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理解“如如不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3: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理解“如如不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1-26 19:15
  • 6

    主题

    172

    帖子

    17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94
    沙发
    发表于 2017-3-19 20:37:23 | 只看该作者
    先理解“起心动念”

    地藏菩萨讲,娑婆世界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一心三藏的不空如来藏,是不是讲境我不二?

    是的,境是我心,境我一体。

    那么起心,有一个非你的境,你才能对境起心。因为非你的境中有条件,有上下左右,有事情,你可以借这些条件起心。名自心取自心。

    灭掉了非我,那么靠什么起心?如来智慧,就是把一切你能造业的条件,通通泯灭。故不定也定,楞严大定。

    所以,如如不动,第一个如,当然是指:何其自性本不动摇。是本自无生,所以本体不动。

    第二个如,就是指我们在不空如来藏境我对立中,自心取自心。

    你能回过头来,就能把境归还自己,就如如不动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板凳
    发表于 2017-3-25 22:36: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法莲华经》只讲四个字:你就是佛!石破天惊的大法!为了开示众生,佛在《法华经》中的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切诸佛皆因觉悟宇宙真理而成就圆满真实智慧。 1, 三车喻——出自《譬喻品第三》 羊车、鹿车、牛车喻佛讲法华之前的七方便引导法,是佛的方便之说,而非佛究竟真实之说。大白牛车喻唯一真理实相大法——《法华经》。一切诸佛出世本怀皆为一大事因缘,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告诉众生:你就是佛的真理!诸佛出世目的是为了开众生佛之智慧,七方便法是佛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而法华则是诸佛心血智慧之结晶,故为十方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的秘密之藏,必籍一定机缘方得真相大白于天下!实为石破天惊之举,风起云涌之慨叹! 2,穷子喻——出自《信解品第四》 穷子本是富翁之子,只因惯于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不认亲父,父以穷子无勇气接受事实为叹,故方便近穷子善诱引导。 此喻阐明精辟之理,众生不悟“与佛无二”之理即为穷子。实是穷子之自私心、下劣心,心胸狭隘不能胸怀大志。须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你就是佛,生佛一如。病人好人本一人!大道至简真理至易!越是最简单的真理越不为众生接受理解,从而由简变繁,故而众生企图通过苦修苦证成佛,不知悟后起修是第一圆通,实为牛角尖之弊端。《楞严经》言,成佛易如反掌,“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要知凡夫之所以成凡夫,是因众生执著凡夫故成为地地道道的凡夫!众生本是佛,只因迷悟而差!悟之者佛也,迷之者凡夫也! 3,药草喻——出自《药草喻品第五》 慈云普覆,天降一味法雨,大地上草木丛林种类各异,随分受润。 《法华经》是讲述唯一真理——实相大法(即,无相无不相,“一心三藏”是诸法之实相),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打开天窗阐述真理大法。悟《法华》者无一法不是妙法。佛讲七方便法时只能暗含真谛,故众生把一乘法分为三乘解,讲法华时合三归一,唯悟入实相方是彻法底源之智解、真解、正解、深解! 4,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第七》 此喻是法华时期佛劝小乘人回小向大,不做定性声闻,不滞留在化城,乃至劝修七方便法之修行人要胸怀大志,志向成佛宝所。正如佛讲,信受法华者方能成大器,纯属真实、真修是也! 5,明珠喻——出自《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宝藏,不论高低贵贱,不分何方门派。此藏非佛所赐,实乃众生本有,悟之者得妙用。即悟即佛,悟实相真理者即入圆教菩萨圣位——分真佛(也称月牙佛)。圆顿大法不历修证,不历阶梯,可一步登天!悟后起修,则事修皆为心修,心修一修一切修,心证一证一切证!《宏传叙》讲“系珠明理性之常在”也! 6,凿井喻——出自《法师品第十》 高山凿井唯见干土时离水尚远,打出湿泥时即将出水。 此喻言简意赅,落地有声,字字千斤!不遇法华为大不幸,遇者幸中极幸!不遇者尚未能开佛智,执方便法实是小智已出,尚未大智。《法华经》第十品<法师品>中讲,“在家出家人行菩萨道,倘若不遇、读、诵、持法华者,此人未善行菩萨道。”众生不知执方便法好比是执戏论之粪为黄金白银之宝,正应世人捡芝麻丢西瓜之寓,确为诸佛石破天惊之举!诸佛共慨!菩萨同叹! 7,髻珠喻——出自《安乐行品第十四》 此喻阐明真理唯有一个。“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知众生志意下劣,不信自己是佛,从而心外觅佛,故不自信做佛,也不能深心念佛,大多修行成为形式主义未涉实际。鉴于此况,佛必讲法华“真净”大法,即空即有,空有圆融是众生本来面目。《法华经》第二品<方便品>中讲,“佛刚悟道唯想传成佛之法,缘于众生过分执著,机缘未到只能用方便法引导。”要知诸佛不甘心众生不成佛,因众生本是佛,故不从修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佛从悟(“吾心”)而得圆满智慧妙用。可见佛讲真理大法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8,医子喻——出自《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此喻有三意,分说如下。 1)众生执迷不悟中毒至深,心病是大病。心病需心药医,心结需心解,众生要自修自悟自度。 2)《法华经》是佛临终遗嘱,为使众生回光返照,求心不赖佛,佛非灭示灭,唯以真理嘱咐后人。 3)见佛肉身不为真见佛,亦不能成佛。《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悟法华受持法华方为真见佛,而且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心见一见一切见,一悟一切悟!是智见、佛见!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悟真理即见佛即成佛(月牙佛)!从此不再有后顾之忧,走上成佛之光明大道 。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05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地板
    发表于 2017-3-25 22:38:58 | 只看该作者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5#
    发表于 2017-3-25 23:1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明心见性,才能成佛。  学习楞严经我们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尊佛。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念心的变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阿是空如来藏。是法身佛。陀是不空如来藏。是化身佛。弥是空不空如来藏。是报身佛。佛是一心。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就是法,报,化,一身的阿弥陀佛。非空非有的当下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是离一切相的当下,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万法是一个本体,万相是心的妙用。我们眼见拳,心见掌。叫明心。在性见相。我们眼见掌,心见拳。叫见性。在相见性。我们是心见,见不见之所见是真见。一见一切见,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知道以上这些道理,就是圆顿大法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当下即已往生。万法是我本性。心量一下扩大了。小我已融入大我,大我才是我。我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虚空大的心,带拳头大的业,轻举也。这叫带业往生。明理的当下,就活着往生,不是死后去往生。万法都是我,无处不道场,无处不极乐。再悟后进修,去毛病,改习气。要无私无我。处处为人。随缘做事,活在当下。以无分别心成就自己。用分别法,教化众生。度众生,无度相。在相见性,当体即空,在尘不染。要实相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观照,万法都是我,都是佛。心常清静。一心不乱。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生成圆满大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