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学宗旨——《王阳明系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741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学宗旨
    2016-07-25 三智阳明研究院

    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王阳明在出征思恩、田州前夕写下了《客座私祝》(《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四)。这是写给他的子弟以及受托教育其子弟的门生的,里面简洁地记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谨记于心的事项,读完之后,能够体会到王阳明对子弟的殷切期望。

    文中,王阳明训诫说,应当从良士而不从凶人。

    关于良士,他是这样解释的:“但愿温恭直谅之友来此讲学论道,示以孝友谦和之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我子弟,使毋陷于非僻。”文中的“温恭”出自子贡对孔子人品的概括: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直谅”出自孔子讲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

    嘉靖六年九月九日,王阳明奉旨出征思恩、田州。出征前夜,他在天泉桥上对高徒钱德洪和王龙溪讲学,裁定二人对“四句宗旨”的解释。(《年谱三》,《传习录》下卷)

    九月八日,钱德洪与王龙溪到船上拜访张元冲,谈论老师教的“四句宗旨”。王阳明的“四句宗旨”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这里讲的无善指的是不拘泥于善的境界,如果固执于善,难免会陷入相对性。必须注意,这个无善与佛教讲的无善无恶之无善不同,应该称之为绝对善。

    王阳明曾经在著名的花间草篇(《传习录》上卷)教谕薛侃道:“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他讲到心之本体动,动至意念则生善恶。

    王龙溪将“四句宗旨”理解为:此恐未是究竟话头。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有恶,毕竟心亦未是无善无恶。(《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三》)

    他主张“四无”说、“无善”说,即:如果心之本体无善无恶,意、知、物皆无善无恶。

    钱德洪反对王龙溪的说法,他说:“心体原来无善无恶,今习染既久,觉心体上见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正是复那本体工夫。若见得本体如此,只说无工夫可用,恐只是见耳。”(《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三》)

    他主张“四有”说,“有善”说,辩论王阳明“四句宗旨”的正当性。

    关于两人的观点,换句话说,王龙溪认为:心体是超越善恶的绝对无的东西,即便是想通过修行达到,终会因拘泥于善恶之念而无法领悟绝对无的心体。因此,必须一举领悟绝对无之处。

    而钱德洪认为:龙溪这么说,是太不了解现实中的人了。还是必须积累修行,才能到达绝对无的心体。像你说的那样,一举领悟绝对无的心体,反倒会陷入虚妄。用禅语来讲,王龙溪主张直悟、顿悟,钱德洪主张渐修。

    两人争论无果,决定请先生指示。然而九月八日为王阳明出征前一天,诸多亲友前来道别,到了晚上客人散了,王阳明正准备回家,得知二人在院中等候,于是移步天泉桥相见。

    王阳明听了二人的辩论,高兴地说:“正要二君有此一问!”

    他教谕道:

    我今将行,朋友中更无有论证及此者,二君之见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须用德洪工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

    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饐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

    德洪工夫须要如此,便是合得本体功夫。

    汝中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难遇。一悟本体,即见工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此颜子、明道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二君已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王阳明思考片刻,又说:“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人无不接着。我年来立教,亦更几番,今始立此四句。人心自有知识以来,已为习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工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此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三》

    王阳明晚年最后的教说,《天泉证道记》(龙溪全集中题名为《证道纪》)名扬后世,将人分为上根之人和下根之人,用两种教法解释本体、工夫,在明末思想界成为大争论的主题,涉及儒、佛两教。

    例如,王龙溪的“四无”说,主张本体即工夫这一简易直截之道,可以说是王阳明提倡的“良知”说发展后的一个归结,王阳明却并未论述。正像上面王阳明讲的那样, 这是针对聪慧之人的教法,如果面向一般人讲述,他担心会产生弊害。王阳明在良知之上又冠一“致”字,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后来,明末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后,在南都召开的讲会上,以《天泉证道记》为主题,展开了“四有”说和“四无”说的争论。湛门派的徐静庵(名孚远)痛感良知现成派追随者的弊端,为批驳王龙溪的“四无”说,在钱德洪“四有”说的基础上提出“九谛”,由九条组成。

    翌日,良知现成派巨匠周海门(名汝登)写出反论书《九解》,针对“九谛”的各条逐一反驳,拥护王龙溪的“四无”说。

    周海门在《九解》中拥护“四无”说即“无善”说,他辩论中有一条是性本善,这里的善并非与恶相对应的善,是断绝思虑的无,即无善,如果是有,则落入一物,成为知识见解可得的存在,不能成为天下的大本。他还论及:“有不孝而后有孝子之名,孝子无孝。”(《九解》之《解》二)这样的议论基于对世间伪善者的尖锐批判而发,认为知道善而去行善不过是伪善。

    关于“四句宗旨”中的第一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后世有人批判与禅相同,因为六祖慧能曾说:“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但是两者内容不同。

    禅的本来面目是空,王阳明的学说是天理。我们必须知道佛教与儒教在世界观、人生观、事物观方面的不同。心体即本性,在王阳明看是天理是实理,而禅则认为是虚无的,两者之间有虚实之别。

    王阳明在书信《启问道通书》中解释《易经·系辞下传》中的“何思何虑”,他说:“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传习录》中卷)

    也就是说,王阳明认为“何思何虑”并不是断绝思虑,而是不思虑天理以外的东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6-8 10:37
  • 321

    主题

    46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452
    沙发
    发表于 2016-7-26 07:0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禅的本来面目是空,王阳明的学说是天理。我们必须知道佛教与儒教在世界观、人生观、事物观方面的不同。心体即本性,在王阳明看是天理是实理,而禅则认为是虚无的,两者之间有虚实之别。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5 09:13
  • 8247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133
    板凳
    发表于 2016-7-26 07:3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上印下广恩师对中阴身开示:   各位亡灵菩萨们,不论您们在哪个法界、您们都明白、原来的肉团身只是一件衣服而己!不生不灭的灵才是真正的您们。一切众生无始劫来多生多世都曾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只是由于隔阴之迷而生生世世不能相认乃至相互计较相互伤害。从而相互受报轮回生死苦不堪言!就"如来藏"真实义而言、一切众生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诃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如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仔细想来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梦想变现而己呀!果真明了深信不疑当下蒙佛授记、了生脱死!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再来!我在这里恳请您们放下我执、转当下一念、早日回归大光明藏中、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现在请跟我一起挚诚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镇痴。从身与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现在跟我一起做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法华楞严如来藏、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恶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 愿您们听明白当下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授持"楞严经""法华經"弘法利生普度众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3 09:43
  • 0

    主题

    174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775
    地板
    发表于 2016-7-26 08:48:40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444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心之使 性之颠 法之妙贯 理等闲

    Rank: 8Rank: 8

    积分
    42431
    5#
    发表于 2016-7-26 09:0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      法华奥典     妙冠群经     闻即往生     位齐等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18
    6#
    发表于 2016-7-26 09:10: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7#
    发表于 2016-7-26 09:1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楞严经》是圆教经典,这个法门无修无证,不立阶梯,一步登天。我们悟的当下既已是分真即佛,已经了生脱死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8#
    发表于 2016-7-26 15:1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3 10:19
  • 1

    主题

    494

    帖子

    59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58
    9#
    发表于 2016-7-26 15:25:49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10#
    发表于 2016-7-26 17:0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