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叔同:半世风流半世僧,看似无情胜有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5 14:32
  • 434

    主题

    3320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7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14: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世风流半世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残阳如血,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他缓缓走来。
     
    生逢乱世,人如浮萍般飘零,哪怕曾经花团锦簇,也不能预知哪天就会被命运的洪流吹得四零八落。
     
    他前半生在俗,是流连于风花雪月的艺术巨匠,看似风流少年郎,却难掩心底的迷茫。
     
    他后半生在佛,在最美的盛年放下她,断了红尘中最后的一丝缘后皈依佛门,从此专心礼佛,渡众生,悲天下。
     
    流年60余载,在俗39年,在佛24年,他就是李叔同,号“弘一法师”。
     
    丰子恺如此描述李叔同的一生: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令人生畏的高度,他也是近代佛家律宗的最高成就者。
     
    人活一世间,能如此畅快淋漓,世间唯有李叔同一人。
     

    麒麟才子初见佛法
     
    光绪六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的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府邸,府邸的主人是声名显赫的侗达李家。
     
    然李家香火不旺,在期盼中出生的李叔同就如同新添的干柴,烈火烹油般将李家轰轰烈烈地燃烧到鼎盛时期。
     
    据传闻,他降生之日,有一只喜鹊口衔松枝放在产房的窗户上。
     
    因其父李莜楼晚年虔诚拜佛,终生乐善好施,是众人口中的“李善人”,更是在李叔同出生那日买下门外所有的水产,拿去放生祈福。
     
    所有人都认为这松枝是佛赐祥瑞。
     
    李叔同也一直将这根松枝随身携带,并时常对着它祈祷。


     
    他的父亲李莜楼当时已经六十八岁,其母当年十九岁,老夫少妻的结合往往会诞下麒麟之才。
     
    李叔同在童年就已才露尖角,他六岁启蒙,十五岁时就能诵出“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绝句。
     
    李家许多人潜心向佛,因受佛法熏陶,儿时的李叔同便喜欢上了念经时的空灵感受,或许那时他已埋下出家为僧的种子。
     
    在李叔同《大悲咒》和《往生咒》的经声中,李家最后的繁华随着古佛青灯的袅袅青烟在空中消散。
     
    后来李叔同在母亲的带领下,去梨园听戏,戏台上演绎着世间红尘万千。
     
    他问母亲:“他们咿咿呀呀的唱着什么?”
     
    母亲慢慢的掀开茶碗盖,悠悠地答非所问:“情。你父亲年轻的时候,模样还是很好的。”
     
    铜锣响起,一袭红罗裙伴着一个粉艳梦幻的新世界款款而来,李叔同迷上了天津最出众的坤伶杨翠喜,随她辗转各个戏园子。
     
    然而母亲却命他娶俞家姑娘,李叔同为了拖延婚期,便去科考,然一篇篇文章写完,他终究还是回去娶亲了。
     
    那一天的天仙园,杨翠喜的曲里春意暖暖,李叔同的洞房里寒冷如冬。
     

    回不去的李叔同
     
    不知不觉中,李叔同就二十岁了,随着第一个儿子的出生,他心中却翻起了青春时的旧梦,他决心回去迎娶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杨翠喜,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李叔同怀着悲怆的心情踏上了寻找杨翠喜的旅途,却讽刺的发现她早在自己随母亲逃去上海之前,就被献给了京城王爷,如今早已沉迷于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哪里还记得那个发誓要娶她的落寞少年。
     
    这是一段从天堂到地狱的路,他还是不懂女人,不懂情。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果断起来,他都浑然不知,他的青春爱恋就如同一场大梦,他无法给予那些女人们完美的生活。
     
    李叔同狼狈的逃回上海,从此便躲在房中整日整理诗词,这便是后来的《辛丑北征泪墨》。
     
    正是这本羁旅散文让他重新走出了往日的伤痛,也让他在上海的文艺界风光了许久。
     


    李叔同的生命中又闯进了另外一个女人,她是沪上名妓李苹香,正是这个风月场中的女子,激励李叔同考上了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像是李叔同的春天,那里没有旧式的八股,迎接他的是法律、政治等各种新式课程。
     
    他脱下旧的马褂,换上新的西服完成了中国近代法学最早的翻译著作《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
     
    然而李叔同受新思想的熏陶没有多久,时局就变了,当局开始禁锢言论自由,蔡元培先生抗争无果,一群学生无奈离开了学校。
     
    李苹香又一次将李叔同拯救,天韵阁里你侬我侬,天韵阁外他走上课堂拿起教鞭,他办沪学会,办演讲班,演文明戏,创祖国歌。
     
    就在李叔同在学业、事业、爱情中不停奔走忙碌时,一个寒意料峭的春天,他的母亲永远的走了。
     
    母亲的棺木依循旧规不给进门,李叔同窘迫无奈,侗达李家给不了母亲尊重,他偏要给母亲创造一个新仪式。
     
    于是,一个礼堂,一架钢琴,一篇悼词,没有眼泪,不见披麻戴孝,母亲在西式葬礼中走得恬静从容。
     

    慈悲度人亦自度
     
    母亲走后,那温暖的避风港没了,李叔同开始了真正的成长,将妻子和儿子弃下了,逃离了天津,踏上了去往东京的颠簸游轮上,那日他的泪滚烫。
     
    东京上野的深秋,荷花池边的一名少年梳着三七分头,穿着和服,在陌生的国度里,一切都如一场梦。
     
    李叔同成了美术学校学油画的新生,油画总缺不了模特,雪子就这样走进了他的心。
     
    从此他抛下过往,记忆中再无三寸金莲。
     
    李叔同开始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绘画、音乐、舞台剧等等都让他如痴如醉。
     
    一次《奥德赛》中的日本知名艺妓贞奴对李叔同说:“真正的戏剧家只把自己当做宇宙的中心。”
     
    李叔同顿觉茅塞顿开,于是便有了《茶花女》中风情万种的反串女主角玛格丽特,中国人表演话剧的帷幕由此缓缓开启。
     
    他独自完成的《音乐小杂志》封面是贝多芬的画像,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有人将西洋音乐带入国门。
     
    异乡为客人,斩不断是乡愁,李叔同终究是割舍不掉对祖国的想念。
     
    回国后时局却变了,一夜之间,桐达李家破产了。
     
    努力求生的李叔同,不管是城东女学的教员,还是《太平洋报》的主编,在哪里他都能制造出出一桩桩不一样的仪式感。
     
    命运往往走到一个点之后,就会斗转星移。
     
    在浙江师范的经历,让李叔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净和平淡,像是找到了小时候读佛经的感觉,却又比那时更清明。
     
    杭州算是李叔同精神上的出生地,讲台便是一片修行之地,座下尽是待渡人。
     
    机缘巧合,他尝试了断食疗法,感觉就像脱胎换骨过一样,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美味是人间的羁绊,无味清欢才是真实的世界,是时候和红尘做个了结了。
     
    那日定慧禅寺宝殿中,梵音响起,发丝飘落,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唯有弘一皈依佛。
     

    念佛不忘救国
     
    我念过去万千劫,于佛灯前抛一切。
     
    雪子见他时未言泪先落:“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弘一法师却背身立于一叶扁舟离去,一字未言。
     
    他终如愿遁入空门,灵隐寺中风吹花落,慧明法师为他受了整整二百五十六条比丘戒。
     
    弘一深知戒律是佛法的命脉,熬过生死,兜兜转转,四十六岁那年《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这部律学书籍终于作成,这是佛界的巨大贡献。
     
    他还与丰子恺合作《护生画集》,希望此作能散发佛的慈悲心。
     
    一竹仗,一草笠,一旧塌,两件有224个补丁单衣陪伴他行走在茫茫佛道上,完成了《人生之最后》《华严集联三百》《净宗问辨》等诸多佛学著作。
     
    他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法基本原则,才有“怜虫摇椅”“枯木逢春”之类的故事流传至今。
     
    弘一开始为僧侣讲授律学,几经病重后起死回生的他,期望用佛法给乱世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弘一法师说:“无论如何,在我看来,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痛苦的道路,这使我觉得,没有比以佛法修行更为积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这一次,他渡的是疾苦众生。
     
    十年弘法路,步步苦行僧,佛法无处不在,有佛法的地方就有他,除了念佛,别无一桩事重要。
     
    1938年4月,厦门炮火不断即将沦陷,弘一法师不避烽火集中演讲,身后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出家人宠辱皆空,然以身殉国,在所不惜。
     
    1943年,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后安详圆寂,为世人留下1800多颗舍利子和600多块舍利块。
     
    张爱玲说:“不要以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一世一个李叔同,从此再无爱恨情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3 踩
    成佛的法华 开悟的楞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5 14:32
  • 434

    主题

    3320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70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14:3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5 14:32
  • 434

    主题

    3320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70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15:21: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20 09:46
  • 4

    主题

    324

    帖子

    31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9
    地板
    发表于 2018-10-14 16:03: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11-13 20:04
  • 48

    主题

    62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78
    5#
    发表于 2018-10-14 18:43: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0 10:42
  • 320

    主题

    170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610
    6#
    发表于 2018-10-14 18:55: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0 10:42
  • 320

    主题

    170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610
    7#
    发表于 2018-10-14 18:56: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5-21 10:57
  • 56

    主题

    60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856
    8#
    发表于 2018-10-14 20:3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4-5-17 10:14
  • 131

    主题

    348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41
    9#
    发表于 2018-10-14 21:51:35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法师品 第十》讲:【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