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华经] 【法华经】讲记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636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5: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华经讲记·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庄严王,在很久很久以前,乃是修道的比丘,同另三位比丘发心在深山中修道;因为没人供养,为生活忧虑而影响修行。其中有一比丘是妙庄严王的前身,发心供养三位比丘,令他们安心修道,不为衣食住而分心。于是决定还俗,做苦工赚钱,供养三位比丘的饮食、衣服、医药、卧具等日常必需品。
    有一天,他在王宫附近做工。见国王出巡,甚为威风,前后仪队,十分威武。心生妄念:「我来生能做国王,多么威严,人人都恭敬我!那时,我将发心供养所有的比丘。」此念一生,果然来生为妙庄严王,但是却忘了护法的愿。
    后来,三位比丘皆证圣果,用法眼观察护法的因缘,便知这位护法者,因为往昔的功德,而转生为王。此王有慈悲心,爱民如子,可是信邪教,心里有邪知邪见。三位圣者欲报往昔护法之恩,设法救其出苦海,乃共议一个解救的办法。一位发愿作为他的夫人(净德夫人),两位发愿作为他的儿子(净藏和净眼)。为什么?因为要借着贤慧的夫人及孝顺的儿子,用感情做影响力,才能改变这位国王信外道邪见的思想。

    前面从药王菩萨开始,以自己燃身供养来劝导行人受持《法华经》;观音菩萨、妙音菩萨是以行持来护持众生修行正法;那么〈陀罗尼品〉呢,涉及到诸佛菩萨、天人鬼神大众,等于是全民参战来护持修行人,并且也教以持咒,自己保护自己。从内到外给我们造成的印象,好像造成一种立体的防护体系,使受持《法华经》的人时时、事事、处处都感觉到在三宝的护持当中、置于安全地带。这品经文呢,启发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广结善缘,对于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一品是叙述妙庄严王,深受净藏(药王菩萨)和净眼(药上菩萨)两个儿子的感化,开佛知见,得到法益。后跟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出家修道,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常讲,一个人只要念佛或者持诵经典,乃至出家,乃至组织法会,乃至积极地供养三宝,你就是打起一面红旗。由你这面红旗,首先是你的家亲眷属与三宝结缘,其次是同事好友,乃至冤亲债主,都使他们与佛法结缘。一个人真正修行,功德无量,他走到哪里都是个播种机,都是在种金刚种子。不管你有意或者无意,你都是在教化众生。这就是我们在过去世中发的愿。
    在今生世中的一些亲朋好友或者冤亲债主,你只要起了「我要度他」这个念,你将来在某生某世都会有这种缘分跟他在一起——或为家人,或为同事同学好友、或为老板员工,种种关系。我们相互之间要珍惜缘分,乃至与牛马猪羊都是缘分。时时事事处处恭敬一切众生、一切物命,这就是菩萨的自利利他。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这里又是一个『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佛特别是在《法华经》中反反复复用那些不可思议的天文大数来形容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你随文入观,自觉不自觉就会拓宽心量,听经闻法容易开智慧。在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往往那些好耿耿于怀、好计较人的心态就能得到改变。每当遇到此类的经文我们要认真地观照一下。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别号往往介绍这尊佛在修证过程中独特的个性。无量法门,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自在选择任意法门。十号是诸佛的通号,通号就是表任何一尊佛,他不管有种种的性格、特征和兴趣,这些基本的规则他不能超越。别号,我们从这个字面来观照。
    『云』是表大慈悲心、平等心。六月天骄阳似火,云给人清凉的感受,而且它是平等地覆于虚空,对一切的万法平等供养。『雷』是表诸佛菩萨那种报身智慧、神通法力道力不可思议。打一次雷,整个天空都能听到,是表佛法的法力道力势不可挡,它能破除我们的那种昏沉、迷惑、懈怠、懒惰种种的习气。『音』是表诸佛教化众生。诸佛的使命就是宣讲『如来藏』。『音』它是作为一种教体表法。诸佛出世都是通过嘴巴讲话,让众生明白道理。佛的妙音说法就是『云、雷』的具体体现。按照『法华三昧』来讲,这也是「开权显实」——以『音』之「权」之便,来开『云雷』之「实」。
    『宿王』就是月亮。我们在前面讲「宿王戏三昧」。通过月亮的这个特征而体现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白月亮、黑月亮是不是一个月亮?白月亮表有形有相、表有;黑月亮表无形无相,表无;这个无是无相之实相,无不是真无,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空有不二」。那看不到月亮的时候,黑月亮在不在啊?一定是在。眼睛虽然看不到,我们的心能看到。再看那个月亮,圆、半圆、大半圆、小半圆、月牙、一条线,虽然这个中间可以说一个月三十天,它每一天的形状都不一样;虽然不一样,是不是一个东西?这是表『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各种大小、形状、黑白都是由一个念一个真心所变现而已。变来变去,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宿』就是月亮;『王』是表得自在;『华』是指《妙法莲华经》。诸佛菩萨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所以万法都是由一个莲华法来圆融,来开我们的智慧,用莲华法来明白什么是『一心三藏』,明白「即因即果」,「即念即佛」。明白了『妙莲华』,你当下就是『妙莲华』,你当下了生脱死。『华智』就是这样的智慧。
    多陀阿伽度,译作『如来』;阿罗诃,译作『应供』;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这里以如来三号代表如来十号。
    国名光明庄严:『光明』表智慧;『庄严』是装潢,装饰;『严』带有圆满之义。劫名喜见:这个『劫』是表一个时间的概念。一个劫可能就是百亿千亿年。我们娑婆国土现在这个劫名叫什么啊?「贤劫」。那么这里『喜见』是「法喜之见」。在佛法授记的这些国土名、年代名我们要从第一义谛来加以解释,因为这是佛的良苦用心。「法喜」是表众生开智慧,明白真理。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佛法有正法住世、像法住世还有末法时代。这里『彼佛法中』应该是彼佛肉身住世这个时代。『有王名妙庄严』,在这一片佛土上有一个国王叫『妙庄严王』。
    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母亲和两位儿子都以『净』字来开名,与过去世中的因缘有关。四个人一起修行,其中一个人还俗,挣钱供养,这是不是『妙庄严』啊?『庄严』带有护法、护持之义。那么其他三个人衣食无忧,安心修道,他们是不是一门清净了?『净』表示这三位菩萨已经大成就,最起码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念念入萨婆若海,念念不退初地位。这是最低等级,圆证三不退方可称『净』。那么『净德净藏净眼』无非是从三种角度来讲同一个道理,证得了清净心。
    净德,这也是成就位的功德。修行叫功,破除了某种习气,成就了某种道行,叫『德』。『净藏』,清净心里蕴含宝藏无量之功德,也是成就位的功夫。『净藏』都是成就在这个光明心中。『净眼』是成就功德的那种妙用现行,开了智慧,成了菩提道行,以法眼、慧眼、佛眼来观察自己,观察周边环境一切的人事法。『净眼』包含天眼、慧眼、法眼,乃至达到佛眼的境界。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非明心见性的菩萨不可言『大神力』。神力就是神通道力、法力。天人鬼神都有神通之力,但只是一种我执。大部分会给自己菩提道造成障碍,唯有菩萨位的大神通道力,自利利他。『福德智慧』,即明行足。『智慧』是自利,『福德』是利他。这是菩萨的自他不二双重功德。内心无复烦恼邪知见,身外无复束缚和障碍,处处自在,没有尘劳之苦。久修菩萨所行之道:为什么有『大神力福德智慧』呢?因为他多生多世以来成就了菩萨自利、利他这两种功行。
    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六波罗蜜、六度万行,说尽了菩萨一切的修行次第。前面的五波罗蜜——『檀波罗蜜』是布施,『尸罗波罗蜜』是持戒,『羼提波罗蜜』是忍辱,『毗梨耶波罗蜜』是精进,『禅波罗蜜』是禅定。这五波罗蜜包含了藏、通、别等无量门派,无量经典是无量有形有相的法门。
    修藏教也讲六波罗蜜,他那个般若波罗蜜就是行善断恶;那么通教讲般若波罗蜜是见空性;别教讲次第性、分别性;那么到了圆教波罗蜜,你执著于行善积德,执著于见空性,是有漏智慧。到了圆顿大法,这个般若特指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一念信解』为智慧。其它的那些所谓的智慧都是世智辩聪、菩提邪,属于执著,最多属于一种精进禅定的功夫。所以对这六度的解释通小通中通大,只有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能仔细辨别。你看佛在〈随喜功德品〉怎么讲啊?对《法华经》『一念信解』的功德,比修五度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
    慈悲喜舍,这是「四无量心」。
    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前面在讲〈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涉及到种种『三昧』;讲〈安乐行品〉的时候涉及到「十八个空」。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圆融起来观照、复习。
    菩萨净三昧:到了『菩萨净』即为「离三垢」——菩萨离开了三种邪知见,三种迷惑。哪三种呢?一者,破除在六道三界内那种粗重的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藏教佛,超越六道轮回。二者,破除二乘人的尘沙烦恼。这种惑叫「细惑」,三界六道的惑叫「粗惑」。「细惑」破除以后,最起码在初住位;然后进一步破除四十一分「无明微细惑」。所以菩萨破除了「灭相无明」,在某种意义上叫「离三垢」。这是『菩萨净三昧』。
    日星宿三昧:『星宿』可以统统说为星星和月亮,是表黑夜的智慧;『日』是表白天的智慧。『日星宿三昧』呢,即为「开权显实」。怎么「开权显实」呢?按照现代科学的解释,月亮发光是对太阳光的一种反射。当我们看到月亮时,虽然看不到太阳,太阳就在,这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虽然现在看不到真心,我们知道能讲话、能吃饭的「能」是真心显现出来的,就等于你看到月亮之光,你就知道有太阳。看到我们能吃能说话、能蹦能跳、有生住异灭这种变化,我们就知道有一种「能」在进行变化、表演的那种本体。虽然我们看不到它,它是真实存在,是表这个法。
    净光三昧:我们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有无量的智慧和德能;但是我们却得不到现前妙用,原因即在于我执和烦恼习气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使得自心本性不得现前。只要我们放下我执,放下烦恼习气,我们的心自然就亮堂,智慧德能就现前。
    就比如一盆浑水。你在水里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脸呢?看不到。一个水塘里是浑水能不能映出月亮呢?不能。当水沉淀以后,在水里能不能看到月亮?能不能看到自己的面孔?所以我们的烦恼心也是这样。被名闻利养所污染的这个心水很浊、很浑,他都不认识自己是谁,怎么能开智慧?当我们放下我执,放下烦恼习气,每个人都会真实感受到灵感爆发。这就靠我们修清净心,叫『净光三昧』。心净光通达。道理非常简单,靠我们自己把持就能成就。注意,这是证道位的功夫,在见道位只能做到一半,只能使我们的心得到自在,由于我们现在还被无明色身所束缚,不能得到大自在。
    净色三昧:是『无量色身三昧』。明心见性的诸佛菩萨在现量境界,在解除了肉团身这种无明壳的束缚,解除了六识束缚以后,他可以自在变现十法界一切万法。现任何一法,他这种三昧定力没有丝毫减损,叫『净色三昧』。也可以解释为「有余依涅槃」——余了无量的「色」,依靠无量的「色」来教化众生,但是他的三昧定力没有丝毫减损。「非生示生,非灭示灭」,也叫「和光同尘」——现无量色身叫「同尘」,仍然在定中,三昧定力无有丝毫减损,始终他是一个本体,叫「和光」。比如现人相、牛相、马相,不管现任何相他都是一个大手套,现佛相、菩萨相、天相、鬼相、泥巴相他都还是佛,还是个本体。
    净照明三昧:明白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对于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当下、当时、当处都是「我」,都是一个本体、都是一个念。也就是说在相见性,叫『净照明』。《西游记》不是讲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吗?他看到这个茶杯一看就知道这是白骨精变现的,那金箍棒一拿:「妖怪!」就打下去了。这就是『净照明三昧』。那我们不是看到是妖怪,是老佛爷。意义是一样的。你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实质。所以伤害我们、欺骗我们的人,是不是老佛爷来成就我的?你不要眼睛一瞪,手往腰上一掐:「老子不怕你!」心能转境,叫『净照明三昧』。扎扎实实运用到实践中去,历事练心。
    长庄严三昧:也就是毗舍浮佛对持地菩萨开示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首先把这个心要修好,修得很慈悲、很柔软、很智慧、很光明。把这法理法义观照明白。以此庄严,「一庄严一切庄严」。其它任何的行持都是自性流露,全性起修,这才叫『长庄严』。佛讲,『一念信解』胜过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一念信解』就是『长庄严』。无量的七宝把整个虚空法界都装潢起来,还不叫『长庄严』。
    大威德藏三昧:唯有『如来藏』才能叫『大威德藏』。唯有『如来藏』,十世古今、无量虚空法界当下一念,这个大威、大德、大藏不可思议,把话都讲绝了。离开这个,不管是天、人、神魔、孙悟空或者杨三郎,他那种威德都是极其有限。孙悟空神通再大,他能不能翻出如来藏的手掌心呢?不能。
    于此三昧,亦悉通达:上面各种各样的『三昧』实际上就是一个「如来藏三昧」,没有哪一样不是『如来藏』,改换门面、换汤不换药,都是在讲一个法。越是真理越简单。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

    诸佛开讲《法华经》,总要找一个当机「演双簧」。因为《法华经》是第一难信难解之法,有一个当机就显得很真实,否则众生不知道你葫芦里又是在卖什么药。在这里足以体现出诸佛如来弘扬《法华经》的良苦用心。他一定要有具体的当机来把这个法展开;也体现出诸佛出世是随缘显现。那么这种机缘「无分别不妨分别」,因为佛菩萨在无量劫因地中修行,与广大众生形成了这种种种种机缘。无量无量的众生、无量无量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来分门别类、一批一批地成就。
    两个儿子知道佛在讲《法华经》便要去听,所以对于在过去世中久植善根的菩萨,他属于自性流露。有些菩萨要修行无量劫才能信解《法华经》,可不容易。《法华经》就是发心的经。没有过去无量劫的善根,你对《法华经》信解之念不能生起。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这个母亲就劝儿子:你们的老子信受外道啊!『深著婆罗门法』,『婆罗门法』,因为在印度婆罗门是上层贵族,他垄断了国家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资产。此阶级由梵天之口生,颜貌端正,清净高洁,以习吠陀(注:梵文音译,译为知识,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司祭祀为业。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多数为素食者。尽管如此,婆罗门法不能让人了生脱死,那就不是一般的差距。所以母亲劝儿子啊,应该跟父亲沟通,一起去听大法。
    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这句话很有法味。这两个儿子已经是大菩萨,而且神通广大;但从现在看来,他们是不是还有隔阴之谜啊?过去世中曾得益于他们父亲的还俗来帮助三个人成就道行,他们是不是忘记了这个本呢?往往许多大菩萨愿身再来都是带着隔阴之谜,在今生今世就容易修清净心。跟前面阿难和舍利弗也是一样。佛当年亲自剃度的那些大弟子,佛讲了,过去二万亿佛法中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他们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佛如果不讲,他们谁也不知道,仅仅知道佛成佛几十年,我们好不容易跟在佛后面学法,就这么个想法。这个道理很重要啊!
    生此邪见家:有些人说:「哎呀!我倒霉,父母不信佛,先生也不信佛」「我太太诽谤佛法……」我们应该不应该再去轻慢他们呢?其实呢,你生在这个家庭是来还债,来还愿。但是我们既要还愿、了缘,又要调整心态,不能被他转了境界。这就是用智慧来看待这个问题。母子三人有没有随顺他去学婆罗门外道?没有,而是引导他去学《法华经》。
    许多人对因果报应认识不到位,认为他障碍我学佛啊!「我是来还债的,我前世障碍他,所以我也应该受他的障碍。」你大错特错啊!懂得学佛的人,我们要以万还一,以无量还一,而不是以一还一。如果「我前世怎么障碍你的,所以今生今世我也心甘情愿受你这样障碍。」讲得客气一点是以一还一,讲得不客气一点,你不但没有还债,你还增加了债务,你欠她更多!
    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这是用方便法教化众生。既然他修婆罗门、修外道,我们也可以示现方便法,示现外道法来度他。特殊情况下,对下等根机的众生可以示现神通。对于上等根机的众生,三言两语你把他劝走了,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要注意,在佛法里用神通教化人是一种下等之法,是无可奈何的办法。为什么?因为鬼神都有神通。如果成为一种普遍法,势必搞成真假不分。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为什么在虚空中『行住坐卧』啊?他的心把虚空就当成跟泥巴地一样。在过去,包括外道在内,有人能在虚空中一步一步地,就跟踩着楼梯一样,可是没有楼梯啊!一步一步地往天上走。前面讲了多少次,全靠我们的心一种执著。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我们有时急出满头大汗,脸上红红的,无非是心力增加的原因。再增加那汗就变成了瓢泼大雨。心力再大一点,那个热量就变成熊熊烈火。无非是数量的变化而已。
    外国人过去有一种比赛,选拔「烤火冠军」。在寒冬腊月穿着大棉袄泡到水里,等棉袄全部结成了冰,人穿着硬邦邦的冰棉袄,坐在这里,开始看谁的棉袄先干。就是用心在烤火。当然这是种外道修行。虽然外道修行,他有没有离开用心啊?他用心来发热。
    现代人因为过分地依赖于科学,使我们身体里许多重要的功能都已经失调。在过去原始时代,天气比现在要冷,那个时候人是不是跟畜生一样没有衣服穿呐?那么现在在野外的那些狗啊、猫啊、鸡啊,在冷天它们是不是也照样生活啊?人还穿着棉袄在这里烤火,人的体质是一代一代地往下衰退。就是我们对物质环境过分依赖。这些神通功能都是我们本有,根本不需要修!谁看破放下,烦恼习气轻,谁就能很快地恢复我们这种本来的功德。
    入地如水:就是从泥巴里钻下去,他把地看成虚空。怎么『履水如地』呢?在水上走跟在地上走路一样,因为他把水看成是固体。而『入地如水』把固体看成是液体,无非是通过自己的心力,来使自己与外部的环境来沟通。
    令其父王心净信解:因为他的父王修婆罗门外道,执著于神通境界,那么看到两个儿子菩萨道的神通境界比外道的神通境界还要殊胜,生欢喜信解之心。你如果叫他:「我们去学《法华经》!」他才不理你呢。「我听那个东西干什么啊?我学神通多好!」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妙庄严王这下高兴了,发心去拜访老师。提示一下,菩萨以神通来接引众生,接引去是学经还是学神通呢?有些人看到什么上师,什么顶仙的,或者修气功的会神通,就不听经法,跟着修神通呐。这就颠倒了!我们只能把神通作为修行正法的方便接引,而不能把神通作为究竟。
    令其父王心净信解:这里的『信解』是用一种外道方便法来引导他,相信这个儿子的功夫不错、这个法门很好,而不是究竟的『信解』。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这两句话也只能解释为方便法,他以众生的情执来欢喜,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功夫,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反映出他的心情很激动:你们老师是谁?你们是谁的弟子?两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就表现出他的心情比较激动。
    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所以这里对他父王的引导啊,一开口就从高处说起。他并没有讲:「我们的师父就是那位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你想学神通吗?走,我们一起去。」不是的。特别指出佛的正业是讲解《法华经》。言外之义,听讲《法华经》比起修神通的的功德智慧是无量倍。神通在佛法里属于圣末边事、皮毛而已。
    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他的父亲在地下,两个儿子在空中,在空中对话也是表一个法,居高临下,让他的父亲有所期盼,对自己的下劣心有所忏悔。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两个儿子看到机缘成熟,认为父亲看到自己的神通表演对于所介绍的云雷音王佛也已经相信,所以这里叫『堪任』,能够担当。『发』是成就。已经能够成就菩提心,机缘已经成熟。
    『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之心,就是能够认可宇宙人生真理,已经达到了这种信解度。但现在还没有明心见性。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这个『作佛事』就是对父亲的那种特殊的方便引导,示现神通法力。愿母见听:『愿』是请求,请求母亲『见听』。『见』就是能够,『听』就是由得我们。请求母亲能够由得我们做决定。什么事呢?出家,要当和尚。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二子向母亲请求出家。理由就是诸佛出世很难得,如同『优昙钵华』。优昙钵华三千年开一回。这个三千年是天上的三千年,起码在第二层天,一天等于人间一百年。所以三千乘以一百还要乘以三百六十五,这么长时间才开一次华。昙华盛开,没有大的福报你看不到。这是比喻要遇到诸佛出世很困难。
    再一个呢?『脱诸难亦难』,『脱诸难』就是解脱轮回之苦比遇到佛还要难。遇不到佛你不能解脱,遇到佛的你还不一定能解脱。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几亿几百亿年出世一次,是不是很难得呐?而且佛出世你不一定也跟着他一起出世啊!也有可能佛出世一百次一万次才给你碰到一次。所以佛出世难,那么你遇到佛是不是更难啊?如果说用解脱生死来讲,没有佛在世你能不能解脱啊?不能解脱。佛在世你又不一定遇到;即使你遇到,《法华经》住世是不是佛啊?现在有多少人来读《法华经》?只有读《法华经》才能解脱。所以我们要非常珍惜啊!这次机会失去,你不知道无量百千万亿亿亿亿年才遇到正法。
    听汝出家:『听』就是由得你们的意思。所以者何?佛难值故:这都是在演双簧啊!他们母子三人都是菩萨再来,是乘愿再来,来报答妙庄严王在过去生中对他们的恩德。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短短几句反反复复讲诸佛『难值难遇』,两个儿子对着父母请法,但是他们只对母亲讲,而且母亲没有等父亲开口就抢嘴快!这叫控制局面,防止那个国王的老子讲出不同的话,再来讲就已经形成被动。我们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抢先控制局面。有些事本来一个家庭中他可能是这样想,也可能那样想,但是经过你这一个人拿主导意见,提前发言,你就控制了这个局面。另外,这两个人要出家,他们知道自己成就了。其实也在暗示父王出家。
    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意思来讲,你们看看自己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也要注意懂得旁敲侧击,指东说西。有时讲着我们要怎么样,实际上暗含着叫别人也应该怎么样。有时候两个人谈论佛法,往往是专门谈给第三个人听的。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有时本来听得很平静的,为了让别人生起兴趣,你可以听得手舞足蹈:「这么好啊?」其实你早就知道了。这是为了把别人摄受进来。有时候你本来是懂的,你还可以装不懂,问: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菩萨为了教化人没有「我」相。有时你可以装大学问家,有时也可以装大傻瓜。
    这里打了一个比喻啊,叫作『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有只乌龟是独眼,它在大海里随处漂流。那么有块木板上只有一个孔。这个孔跟乌龟的脑袋一样大小。这个木板也在水里飘,两者都是飘流不定。乌龟还有一个特点:它一百年,头伸出海面一次。想一想:这个木孔在某一个时空点与这个乌龟正好头一伸的时候,这个头就套在木孔里。这个机会难得不难得啊?很难得。这是比喻佛难遇,佛法难遇。
    佛在其它经典还打了一个比喻,叫作「须弥穿针」。须弥山顶1008万里,有一个人从须弥山顶吊一根线下来,下面有人拿着一根针。在上面的人把线一放,正好穿到针眼里,这个难不难穿啊?难有得可能几百万亿年,乃至可能永远都穿不到,叫「须弥穿针」。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大法更难闻!所以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啊!〈方便品〉也是讲,遇到《法华经》是如优昙华开一次,机会太难得。这个机会是不是给我们逮到了啊?你可一定抓住不放啊!你修其它一些小法并不太难啊,唯有修《法华经》很难得。现在全世界修行人少说有几千万,有几人修持《法华经》?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妙庄严王,看来是转轮圣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藏、净眼、净德这三位菩萨以及妙庄严王这位菩萨在他们无量劫以来修行过程中,结下了殊胜的法缘。皆悉堪任:这些人机缘都已经成熟。佛在兜率陀天四千年观察就是做这个安排工作。师父每到一处开讲《法华经》,就有许多同修从天南海北闻风而来。这都是佛菩萨在冥中安排。否则你即使在眼皮子底下,都不会来听闻《法华经》。他将来要后悔无量劫,后悔无量劫啊!成佛了生脱死,在此一举。错过了这一关,你不知何年何月能再遇到佛法;而且再能遇到佛法,你是不是就能进入佛门又当别论。有智者,抓住当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稍微犹豫一下,无量百千万亿年过去了,要受『大苦恼』。所以我们看看『值浮木孔』,看看「须弥穿针」,看看『优昙钵华』,这是不是佛菩萨在苦口婆心劝进我们受持《妙法莲华经》?
    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这个『法华三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开权显实」,就是「华开莲现」。『法华三昧』开权显实,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说得一清二楚,通过「华开莲现」把「听经闻法」当下成就说得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是《法华经》,无论你利根钝根,不漏一人、不漏一法,统统都能成就。
    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这实际上也是讲『法华三昧』。『离诸恶趣』就是离一切恶趣。唯有『一心三藏』讲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个一念就是离一切分别而证入无分别法,是为离一切恶趣。通教菩萨破有归空,别教菩萨搞「次第三藏」,与圆教的圆融中道相比,也是恶啊。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把一切的万法归纳为一个念,一切的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是既圆且顿。这是真正的『离诸恶趣三昧』。这个『三昧』是「如来大定」。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离开三种惑——粗惑、细惑、无明微细惑,离开两种生死,离开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那讲起来更为详细。虽然详细,不如『一心三藏』解释起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一切众生』无所不包,就是『一心三藏』。
    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这还是『法华三昧』,表述『一心三藏』。『诸佛集』,『集』在哪里?就是集在『一心三藏』。『诸佛』表无量。『集』就是集中于一念,集中于我们的真心本性。『诸佛集』是不是阿弥陀啊?读《法华经》《楞严经》,我们始终都要注意咬住青山不松口。这个青山就是『一心三藏』,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离开我们的本来面目你没有言语可论,没有佛法可讲。越是真理越简单,就是一句『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你可以把《法华经》上面讲的多种三昧、讲的各种空,好好地归纳一下,最后呢?无非是讲『如是我闻』无非是讲『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而已。『能知诸佛秘密之藏』。这是解释『诸佛集三昧』。『秘密之藏』无非是『一心三藏』。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通过两个儿子方便引导,转变他父亲的习气。『好乐佛法』是从习气上来言;凡夫恶习难改,好人善习也难改。学正法叫真人,真习也难改。修行的过程无非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把我们的习气来一个颠倒改变。过去我们习惯于「为我」,或者习惯于「为他」;听闻大法以后,变成了真习、佛习、菩萨习,你想改都改不掉,你没有办法改,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当你这个心明白了佛,你就是佛心,你想退到凡夫心都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想由凡夫心进到佛心,可以,它能够转,这就是听闻大法的重要性。好乐佛法:注意,度化我们身边的亲人,要学会抓住机会,只要你会用心,机会时时刻刻都在,你一引导过来就好办。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三个人各有各的一批人马,这都是在过去世中的因缘。这也是向我们表一个法啊!我们修行人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广结法缘。从人缘到天缘鬼缘神缘乃至畜生缘,我们要会用心。但最主要的我们先把人缘结好,看你的心能不能容人?能不能养人?看你的气氛和谐不和谐?人讲和气生财,这个财既包括财产、也包括法财、人财。我们自己很明白你生生世世能得到多少人财?我们往往有时候是事与愿违啊!修行人不可以搞到孤家寡人那种境界。修行人的特点就是我们怎样时刻来包容人,而不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把自己水塘里的鱼赶到人家水塘里去,把自己树林里的鸟赶到人家那里去,使自己越来越孤立。所以我们在这段经文要懂得广结法缘。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这是信众见佛,弟子见老师的通常礼节,『绕佛三匝』。在几十年之前,学生见老师要周围绕三圈,合掌,然后再礼拜、礼三拜,这是规矩。但是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人心浮躁,所以现在这些传统的礼节已经没有了。现代人啊,心情很浮躁,他不仅不绕佛、不仅不顶礼,他还可以跟你强辞夺理,他的声音还可以比你高,你讲一句他可以回你三句、十句、八句。不是出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得规矩。在师父面前哪有弟子开口的余地?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你看整个所有的经典从头到后,学生见老师应该怎么见法啊?问好了以后就『却住一面』,你就不要开口了,只有老师讲话的余地。叫你讲话、问你,你可以开口。老师讲的话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只有好好去观照,连怀疑都不可以。老师一定有老师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将来都要当老师,你现在就可以设身处地:你当老师的时候,如果弟子都是跟你这样,你怎么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老师考虑的是整个全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该你管的事你不要管。天塌不下来。要管就要有把握把大家管得服服帖帖。所以你没有这个金刚钻,你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所以我们每当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啊,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前面无尽意菩萨向观世音菩萨供养珍珠璎珞,这里大同小异。
    彼佛为王说法:不用怀疑,这是传《妙法莲华经》,这一家人就是冲着他讲《妙法莲华经》而去。
    解颈真珠璎珞:是比喻妙庄严王和他的夫人求佛印证,不可以单纯理解为就是用财物来供养三宝。『解』是表听佛传法以后,心开意解,开了智慧。『颈』是表智慧的等级,表中道了义,是表圆融、圆满、圆通的真性菩提。『真珠璎珞』这是比喻他们的境界。『真』是表见性,真性菩提;『珠』是表圆满;『璎珞』是表妙音请法。因为『璎珞』是用各种不同的金属片和合而成,内空外实,风吹或者相互碰在一起的时候,它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这是以此来比喻这个妙庄严王这一家人谈对佛法的体会这种法味,像妙音一样,来求佛印证。
    价值百千:这是形容他们见道的功德殊胜奇妙。最伟大的就是智慧,金银七宝满虚空抵不上你对《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百千』是表无量,比七宝满虚空还要贵重无量。『以散佛上』,我开口求法也好,我供养你珠宝也好,佛最能明白我的心境。『以散佛上』是求佛印证。并不是说,佛要那么些东西干什么?他什么没有啊?他自己千变万化就有了,还要你供养?如果你依文解字的话,佛变成了大地主、大财主,专门在囤积居奇,接受贿赂,那整个佛法变味。
    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虚空,表智慧,是针对凡夫著实执有而言,能够透过「有」见到空性。化成四柱宝台,是表修行人在明心见性以后的心量扩大。『四柱宝台』是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或者四弘大愿。台中有大宝床:四弘大愿中有大智慧,般若智慧。『宝床』就是如来座。四弘大愿是我们的行持,行持在戒定慧里属于戒,就『圆顿大法』而言,法法圆融,没有慧能不能成戒成定啊?在种种行持中,就成就了我们大智慧。敷百千万天衣:『敷』是包容、展现。百千万衣,是表「解脱德」,在四弘大愿的行持中,在如来座这个大般若智慧中,成就了无量的解脱功德。所以『千万天衣』就是如来衣。
    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由妙庄严王供养的珍珠璎珞化成宝幢天衣,上面又有佛『结跏趺坐』,就表妙庄严王见佛成佛。也就是『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也就是讲的『开示悟入』,即开、即示、即悟、即入,也就是「华开莲现」。那么通过他的供养再通过佛的神力加持,显现出神通的境界,目的就是「开权显实」,就是显示「华开莲现」,显示「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显示『一念随喜』,蒙佛授记。再继续解释前面十七品讲,没有离开道场,听佛一段〈如来寿量品〉,多少人证到罗汉菩萨乃至等觉。好好悟这个法。那么这段法需要解释,一般的人不可能一目了然。我们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也要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啊!为什么在这里恨不得拍桌子打板凳?因为这个法太妙了!成就太方便太容易了!生怕你们产生怀疑,半路退转,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他『作是念』:这个佛身真稀有啊!他还不懂得就是自己。是不是跟我们有点相似啊?所以这里佛示现的就是你,你供养我的东西现在佛在那里,就是你嘛!有情无情是不是一样东西啊?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佛是话中有话。言外之义,那个跏趺中的佛不就是他妙庄严王嘛?就站在我面前。因为这句话是盯住了『妙庄严王』的这句话而来,妙庄严王非要认为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云雷音王佛』,他不认为是自己。佛生怕众生不理解,说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未来佛啊!就是那个我示现给『妙庄严王』看的,就是他的未来身呐!所以这里呢!又重复说明,这个王呢,入我法中修行。
    当得作佛:正当名分成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佛名、国名、劫名都有了,是不是证明他已是「分真即佛」?娑罗树王:『娑罗树』是一切众树之王。这个树用斧头去砍,树的伤口一会就能愈合,就这么厉害。这是比喻我们的法身功德没有办法破坏。国名大光:『光』是表智慧,『大光』是表究竟圆满之智慧。劫名大高王:『王』是表自在解脱。『大高王』是表究竟解脱。
    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这里的授记比较简单。有无量的菩萨大众、无量的声闻大众;『其国平正』就足以说明这个国土的依报、正报都很庄严。『平正』,心平国土平,心正国土正。所以丝毫不逊于前面的种种什么宝树庄严啊、宝相宝铃啊等等。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
    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看到两个儿子说要出家,出家的原因就是佛太难遇,是不是旁敲侧击了?所以对于这些机缘成熟之人,一点就通。两个儿子并没有讲:「快点!你们还不出家?佛这么难遇。」你这样讲的话人家反而会生逆反心理。看你出家就出家,与我们有什么关系?非要逼着我们出家?你只需讲:「我要出家啊!因为这个佛法太难遇了!佛出世很难,出世以后我能跟他在一起也很难。而且正在传《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就更难。」
    教化众生要有智慧。有些人叫他出家,他说:「不!」你不准他出家呢,他又非要出家。有些人怎么样劝都不行,你可以通过反面来讲;或者讲:「我们今去听经去,据我所知,去的都是有智慧的人。像你这样的人,算了,你就在家里面好了,你也听不懂,还是不要去了。」他就不服气。「怪事,你听得懂,我还能听不懂?」他可能就过来了。这样的人就是要利用他们的逆反心理来成就。
    如果你讲:「啊!这个人可是个菩萨啊!他讲的经你一听了就能成佛!」他才不理你那一套呢!你讲:「哎呀!我现在觉得跟你也蛮自在的;我听那经有些糊里糊涂的,这个人讲的我半懂半不懂。虽然你不学佛,我觉得你智慧比我要好一点,你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行的话我就跟着你一起。」他可能就来劲了。
    如果是对你过去的师父说:「哎呀!师父啊!我想来想去还是你最慈悲,还是你讲的法我最能接受。我稀里糊涂地跟他们听了个什么印广法师讲的光盘,总感觉不是个味道,你给我看一看,帮我开导一下。」他可能就能看。只要他看了,我告诉你,他也成就了。为什么?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即使他嘴巴上诽谤,已经种下金刚种子。
    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八万四千岁』是时时事事处处。无量时间、无量空间、无量万法都叫『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如何来的呢?我们前面讲了「十如是」,十法界「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分为实法和假名,实法是一千。所谓实法是指地水火风、受想行识这真实法;所谓假名,就是人啊、鬼啊、牛啊、马啊、猪啊、羊啊、山河大地啊,这些语言名字。怎么叫「假名」?比如说茶杯是假名,实法就是这个铁块。又比如说佛像,佛像是假名,实法是一块铜。假名又分「正报」和「依报」。「正报」是指有情的天人鬼畜,「依报」就是山河大地、桌椅板凳等无情物。所以假名二千加实法一千,是「三千」。「百界千如」扩大到「三千性相」,「三千性相」又对照于身三口四这七支啊。我们无量的烦恼习气以贪嗔痴三毒为主,然后把贪嗔痴外的一切的那些次要的习气呢,共同算为一个等分。所以一个等分加这个三毒是不是四等分?四等分乘以二万一是不是八万四?所以这样就是把无量的烦恼习气也好,无量的法门也好,说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习气对应『八万四千』的法门,对应『八万四千』的智慧,对应『八万四千』的功德。
    常勤精进:如果不明『如来藏』,你再精进是假的,你没有办法『常勤精进』;只有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变现,你才能做到『常勤精进』。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在〈随喜功德品〉佛讲,对《法华经》生『一念信解』,比你修无量法门、无量的时间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不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见道的人睡觉是不是也是修行啊?没有哪一法不在修行,何况你这个一念修行就是修无量行。所以『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前面加个『八万四千岁』,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念念在『法华三昧』。
    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这里仍然是『法华三昧』,是证道位功德。怎么『净』呢?他的烦恼习气已经破除了,无论是见道位、修证位,都是自性流露,念念在道。这个『净功德』就体现出真善美,以此来庄严自己的身心,庄严周边环境和待人接物。
    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妙庄严王在前面听闻佛讲经说法以后,他是以财物供养的方式请佛印证自己见道没有;在这里呢,他是经过修证以后,再次求佛印证。怎么证道呢?『即升虚空』。『虚空』是表智慧啊!已经破除了我执烦恼习气,『升虚空』已经是证道位的明心见性。『七』是表圆融、圆满、圆通之义。
    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今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妙庄严王没有忘记儿子是他的善因缘,转变了邪心,这叫「知妄即真」,所以『安住于佛法中』。安住,最起码是初住位以上的现量功德。
    得见世尊:这是作为过来人讲,我现在才真正见到了世尊,这是证道位的功夫。他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印证到:啊!原来见道位的时候见到的佛跟我们现在证道位见到的佛是一样的道理啊!所以这里的『得见世尊』是见那个云雷音王佛,还是见我们自性本心呐?可要当心哦。可不要当作见到这个云雷音王佛,还没有听他传法的时候,他是不是就见到了啊?但那个时候见到等于没有见到;现在来讲,明白这个道理后见到的云雷音王佛跟过去明理前见到的云雷音王佛一样不一样啊?绝对不一样。
    佛在前面也讲了,能听你舍利弗讲《法华经》则为见我,则为见你舍利弗,则为见菩萨、比丘。不懂『如来藏』,即使天天跟佛在一起睡觉,他见到佛没有啊?没有。他都不知道佛是谁。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他现在真正明白这两个儿子、这个老婆都是来度他的。宿世善根:我们在开课的时候,已介绍了这一家人之间的因缘关系。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印证妙庄严王:第一,印证他是现量境界;第二,印证他种善根、结善缘,能够生生世世得到相互之间的成就。
    『如是!如是』就是印证「嗯,就是你讲的这样,就是这样,讲得非常真实。」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经常强调啊,修行人之间要相互珍惜这种缘份。广结善缘,就是在为我们的来世铺路,来世你不至于跟一些歪门邪道搞在一起。凡是不能听闻正法的人,遇到一点点什么神通呐,马上就能凑合在一起。佛历来强调修行人要亲近善人,远离恶人,特别是修大法的人不要跟修小法的人,更不要跟修歪门邪道法的人,缠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啊!
    《法华经》是不是讲啊:远离痴眷属。我们往往不是以善知识和恶知识来分别,是以家人和外人来分别。是家里的人,是父母,是夫妻儿女,他再坏都是善人。你这个太麻烦了。不是要求出家,你思想上要出家,你跟家人在一起必须时时刻刻想的是度他,而不是被他度过去。修行人只以道处,不以情交。你既然现在尊重我,爱护我,那我就来度你,跟我一起学佛。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妙庄严王这一家,妻子儿女并不是恒顺老子去享乐,去修外道,而是把他逼过来学佛法来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把这笔帐要算清楚,你想不想解脱?而且现世就得到现报。
    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善知识的标准就是他能够帮助你,引导你,让你对佛法生起信心、欢喜心,能够成就。能作佛事:既能示现善相,也能示现恶相。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修行要从法化生,你不得法成就不了;二者,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是明心见性之人,他能指导你学正法。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化导』就是以种种办法来引导你,能够让你明白真理,这叫『见佛』。

    【大王,汝见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这是云雷音王佛继续来开导妙庄严王,你了解这两个儿子吗?『见』是了解。『此二子』呢,已经供养了无量恒河沙数诸佛。也就是说,你这两个儿子已经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一切万法都是「我」,这一念就是供养无量佛。要与前面佛在〈方便品〉很多地方的金口玉言贯通起来,对《法华经》『一念信解』就是供养无量佛,何况时时、事事、处处勇猛精进,更不可思议。明白什么是佛,你就是供养佛。
    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于诸佛所』并不是非要肉身佛出世,我到那儿去参加读《法华经》,诵《法华经》,听《法华经》,错了。『于诸佛所』是时时事事处处都持佛知佛见。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既有大慈悲心,又有利他种种善举,引导众生读《妙法莲华经》,这是『令住正见』。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非此不可,方为『正见』。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
    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这是『妙庄严王』再一次赞叹诸佛功德,求佛印证。前者住于虚空中是表从空智、总相智来观照万法。这里『从虚空中下』是表从「道种智、分别智」,以「无分别不妨分别」来观照「俗谛」。这叫会相归性、在俗见真。
    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属于「依报随着正报转」。佛顶『肉髻』是不是有形有相的法呀?它是表真实智慧。佛有『肉髻』,我们有没有『肉髻』呐?你就是有『肉髻』,能不能看到?看不到。可是它在不在啊?这是讲「非空非有」。你说有嘛,你看不到;你说他没有嘛,我心里知道就在。『其眼长广』,佛以肉身示现啊,有三十二种相好。佛眼长广是表佛知佛见不可思议的殊胜。『而绀青色』,青色是表镇定、表自在、表清凉,青里带点微红。镇定里还有不可思议的奇妙。这是表智慧,表力量。『眉间毫相白如珂月』,眉间毫相与『其眼长广而绀青色』对应起来观照,是表一种神采,一种气色。
    每个人身上都有光,每个人自己就可以看到光。怎么看呢?我教你们一个办法。两人一组,一个站到雪白的墙壁那边,站着不要动,另外一个人相距十公尺左右。看光的人注意养神,养十来分钟,心定下来,什么也不要想。然后就好像刚刚睡觉起来——刚睡醒是不是很清净啊?眼睛半闭不闭,观察十分钟以后,你就发觉这个人发光。如果身体健康的人一定是白光,白光冲天;如果有病的人是灰色的光;如果是病很重的人是黑色的光。如果这个人平时是练气功修外道的,他会采日月之精气呀,他有红光、蓝光、黄光出来。每个人都有光,每个人这个肉眼都有看光的功能。
    为什么平时看不到啊?因为你心很浮躁,粗浊。那么在几百年几千年前农业社会的时候人心比较清净,他眼睛一看就看到这个光。健康的人都是白光,何况是佛啊!凡是身体很健康的人都有白毫相光。在这里示现的那种神通的白毫相光每个人都有,我们还可以自己看自己的白毫相光。
    两种办法。一者,你在晚上把窗户打开,这里面是灯光通明,外面一定是黑暗的,然后你把双手置于窗户边,在黑暗与光交界的地方细心看,手就跟电光一样,煞白煞白的光放射出来;二者,晚上在桌子下面,有灯光和桌子影交叉点,同样把手一伸,你就看到手像电光一样射下来,那就是白毫相光。
    作为佛来讲,他比任何人都清净,所以他的光比任何人都强。但是这只能证明调整色身这种定力,并不代表智慧。真正的佛光你看不到,看到的都是无明。有些人以身上有没有光来判定道行,因为修外道的人眼睛很利。如果一个人练气功几十年,每天能坐几个小时禅定,这个人走到哪里,那些外道只要看到你就拜,给你磕头。为什么?他看到你身上光亮很强。可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第三层天以上没有太阳,第三天叫「夜摩天」,天人自己发光。越往上面的天,天人发光越强,可都还是些凡夫外道。《金刚经》讲『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要搞明白。智慧不是以光来看。智慧之光没有光亮,没有黑暗,他就是一种灵感。那么在这里妙庄严王是赞叹佛在果地上的那种『三昧』功夫,赞叹佛示现的那种庄严相。
    唇色赤好,如频婆果:『频婆果』是一种水果,红红的、亮亮的。
    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世尊,从来没有看到你这么好的相啊!微妙功德,是佛出世教化众生所示现的无量色身三昧功德。所以通过因缘法,通过有形有相的善法也可以帮助引导,启发众生修行,但这不是主业。主业是以『一心三藏』这个心地法门成就众生。
    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这是表明心见性的菩萨破我执和无明微细烦恼,在修证位的三昧定力。这句话讲起来很朴实、很简单,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也就是我们在讲「十八不共德」之所讲的,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一切的慈善功德随智慧行。菩萨果位的功德不可以打折扣,未证言证有妄语之罪,要受果报。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他不是说生了以后当下就改,是连生都生不起来。其实见『一心三藏』这个法理法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照,你都会不知不觉除掉一些恶习。真正明白佛法,置于真实之处,你的心态一定会潜移默化。也就是『俱崇密化之迹』,这是妙法。你不明白道理,再怎样忏悔你也永远改不掉,你想改都改不掉;明白道理以后,你不想改你也改掉了,它由不得你。说是语已,礼佛而出:『礼佛而出』是表已出生死,已出三界,感谢佛恩。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这里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对大众介绍了〈妙庄严王本事品〉以后,从对历史的回顾又回到现前当下。
    于意云何:你们知道吗?妙庄严王就是在你们眼前的这位华德菩萨。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根据藕益大师在《法华会义》里讲,就是前面的妙音菩萨。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他就是为了报答妙庄严王,在过去因地修行中成就他们三个人修行的功德,而发愿作为妙庄严王的夫人,以这种缘分来引导妙庄严王。作为他的王宫眷属,叫『于彼中生』。
    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归第一义观照。如佛在《阿弥陀经》所讲,极乐世界功德如此庄严。这个『如此诸大功德』就是「如是诸大功德」,是表菩萨的心态已证到十法界万法无非当人当下一念。这个观照不到位,你讲死了天大的功德也没有价值。这是佛反复讲,一念信解『如来藏』,比你修无量功德无量劫大无量倍。
    特别是做讲经说法的法师,每讲到如是经文必须点明,否则你是白讲了。你把功德讲得天大都没有用。你没有见到真心。《法华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阿弥陀经》讲『如是功德庄严』反反复复讲了五六回,就看你懂不懂。对关键的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要细心观照。往往最朴实的话语里面就蕴藏着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道理。有些人读经只顾着咕噜咕噜,读过去到最后,什么意思啊?他什么也不懂。读经不是跟你论遍数,否则你越修,我执越重,越修你越糊涂。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读了很多经,很有道行,你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道行可言;当你读到什么经也不要读的时候,你就知道整个的万法就是我一念所变现,我也不读经,我也不诵经,你已经是虚怀若谷。
    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与前面的如此诸大功德一个意思。他也明白,并且部分地证得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念心,这就是『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绝对不是讲在无量的老古佛当中植众德本,那是佛呆子。你把佛法当成什么了?当成了一种法执,你成不了道的。要成就道行就是在万法当中道交感应一个本体。
    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一定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未来佛就是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这一切的万法都是无量佛所。怎么个叫『植众德本』呢?你把一切万法刻骨铭心认可为自己。再大再大的功德也比不上把它看成是你这个功德大。你还有功德给人家,这个「给人家」,总还有个分别心。他的心里根本与你没有彼此之分,这是最大的功德,这是心地功德。如来藏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戒一切戒」。
    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这是真实功德。这种功德就是『如此诸大功德』,就是『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你『一念信解』比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世间法怎么可以解释啊?没有办法解释。讲都没有办法讲,想都没有办法想。所以当我们懂得了不可思议,他可不可思议啊?你懂得了不可思议他就是可思议,就用智慧来思议。
    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这句话又是妙:哦!我听说过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我看到过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你对这个菩萨『识』了没有啊?没有。什么叫『药王』,什么叫『药上』?他们明白了『一心三藏』这个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了,刻骨铭心地懂得并且深信一切的万法皆是「我」的一个念所变现,以此功德加持万法,这个功德大不大啊?并且以此功德、以此法理法义开示演说,成就众生,引导众生。这就是甘露水,真正的甘露水,以这种药来医治众生的身病和心病,叫『药王』、叫『药上』。
    在佛法里讲阿弥陀佛是「大医王」,所以这个『药王、药上』就是阿弥陀、观世音的代名词,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的代名词。有的人就专修《药师如来功德经》,天天念药王菩萨、念药上菩萨,你念了有没有什么用?没有用啊!要懂得什么叫『药王』,什么叫『药上』,你就认识了药王菩萨。我们天天在念「阿弥陀佛」,可是你不听《法华经》,不听『如是我闻』,连阿弥陀佛你都不认识,他站在你面前你都不认识。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又是当头一棒。佛就好像专门跟某些人作对:你们不是讲听经闻法不能成就吗?《法华经》里反反复复瞪着眼睛讲,佛说哪一品经时,当下多少多少人证果。你们好好地研究。〈妙庄严王本事品〉是不是也很短呐?内容跟〈如来寿量品〉差不多,讲了以后多少人当下『远尘离垢』,有没有来得及离开道场去修行啊?没有离开道场,他证果了。因为我们这个心说变就变,修就是修这个心,他明白了就成就了。远尘离垢:一定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尘,是指三界六道粗重的见思烦恼;垢,是指界外尘沙烦恼。把尘垢破除,最起码是明心见性初住位以上的菩萨。因为讲大法直接是对我们心而言来破除无明微细烦恼。
    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所谓『净』就是通达无碍。随便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泥巴、一个西瓜、一个苹果、一张人民币,你当下看到这个东西就是我,就是阿弥陀佛。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并且还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即使你讲不出来,你心里明明白白,一点不怀疑,你就是『法眼净』,你已经清净了。而且我们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来印证自己,你的慈悲心、恭敬心怎么样?你是不是懂得一切万法都是你?要自己印证自己。
    佛菩萨的心态是没有办法用常人的心态来衡量的。弥勒菩萨的脚后跟给狗咬了一口,哈哈大笑,还赞叹狗。怎么样啊?饱了口福啊!再来一口怎么样?就是这样。有些人神圣不可侵犯,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这些人要好好检查一下。修行人就是要破除我执,一切的我们认为很糟糕的环境——自然环境、人事环境、社会环境,都是佛菩萨在成就我们,你不要在那里麻木不仁而造业。你别眼睛看到的总是别人怎么学『如来藏』的,你又错了。各人修自己的功德。
    法眼净:检查检查,你这个法眼净了没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