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示] 最新发布|如是我闻真实义(文字版开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580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4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是我闻真实义
    (文字版开示)

        大家知道,佛法里三藏十二部经,几乎每一部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
        在世间法里,往往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和纲领,正文也是围绕这个纲领而展开,这叫纲举目张。
        三藏十二部经,虽然各各自有标题,可是诸经之首,往往千篇一律「如是我闻」。
        换而言之,「如是我闻」乃一切经典的总标题,可见其义非同小可,其用举足轻重!
        真正明白了「如是我闻」,也就贯通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也就贯通了各宗各教、各党各派各界乃至十方三世、恒沙法界、天地万法。
        几年前,我曾经从三个角度,讨论净土法门:
        第一,唸佛不能成佛,唸佛不能往生;
        第二,念佛一定成佛,念佛一定往生;
        第三,念佛当下成佛,念佛当下往生。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是依据「如是我闻」与「阿弥陀佛」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试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而作如下交叉解释:
        「如」者,「阿」也,「法身」;
        「是」者,「弥」也,「报身」;
        「我」者,「陀」也,「色身」;
        「如是我」者,「阿弥陀」也,「正身」;
        「闻」者,「佛」也,「觉身」;
        「如是我闻」者,「阿弥陀佛」也,「金身」。
        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很多同修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时还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并且一味强调:祖师大德解释「如是我闻」为「这件事情是我阿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阿弥陀佛」是「西方教主,来我娑婆接引众生」……
        今者,笔者谨从四个方面,试作圆通。

        一、从源辩证「如是我闻」与「阿弥陀佛」之真实地位
        (一)「如是我闻」之缘起
        1.佛般涅槃,阿难最后向佛请法:「一切经首,当安何语?」   
         佛答:「如是我闻。」
         当知「如是我闻」,乃是佛陀遗嘱,且为千经之首,其义异乎寻常,安可轻描「这件事情」?何能淡写「阿难听说」?岂不当面错过,遗憾沙劫?
        2.《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云: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我今亦复如是。
        当知「如是我闻」,无量劫来,无量佛来,「法华奥典」早就「有备而来」,「楞严密因」业已「秘藏其中」,安可局于「这件事情」?又何止于「阿难亲见」?岂非浅尝辄止,冤哉枉也?
        3.五十四集印度电视连续剧《佛陀》第五十三集—五十四集中,佛陀有讲:万事万物,皆从「如是」来。于是莲华从「如是」生,阿那律从「如是」生,你们所有人皆从「如是」生,阿难亦然。宇宙亦从「如是」生,既从「如是」中生起,然后又回归「如是」,便可称其为「如去」。一切法不生于何处,亦不消失于何处,一切法常住,亦如曾经。
    人们常说,「水也为生,风也为生,是为奇迹」;佛陀说「如是我闻」,最大的奇迹不是水或风,而是整个世界为生,我们四周每天都充满奇迹,我们却视而不见……。
    印度乃佛故乡,剧情既如是说,当知「如是我闻」,几成家常便饭,岂可「移花」「这件事情」?怎能「接木」「阿难听说」?酷同张冠李戴,南辕北辙。
        4.当代高僧,圆瑛大师有讲:「如是」之法,按本经(《楞严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藏性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动。一切事究竟坚固为「是」,「是」者无非之称,将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穷究,究到毕竟之处,即所谓彻法流之源底,全事即理,全相皆性,坚固不坏,无一物不是我心,无一法不是我体。
    当知「如是我闻」,既有佛陀说、古人说、外人说;亦有祖师说、今人说、华人说;非是印广空穴来风,一人胡说、瞎说。

        (二)「阿弥陀佛」之缘起   
        1.《无量寿经•光明遍照第十二品》佛陀有说: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当知「阿弥陀佛」——「佛中之佛」「王中之王」,岂唯一隅「西方之主」?
        2.历代祖师,亦有共说「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当知「万德洪名」——「无量功德」「宏广深远」,何止仅来「娑婆接引」?
        3.再看「阿弥陀佛」,本由梵语音译而来,「阿」译作「无」,表空——无形无相之真如;「弥陀」译作「量」,表色——无穷无尽之万法。当知「阿弥陀佛」,「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何能局于「一人名相」?

        小结一:
        溯流追源「如是我闻」——本为千经之首;刨根问底「阿弥陀佛」——贵为诸佛之王;当下了然「如是我闻」「阿弥陀佛」!   
        当知「如是我闻」与之「阿弥陀佛」,两大法宝,其「根」其「源」,何「差」何「异」?其「因」其「界」,何「浅」何「深」?「旗鼓相当,同根同源」,有何疑哉?

        二、从体辩证「如是我闻」与「阿弥陀佛」之真实义理
        (一)「如是我闻」本义
         1.显发《法华》寓解
         莲华之根,此方名藕。藕片如轮,「中空」寓「如」、寓「阿」,法身义;「边孔」寓「是」、寓「弥」,报身义;「藕肉」寓「我」、寓「陀」,色身义;「三位一体」寓「如是我」、寓「阿弥陀」,正身义;「华开莲现」,寓「闻」、寓「佛」,觉身义;「莲熟蒂落」,寓「如是我闻」、寓「阿弥陀佛」,金身义。
         2.依照《楞严》正解
        (l)「如」即真如、真心,无有形相、大小、动静、数量,却是真实存在。对应「空性」;比况「阿」者,必为「空」口,万音所依;说为「法身」。
        (2)「是」即妄想识心,精神思维,千变万化,驱使言语、行为,造作万法万相。若言其有,无可寻觅;若言其无,灵明不昧。对应「识性」;比况「弥」者,弥漫无准;说为「报身」。
        (3)「我」即天地万法,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大小多少。对应「色相」;比况「陀」者,俨然于前;对应「色身」。
        (4)「如是我」即「三位一体」,此三此一,「权」说为三,「实」说只一,非三非一,即三即一。对应「实相」;比况「阿弥陀」,真实无讹;说为「正身」。
        正身正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正身正理,不由得你,懂与不懂,信与不信,你信也是,不信也是,「法尔如是」「原来如此」。
        正身正理,不仅对应「阿弥陀」,而且对应各宗、各教、各党、各派、各界。
        道教说为「大道无形……三生万物」;儒教说为「横渠四句、阳明四句」;西方宗教说为「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马克思说为「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说为「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自然辩证法》);中国领袖们说为「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思维心力所驱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哲学说为「无形客观、半形主观、有形物事对立统一」;科学虽仅说为「波粒二象双缝实验」,却可从中,哲理辩证而有「波粒空」——「三象俨然」;《佛陀》电视剧说:「宇宙亦从如是生」「整个世界为生」……
       (5)「闻」即觉悟。正身正理,悟则解脱、不离凡尘;昧则沉溺,佛性不失。而于社会,悟则和平,直至共产主义;昧则动乱,乃至兵连祸结。对应「觉相」;比况「分真即佛」,超越轮回;说为「觉身」。
       (6)「如是我闻」即圆满义。个体位上,回光返照,会相归性,成解脱道;即性周遍,弘法利生,兼破习气,究竟圆满。对应「金相」;比况「阿弥陀佛」,妙觉无漏;说为「金身」。
         3.破析《陀经》秘解
        千古以来,《陀经》说为,「法华秘髓,华严小本」。
        其中「饭食经行」,可见一斑。然而,千古俗解,西方菩萨,勇猛精进,嘴上吃饭,心念弥陀。如此解来,哪有半点「秘髓」法味?又何囊括华严海量?
        今依《楞严》「四科七大」会相归性之妙门导归,破解「饭食经行」之「秘髓」法味:
        (1)「饭、食」比况万法、万行,万法、万行无非「我执」,方便说「我」、说「陀」。
        (2)此「饭」此「食」,若无「意」「识」,不成其「行」,方便说「是」、说「弥」。
        (3)此「意」此「识」,岂可无源自流?难道无根自木?方便说「如」、说「阿」。
        (4)明理之人,反从「我」「陀」逆流溯源,而至「是」「弥」,再至「如」「阿」——「会相归性」而证法身解脱;复从「如」「阿」顺流而至「是」「弥」,再至「我」「陀」——「即性周遍」投身弘法利生;成就菩萨自利、利他双重功德。
        (5)昧理之人,不知反闻自性,一味「流逸奔尘」、迷真逐妄,直从「是」「弥」执著「我」「陀」,顽固「我执」,「丧本受沦」,乃至坠为无情,可不悲哉!
        「如是我」=「阿弥陀」,「明心」也;
        「我是如」=「陀弥阿」,「见性」也;
        「如是我」「我是如」,真正「如是法」也!
        4.考究印广喻解
        经云:诸有智者,要以譬喻得解。今以诸所比方,以喻合法助解:
       (1)拿手好戏
        舒拳为掌,拳头当下为「如」为「阿」;念想当下为「是」为「弥」;手掌当下为「我」为「陀」;由拳当下,即悟到掌,心「观」拳,眼「见」掌,即为「明心」——明白「如→是→我」「阿→弥→陀」(一念变现天地万法);由掌当下,即悟拳头,眼「见」掌,心「观」拳,即为「见性」——明白「我→是→如」「陀→弥→阿」(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梦中人事
        梦中被狗咬,能咬者谁?被咬者谁?
        母亲梦中生儿,谁是能生之母?谁为所生之儿?
        梦境万千,除了做梦之人,与之余人何涉?曾有质疑:怎么没有关系?如果我没老妈,怎会梦到老妈?我再问他:你有没有梦到过你从来没有见到过、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答言「有哇」。
        所以梦中境界复杂,不能强词夺理,而且有人还能梦到未来,那在做梦的当下,你能不能看到、听到、想到或者知道那个正在一边做梦一边打呼噜的人啊?不能。虽然不能,那个做梦的人在不在?那个「念」在不在?如果不在,你这个梦没办法做,做梦的那个人就是「如」「阿」;做梦的念就是「是」「弥」;梦中的境界就是「我」「陀」。其实,做梦就是真人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来帮助我们开智慧。
        既然梦中的一切都是由一个念变出来的,梦中的老妈是不是梦中的老爸?梦中的老爸是不是梦中的那台电视机?梦中的电视机是不是梦中的一只小花猫?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啊?这就是圆顿大法的「如是我闻」「阿弥陀佛」——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再到刮风下雨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依佛法次第「会相归性」——「闻我是如」「佛陀弥阿」也;「即性周遍」——「如是我闻」「阿弥陀佛」也。
        (3)心物一体
         双手合掌,起念妄想,其中一掌,长长一分,为「我」为「陀」;起念妄想,为「是」为「弥」;未长之前,蕴藏于心,为「如」为「阿」。同上类推,世出世间,情与无情,无非「我是如」→「如是我」,「陀弥阿」→「阿弥陀」。
        我们再来思维,我如、你如,这阿、那阿……既无形相,自无边界,何分彼此?由此成就同体大悲之心;然而,你陀、我陀、他陀……万相俨然,怎无彼此?由此而发济世度人之愿。原料一无差别,即如也、阿也;成品千差万别,即我也、陀也;由此悟及配方,即是也、弥也,全在各自用心;明于此理,闻也、佛也。
        由是而有,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5.回顾长老嘱托
        2011年初,当今佛门泰斗,本焕长老托人转告:读了印广讲记,还想请他针对「如是我闻」,做个专题开示。
        长老之嘱不敢违拗,光碟委托来人转呈,几拟拜访长老,总因忙于法务,直至长老圆寂,未能如愿以偿,印广常自引以为憾。
        7.记载教授误解
        2015年间,当代著名佛学教授某某法师,严厉批判此说「一错百错」,公开斥令屏蔽。其诸所说,至今仍为某些佛友引以为据,印广愿与当机交流。

        小结二:
        佛说、经说、道说、儒说、宗说、政说,皆从宇宙宏观、微观、客观、主观,因于自性本体,正说、真说、实说,复经自性认知、审谛、证说。
        当知「如是我闻」与之「阿弥陀佛」,两大法宝,其理、其义,何差?何异?其规、其矩,何方?何圆?
        同流同向,如出一辙,复何疑哉?

        三、从用辩证「如是我闻」与「阿弥陀佛」之真实妙用
        综上所述,已知「如是我闻」「阿弥陀佛」,名相虽二,其实为「一」。共为「法华奥典」「楞严密因」「陀经之髓」;今当究其,真实妙用。
       (一)正解
        1.《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记载,佛讲「如来寿量品」十几分钟,在会行人当下证果:低则罗汉,中则菩萨诸位,高则十地、等觉。
        2.《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记载,龙女听闻文殊开示「如是」之法,当下成圆满佛。
        3.《楞严经•卷七》记载,伽女听佛数言,立证三果;又进一步强调「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4.《楞严经•卷六》直从「旋尘复闻」→「会相归性」→「即性周遍」→「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十四无畏」功德。
        5.《楞严经》末页记载「四重十波罗夷」重犯,临终之前「瞬息」将落「此方他方阿鼻地狱」,闻此妙法,即发菩提心,「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6.《陀经》有说「闻说阿弥陀佛……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闻」者,门内之耳,慧耳也,觉悟「阿弥陀佛」真义。
      (2)「应当」,「道交感应」「当下即是」。
      (3)「发」者,发生、发现、爆发,既成之义。
      (4)「愿」者,「原来的心」,是「真心」。
      (5)「往生」,「七识意根」见「真」,破除「我执」而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见「真」,破「分别」而为「妙观察智」;「五种俱生意识」见「真」,破除「身见」而为「成所作智」。
      (6)一旦明了「阿弥陀佛」真实义,凡夫肉身转为「有余依涅槃」,成菩萨「愿身再来」,或曰「现来」菩萨,直于凡土弘法度生,说为「同尘」。
       《陀经》进一步说为「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
        佛有先见之明,预先断绝后人「三资粮」之说,令坚「无修无证」之心,确立「发明便解脱,弹指超无学」理念(《楞严经•卷五》)。
        此无修无证,即闻即悟即修即证之妙法,其间哪有「说修说证」立锥之地!否则,岂不成了「已发愿,信愿行,今往生;今发愿,信愿行,当往生;当发愿,信愿行,当当当往生」?
        有此理乎?能此说乎?佛陀允乎?祖师许乎?自性认乎?
        7.现代高僧,印光大师著名法语「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一目了然,无须解释!
        8.当代高僧,佛学教授,庐山东林,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有说「净土法门,不越一念,疾超生死,不出片言,顿与圣众齐等。一念顿超,片言即证,至哉妙用,何可思议。」
        比之印光大师,安师此说,更为具体、明了。但要注意,此「念」非是彼「唸」,此「念」当下一心,乃是「真心」「真实菩提心」,故能「一念顿超生死」;彼「唸」,嘴巴上「唸」,乃是「识心」「方便菩提心」,只得人天福报而已。
       (二)寓解
        1.《法华经》「华开莲现」。他华先开华后结果;唯有莲华,华果同时。寓义当下即闻即悟即修即证!闻「如是我」「发明便解脱」,成「分真佛」(觉身阿弥陀),《楞严经》说为「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愿身入世,布教度生,兼破习气至华落莲熟,成「圆满佛」(金身阿弥陀),《楞严经》说为「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2.《楞严经•卷五》先以「交芦」寓义「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复以「莲华」寓义「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再以「绾巾为结」「巾结一体」之喻,引发二十四圣「昧理」「解结」「苦修沙劫」;唯观世音,「闻」后「思修」,「方便易成」。《楞严经》说为「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3.《陀经》有说「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明于此理,当下解脱,成佛「分真」。
    吃糖嘴甜,食时食味,甜到心里,还到「甜国」;读经闻法,法时法味,闻即往生,还到「佛国」。
    哪里是说,净土行人,神通无比,清旦供佛万亿,正好赶上早斋。岂不真个成了「饭僧印广」。

        小结三:
    正解、寓解,互为彰显,直解圆实教乘妙用之义,淋漓尽致,水落石出;佛说祖说,只把无修无证、闻即往生妙法,说个毋庸置疑。
         印广无法理解,诸佛金口、祖师玉言,且为一目了然之说,为何后人、今人,却是不敢相信?乃至无端怀疑、诽谤?!

        四、挖掘妙用之因
        今复遵照佛祖「诸有智者,要以譬喻得解」指示,再以比喻,助解无修无证之妙法:
       (一)米粒大之毒药,放进茶杯,能毒死人;放进大河,毒不死人。毒性稀释故。
        俱生「我执」,「定量」也,喻同「粒药」;
        为人「心量」,「变量」也,喻同「茶杯」「大河」;
        「茶杯」之心量,化解「米粒毒药」之「我执」,谈何容易?「大河」之心量,化解「米粒毒药」之「我执」,何待说乎?是名「入圣人流」。
       (二)气球若豆大,带不动苹果;气球若房大,轻轻一带起。苹果,业障也,相对定量也;气球,心量也,变量也。是名「带业往生」。
       (三)由此到彼,数步之近,一念想起;由此到它,千里之遥,无非一念;纵为亿万光年,只要「曾经处所」,无非是一念。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闻」到「我是如」,当下「曾经处」;「佛」到「陀弥阿」,当下「极乐国」。
    时间相等,距离不限,举念即至;时间近乎于零,速度近乎距离、近乎无量;即闻即悟即证,义极于此!是名「无修证」,亦名「无量速」,又名「无量光」。
        (四)从小坐困,陋暗之室,身局眼黑;一旦有缘,开门出户,刹那海阔天空,一片光明。复入陋暗,身岂局乎?心岂暗乎?比同听闻妙法,身虽在尘,心已脱俗,是名「菩提不退」,亦名「和光同尘」。
       (五)直从地图查阅,即知归家之路,待到归家之时,问汝何时知路?答在查图之时。是名「比量功德」。
       (六)屋内闻鸡叫,开门即见鸡,问汝何时知鸡?答在屋里时。是名「如是我闻」。
       (七)曾经一世,佛在因地,为母所逼出海打渔,死活不去,拔腿就跑,母抱其腿,情急踢母一脚,因此一念嗔恨,而下地狱。看到小鬼抽筋剥皮之痛,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悲心愿代小鬼受苦,未及开口,当下升天。是名「一步登天」。
       (八)油、盐、米、面,制作点心,料同方异,味岂一是?修道亦然!物料四大,人人俱足;心料正邪,个个不无;取料真善美,必成四胜流;取料伪丑恶,必下三恶道;份量多与少,品位自不同。

        小结四:
       「因缘和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因缘果报,义极于此!
    印广门清
    2022年6月16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