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3|回复: 0

毛泽东诗词 浪淘沙 北戴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10-2 14:12
  • 93

    主题

    1554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907
    发表于 2019-5-24 15: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当宽清凉 于 2019-5-24 15:57 编辑

                                                浪  淘  沙                                          
                                           (一九五四年夏)
                                                 毛 泽 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浪淘沙: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
    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上下片首句各减一字。后来又演变为《浪淘
    沙慢》,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须
    用入声韵。
                2.北戴河:在河北秦皇岛市西南15公里。因戴河流经其境而得名。海
    滨南临渤海,背依联峰山,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长约10公里,宽约2
    公里。境内岗岭相连,风景秀丽,松柏葱郁,凉爽宜人;海岸漫长曲折,滩面
    平缓,沙子细软,海水清激。是天然的海滨浴场,避暑胜地。1954夏,毛
    泽东同志在北戴河。一日,海滨狂风大作,急雨横飞,浪涛汹涌。毛泽东兴
    致勃勃要下海游泳,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竭力劝阻。毛泽东豪迈地说:风
    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波浪翻涌的海滨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欣
    然命笔,蹴就此词。
               1962年4月21日,毛泽东同志谈《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写作缘由时
    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
    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见林
    克《忆毛泽东学英语》)
               3.湘燕:《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幽,幽州,上古九州之一。古幽燕
    之地,约相当于今北京、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4.秦皇岛:在河北东端,邻接辽宁。为突出海中之半岛,岸呈弓形,广
    阔可避风,系天然良港。世传秦始皇求仙出游、曾驻跸于此,故名。1949年
    设市,北戴河在其辖区。
               5.汪洋:水势浩渺无际。
               6.向:往。谁边:哪边,哪里,何处。
               7.往事指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恒胜利凯旋,途经碣石,登山观海,
    赋诗言志的事。事情已经过去一千七百多年了。千年,举其概数。
               8.魏武:即曹操(155-220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
    家。东汉末,他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逐渐扩大军事实力,自建
    安元年(196年)起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黄河流域割据
    诸雄统一了中国北方。封魏王。其子曹丕以魏代汉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挥鞭:挥动马鞭。指率军出征。
              9.临:到。碣石:在河北昌黎县城北,东距渤海仅15公里,为燕山余
    脉。一说碣石山在北戴河外,北魏已沉入渤海。据史载,秦始皇、汉武帝、曹
    操都曾登临观海。遗篇:留传下来的诗篇,即《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年)秋,曹操北征乌桓,南归时曾登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组诗《步
    出夏门行》。其二(观沧海》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诸句。
              10.萧瑟秋风:化用曹诗“秋风萧瑟”句。萧瑟:秋风吹拂草木之声。
              11.换了人间:指历史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赏读】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北戴河雨天观海之作,诗人在这旷邈的美
    景中既写出了目前的景致,也透发出英雄独立的慷慨及阵阵怀古
    之幽思,这就是本篇主旨。
              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
    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
    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
    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
    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意澹,山岛竦峙”,“秋风
    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
    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许取材于古人对
    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
    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
    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
    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
    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
    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
    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
    的剪影,简括而鮮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
    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
    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
    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
    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
    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
    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两句,由思古幽情回到现实中。
    ″萧瑟秋风”承“遗篇”写出,因为“遗篇”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样的句子。“今又是",是说秋风萧瑟今天依旧,似乎同魏武帝那
    时的萧瑟秋风一样。“换了人间”是说尽管萧瑟秋风相似,但人类社
    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四个字融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也
    是对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的歌颂。
             综观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这首词的特色。
    上阕主要写景,但间有抒情,如“知向谁边?”就倾注了作者对渔民
    的关心之情。下阕先抒怀古之情,从“往事越千年”起,然后赞今。写
    往事是为了更好地抚今事,也就是用历史来衬托现实。可见时代不
    同人们的政治意向与思想境界也不同,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较之
    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诗词.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