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戒淫方法]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脑科学理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3

帖子

7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11: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脑神经网络理论又叫“人脑优先成熟和信息刺激发达理论”。
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脑皮层中大约有140亿个神经元,包含小脑在内的整个大脑共有大约1500亿个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又以数万计的突触和其它神经元相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超过100万亿;脑血管总长度达到16公里;人类潜在智商应高达2000以上;虽然大脑的重量只有身体的2%,但却消耗了身体大约17%的能量、20%的氧;大脑中75%的空间被水占据;大脑储存资讯的容量大约为两千万册书籍的内容资讯,比十个图书馆的书还要多。
然而,人类大脑神经元大多没有被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出来,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比不上人脑的运算速度,更比不上人脑各种智能化的思维能力。人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被普遍开发利用的。
  人出生后,脑细胞就不可再生,所以脑细胞的数量几乎一出生就固定了下来。脑科学家指出:脑细胞连接起来,也就是形成树突,才可以传导信息。如果这些神经元没有被连接,就会渐渐消失。所以人出生后,大脑继续快速发育,但主要改变的是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脑部是不断变化的细胞网,每个细胞成长时与邻近细胞形成数千种连接,形成一个脑细胞互联网。
儿童0~6岁时,脑细胞在自我构建时去拼命地连接,但6~14岁期间,一些得不到信息刺激的连接又会逐渐被修剪掉。
“神经元”细胞自身产生连接而形成的脑神经网络互通“信息”是大脑运作的关键,所以,人出生后大脑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树突数量和密度的增加。树突在大脑中是负责接收信息的角色,幼儿期大脑树突的密集程度明显加大,树突越多说明接收信息的能力越强,孩子也就越聪明。
大脑运作的过程就像互联网的功能,用于信息传递和处理。每个脑细胞就像一台电脑,需要通过脑内“互联网”与另一台“电脑”进行信息互换,信息才能被人充分利用。
我们在互联网上传递信息时,除了需要装备良好的电脑外,还要求网线传输信号能力强,传输的信号好。大脑网络的优劣不仅仅在于每个人脑细胞数量的多少,更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连接越多,大脑网络才更精密,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宝宝出生后脑细胞数量虽然不再增加,但脑细胞的连接在婴儿期开始快速增加,脑内互联网高速发展。人出生20年里神经突触密度的变化成n型,出生时低,童年期达到最高峰,成年后又降了下来。
当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进入大脑后,受刺激的脑细胞间就会形成突触,传递相应的信息。在脑突触高速发展的阶段,接收到的信息越多所产生的突触就越多,相反产生的突触就比较少。信息就是通过突触从一个脑细胞传递到另一个脑细胞的,或者说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学家就是用长有突触的脑细胞和脑细胞总数的比例来确定人脑细胞使用率的。突触越多,说明脑细胞的使用率越高。突触越少,说明脑细胞的使用率越低。所以,虽然每个人在出生时脑细胞的数量大致相等,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思维习惯不同等原因,最后形成的脑细胞网络也就不同。突触越多,脑细胞网络稠密发达,大脑思维能力就强,人就越聪明。相反,突触越少,脑细胞网络稀疏不发达,大脑思维能力就低,人就愚笨。

各不相同的脑神经网络
理解了“脑神经网络理论”,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正确地对下一代进行早期教育。
人出生后,大脑的继续发育主要表现为脑细胞受到各种信息的刺激后,脑细胞间形成突触。通过突触,脑细胞之间形成网络。人成年后,脑细胞网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商的高低。所以,一个人出生后大脑接收信息的多少对大脑网络的质量和聪明才智的高低起决定作用。因此,凡是能够为幼儿大脑提供多种有益信息刺激的早期教育就是科学的早教,凡是不能够为幼儿大脑提供多种有益信息刺激的早期教育就会阻碍大脑突触的形成,阻碍脑网络的形成,那它就是不科学的早教。
反观一下我们目前的早教活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我们把孩子生下来就送托儿所,从托儿所出来后送幼儿园,从幼儿园出来后送学校。这种流程化的早期教育把我们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剥夺得所剩无几。他们每天看到的就是教室、教师、书本这些十分有限的信息,看不见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景象,听不见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闻不到大自然万物发出的各种奇妙的味道,尝不到大自然中各种滋味的食物,更无法用身体去触摸大自然。由于孩子们身心没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机会,也就永远感受不到古人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见,现在的早期教育给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由于幼儿大脑获取不到丰富的信息刺激,所以,这样的早期教育严重阻碍了幼儿大脑突触与脑神经网络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就严重阻碍了幼儿心智的发展。
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个“自然物”,其次才是一个“社会物”。早期教育不能剥夺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时间很短,知识课压力小,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手工课、各种课外活动却安排得丰富多彩。同时,他们把孩子放飞于大自然,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学习、探秘与探险。这样的早教是很科学的。
目前,在我国早期教育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幼儿教育很重要,幼儿期是一个人“自然属性”展现的最佳时期,这时幼儿身心与天地浑然一体;幼儿期也是一个人大脑遗传智慧表现的最佳时期,又是一个人脑突触与脑神经网络快速发育的关键期。幼儿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使成人自愧不如。因此,幼儿时期是开发一个人大脑潜能的黄金期。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据此分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脑神经网络理论”告诉我们,正是今天的托儿所、幼儿园形形色色脱离大自然的单调乏味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期教育,造成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最终“输在了起跑线上”。
国学倡导者王财贵教授对我们今天不科学的早教深恶痛绝,他感慨地说:“我们只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它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阻碍它就不错了。可事实上,有许多教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碍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的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郑委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有人问他需不需要送孩子去“早教培训班”进行早期教育,他说“不需要,我说不需要就是不需要”。但好多家长不解其意。其实,科学的早教是必须的,郑委老师说的不需要是指不需要目前培训市场上的那些残害幼儿、阻碍幼儿心智发展的不科学的早教。
不科学的早期教育和中小学应试教育将早慧的高智商儿童培养成了低创造力的考试机器,把众多具有创造潜力的儿童培养成了低考分的失败者。这样的教育严重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创建科学的早教。只有科学的早教才能够极大地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和大脑智力的提高,形成健康聪慧的大脑神经网络。大脑思维的本质就是脑细胞网络对信息智能化的储存、加工与提取运用。脑思维的质量取决于脑细胞的生命质量,脑细胞网络的质量,信息本身对脑细胞网络的刺激力度与频率。这就是脑科学,这就是教育之“道”,我们不遵循不行。
中华民族历来以“智慧”著称世界。在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少圣人与神人。如伏羲、周公、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鬼谷子、孙子等等,他们博大高深的通达明了宇宙真理的智慧,几千年来一直让后人无法超越,成为了后人学习研究与模仿的楷模。而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智慧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没培养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科学泰斗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这些问题与现象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早教与中小学应试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尽快改革的地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