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楞严经》感受波斯匿王的无常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09:40: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间无常

    《楞严经》第二卷起首,波斯匿王出场,请问佛陀生灭身中的不生灭性。我曾于某个立秋日,专门撰文来写这一段,注意力主要放在那不皱不变的见性之上,如今再读,兼读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才发觉波斯匿王对于无常生灭的认识之深刻实在非凡人境界。今日特别书写一番,为的不是掉书袋,而是对“无常”进行再一次的闻思修行。

    此肉身尚存的我们,如何确知那追随着我们的共同命运乃是变与灭?

    匿王说:“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消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我们习惯于以此身已老于童年和青年而为“无常”,殊不知比肉身变化更为无常的是我们的念头。圆瑛法师说:“即谛观无常身中,后念生,前念则迁流代谢,再后念生,后念又复迁谢,念念如是。”此为“念念迁谢”。

    “前念旧,后念新,再后念起,后念复旧;再后念乃新,新而又新,不得停住。”来而复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就是我们那些念头的“新新不住”。

    此“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像什么呢?像我几十分钟前于书房藏经前点燃的那只香。香火成灰,灰落了火生,火又成灰,灰落了火又生,如此几十分钟下来,再看那只香,只剩一堆燃烧过后的灰烬了。“如火成灰,渐渐消殒,殒亡不息”,随着我们时时日日年年念头的迁谢不住,那堆香灰便是我此肉身“当从灭尽”的明证。

    当我们点燃一支香,点亮一只蜡烛,当我们吟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

    圆瑛法师的一席话顿开我之茅塞:“匿王观察无常,竟观到刹那生灭,这种境界,凡夫不知,足证匿王为四地菩萨,助扬佛化而来,故未承诸佛诲敕,而能说此行阴微细之相。孔子昔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知者以为说水,其知者,即知孔子说行阴,念念迁流不住也。”

    知否知否,“逝者如斯夫”不是说水,是说你与我时刻在变,终将灭尽的命运。

    耳听得王菲在演唱《心经》,那边厢传来婆婆与妈妈的絮语,竟很想大哭一场。

    接下来,匿王与世尊的对话从念头转到色身,匿王与世尊同龄,楞严法会上他们同为六十二岁。人在六十有二的年纪,回看五十岁时,自然感觉五十岁的盛壮。实际上,如所周知,二十岁时已明显老于十岁,三十岁时又远比二十岁衰老,“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维,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惟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凡心粗疏,感觉不到今年的自己、今年自己的父母、小孩与去年的自己、去年自己的父母和小孩有太大不同,甚至不是十年的相隔,我们都不会发出“岁月不饶人”的惊呼,所以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凡夫无智,见相似生,计以为常”。

    实际上呢,微细体察,我们的变化岂止以年为期,此月已老于上月,又岂止以月为期,今日已老于昨日。岂止今日老于昨日,此刻的我们已老于上一刻的我们,刹那刹那间,我们都在老去。

    “一念中,具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每一生灭都是我与你的即生即老即死。

    粗疏凡心,变易如掌中的睫毛,毫无痛楚感,细致观察,变易如眼中的睫毛,怎能令我心安?

    继续听歌,黄舒骏,马不停蹄的忧伤,马不停蹄,载我们到哪里去?

    昨日刚好读完了宗萨仁波切《正见》中“诸行无常”那一部分。“无常”是一个很糟糕的,值得伏案痛哭的消息吗?我们自身不能固化,我们所爱,所拥有的一切都无法固化。

    感谢上帝,幸好一切都无法固化,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恶的习气会改变,疾病会痊愈,我可以改变因缘的组合而过我真正要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去感谢“无常”的地方,虽然“无常”本身无好无坏,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这样的觉察力可以让我们免于受限于个人的、政治的和感情的戏码之中。”

    “对无常的体认是个关键,让我们不再害怕身陷于某种情境、习气或模式,而永远无法逃脱。”

    何况,“无常”中还有那真正属于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本性。

    匿王三岁时见恒河水,六十二岁时复见,发白面皱之时的这个“见”与三岁童稚时的那个“见”并没有不同。“因身之衰变,而预知身之必灭;何不因见之不变,而预知此见死后必不灭乎?”

    它本无生灭,如何会随着身之生而生,身之灭而灭呢?

    写这一篇文,读这一篇文之间,我们已老去多少?

    在那渐行渐远渐老的过程里,那见闻之性却无丝毫衰变。

    《大般涅槃经》中世尊往昔山中修道,愿以身命换取八个字、半句偈,因为真正了悟此偈,得的是金刚不坏之身——法身。

    那句偈颂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