际,学修就容易陷入误区,学佛可能偏差,修行难以成就,不能广弘佛法,这当然是不理想的。


    生活中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第一、有些人学佛法,一会儿看这本经,一会儿又翻那本论,一会儿从头看,一会儿又翻到后面,没有次第,没有系统,学得非常零碎,漫无头绪,漫无目的。实践上一会儿试试这个修法,忽然又换成那个法门,修行虽久,却不得其门而入。或者只学了一点点皮毛,就得少为足,盲修瞎炼,劳而无功,甚至终生善行悉成过失。

      第二、有的人修行急不可耐,用功勇猛,总想短时速成,但却欲速不达,日久退心。

      第三、有些人看重个人闻思修行,而不注重良师益友等学修环境的营造,缺乏团体意识,结果独学无友,学佛顺缘缺乏,学修不能持续进步。

      第四、有些人学佛修行偏重于离境修,不愿意对境做事,结果养成退缩逃避的习惯,心行离大乘越来越远,也不能对佛法的弘扬做出大的贡献。


    有的人对于念佛、打坐、持咒等修行方式比较相应,认为这才是真修行,但谈到对境、做事却不习惯,甚至会有抵触的情绪,觉得这跟自己的修行没有关系,认为对境做事不是佛法,或者是浅近的佛法,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第四种误区陷入这些误区的原因在于对学佛、修行和弘法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缺乏正知见。我们所有的言行、身语的造作都是内心知见的外在体现,都受到知见的影响和指导。


    认识把握远离分寸,善巧对境做事修行

    人与人心灵之间的差异远大于外表上的差异,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所有的言行、身语的造作都是内心知见的外在体现,都受到知见的影响和指导。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看一看知见和行为的关系。


    比如说在寺院里看到一堆垃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第一种心态想:“这个寺里的法师、义工,怎么连垃圾都不扫?让垃圾堆成这么高都不理!可见这里的人素质不高,不是我要学法的地方,我呆一会儿就走吧。”这是一种反应,也可以说是一种知见。第二种心态会想:“我一进庙就看到这些垃圾,我自己的业怎么那么差呢?怎么这么脏的垃圾偏偏被我看到呢?”他心里就会很难过。第三种心态认为:“这垃圾是这个寺院里的,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就当没看到一样,也就是说,看到或好或坏的境界时,他内心里是麻木的,无动于衷。第四种心态认为:“我到寺院里来,主要是来学佛法的,外在的境界好不好没有关系,再脏再累再差我也能够克服,这些东西不必管它。”这又是一种反应。第五种心态:“三宝清净福田地,不可以有垃圾,有垃圾的话,我们很对不起佛菩萨,应该让人来打扫。”于是他就去向寺院相关负责人反映。第六种心态想:“大家太忙了,没有注意到这堆垃圾在寺里,今天刚好是我积福的机会。”于是他就去把这堆垃圾清理干净。


    象第六种,发心承担了自己行为就会带动一批人,承担中境界非常多,平时躲着偷个懒、睡觉也没人知道,承担时事情多,到处会有问题、会有脸色、困难,你要调伏自己,克服困难,你就会对人越来越了解,你会体悟到原来佛法讲的是这个。喊口号谁都会,喊了你以为你就是菩萨了?在承担中,会发现众生原来很难度,发现佛菩萨的了不起,对佛菩萨的功德才有一点体会,所以我很感谢你们。要主动承担,善知识安排的更是没话说,你承担的多,与善知识的互动也就多。


    切勿步入“嘴里喊的是大乘,心里想的是小乘,行的连人天乘都没有”的糟糕状况

    从上面就可见不同之修行境界。以当前的人、事、物为对发愿,这时内心产生的意乐最直接最真实,容易产生实际的效果。地藏菩萨在往劫时,有时是看如来的面相庄严而发愿,有时是因母亲的痛苦而发愿,这些愿都是绝对真诚而实在的,没有半点虚假做作。所发之愿既然真实,所得之果也就不可思议。大乘行人发愿当然要大,但更要真诚,且后者比前者来得更重要。如果每天念诵“为利众生愿成佛”,但对眼前的人却生不起恭敬心,说一句话都不耐烦,做一点事又觉得没必要,说明这个愿纯粹在自欺欺人;如果天天对佛菩萨像礼拜,对旁边的同行善友却每每观过不屑,那对佛菩萨的礼拜也难有善果,因为自己那颗心仍然落在分别执着不平中。“众生欢喜佛欢喜,”让众生受苦,也就是让佛受苦了。


    做事的成败靠缜密的思维,靠观照力,或者说把握缘起,思想上不能偷懒,当然,这是心上的功夫,把整个事项的过程思维起来,深入下去,攥住每一个细节,去要求,最后达到最可能好的结果。


      其实对境、做事与修行并不矛盾,我们应当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面来认识修行的概念。


    一方面,通过做事来护持团体,本身就是在积累依止团体的资粮,这是我们能够长期在团体中修行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与念佛、打坐等离境的修行相对应,对境做事、历事练心本身就是一种更加广义的修行。


    因为所有的佛法都是对我们内心的一种训练和调伏,这种训练和调伏不仅仅是让自己不起烦恼,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面对外在人事的具体境界,有没有承担心和动力。如果学到最后越来越没有承担心和动力,佛法就会学错,就会离大乘越来越远。修行想要有成就,必须要有承担心,能够去挑担子。如果觉得做这么多事情很苦、很麻烦,这样下去就会偏重远离,不愿对境做事,往往既非持戒,也无护持团体、弘扬利生的善行,无戒无福,长久下去,定慧修持也会虚浮无力,就落于“嘴里喊的是大乘,心里想的是小乘,行的连人天乘都没有”的糟糕状况,不仅今生对佛法弘扬不能有所贡献,来生是否能得人身也是堪忧。

    总结:初学者怎样修行


    1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外缘。


    内因是暇满人身,这是我们能够修行的主因。我们今生今世六根具足,头脑灵敏,又能够发心学佛,能够听闻到正法,因此要珍惜宝贵的光阴,珍惜这种种殊胜难得的修道因缘。外缘就是有好的师长、好的同行、好的修行道场,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如果不能体会到善知识、同参道友和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帮助,就会常常遇到障碍,容易产生各种毛病,很难顺利修行。所以,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暇满人身,珍惜良好的修行助缘,把握这改善生命品质的殊胜因缘,走好修学佛道的每一步。


    2其次,应该认清三个毛病。

    这三个毛病,分别对应于学佛的三个不同层次。

    一是最初发心太过猛烈。刚刚学佛的人,通常容易犯这个毛病。每天一定要念多少声的佛号,诵多少卷的经典,做多少件的事情,发心非常地猛烈。结果往往是这几天做做这个,过几天又干干那个,做一做就歇一歇,做一做就换一换,弄得又疲惫又散乱,没有办法持续修学。所以,初学佛的人应该发持久心,发长远心,踏踏实实地修学,平平稳稳地进步,初发心切忌过于猛烈、急于求成。


    二是修行当中彷徨不定。克服了发心过猛的毛病,修学了三五年以后,就进入学佛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彷徨、迷惑,觉得修行好几年了,进步反而没有刚学佛时那么明显,于是开始怀疑修行道路的可信性,怀疑修行方法的正确性。这种种的疑惑,导致懈怠放逸,甚至中途退却,不再继续修行了。所以,处在第二个层次的学佛人应当勇猛精进,突破彷徨心理的障碍,排除对修行的疑惑,才可以进一步向上修学。


    三是稍有成绩便高慢自大。学佛的人精进用功了十年以上,在学问、修行、做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到达了第三个层次。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高慢,认为自己的修行工夫很好,修行的法门很殊胜,学问渊博,事业有成,自利利他非我莫属,别人都比不上我。因为高慢自大,增长了我法二执,障碍了更加长远的修学,也就不可能获得修行上真正的成就。所以在历经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加长久的修学过程,在某些方面有了一点成绩以后,就要注意“韬光养晦”,不要急于张扬,而是要更加谦逊地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用功修行,以期达到工夫的成片、修行的纯熟。以上三个毛病,在修行之前就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够在修行当中积极防止。

    3最后,真正的修行,必须遵循四项步骤。

    比如说,我们要制造一把好的剑。首先要选择好的铜、铁等原材料。第二步就是对原材料的冶炼、陶铸让剑的毛坯显露出来。第三步,经过一番的敲打、淬火、磨光,将粗糙的剑坯琢磨成闪闪发亮的剑。第四步,还要将打造好的剑埋在土里。等到把剑上咄咄逼人的气焰去掉,再从土里拿出来。这时候,一把锋利的好剑就形成了。手持这把利剑,便可以削铁如泥、所向披靡了。


    修行也是如此。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能断烦恼的法器,第一步要培育好根基。根基不够就会时时遇到障碍,处处存在困难,就不堪成法器,不能成大器。所以,要多忏悔,多集资粮,让业障渐渐减少,善根逐步增长,培养清净的信心,培育良好的根基。第二步,有了良好的根基,还要仰仗师长的教授、教诫,依靠同行的鼓励、帮助,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深入经律论藏,思维善恶因果,树立起对佛法的正见。第三步,虽然具备了正确的见解,但缺乏具体的实践,需要面对顺逆各种境界时的历练。经历了一番长时间的身心磨练,不断规范言行举止,逐渐清除内心尘垢,让三业清净,三学增上。第四步,虽然修行上有了一些心得,但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认为仅此便可应对自他身心种种烦恼,而是应该继续精勤修学,让自己的修行工夫纯正、熟练。这时候,能断烦恼的法器就炼成了,我们也就拥有非常猛利、非常深广的智慧,能够洞察种种幻相,应对种种境界,调服种种烦恼,成就种种胜利。


    信佛学佛,修行成佛,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只要我们具备两种条件,认清三个毛病,遵循四项步骤,一定能够紧随佛陀的身影,践履佛陀的大道,光大佛陀的事业。


    摘录整理自学诚法师开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社会这么乱,到处是杀盗淫妄,我的力量很微薄 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坚持不断地努力 总有好的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