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纠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07: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悟后起修。
悟后起修是见道位的修行,是真正的修行开始了,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都是有漏的,带着我执我见,但不是明心见性以前就不需要修行,因为二障障碍人见道,障碍人明心见性,如果你根性不利,只听经啥也不做,你听十年的楞严经,也听不懂。(有人学好几年楞严经了吧,还没开悟,这就是二障太厚,善根不足,人家六祖慧能听一遍《金刚经》就开悟了),修行不耽误学《楞严经》,为什么只听经啥也不做呢?这不是又懒又没有智慧吗?


二,无修无证

众生皆有佛性,本来就有,具足和佛一样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不用修行,就有,哪怕基督徒,犹太教徒也有和佛无二无别的真如本性,不是修行以后修来的,不从外得,
  但无修无证不是不修行就能成佛,不修行真如本心永远被无明覆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4 08:10
  • 523

    主题

    693

    帖子

    5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7806
    沙发
    发表于 2018-1-7 15:24:07 | 只看该作者
    1. 师兄,怎样算修行?怎样又不算修行呢? 佛在《楞严经》说,明心见性之前,“虽终日行,枉入诸趣”。只有明白了法华楞严,才是真精进。

    2. 要修的是心,不是行。“无修无证”是对圆教已明心见性者而言,无功用道,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听经闻法,一念观照,乃至吃饭、穿衣、睡觉无不是修。既然无不是修,所以说无修。无证是因为没有哪一法不是真如自性,见到的就是证到的。法法皆真,不能说这个是真,那个不是真,也不能说这个为证,那个不为证。无修无证,不妨修不妨证,要成圆满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无功用道,不断提升品位。
    流通印广法师播经机:法华妙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板凳
    发表于 2018-1-7 18:55:00 | 只看该作者
    不经开悟,不得名修,以修亦无用也。必觉悟后方入正修。佛为方便说,先息其狂心,止其粗恶,使之就范。就范后,则为之决定说,令悟自心,开发本来,无明破而入手有办法矣。譬如暗室中,整理物品,不可得也。劳而无功,空耗气力,必焉先开电灯,乃有办法。先为之决定者,使之觅灯也;破无明者,开灯放光明也;整理物品者,除习气烦恼也。先后次第如是。彼执于先除习气后破无明者,若了达方便与决定二义,当知所变通矣。
     摘自王骧陆居士 《学佛最初之决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9:24:16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当进 发表于 2018-1-7 15:24
    1. 师兄,怎样算修行?怎样又不算修行呢? 佛在《楞严经》说,明心见性之前,“虽终日行,枉入诸趣”。只有 ...

    首先,佛法是心性之学,千百年来无人不知,不是从你们开始修心,也不是从《楞严经》开始修心,就算《十善业道经》这非常基础的法门也是修心,可是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说修行呢,因为修心用什么来显?当然是“行”啊,比如修贪心,用布施的行为来对治。

    再说说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有没有必要哈,没错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无论修多少都没脱离六道,但是,不是说有漏的修行就毫无用处,可以对治贪嗔痴慢,令贪嗔痴慢减少,贪嗔痴慢减少当然有利于悟道了,如果执着于等到开悟以后在修行,钝根人永远也开不了悟,《 楞严经》讲:虽终日行枉入诸趣,是告诉与会大众,明心见性的重要性,而不是说明心见性以前不需要修行

    说说无修无证,您说无修无证是明心见性以后的无功用道哈,
    尽管明心见性以后的六度万行是建立在空性慧上的无为法,已经见到真如本心,并安住于真如本心,没有能所对立,没有能修的心和所修的事,但在相上依然有修有行,比如布施吧,明心见性以后是无相布施,度众生呢,是无相度众生,因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无修无证说的是性,事相上,见性以前和见性以后都有修行,不能执理废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19:47:20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1-7 18:55
    不经开悟,不得名修,以修亦无用也。必觉悟后方入正修。佛为方便说,先息其狂心,止其粗恶,使之就范。就范 ...

    您怎么选这么一个老师啊?我孤陋寡闻都没听说过这位居士。


    这位居士说,暗室中需要先开灯哈,没错不开灯做事必不利,但必须先不急不躁,少嗔,不然您找不着开关,又一气,撞翻个凳子,于是火冒三丈,被凳子绊倒,摔掉俩大门牙,脑袋磕水泥地上还晕了,就这样,一直没找到电灯开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6#
    发表于 2018-1-7 19:58:10 | 只看该作者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8-1-7 19:47
    您怎么选这么一个老师啊?我孤陋寡闻都没听说过这位居士。

    这是元音老人的师父,让你读书你要喂猪,孤陋寡闻怨不得别人。我的老师很多,说法符合了义、有德之士都可以是我的老师,你若有一天能迷途知返,我也能对你不耻下问。
    把这么丰富多彩的幻想用在读书上,就没有人说你孤陋寡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20:25:28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1-7 19:58
    这是元音老人的师父,让你读书你要喂猪,孤陋寡闻怨不得别人。我的老师很多,说法符合了义、有德之士都可 ...

    我说的哪里不符合了义?我否定了义了吗?我说的就是我的师父讲的,我不过是复述一下而已。谁的师父讲的对?那我们就各自学着看啊,敢问您学几年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
    发表于 2018-1-7 21:09:44 | 只看该作者
    明心见性之前的修行都是行为造作,是事相,不过是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慧律法师说:一切事相都是缘起假相,你执着于这个相是真的,你还没有入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7 21:23:07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8-1-7 21:09
    明心见性之前的修行都是行为造作,是事相,不过是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慧律法师说:一切 ...

    没错,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是行为造作,是有为法,是缘起的假相,我没执着于这些相是真的,我说这些明心见性以前的修行假相是有益处的,比如您这色身吧,就是缘起的假相,你敢不敢把您这缘起的假相砍掉一只胳膊,肚子上再刺一刀?


    佛告诉我们不执着于我们的臭皮囊,但这缘起的色身是有用的,我们要用它来修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10#
    发表于 2018-1-7 21:3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1-7 21:34 编辑

    成观法师这段话也不能说他错,同样的一句话用在不同人身上,用在不同的时机,会产生对与错二种不同的效果。方便法没有对错,只有契机与否。所以学法是活学活用,没有一层不变,看你是什么用心,别人能体会到,你说的符合别人的思想境界,能帮助别人得益就是对的。反之就错,这就是方便说,是戏论。而了义则是亘古不变,是真理实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