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食不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5 16:40
  • 3

    主题

    20

    帖子

    3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10:4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回归净土 于 2018-8-29 10:49 编辑

          《楞严经》 卷五: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楞严经》卷一: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末学认为:这两段经文是一个意思,强调“徒闻无益,须加行证”。
           妥否,请大德开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7-21 10:55
  • 7

    主题

    247

    帖子

    46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80
    推荐
    发表于 2018-8-29 16:3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讲记》中是这样讲的: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如果因为这个因缘际会,而使我们得成佛道,所得到的秘密的言语,还是跟自己悟到的一样,也就是跟没有听闻一样,没有差别,一切本来具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7-1 19:38
  • 218

    主题

    640

    帖子

    8734

    积分

    论坛元老

    周正道

    Rank: 8Rank: 8

    积分
    8734
    推荐
    发表于 2018-8-29 11:53: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菩萨。这要问问您心中的修是什么。
    我们讲无修是强调闻法的功德,就是即闻即悟即证。这是当下的事。如果没有体会到这个法,在怎么修还是门外汉。
    至于闻法悟道后,生活中的确习气现前,当然还是要修,而所谓的修也不过是所悟真因,净除现业。并非还有什么佛道可修可证~蕅益大师语。
    而且我们讲的修行,是修心。看不见修而修。虽然修又好像没修。听经闻法不是修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修行?
    总之。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0 17:00
  • 822

    主题

    20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56
    板凳
    发表于 2018-8-29 13:09: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8-8-29 13:54 编辑

       随喜菩萨请法功德!读经要“会相归性”“在相见性”(智者大师语)读经还要联系前后文,不可断章取义。这第一段话是阿难尊者问佛的话,就是他还没有明白佛开示的明心见性,悟后进修的道理,非要在有形有相的事相用功。他认为佛还有什么秘密没有传授给他,所以说“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后一段,是佛批评阿难,从无始劫以来,虽然听闻佛陀讲的无量经典,背诵如流,却执着文字表相,“多闻无用”不能用智慧观照如来真实义。《楞严经》 卷四讲了一心三藏,能够透彻的明白,是真正的闻思修入三摩地。悟入究竟实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地板
    发表于 2018-8-29 13:27:30 | 只看该作者
    末学不多说。

    但请楼主师兄解释如是《法华经》经文:“一念随喜,蒙佛授记”。

    在经文中,佛究竟在给什么样的人授记成佛??

    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可否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5 12:06
  • 0

    主题

    17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5
    5#
    发表于 2018-8-29 13:5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洋 于 2018-8-29 14:40 编辑

    目前唯纠结一个“闻”字,闻本身没有错,错在如何闻:

    阿难虽有“多闻”,却没有自救能力而落入淫室遭难。

    四禅天的无闻比丘“无闻”,从而堕入地狱受灾殃。

    观音菩萨却从“闻,思,修”下手,善巧的成就圆通。

    有人劝修行人离开“闻”,是重蹈了无闻比丘的覆辙。
    阿难多闻并没有过错,错在听经闻法随顺着声音流转,不知道反闻闻自性,没有“闻在本识”。

    就这一句“反闻闻自性”用好了,闻的当下即刻悟去、即修即证了,一了百了,一步登天。这就是单刀直入圆顿大法。
    当然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由于历劫习气缠绕,有些人还需要开悟后进修,放下烦恼习气的过程。

    所以以上两段经文,并不是废除“多闻”,而是让行人从闻思修下手,直接授以“反闻照自性”功夫,闻多思修也多,才是入道之门。这也正是第六卷中,文殊菩萨选择观音耳根圆通法门指示阿难就路回家之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6#
    发表于 2018-8-29 16:04:21 | 只看该作者
    海洋 发表于 2018-8-29 13:50
    目前唯纠结一个“闻”字,闻本身没有错,错在如何闻:

    阿难虽有“多闻”,却没有自救能力而落入淫室遭难 ...

    师兄点评到位。

    不是不要多闻,而是要闻到位,闻自身不生不灭之佛性,开圆解,修圆行,得圆证,最终得无所得。

    非常赞叹印广法师的一句话,大意是:明心见性后,不是叫你不要修,不要行,而是更要大修大行,广做佛事,与众生结缘。

    而做佛事最好的方式,就是信受奉行并弘扬《法华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