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的供养,让你随时随地积累福报资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09:2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修行人,四处朝山、游山玩水的机会几乎没有,很多人学了佛以后,以前喜欢旅游的习气荡然无存,成天专心致志地内观禅修。但有一部分人的爱好不同,他们只要一有机会,就到名山胜地参访,看到美丽的山川、旖旎的风景,便拿出相机不停地拍。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作为大乘佛教徒,最关键的就是不管亲自看到这些山、听到山的名字,或者仅在心中忆念,都一定要先意取供养三宝。
      虽然在我们人间,由珍宝组成的山王可能没有,但到了夏天,无论藏地也好、汉地也好,我们会见到很多由鲜花点缀的山,这个时候若马上观想“供养诸佛菩萨”,这种功德是相当大的,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一种修行。
      “静谧宜人林”:远离愦闹、寂静清幽的森林。印度有沉香林、檀香林,西双版纳、长白山等处也有非常好的森林,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学院西山(木天女神山)的小森林也非常好看,尤其是到了春天,里边的感觉特别舒服,但此处现已划给女众了,我们男众不能去(众笑)。 青海与四川的交界处还有阿日森林,华智仁波切说过,《入行论》所讲的森林,应该像阿日森林一样幽静,以前我去朝拜上师如意宝降生地时,也曾经过那里。总之,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样的森林,都应该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由各种鲜花珍宝严饰的妙树。比如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梨子树,不管是别人家的还是果树园的,只要看到了这些花果树木,心里马上观想:这么好看的树,供养诸佛菩萨!这是一种意取供养,功德也是相当大的。
      平时,我们不一定非要供养宝山、宝树,在路上看到弯弯的小溪、静静的山岗、美丽的村庄,不管什么景象,只要自己觉得悦意好看,第一个念头就要想“供养三宝”。口里可以这样说,心里也可以这样观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
      所以,修行人不一定需要很多钱,没有钱就无法积累资粮。对瑜伽士或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而言,所有境相跟真正的实物没什么差别,一方面他的观想能力特别强,另一方面对外在的金银财宝并不执著。
      以前莲花生大师在藏地时,藏王赤松德赞为了报答传法之恩,供养了很多金子,当时莲师唱了一首道歌:“我见到的全部是黄金世界,不需要这么一点金子”。之后在赤松德赞的手里吐了一口唾沫,表示不高兴(具体我记得不是很清楚,《莲花生大师广传》中有这段情节)。我们凡夫对金银财宝特别执著,若是金子银子,就一定要好好抓住,若是石头木头,便觉得没什么用处。但对真正证悟的瑜伽士而言,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外境不存在实质,所以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没有两样,只要自己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取受的能力。
      供养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己实在一点财物也没有,为了积累资粮,可以这样供养;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自己有供养的财物,但由于前世没积累广大的资粮,所以即生中福报不够,根本无法买到须弥山、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海湖泊,不像以前的转轮王,现在我们再怎么富裕,恐怕也没有这个福气。香港或南方的一些大老板,自己认为非常有钱,能把整座山买下来,其实那只是一座小小的山,末法时代的众生福报非常有限,即使再怎么有钱,也只能买到几百亩地而已。但是意幻观想与此不同,它的范围更为广大,与实物供养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真心诚意想供养您,祈盼唯一利他的诸位怙主为了利益供养者我而纳受这所有的供品。〗正如《药师经》中所讲,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然而,现在世间上却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平时不愿意供养,嘴上说“我心里观想就可以”、“随喜就可以”、“意幻就可以”,但真正让他供养的话,在家里佛像前供一盏灯的舍心也没有,点一根香也舍不得。还有些人口头上说得特别漂亮,“什么都是空性的”、“一定要有大悲心”,但实际上,放生时连买一个生命的钱也舍不得出。
      有次我见了一个据说有几十亿资产的大老板,他不停地对我说“我们要放生、我们要放生”,当时我很高兴,心想他肯定能拿很多钱,没想到,第二天真正要放生时,他给了一百元……。众生根基的成熟程度确实不同,以前我在《旅途脚印》中写过,学院中有些道友吃的、住的都没有,却愿意将自己的钱全部拿来放生。
      尽管众生的智慧、信心、悲心有差别,但一般来讲,修行不是靠讲好听话就能解决问题的。虽然佛经中也说“随喜与亲自做二者功德相同”、“意幻供养超过了一般供养的功德”,但其中的意思是,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供养真实的供品(比如出家人或一些贫穷的佛教徒),那在十方诸佛菩萨或上师面前,可以这样意幻供养,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财物,一点也不舍得供养,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上师啊!我准备给您供养太平洋、杭州的西湖……”这样的话,不知道上师是什么态度?
      我们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应该凭自己的信心和力量来作供养。没有信心的话,就会认为上师特别贪财。实际上,对于真正的上师和善知识而言,这些财物和供品,他个人根本不会贪执,如果贪执的话,说明他不具足大乘善知识的法相。前段时间也讲了,所谓的“大乘善知识”,如果特别喜欢财产、富裕的生活,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大乘善知识的法相是什么?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精通无碍,这就是大乘善知识的特点。
      现在末法时代鱼龙混杂,善知识与恶知识分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佛教徒,你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观察好以后再供养比较妥当,否则,不但得不到功德,恐怕自己最后也特别伤心。现在有很多人,见到一个刚来的上师就随随便便供养,供养完了又后悔,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真的想供养,法供养是最好的。对真正的上师来讲,一个人好好地修行,好好地闻思,这个上师肯定高兴。因为上师传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佛法!
      这次我也很高兴,因为除了这里的道友以外,很多对学院和我个人有一定恩德的人,都会有机会听受佛法。我平时遇到他们的时候,虽然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但只是心里有一份感激之情,或口头上说一声“谢谢”,从世间的角度而言,这样可能报答不了什么。
      作为一个修行人,报恩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听到佛法。我口里讲的这些佛法,都是上师们传下来的,大的错误应该没有,小的错误肯定难免,这不仅是我,任何一个凡夫,在讲经说法时都是不敢保证的。他们如果通过听法,确实得到了佛法上的利益,这就是真正的利益!平时我到一些城市里去,在人群当中见见面、互相说个好话,实际上是没什么利益的;给一些财物、一些帮助,也不是真正的利益。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利益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让他们获得佛法的利益。
      鉴于这种目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法供养都是最殊胜的,而且中间也不会产生什么怨恨。世间人就是这样,刚开始跟这个上师关系好时,急着去供养,但过一段时间,这种世间关系破裂了,就开始互相说过失。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如果你们作法供养的话,当下上师很高兴,以后也不会有各种说法和伤害。所以,对于上师,应该以法供养为主。
      刚才讲了,遇到一些悦意的对境、美好的景物时,应该在心里作意供,这一点,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现在海外的一些大德,他们在讲经说法时也讲这方面的功德、供养的道理,大家若能按照这种教言去自我改正,对今后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总之,我们到了一些好的地方时,不应该以没有意义的思想或行为来摄持三门,而应首先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然后在心里发愿。以前上师如意宝到一些神山或海边时,没有一次不发愿、不念供养咒的。
      大家平时看到这些景象,也应该以《普贤行愿品》的偈颂作供养,如果供养咒等不会念,“供养三宝”这四个字应该会说吧。假如能经常这样串习,不管到哪里都会用得上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沙发
    发表于 2017-3-23 19:15: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观世音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板凳
    发表于 2017-3-23 19:17: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就是你化现的,不是世界拥有了你,是你拥有了这个世界。就如梦中的境界都是你创造变现的,所以,你要无条件的接受和爱这个世界,尽管你会被世间的境界所欺骗和颠倒,那是因为你不觉自心取自心,这个息变的过程把“自”与"心”分开了,但“息"以为常,常住不灭。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63

    帖子

    54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00
    地板
    发表于 2017-3-23 19:18: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受持《法华经》者即为见佛,让我们一起聆听佛陀的教诲!  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  《譬喻品第三》  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  《法师品第十》  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见宝塔品第十一》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瑠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18
    5#
    发表于 2017-3-23 19:41: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18
    6#
    发表于 2017-3-23 19:4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