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经起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09: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舍城结集

    一、大迦叶发起

    佛陀涅槃时,首座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有的还捶胸顿足,甚至仆跌在地,伤心翻滚,哀嚎着:“佛陀入灭得太早了!世间的法眼隐闭得太快了!”呈现着一片哀痛悲凄的景象。

    突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竟高兴地说:“大沙门在世时总是说:‘这是如法,那是不如法;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我一直感到很厌烦。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任意而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了!”大迦叶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异常难过,惟恐僧团中出现更多的破戒比丘,破坏戒律,造成佛教的衰败。为防患未然,大迦叶尊者下定决心,要推动经典的结集,让正法流传下来。

    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罗汉中,将多闻第一的阿难摒除在外。因为阿难当时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被允许参与结集,尤其大迦叶一直不能接受阿难帮助女众出家。此外,他还数落阿难,说他当时既然在佛陀身旁,为何没有请佛住世等种种罪过。

    然而,僧团大众认为阿难尊者随侍佛陀二十五年,亲闻佛陀应机教化不同众生,被誉为多闻第一,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最具有资格担任诵持法藏的人。最后,由于阿难勤奋精进,一日一夜间忍辱加行,终于证悟,参与了结集的盛会。

    二、经与律的雏型

    结集的地点位于王舍城郊外毘婆罗山腰上的七叶窟中。阿闍世王在雨季开始之前,就做好了结集的一切准备工作。大迦叶尊者担任会议主席,首先由优波离尊者恭敬地登上座席,每日诵出若干条戒律,在往后的九十日当中,共分八十次诵出,经大众讨论确定后,编成一部“律”典(梵 vinaya ),即《八十诵律》。由于每条戒律都是经过大众的询问和解答,公认没有错误才被编入,所以被视为佛陀所亲制的戒律,为一切戒律的根本。其后律部学者依据这部根本律,推演开展出《四分律》、《五分律》等律本,统称为“律藏”。而这部《八十诵律》今已不存于世。

    现存的律藏有南传的巴利文《律藏》及汉译的《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以及西藏译的《律藏》等。由于这些律藏经由各部派所传承,形式上虽然约略相同,但内容却有若干差异,禁戒的条数也多少有所增减。关于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两部份:

    波罗提木叉(梵 pratimoksa ):就是教团规范僧众生活的戒条条文,其中包括各种制戒的因缘,以及对触犯者所犯轻重罪责的详细解说。

    犍度(梵 skandha):有关整体教团活动的仪式、制度,及僧众的生活礼仪、起居举止等规定,一一给予具体详细的说明。

    此外,巴利文律藏演变到后世,还增加了“附随”事项,也就是后编的部分,形成三部份。其中,详细说明的律,就称为“广律”;相对于此,辑录波罗提木叉的戒条,则称为“戒本”。

    《八十诵律》经由优波离尊者逐日诵出后,次由阿难登上座席,把佛陀在不同地点,对各种不同根机者所讲说的教法,一一回忆讲述,并唱说“我是听佛陀这样讲的”,这就是经典开头首句的“如是我闻”的由来。在座大众对他讲述的内容,一一细心聆听,凡认为符合佛陀原意的就表示认可,认为不准确或有所遗漏的,就予以纠正或补充。 这样结集出来的法,被称为“经”(梵 sutra ),就是流传后世的《阿含经》。

    《阿含经》所结集的主要内容,记述佛陀的教说、弟子们的修道体验、传教活动等等。其中,最具有深意的是《阿含经》中广泛包含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无常、无我、五蕴、四禅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这些教义经过部派佛教的演变发展,逐渐被整理编纂,直到西元前一世纪左右才用文字书写下来。

    由于部派的发展广泛多样,当时各个部派都有自己的《阿含经》,充份表现出各自抄写增删的立场和特色。但是,当初各部派所传的《阿含经》,到现在几乎都已失传,目前只在巴利文《南传大藏经》中保留有《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这是属于南传斯里兰卡上座部系统的经典。在汉译大藏经方面,则保留了北传系统的《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等四阿含,大体上与《南传大藏经》的前四部相应。

    这次的结集,被称为“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的经典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非常殊胜。


    佛经原文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三十

    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此段为王舍城结集佛经原文)

    尔时世尊泥洹未久。大迦叶在毗舍离猕猴水边重阁讲堂。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唯除阿难。

    告诸比丘。昔吾从波旬国向拘夷城。二国中间闻佛世尊已般泥洹。我时中心迷乱不能自摄。诸聚落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躄或踊宛转于地。莫不哀号叹速叹疾世间空虚世间眼灭。

    时跋难陀先游于彼。止众人言。彼长老常言。应行是不应行是。应学是不应学是。我等于今始脱此苦。任意所为无复拘碍。何为相与而共啼哭。吾闻其语倍复忧毒。佛虽泥洹比尼现在。应同勖勉共结集之。勿令跋难陀等别立眷属以破正法。

    诸比丘咸以为善。白迦叶言。阿难常侍世尊聪睿多闻具持法藏。今应听在集比丘数。迦叶言。阿难犹在学地。或随爱恚痴畏不应容之。

    时阿难在毗舍离恒为四众昼夜说法。众人来往殆若佛在。有跋耆比丘于彼阁上坐禅。以此闹乱不得游诸解脱三昧。作是念。阿难今于学地应有所作为无所作。而常在愦闹多有所说。既入定观见应有所作。复作是念。我今当为说厌离法使其因悟。

    便往阿难所为说偈言

    静处坐树下  心趣于泥洹
    汝禅莫放逸  多说何所为

    诸比丘亦语阿难言。汝应速有所作。大迦叶今欲集比尼法。而不听汝在此数中。阿难既闻跋耆比丘所说偈。又闻迦叶不听在集比尼数中。初中后夜勤经行思惟望得解脱。而未能得。后夜垂过身体疲极。欲小偃卧头未至枕。豁然漏尽。

    诸比丘知即白迦叶。阿难昨夜已得解脱。今应听在集比尼数。迦叶即听。(此段佛经已明确指出阿难尊者已证阿罗汉果)

    于是迦叶作是念。何许多有饮食床坐卧具。可得以资给集比尼。唯见王舍城足以资给。便于僧中唱言。此中五百阿罗汉应往王舍城安居。余人一不得去,作是制已。五百罗汉至王舍城。(王舍城结集)

    迦叶复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欲于僧中问阿难修多罗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阿难亦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当答迦叶修多罗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迦叶即问阿难言。佛在何处说增一经。在何处说增十经大因缘经僧祇陀经沙门果经梵动经。何等经因比丘说。何等经因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子天女说。阿难皆随佛说而答。迦叶如是问一切修多罗已。僧中唱言。此是长经今集为一部。名长阿含。此是不长不短今集为一部。名为中阿含。此此是杂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此是从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为一部名增一阿含。自余杂说今集为一部。名为杂藏。合名为修多罗藏。我等已集法竟。从今已后。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四部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

    阿难复白迦叶言。我亲从佛闻。吾般泥洹后若欲除小小戒听除。(小小戒可舍)

    集比尼法时。长老阿若憍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律为第八上座。凡五百阿罗汉不多不少。是故名为五百集法(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主题

    600

    帖子

    48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10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4-2 12:30:40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父法布施,随喜功德。阿弥陀佛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