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要想佛法兴,人人先学《楞严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5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18: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要想佛法兴,人人先学《楞严经》[size=0.75em]2017-11-10 19:21阅读:13
[size=1.06em]《楞严经》这一部经,是整个佛教一部代表的经,若没有《楞严经》就没有佛教。所以佛才预先就说,法灭的时候,《楞严经》先灭;《楞严经》灭完了以后,其他的经典才继续地灭。所以我们佛教徒,要是想护持佛教,先要护持《楞严经》,到处来讲《楞严经》,说《楞严经》,翻译《楞严经》,念《楞严经》,并且主要的要诵〈楞严咒〉。这〈楞严咒〉就是佛的法身,有〈楞严咒〉的地方,就是有佛的舍利。
「如果要想佛法兴,人人先学楞严经。」《楞严经》是破邪显正,因为它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门左道想尽办法要破坏它。《楞严经》若消灭于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来害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出来为害人类,令所有人都变成妖魔鬼怪,而成为他们的眷属。所以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若人能受持〈楞严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在前生可能受持过〈楞严咒〉,所以今生那么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又迷了,尽享受而不修道。这都是因为往昔造了善恶夹杂的因,善业成熟,便享福。恶因成熟,又造罪业。业若不清楚,往往会走错路的,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特别重视《楞严经》和〈楞严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1 踩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20-1-18 09:53
  • 16

    主题

    64

    帖子

    218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187
    沙发
    发表于 2018-6-4 08:05:5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最后化灭?
      第一点,《无量寿经》讲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宣扬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法,顺符阿弥陀佛的本愿;其他经典没有说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留这部《无量寿经》。
        第二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时代的推移,众生的根机越来越低劣,造罪越来越勇猛,其他大乘经典都是强调自力修行的——佛法是机和法相应,就是说:有适应修行这个法的根机,这个法才可以在世间存在下来。不然的话,即使诸佛用神力留它住世,也没有众生能够修持。因为法灭的时候,众生的善根是很薄弱的,造恶却很勇猛。如果留其他的经典,要求怎样禅观、怎样修行、怎样持戒,那些都做不到了。没有人做得到,自然就消失了,这是其一;另外,三宝都不存在了,没有人宣说佛法的基本教理,发菩提心、持戒修善……这些都没有人讲了。
        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世间大多数的人,他们善根没有成熟。对他们来讲,有佛教经典等于跟没有一样。
        到了法灭时代,众生苦恼深重,离苦得乐是每个人自然的本能。越是苦恼深重,就越想脱离苦境。那个时候,遇到念佛法门,说:“你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弥陀净土。”他就会一心归投,就好像《观经》里的下品众生一样,机法容易相应。所以,留这部经,它才可以利益众生,让众生得度。
    根据末法时期最先化灭和最后化灭的佛经,末学得出以下启示:
    1.《首楞严经》是破魔大典,是正法之所在,我们要护持正法,让妖魔遁形,就要多持诵《楞严经》!
    2.最先和最后化灭的经典中都有净土经典,表明净土法门是救世法门。(其他大乘佛经也殊胜无比,可是对于末法时期众生,唯有净土法门最当机)。净宗十三位祖师,专弘净土,可谓用心良苦!可谓荷担菩萨!
    3.我们净宗佛弟子,既要不忘深入经藏,又要时刻念佛修行!                                                                         释迦如来以慈悲特别留念佛这一个法门在世间,可见得念佛法门是超越正、像、末、法灭时代,是常住不灭的教法。在梵文本《无量寿经》里面是这样说的:“永作伟大赠礼。”能使此法永不消灭。                                      法灭时候的众生,遇见《无量寿经》念佛法门,“随意所愿”都可往生。我们现在的众生遇见《无量寿经》念佛法门,能不能往生?是不是决定 往生?(“是!”)这个叫做“举远摄近”,举未来遥远的时候、一万年之后的众生都能往生,是显示不到法灭的时候,所有众生遇见念佛法门更能往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5 20:31
  • 17

    主题

    2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4676
    板凳
    发表于 2018-6-4 11:47:42 | 只看该作者
    妙喜 发表于 2018-6-4 08:05
    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最后化灭?
      第一点,《无量寿经》讲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宣扬阿弥陀佛本愿救 ...

    什么是【念佛】?什么是【修行】?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智慧关照佛知佛见:十如是。一心三藏道理。这就是念佛----。:
    什么是【修行】?啊!一切万法都是四大和合,四大是由我们的心变出来的。一切万法,一切心都是一个心。我就是万法,万法就是我,万法就是阿弥陀法只在迷与觉。比如:我们看见一个棍子,一个石头,口念阿弥陀佛等等都是应该在相见性,如是关照“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即“非法,非非法。”这些话显示的就是不二法门。非法是指有,非非法是指空。有要空,空也要空,人我空,法我空,这个空也要空掉。所谓三空真如----真真如性。又如“如筏喻者”。过河以后,筏子就不要了。也跟生病一样,知道病已好了,就不要把吃药当成目的了。“空”是破“有”的执着,“有”的执着破了以后,“空”也要丢。六祖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破除烦恼,要用正念去观空;知道了对治只是手段之后,邪也不要取,正也不要取,就随顺了无所得,心里就自然清清净净了。
    懂了楞严经法华经,三藏十二部都是教众生转识成智,明心见性,以真真如心--一心三藏佛心来念这句阿弥陀佛,来六度万行自心取自心--------这就是修行,佛念佛极乐是故乡。大光明藏就在你我他心里!佛念佛必成佛!
    如是我闻,法界洞朗,首楞严经,一心三藏,明心见性。
    法华奥典,佛知佛见,十如是法,华开莲现,闻即往生。
    一声弥陀,蒙佛授记,悟后起修,阿弥陀佛,安养国中。
    佛力加持,三明六通,回归娑婆,度诸有情,圆满佛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6 21:11
  • 3

    主题

    467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地板
    发表于 2018-6-4 12:43:39 | 只看该作者
    佛子昌亮 发表于 2018-6-4 11:47
    什么是【念佛】?什么是【修行】?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智慧关照佛知佛见:十如是。一心三藏道理。这就 ...

    随喜赞叹!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20-1-18 09:53
  • 16

    主题

    64

    帖子

    218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187
    5#
    发表于 2018-6-6 09:33:14 | 只看该作者
    依照善导大师的解释:圣道门就是以「心性」为宗。明心见性,悟得佛性。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站在众生「性德」的立场上。…「性德」是指众生本有的佛性,即众生原本具足的如来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只等你的妄想、执着若除灭了,你的佛性就显现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指凡夫的「性德」。
            我们的性地本来具足像「佛陀」一样的无量光明、无量智慧,万德都具足了。但这是一种「性地」所具足的功德。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一般「圣道门」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悟到我们本身的「佛性」,然后把烦恼融入「佛性」当中。这样就慢慢地消融烦恼,明心见性,圆满「戒定慧」;然后成佛。
            但是,纯粹的「净土宗」不是这样。因为证得「佛性」是佛教的共同原理,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以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讲,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佛性」完全地、纯粹地、百分之百地开发出来。要像大菩萨一样地成佛,这是很困难的。所以, 「净土」法门是托「阿弥陀佛」的修德,来显发我们的「性德」。…阿弥陀佛的「修德」就是这句六字名号。
            净土法门是站在「阿弥陀佛」的「修德」立场上来讲的。它撇开众生的「性德」不谈,因为谈也没有用。说你「本来是佛」,但是你现在是凡夫。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但是你现在生了烦恼。说「生死涅槃,本来不二」,但是你现在还是怕死。所以对我们凡夫讲「性德」,我们得不到利益。
            净土法门不从这方面入手,它是从弥陀的「修德」入手。它跟一般的「通途」法门不同,净土宗是「特别」法门。特别之处,就从弥陀的「修德」入手,就是从「第十八愿」开始。所以净土法门的根本立场,是站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立场上来展开的。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以「天台宗」的立场解释,就会很复杂、很玄妙。
            「天台宗」怎么解释呢?「天台宗」说因为我们众生的「性德」,跟十方诸佛的「性德」平等。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也在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中。所谓「心性广大,遍虚空界」。以我们遍虚空界的佛心,来念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佛名。感应道交,深信不疑,所以能够往生。这种解释很玄妙,我想很多老太婆都听不懂。因为它是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必然是这样的解释。
            但是,善导大师就不这么解释。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愿,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我们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因为有这一尊佛发了大愿。祂的愿力是什么?「你只要念我的名号,如果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佛!…但要念到什么程度?只须做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可以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1 22:54
  • 89

    主题

    6216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650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宣传达人最佳新人

    6#
    发表于 2018-8-16 06:49:56 | 只看该作者
    圆教菩萨是一心三藏(即空即有),特别强调【当下】二字,在相见性,相的【当下】即是性;在性见相,性的【当下】即是相;性相一如,空有不二,性和相的【当下】就是我,都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根本不存在次第,这样就彻法源底啦!
    如是我闻   万法皆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7#
    发表于 2018-8-19 14:4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很多人把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作为口头禅,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孰不知虚妄就是实相:虚者,无相之实相,妄者,无不相之实相,虚妄即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即是一心三藏,三藏一藏。虚就是如(非相),妄就是来(诸相),虚妄就是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相就是弥陀,非相就是阿,诸相非相就是阿弥陀佛,即一心三藏这个宇宙人生实相。


    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真心本来面目非烦恼非菩提,非真非妄,非生非灭,随缘现烦恼现菩提,随缘现真现妄,随缘现生现灭。当下即烦恼即菩提,即真即妄,即生即灭。识见本心者,当下觉迷即悟,即妄即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9 15:38
  • 93

    主题

    476

    帖子

    52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1
    8#
    发表于 2018-8-19 15:53: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念明白『如来藏』,比他修多少多少功德,怎么怎么精进地持戒,怎么大把大把供养,怎么怎么修忍辱……比他那无量的功德还大无量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9 15:38
  • 93

    主题

    476

    帖子

    527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1
    9#
    发表于 2018-8-19 15:54: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念明白『如来藏』,比他修多少多少功德,怎么怎么精进地持戒,怎么大把大把供养,怎么怎么修忍辱……比他那无量的功德还大无量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9 14:37
  • 75

    主题

    206

    帖子

    25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41
    10#
    发表于 2018-8-20 17: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这一部经,是整个佛教一部代表的经,若没有《楞严经》就没有佛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