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菩提分---印广法师开示2014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29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20:3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又把它说为七觉分或者七觉支。所谓『七菩提分』,就是七种智慧,七种修行的法门。


    第一个菩提分叫选择的「择」 ,也叫「择法眼」 ,选择法门的慧眼,没有智慧你不会选择。所以我们不是要证菩提果吗?第一就要会选择。我们现在许多人不会选择,先入为主,这是没有智慧的。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否定、不断提升的过程。佛打了一个比方,两个人出门取宝,碰到一堆麻,每人挑了一担;再往前走碰到一堆绳,张三放下麻挑起绳走,李四嫌麻烦,我就是这个麻好;又往前走,碰到一堆布,张三又放下一担绳,挑起一捆布,李四还是一捆麻;再往前走碰到一堆金子,张三放下担上的布,挑走一担金,李四呢,到家还是一捆麻。这是佛讲的,我们现在有些人,「不行,我就是一句佛号」!你一句佛号你怎么样啊?要到临死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个长怎么个短。而圆顿大法当下就成佛,是不是?



    所以这第一个菩提就是要我们破除「所知障」。什么叫「所知障」啊?用自己已经知道的一点点可怜巴巴的东西把自己捆起来,不肯越雷池半步,叫固步自封,自己在画地为牢。怎么画地为牢啊?古时候没有监狱,没有钱盖监狱,谁犯了罪,周围画一个圈子,站在这里服刑,动就砍你的脑袋。我们是自己在画地为牢,让自己去坐劳改去。



    我们今天是讲《阿弥陀经》啊,马上下面就要有啊!《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哪一句话讲唸佛就能够往生,你给我找出来哪一句话,再不服气你把《无量寿经》拿出来,佛在哪一段经上讲唸佛就能往生,你给我找出来。因为涉及到这个选择的择,我们不得不讲这个法啊!之前有无量的法门,到了佛在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他讲『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只有《法华经》是真理,其它都是假的。《法华经》就有啊!你怎么不选?所有的经典佛只讲《法华经》是王,《楞严经》是王,佛在哪里讲有第三部经是什么王,你给我找出来。这是选择的择,重要不重要啊?这叫「择法眼」,要懂得选择。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你所有的经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所以这个『七菩提分』,第一个菩提叫「选择」。所有的经典你要比较,不比较不分别就没有选择,是不是?你自己要有智慧,这叫选择。



    太原有一对老夫妻在家里看光盘,自己讲看了十几年,自以为都懂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婆婆跟着别人到慈航净苑去听师父讲法,听了以后不走了。一个礼拜以后回去跟老汉讲,「老伴儿啊,我们过去都白学了,自以为懂了,其实我们一点都不懂,我听了一个礼拜我懂了,你赶快去听师父讲经」。老汉一听两个月,怎么样都听不懂,但是他有智慧,为什么别人听得懂?中间好几次都要打退堂鼓要走,想想不忍心走,万一这是真理,我岂不是白白地错过了?横下一条心看到底搞个水落石出,对也好错也好,要搞明白。两个月满了以后,一下子明白了,高兴得不得了。他说, 「师父啊,难得啊,我每次要想走,我先回头看看这么多人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怎么听出味道来了!所以我不忍心走」。这也是一种方便,是不是?这不是智慧的智慧也显得很可贵啊!



    我经常跟一些修行人讲,你看师父的光盘,你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这都不重要,关键你要把它看懂,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你不看懂,你讲是对,你讲认可,这是迷信,没有用;你没有看懂,你不认可,讲不对,这还是迷信。所以这个选择要有智慧,这是我们这几千年以来特别是我们这几十年乃至这十几年以来乃至我们当下修行界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依人不依法,这是我们佛法的悲哀。老祖宗临终之前教诲得清楚明白,就是没有人听!不惜千里迢迢,买飞机票,花多少时间多少钱出去到处跑,而不肯把心定下来把『如来藏』的真实义搞明白,这是第一个菩提分。



    第二个菩提分是「进」。这里的进是勇猛精进的进,勇猛精进的进,是从数量上而言,与『五根五力』里面的进不一样。『五根五力』里面的进是作为一种副词,是表示修行人的一种观念心态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那种进。



    第三个菩提分叫「喜」。欢喜的喜,但是这个喜不是一种情执,它是一种法喜,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知见,知道自己到了一个什么境界,知道自己成就了一定的道行,明白自己解脱了。比如有些人跟师父讲,「师父啊,真奇怪,我现在想恨一个人怎么样都恨不起来,过去不想恨,不准自己恨,却怎么样也要恨,熬不住要恨」。所以当我们知道我们对一个怨亲债主恨不起来的时候,人家伤害了我欺骗了我,我却恨不起来,你这个时候你就要喜。我知道了,法喜充满,庆幸自己终于解脱。



    第四个菩提分叫「除」。这个好解释,除去我们的烦恼习气,除去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

    第五个菩提分叫「舍」。舍跟除相似,但是意义各有所重。这个舍是舍去我们修行中的境界,不要执着我们修行中的境界,防止走火入魔。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我们修到一定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闻到一股异香,绝对不是人间烧的这些香,当天什么人也不烧香,什么香也没有,他闻到香,看到各种各样的彩色的光环,或者在梦中在定中或者大白日看到地下冒出一个佛;天花板掉下来一个菩萨;墙壁里挤出一个仙人;或者看到经书每一个字都在闪闪发光;或者头脑里看不到人却听见有声音在跟自己对话等等这种种的境界。我们既不要去追求去攀缘,也不要恐惧拒绝,任其自然,无动于衷。你要用心也可以,劝境界中的人老老实实地听我讲经说法,跟我一起读诵,这个字是什么字,你就把他当成一个正常人一样问他,这都叫「舍」。往往出现这些境界,有些人就搞得自己不认识自己了,要么认为自己已经成佛成圣成仙,要么给搞得惶惶不可终日,认为遇到恶魔恶鬼恶神。


    那么像这些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楞严经》讲得比较精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可能是佛菩萨来加持你;有些可能是过去世中的亲朋好友来鼓励你;有些也可能是冤亲债主变化成佛圣仙人的形象来戏弄你;有些呢,是自己的幻想成真,你脑子里对那些殊胜庄严的境界想得太多了,这个变成一种相,想象成真;有些呢,是自己过去世中的情况在这个时空点来重新出现;有些是你未来世中,未来几天几个月几年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提前让你知道。这些情况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你如果再执着,必走火入魔。我今天看到这个书每个字闪闪发光,我高兴得不得了,这下成佛了。第二天再读经的时候今天怎么还没有现光呢?嗳,一念马上又现光了,从此你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境界来戏弄你。你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最后你搞得颠颠倒倒,这就是冤家债主捉弄你。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可多了!


    所以这种情况在佛门里叫「佛来佛斩,魔来魔斩」 。那是通教禅宗修行的法门,对境界一概不理,我们圆顿大教则不是。对于一个明心见性的菩萨, 是「佛来佛度,魔来魔度」,不管你是佛还是魔,来了统统都是魔,跟在老师后面好好修行,是不是啊?居高临下指挥你,他带你到哪里,你只管去,不要怕,到哪里『如来藏』传达到哪里,是不是啊?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在十法界战无不胜。你要我的命,给你,是不是?这条命一丢,马上又一个更殊胜的命过来,这叫「舍」。


    我们现在有些人修的什么宗什么宗,开了一个天眼,开了一个天耳,有了一个他心通,知道你前世前八世怎么长怎么短,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讲你是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你,你还够不上走火入魔的资格,你是个小魔小鬼而已。鬼都有五种神通,你算老几啊?你能看能听怎么样,你就是能飞到天上去腾云驾雾都是外道!二十八层天的天人谁不会腾云驾雾排山倒海啊!鬼都能拳打须弥山,把须弥山打得粉碎。智慧功德在于我们心性的提高,这就是妙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规定,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一定是在人道修成,天道不能成就。我们怎么搞得本末倒置啊?所以这里的「舍」是不是就是前面选择的「择」啊?用智慧来选择。所以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法门的第一关就是「舍」,把所有的动相给我舍掉,所有的动相都没有了然后进入静相,静相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胆小的人吓得要自杀,许多人在动相里就在执着,六层楼才到了第一层楼就不想走了,更何况要过六关呐!我上次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骨精和牛魔王,哪个没有两下子啊!唐僧什么神通也没有,是不是啊?可是唐僧是法师,是正法,孙悟空猪八戒是凡夫,牛魔王白骨精是妖魔鬼怪。你连西游记都看不懂啊?是不是人不做要做鬼啊?佛不做要去做魔啊?诸佛菩萨异口同音,就是传这个法。



    佛在《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怎么讲啊?肉团人为一个人传一句《妙法莲华经》,胜过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最高天,站在最高天是不是腾云驾雾的?大神通啊!对普天之下无量众生讲无量的经典,这无量的众生都培养成无量的阿罗汉,他不如你传一句《妙法莲华经》的肉身人。《法华经》就是这么讲的,你们回去就可以看啊,在十一品后面的偈颂。所以这是我们修行人几千年以来最敏感的问题,颠倒黑白,不分邪正,盲修瞎炼,而且非常地固执己见。

    第六个菩提分叫「定」。跟五根五力里面的定区别在于:『五根五力』的里面「定」是讲一个质量,讲一个定力,讲一个道行,这里的「定」是作为一种心态的调节,可以用静止来解释,静下来什么也不想,保持一种心态。所以我们这里讲的六个菩提分,前三与后三各有相似之处,前面的三,择也好,进也好,喜也好,它都带有动、观之意;后三个菩提分呢,除也好,舍也好,定也好,都带有静,带有止、不动之意,是不是啊?因为前三与后三有这么两个特点,所以出现了第七个菩提分,叫作「念」 。



    这里的「念」跟五根五力里面的念不一样,『五根五力』里面讲「念」是表行持。表动作,要修行你不能只讲不干,只懂不动。这里的「念」是作为一种开关调节,特别是修禅定的同修,要好好地把持。当我们心比较乱比较动的时候,我们选择「除、舍、定」中的一法,或者二法并用,或者三法俱用,把这个心冷一下子静止下来,趋向于动静平衡;当我们比较懈怠、比较困倦、比较昏沉的时候,我们在「择、进、喜」这三分里选择一分,或者二分并用,或者三分俱用,把这个昏沉的心提一提,趋向于动静平衡。这是修禅宗静功那种特有的心态用功,保持一种平衡,否则容易走火入魔。一般地动得太多容易着喜魔、狂魔、快乐魔,心态太沉容易产生悲魔、死魔、病魔。


    所以佛在《楞严经》讲禅宗修行中五十种阴魔境界,古今中外能够把《楞严经》读懂听懂的人没有几个。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各位啊,自己酝酿酝酿,你有没有愿望想把这部经读懂,这将解决你生生世世以来的大成就。无量百千万亿生生世世的大福报由今生把定。在《法华经》叫「以道受乐」,以道受乐,你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贵大智之人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短短的《阿弥陀经》里把《楞严经》的内容全部讲明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