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4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0-1-16 11:21
  • 195

    主题

    706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62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0: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 广 法 师主讲

    佛历二五五五年·无锡横山寺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二人常侍佛左右,为上座弟子,舍利弗居左,为大;目犍连居右,为下。他们助佛弘法,帮助佛管理大众,功不可没。长老,在佛法里,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修行人,具体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叫「年龄长老」。这个人年龄很大,七老八十,即使今天刚刚剃度,即使什么也不懂,他都是一个长老。佛法不坏世间法,人以年老为尊,应该得到后辈的关爱,不管是世出世间,都应该如此。

           第二种叫「戒腊长老」。这个人不管是好是坏,有没有道行,他出家时间很长。讲一句世间话,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穿着出家僧服就有功德。天人鬼神大众因为看到僧服,就能种下佛种。即使他是一个破戒犯戒的出家人,这个功德使得他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仍然能够得遇佛法,能够出家。他因为破戒下无间地狱,这是不可免的。即使那些假和尚、坏和尚,我们也要以恭敬心看待他。他再坏再坏,坏透了,在将来弥勒佛龙华三会最后,他一定得度。与佛法结恶缘也能得度,因为这个恶缘,他种下金刚种子。

           第三种叫作「福德长老」。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戒腊长短,不管有没有道行,这个人到哪里都能得到众人欢喜。他善解人意,大事小事能上前,见人一脸笑,满面春风。不要说什么原因,人家就是喜欢他,叫「福德长老」。我们教化众生要具备这种气质,你讲话就有份量。

           第四种叫「性德长老」。所谓性德长老,不管年龄大小,不管人品好坏,不管出家时间长短,他有智慧能够帮人解开心结,能够指导他人修行,这叫「性德长老」。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四种长老具足的话,那你尽善尽美。

           那么舍利弗这个长老,很显然,他最起码属于性德长老。舍利弗还没有出娘胎就是长老。这里把下面一个菩萨提前讲一讲,叫「摩诃拘絺罗」。
    摩诃拘絺罗

         「拘絺罗」译作「大膝」,因膝盖特大,故以此得名。摩诃拘絺罗跟舍利弗的母亲为姐弟二人,常常辩论。那这姐弟二人在过去的辩论中,总是拘絺罗占上风。但是突然有那么一段时间反过来,他一辩论就输。拘絺罗正在纳闷的时候,他猛然想到姐姐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明白了,一定是姐姐肚子里的这个外甥,是个不可思议的圣人投胎。

           因为拘絺罗野心勃勃啊,他还想统领印度修行界。所以一发心,上外求法十多年,修种种苦行,研究种种学问,故此自以为什么都懂,回来首先想拿舍利弗开刀,在外甥头上做人。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几乎通晓一切经典,堪称辩论第一,所以就成为长老。你不要以为胡子那么长,你就是长老;我师父今年146岁,就是长老。不一定,那是年龄长老。七岁称长老叫性德长老。拘絺罗回来以后听说自己的外甥已经皈依佛剃度,心里愤愤不平,说:「我这个小外甥八岁就已经名闻天下,释迦牟尼何德何能作他的老师?」

            所以跟佛要讨回这个小外甥,说:「我跟你辩论,我赢了,小外甥给我带走;我输了,脑袋给你。」讲话这么狂妄。其实他哪里是佛的对手啊!佛问他:「汝以何为宗?」宗就是宗旨,立论的根本叫做宗。他说:「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不受就是不执着,我一切法不受。佛又问:「还受是见否?」就是说,你既然一切法不受,那你接不接受你这个宗呢?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你看佛多有智慧啊!拘絺罗哑口无言,耍无赖。屁股一转就跑了。为什么跑啊?他进退两难。如果接受的话,他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我讲一切不受,怎么还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的话,还立什么宗啊!跑到半路还是回来找佛:「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数,脑袋给你。」佛讲呐:「我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这个时候很乖了,跪下来剃头。

           这个菩萨有一个外号,叫「长爪梵志」。长爪,就是指甲生得很长很长,为什么长呢?他为了修行,修指甲的功夫都没有。小乘人修行非常精进啊!脸不洗牙不刷不说,指甲不剪,头发也不剃。僧团当初也是蓄发的。那么后来怎么剃头呢?是因为有居士看到出家人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指甲也不剪,澡也不洗,头也不剃,形成了一些传染病,瘟疫流行。就是修正法,我们不注意因缘法则也会生病。所以居士向佛建议僧人把头发剃掉,这才规定:出家人要剃光头,每半个月要洗一次澡。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还有一个缘起。有一天,马胜比丘穿着袈裟持钵到村子乞食,他的举止上下都非常庄严,自然威重,过路人都为他的仪容举止所打动,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舍利弗正好看到,他心想,这位长老必定是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师父调教,否则不会这般庄严。于是,他当即上前问马胜比丘:「你的师父是什么人?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诫?请你能如实回答我。」马胜比丘回答说:「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他得到了一切种智,是天人之间伟大的导师,相貌端正威严,而且具有极大神通,无人能比。他教了我几句偈语,我就说给你听吧: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舍利弗听了偈颂,当下即证初果罗汉。然后回去带领一百个弟子皈依佛剃度,当下又证四果罗汉。
           摩诃目犍连
           其实,「摩诃」不可以翻译为「大」,但是因为没有更好的词语来翻译,所以勉强解释为「大」。僧团内好几个目犍连,那这个是大弟子之一,因此叫「大目犍连」。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与舍利弗是拜把兄弟。两人同为首座和尚,帮助佛陀管理僧团,降服外道。很好玩的是,目犍连见佛后,佛讲了一声:「善来比丘,须发落地,袈裟著身!」目犍连自以为是神通第一,没想到这个袈裟没有谁给他穿就到身上了。


           但是目犍连最后呢,不得善终。那么在解释这种公案的时候来讲,曾经有些同修向我提出来,他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说目犍连已经证到神通第一,却不能保护自己?在《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中记载:目连报言。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报。由此可见,这是过去世中目犍连的恶业现前,而今受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所以业报现前,目犍连尊者并没有用他的神通去躲避,而是坦然接受。


           再看,目犍连不是神通第一吗?有一次非要叫舍利弗跟他一起到哪里去,舍利弗说:「不行,我没有时间去。」于是目犍连用了百般的神通,舍利弗动都不动。一个智慧第一,一个神通第一,为什么他动不了舍利弗啊?舍利弗理都不理他,他用一种逆反的心理把它隔开了。如果在遇到天魔、鬼魔干扰的时候,只要你不要理睬他,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心电感应,我与他不感应,所以不会受害。即使凡人,你一个不理会,他都没有办法对付你。为什么?佛不度无缘之人呐!城东老太太与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生,佛都度不了她,最后还是阿难出面的。同理,歪门邪道也伤害不到无缘之人。你不理会他就没事!太简单太简单了!你如果自己疑心重重,外道不害你,你也自己把自己害了,太冤枉太冤枉了!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心亮了,心力大了,心速度快了,任何歪门邪道害不了你!因为他的等级比你低,邪咒邪人靠近你,他经不起你这种心力的振动。不要说害你,他找都找不到你54!唯有正法才可以救护我们。如果身上被一些鬼怪神仙附体,要解决的办法也是这样,你赶快听经闻法,赶快明心见性——要么那些附体的邪神邪鬼,他经不起你的心力的振动而离开你;要么他被你度过来,也明心见性了,变成你的大护法。因为你听经明心见性了,他同时受益啊!这是作这一点补充。


           凡是走火入魔、被鬼神附体的人,大多是好打妄想的人。他一念心害怕了、恐惧了,就给他们有机可趁。修行人到一定的阶段,心里没有东西。你问他刚才想什么,他想了半天:「我刚才什么也没有想。」这是自然的成就。你经常观照「如来藏」,观照清净心,形成习气以后,你想打妄想、想生烦恼都生不了。

          摩诃迦叶

          译作「大龟氏」。他的先祖修行,有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所以叫「龟氏」。「摩诃」可以解释为「大」,因为在佛的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太多。这个迦叶因为是佛的大弟子,所以叫「摩诃迦叶」,属于是「头陀第一」。「头陀」译作「抖擞」,即去除尘劳烦恼。

           修头陀者有十二个规定:(1)要选择空闲的地方;(2)要过托钵的生活;(3)次第乞食不择贫富;(4)每天日中一食;(5)要适量饮食;(6)午后不得饮浆;(7)要穿粪扫衣;(8)只有三身衣;(9)要常树下坐;(10)要常露地坐;(11)要在坟间坐;(12)要常坐不卧。

           我们要懂得珍惜福报啊!几十个人睡大通铺,是不是很苦、很乱七八糟的?可是比起佛菩萨、老前辈来看,我们现在是天堂啊!而且人多在一起,是不是很快乐,很自在啊?往往就能以此更好地调整我们的心态,就看会不会用心,修行人要了生死啊!

           但是佛也规定,这十二种苦行你任意选择其中三项,你就叫苦行僧,可是摩诃迦叶全部修,所以是「头陀第一」。这个第一还有缘故。摩诃迦叶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婆罗门贵族,大富翁,他把所有的家产来供养三宝、供养穷人、放生等等。他皈依佛剃度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富贵而入道,年老修苦行,我们作何感慨啊?讲老实话,就是过去皇帝国王的生活标准,都不及现在啊!我们要当心呐!虽然时代变了,成佛的标准没有变。把多余的钱财用来供养三宝,用来办慈善事业,这是菩萨道。

           摩诃迦叶还有一个别号,叫「饮光尊者」。关于这个别号的来历,有一个公案。久远劫前有一讨饭女,为了求佛加被,每天佛前礼拜。礼拜时,她看见佛像上的金漆脱落一块,心里很难过,心想若我有了钱,一定要为佛装金。她发了这个愿马上就有感应,一天走到路上捡了一枚金币,等于发了一笔财,这下可满她的愿了,于是就拿到金店里去找打金的师傅。而迦叶尊者的前身就是这个造金师,他问道:「你从哪里得来的金钱呢?」贫女答:「我在路上捡的!」造金师再问:「捡了金钱,为什么不买衣服穿,买些吃的,或者住间好的房子呢?」她说:「我曾经发了愿,要为佛像装金的!」造金师感动了,说:「好,随喜你的功德,我去替佛像装金不要工钱!」从此以后第二生,贫女和造金师两人都感得了果报,身上有光明。到了释迦成佛时,他们的善根都成熟了,同时出家。男的叫迦叶比丘,女的叫迦叶比丘尼。

           那么真正讲这个「饮光」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你能给人以安全感、智慧感、庄严感,这就叫佛光普照。依报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地光明、慈悲柔软,他表现在举止、言谈、衣食住行,他的气质就能摄受人。这个东西是装不出来的,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些人尽管长相很庄严,但他心理阴暗,别人看到是不是感到恶心呢?总感到这个人是装模作样。

           有一个小孩子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亲近一个残疾人。回去就跟他爸爸讲,又问怎么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他?他爸爸又问他:「那你喜欢不喜欢他啊?」小孩想了一下说:「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他,他看起来特别慈悲。」所以爸爸告诉他:「那就是贤人。」

            这是不是修行的秘诀啊?你不要老想去改变别人,那是打妄想。老想改变别人,他表现出来的气氛一定是与别人格格不入。当然你发慈悲心,为了度化人又当别论,那你一定是充满了慈悲。
    摩诃迦旃延

            在十大弟子中是「论议第一」。讲经说法特别灵活,铁嘴铜舌,就是活人能说死了,死人能说活了。据说现存有《迦旃延论集万八千颂》,对于讲经说法的同修,值得借鉴。

            比如说,人家跟他讲:「世界上有鬼啊?我们怎么从来就没看到?」他就能讲出道理来,说:「鬼是三恶道啊!是受苦啊!就跟人坐监狱一样,坐在监狱里你能不能看到他呀?那你看不到他,能不能说他不在啊?」那么人家又问他:「那么天堂的人是最自在喽!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天堂的人啊!」他又讲了:「天堂的人啊!到我们人间里来,就好像到那个臭茅屎坑去一样,谁愿意来啊?」很多同修困惑,说:「我家里的那些老顽固讲啊,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念阿弥陀佛,请问谁去种地,谁去做工?请问吃什么?穿什么?师父,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容易回答了,你就这样讲:「如果全世界人都在学佛,地球当下成为天堂。天人也好、菩萨也好,一定会用直升飞机来空投大米白面……」他说:「这怎么可能啊?」那你再反过来讲:「那你讲全世界的人都来学佛,怎么可能啊?」即使没有道理也是道理,以牙还牙。但是,如果真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佛,我们还愁吃穿吗?佛讲他会带领天人大众来供养,根本不用操心。

            迦旃延有一个外号,叫作「扇绳」。他的父亲早早过世,他为了拖住母亲不使她改嫁而扔下自己当孤儿,所以把他母亲哄得团团转。这个小孩子很会用心机,所以人家给他取个外号,叫扇绳。印度天热,到哪里都要随身带一把小扇子,为了防止丢三落四,就养成一种习惯,用个小绳子把扇子拴在手上。所以我们当老师教化众生,也要善解人意,你要琢磨对方的心里在怎么想,要琢磨,讲话要逗机,法门也要逗机。

            诃拘絺罗,前面已经讲过。

           离婆多

           译作「室宿」。按古印度以天际可见群星为标据,分东西南北各七宿,宿各有名,其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在古人看来,这些星宿各有一神主宰,轮流值日,掌理人间吉凶。离婆多年老的父母没有儿女,便向天上的星宿祷告赐给一个儿子,所以离婆多菩萨从天上下凡。他在二十八星宿里属于第四星宿,叫「房日兔」。

    (注:以下公案引用自某博客,做部分改编)

           有一次离婆多因事远行,旅居客店,独处一室。夜半,忽见一鬼,扛一死尸,放在自己面前,由于灯光晦暗,看那死尸不甚真切,然而似曾相识,颇类自身。正在惊诧,又来一鬼,一手揪住先来之鬼,一手指地上死尸,厉声责问:「此物为我所有,你为何私自窃据?」先来之鬼抗辩道:「是我之物,我自扛来,与你何涉?」后来之鬼骂道:「放屁!明明是我扛来!」二鬼相争不下,便动手抢夺死尸,扯来拉去,不分胜负,所以就让离婆多作证。

            离婆多吓得半死:「糟糕,我若说实话,后来之鬼不饶;若吐谎言,先来之鬼不赦。唉,左右为难,终不免一死。还是实话实说吧。」于是,便壮起胆子答道:「我亲眼看得真切,是先来的这位大爷扛来。」后来之鬼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抓住离婆多的胳膊,咔嚓一声,折断下来,摔在地上,狞笑道:「不老实的家伙,看你还敢说谎话?」离婆多血流如注,疼痛难忍,先来之鬼忙上前抚慰道:「乖乖,不要紧,待大爷替你重新接上。」随即从死尸身上拧下一只胳膊,为离婆多接在原处。说来也怪,转眼之间,创口愈合,完好如初。不料后来之鬼不肯罢休,又把离婆多的另一只胳膊折断,前来之鬼复又扯下死尸的另一只胳膊为他接好。继而,断腿、接腿、断头、接头、断胸腹、接胸腹,不一会离婆多的身躯竟全由死尸的各部组凑而成,而其原来的头颅和肢体,东一块西一块,狼藉在地,血肉淋漓。二鬼哈哈大笑,迅即蹲在地上,随拣随吃,大嚼一通,连骨带肉,囫囵下咽。顷刻吃尽,抹了抹血盆大口,跳跃而去。房间里又剩下离婆多一人。

           离婆多当下目瞪口呆,自问道:「究竟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若是有,刚才明明被两鬼吃掉,而我此身尽是他人的身体。若是无,为何有此身随着我走?」他好像发疯似的逢人即问:「你见到我否?」后来遇到舍利弗,他问道:「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舍利弗问他:「你是何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非人。」就把之前的事情告诉舍利弗。

           舍利弗语诸比丘:「此人自知无我,易可得道。」而对离婆多说:「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的四大而成,不是自己所有,假名为身。」离婆多一听到此身假和合,即得道果。在诸罗汉中,被誉为「无倒乱第一(坐禅第一)」
           周利盘陀伽



           这位菩萨很笨,他笨到什么程度?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都记不牢。念了阿弥两个字,陀佛两个字想不起来;再念陀佛两个字,阿弥又想不起来了,他就这么愚痴。所以他哥哥发脾气,「你不要给我丢人现眼了,回去还俗。」他倒还有点自尊心,还俗还不如早死!拿着一根绳跑到房子后面的树林里去,绳子往树上甩怎么也甩不上去,一看,佛在树上逗他玩:「怎么寻短见呐?」他哇地一下哭起来了,说出了缘由。佛拿一个扫把给他,说:「这可以吧?一边扫地,一边念除尘。」最后在《法华经》里,周利盘陀伽与五百罗汉一起被授记成佛。

            每一个词语都有加持力。人两条腿走路,猪四条腿走路,在宇宙间接收的信息就不一样。一个愚痴的人把心定在一处,他都能成就。这个世界上像周利盘陀伽那样愚痴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像文殊普贤那么聪明智慧的人也是极少数极少数,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是不老实的人。唯有听闻「如来藏」正法,统统得度。

           那么周利盘陀伽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啊?缘起于因地修行,在讲到第一义谛的时候,他打马虎眼过去了。不讲的原因无非是怕得罪人。但是,吝法必受报。为什么我讲到关键的地方往往吹胡子瞪眼睛,因为我胆小,怕再做周利盘陀伽第二。佛叫我讲的话我不敢不讲。

           凡是听过我传法的人,凭心而论,我哪一句话不是依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金口玉言?到了我的嘴里,已经大大地打了折扣。佛也好,金刚藏菩萨也好,那些护法神明也好,对于那些轻慢大 法乃至轻慢修大 法的修行人,统统视为邪门歪道,要么就是打他个粉身碎骨,要么就是授记下无间地狱,从地狱出来做人做鬼做畜生,浑身是流脓流血,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鼻子是歪的,嘴巴是豁的,牙齿是花的,手脚都是别别扭扭这样那样……从佛到菩萨,到护法神明,全部上阵,众口一词,就是要把我们修行人的心统一到《法华经》《楞严经》,要明白啊!

           有人问宣化上人,说:「既然《法华经》这么厉害,人家不信《法华经》就要下无间地狱,那佛不能不传《法华经》吗?」宣化上人讲:「对呀,不传《法华经》就没有人因为《法华经》下地狱,但是不传《法华经》就永远没有人因为《法华经》而成佛啊!」没有两全其美,只有权衡利弊。佛在《法华经》也讲: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也就是说:我对人传小法,自己住于大乘法,我不能这么做。

           难陀、阿难陀

           当年有三个难陀,我们不妨顺手牵羊,一起讲一讲。

           第一个是放牛难陀,向佛提出十一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回答,因此而出家修行。这表什么法呀?佛法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法,放牛、放羊、养鸡、吃饭、喝水,都能成就人,只看你懂不懂。看到什么讲什么,无非「如来藏」本来面目。

           第二个叫阿难陀,是佛的堂兄弟。这个阿难陀跟提婆达多是亲兄弟,提婆达多专门害佛,阿难陀专门护佛。阿难属于「多闻第一」。多闻到什么程度呢?诸佛无量经法,他过目不忘,入耳成诵,可是这反而成为他的障碍。

           阿难与佛同年同月同日在空王佛座下发心修菩提道,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说为,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国土化微尘,以此微尘为标记由此向东,每隔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土下一点记个标记,然后把有标记与没有标记的国土再化成微尘,一尘一劫,释迦牟尼成佛以来的时间还是这个数量的百千万亿那由他倍。简单说为,是「尘点之劫」56。可是这个阿难呢,在佛第八千次出世,还是一个初果罗汉,他最大的悲剧就是太聪明,自以为是。他这种善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是望尘莫及。这种情况在佛法里叫「善根魔」,善根也能走火入魔57。
           佛法里往往就是愚蠢人得大利益,聪明反被聪明误,谁再聪明,谅你聪明不过阿难。世间智慧装得越多,离开真实智慧越远。往往一些平民百姓、碌碌无为之人容易入道;一旦入道,你马上就会知道自己的价值。无量无量百千万亿天王天子,不足以相提并论,乃至连万万分之一、亿亿分之一、无量分之一都不足以相提并论。好好把这个问题观照明白,由此提起我们修行证果的决心、信心,你以此一生永远成大解脱。所以阿难在《楞严经》再三再四地痛哭流泪,后悔自己这个多闻第一还不如不闻58!这么到位的话已经讲到底了!

           第三个是孙陀罗难陀,这是佛的同父异母兄弟,孙陀罗是他的夫人,古印度的大美女。佛陀回迦毗罗卫国故里,依然入城乞食。孙陀罗难陀在王宫楼上见此情景,便祈请佛和弟子们每日乞食来王宫,以便他供养。第二天,佛在精舍,让阿难等人去外乞食,让孙陀罗难陀把饭送到精舍来。这夫妻俩很恩爱,孙陀罗在难陀手心吐了口唾沫说:「要是口水干了,你还没回来,就不用回来了!」当然,难陀无法按要求赶回去,所以到佛精舍以后被佛强令剃度。然而难陀出家以来,心猿意马,思念其妻,常垂热泪。

           佛为了度他,领他去散散步,「难陀啊!」佛指了一只猴子:「你看看,这只猴子好看?还是你老婆好看啊?」难陀讲:「当然是我老婆好看嘛!」佛当下把他带到天上去,又看到一大群天女,佛就问了:「你们这群天女在这里,怎么看不到你们的主人啊?」那些天女讲:「我们的主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叫孙陀罗难陀,等他百年之后升天,就是我们的主人。」佛又问难陀:「天女好看还是你的孙陀罗好看?」难陀答道:「肯定是天女好看啊!」这小子是不是喜新厌旧啊!天人福报很大呀!一个天子可以配八万四千个天女。从此孙陀罗难陀开始修人天福报。


    有一天佛又领他去参观地狱,看到两个小鬼在一堆柴火旁边懒洋洋打瞌睡,难陀问道:「你们这两个懒鬼,这么自由没人管啊?」两个小鬼也很有道理,说:「没事的,佛的一个弟弟叫孙陀罗难陀,现在还在人间,等他上天堂的福报满了以后堕地狱,下油锅。我们现在提前把柴草准备好就可以了。」难陀一听,从头顶冷到脚后跟,说:「哎呀!上到天堂以后还要下来受苦」,佛说:「当然了,叫六道轮回嘛。」从此孙陀罗难陀才安心修道。


    罗睺罗


    译作「覆障」。因为他六年在母胎中,为胎所覆,佛陀讲了这个因缘。


    (注:本段公案出自经典,粗略翻译)


           往昔有一国王,婆罗门种,名人天王。生有二子,长子名日,次子名月。父王命终之后,大王子把王位交付二王子便出家修道,所有眷属也都相随出家。大王子出家后,持戒精严,勤苦修行,为人称赞。日仙人先有誓言:若非他人布施,不得自取乃至一口水、一枚杨枝。一日仙人于病中,未经他施,自取地上药草而食,便觉违背誓言,在王城中遇到月王便要求治罪惩罚。尽管月王再三申明无罪,但日仙人坚持要求,随后在月王的园苑中关了六日。彼时的日仙人就是释迦牟尼,月王就是罗睺罗。

           那耶输陀罗又为何怀孕六年呢?往昔无量世有一牧牛场,牛场主人有一女。有一天,母女二人到牧牛场取乳,装满大小两器。大器女儿担负,小器母亲担负。行到中路,母亲对女儿说:「此处危险,快走。」时女儿因负大器,心中不满:此器既大又重,何能快走?母亲催促再三,女儿起了瞋恚心,就说:「你暂且担负大小二器,我要便溺。」于是母亲便两手持取大小二器而行。女儿空手跟在后面慢慢走,令母兼负重器行走六里。彼女即是耶输陀罗,由此业报,今生得怀胎六年之报。


           回头来看,这六年正好是释迦牟尼离开王宫的六年。佛是在耶输陀罗刚刚怀上罗睺罗的时候,连夜逃出王宫而出家。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风言风语来了——这就肯定是个大佛爷,释迦牟尼在娘胎里不过呆了14个月,他一呆就是6年!这话中有话呀!丈夫离家六年,老婆再生儿子,这什么意思?她虽然明白,可浑身是嘴讲不清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国王发誓,生起一堆柴火要跳进去,说:「如果这个儿子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我与儿子一同葬身火海;如果是,请老天爷开眼。」火生起来以后,奇迹出现:一朵金莲华把母子二人托出火海,大火变成清凉池。在《戒定真香赞》里有一句: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罗睺罗在十大弟子中是「密行第一」。佛是激将法,讲它秘密就已经不是秘密。他就是《妙法莲华经》第一,就是「如是我闻」第一。他明白这个道理,当下成佛,啥也不修。佛以自己的儿子做证明,「心地法门」一步登天,不历修证。


           当然他在刚刚剃度的时候,也很调皮捣蛋,利用自己身份来戏弄比丘。人家来找佛,当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他就说在耆阇崛山;佛陀在耆阇崛山的时候,他就说在竹林精舍……因为这两地约有两里多的路程,罗睺罗开玩笑会使大家徒劳往返,结果仍然是拜见不到佛陀。大家向佛告状。


           佛为了教化他呢,有一次从外面回来:「罗睺罗,我要洗脚,拿个脚盆来。」罗睺罗恭恭敬敬打水过来。结果呢,佛把脚盆翻过来底朝天,他问佛:「佛啊!这样我怎么装水啊?」佛讲:「罗睺罗,法在你的心中,就像刚刚盆子里的水,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现在因为说谎的习惯,你心中的善法就像泼撒出去的水,丝毫不剩半点!你玩笑戏弄人,就像倾斜的水盆,人们将不再信任你,并且也会轻视你。最后你会像倒盖的盆子,连自己的善根也泯没,再也装不进任何一滴的法水!」


           罗睺罗当下开智慧,跪下来忏悔。


            罗睺罗有一天去听佛说法,等到黄昏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有个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将他的房间让给挂单的比丘住,那个比丘便将罗睺罗的衣钵放到外面,自己则安住在里面了。在僧团里,沙弥是要敬重比丘的,还有佛陀忍辱教示,使他不敢上前去问那位比丘为什么要住他的房间。


           他痴痴地站在门外,感到进退为难。当时又下起大雨来,罗睺罗没有去处可以躲藏,就进到厕所,并打坐,努力想着佛的教诲,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无论遭受什么挫折,都不要起怨毒的心。这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没了,藏在附近洞里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来,渐渐地游到厕所里来了。


           佛以天眼察知到罗睺罗的危险,即刻走到厕所。佛先咳嗽一声,里面也咳嗽一声,佛陀问道:「里面是什么人?」「是罗睺罗……」「出来!我要跟你讲话!」罗睺罗想不到是佛陀的声音,赶快从厕所中出来,不知不觉就拥抱住佛陀,双目滔滔流泪。


           讲到这里,与罗睺罗比一比,我们的我执破除了没有啊?甚至老师教诲、同修劝导,竟还反目相待、恶口相还!你想不想成就?你怕不怕因果报应?诸佛菩萨就是示现这个相,你既然进到佛门就是想成就,不是来搞世间恩恩怨怨。跟大家讲,没有恩恩怨怨,没有是非好坏,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当下,跟自己的烦恼习气画一个句号。大乘佛法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罗睺罗最后往生的时候没有超过五十五岁,并且在他的父亲前面往生,这里又在表一个法,成佛成菩萨的人不一定就非要长寿不可。两三岁的小孩落水而亡、有病而夭,全家人嚎啕大哭,他们就不知道这个儿子只有三两年的人间缘分之后就要升天,乃至成佛。没有天眼,没有慧眼,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间的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当然不一定每一个菩萨都要示现短命,特别是能够讲经说法的菩萨,要尽可能长寿住世,教化成就更多的众生。

          佛门正法是以舍身修心,外道是保身修行,他要长命百岁甚至飞天。竟然还有一些人以人身体的健康好坏寿命长短为原则来评判:哦,这个人过了一百岁,是真身菩萨。不一定!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你上午听明白道理,下午往生都值得,这是你的大福报,早一点到佛土受乐。当然发愿教化众生的菩萨又当别论。

           憍梵波提

           梵语音译而来,意译为「牛呞」。他吃饭就像牛吃草一样。牛吃草,是先囫囵吞枣,吞进去再说;等没有事的时候,把胃里的草再吐到嘴巴里来重新嚼,叫反刍。那这个菩萨怎么得到这样一个外号的呢?缘起于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曾经轻慢挖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在吃饭,没有牙齿是不是很麻烦呐?嘴巴啵嗒啵嗒的,憍梵波提跟他闹着玩说:「老和尚,你吃饭像牛吃草啊!」老和尚当下就沉下脸来:「你还不赶快忏悔,我已证到阿罗汉,你要受恶报!」所以他又吓出一身冷汗,赶快跪下来忏悔,地狱没有下,却连续做了五百世的牛。

           虽如今转生为人道,习气犹在。佛为了防止其他人重蹈覆辙,就把他送到天上去,由天人供养。所以他是「受天人供养第一」,因祸而得福,由于他有过去世中的善根,所以这次遇佛闻法,证四果罗汉。

           憍梵波提一句并没有多大恶意的玩笑,尚且受此果报,何况我们还带有恶意的那些恶语、恶行?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啊!修行人要善护意业,善护口业,善护身业。

          宾头卢颇罗堕

           在佛弟子中属于「福田第一」。现在五观堂里供的那尊佛像应该是「宾头卢颇罗堕」。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有时心血来潮,喜欢出风头。有位功德主拿了一个大金钵,用一支几丈高的大竹竿把金钵悬起来,当众宣布,谁能跳起来把这个金钵拿到手,我就供养谁!这个菩萨二话不讲,一飞,轻而易举把钵拿到手里,为此佛命令他不准入涅槃,要常留人间,受人间供养,叫「福田第一」。

           迦留陀夷

           在佛弟子中算是「教化第一」。真是滑稽啊!他老人家被称为六群比丘之一。他的习气呢,专门喜欢跟女众勾勾搭搭,所以别人瞧不起啊!直到他圆寂了以后,佛才讲出了真相——你们不要以为他是个坏和尚呐!他是十地大菩萨来示现,发愿要度化一千对夫妻进入佛门。所以在度完了一千对夫妇以后,发现最后一对夫妇中这个媳妇有外遇,又想办法来度化她,结果上当,被人家推到粪坑里闷死。当然这也与他过去世中业报有关。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菩萨老师教化众生,既可以示现善相,也可以示现恶相。同修之间、弟子之间,不可以牛羊眼、下劣心去看待老师,看待师父。老师教化弟子,教化学生,对也是对,错也还是对。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老师教化学生可以哄、可以骗、可以打、可以骂,乃至造谣惑众、挑拨离间,无所不可。
    老师在张三面前可以讲李四怎么怎么坏,你看着跟世间人挑拨离间是不是一样啊?有智慧的人想一想,老师挑拨离间是什么目的?第一,在张三面前讲李四,就是给李四消业障;第二,旁敲侧击,讲到李四实际上就是教育你张三。你如果因此对老师反而记怀,你错了!有智慧的人一听就感到高兴,「哎呀!师父给我消业障了,师父又利用我来度了张三了。」是不是啊?三倍功德。出世法是难思难议难讲,不可以用世间凡夫的心态来妄加评论。弟子对师父,学生对老师,对也是老师对,错还是老师对,老师就有老师的道理。你不懂,慢慢地去悟。

           摩诃劫宾那

         「劫宾那」译作「房宿」,加「摩诃」即「大房宿」。劫宾那也是他的父母祈祷星宿而得。在佛弟子中他是「知星宿第一」,所有的天文学他都清楚。在中国历代朝庭,都有专门观察天文的官吏。这些人一般都是天星下凡。

           薄拘罗

           这个菩萨在佛弟子中叫「善容第一」。小孩子落地是不是千篇一律哇地一声就大哭啊?可是这位菩萨一出生就笑容满面,爸爸好、妈妈好!这本来是个好事,却把爸爸妈妈吓死了,这生了一个妖怪啊?一不做二不休,狠心地往那油锅里一扔,他仍然是嬉皮笑脸的;又把他扔到锅里开水煮,盖子一揭还是活的;最后把他扔到海里去,一条大鱼游过来,把他吞到肚子里,渔民把大鱼又捕起来,一刀刺进去,小孩子又蹦出来,还是嘻嘻哈哈的,叫「五不死」。火烧不死,汤煮不死,水淹不死,鱼吞不死,刀刺不死。

          之所以得其果报,据《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薄拘卢品》中记载,在往昔毗婆尸佛时代,薄拘罗曾于盘头摩国卖药,以药布施众僧一年,令一年内药品无缺。以此布施因缘,于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又云:其年百六十,于此无垢浊,未曾有疾病,所生处常安。

           阿㝹楼驮

           是佛之堂弟,在十大弟子中是「天眼第一」。这个菩萨有一个别号,叫作「无贫尊者」。

           缘起于在因地修行啊,有一世他是农夫,看到一位老比丘(已证到辟支佛果位)下山托钵,空钵而回。于是生出同情心说:「这袋粗米饭若你不嫌弃的话,我供养你。」当这个老比丘离开以后,阿㝹楼驮收工,随后一只兔子活蹦乱跳地到他的肩膀上。阿㝹楼驮很有感慨,人都难以糊口,怎么还能养活一只野兔子?于是把它放下来。可是三放三上,这只兔子连续三次就是要跳到他的肩膀上,所以他也觉得这也是缘分啊!善人就是善人,如果是恶人的话,是不是正好回去肥噉一餐呐?回家以后呢,这个兔子一放下,立地变成一只金兔。所以从那以后他连续九十一个大劫长命、富贵,叫「无贫尊者」。佛在《地藏经》讲啊,供养三宝,舍一得万。「应供应供」,到底谁供养谁啊?你不是供养寺庙,是供养自己,你是种福田。

          如是等诸大弟子:这个「如是等」在一切经典中司空见惯。注意,相同的词语在一部经典乃至多部经典中反复出现,必定是非常重要的法理,不可以等闲视之,一晃而过。所以这个「如是等」按照一般解释,就是「这些人呐」,「就是上面这些人啊」。这是依文解字。「如是等」就是「如来」,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等」就是「佛」,「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如」就是性,「是」即是相,「等」就是即相即性;即空即有;即理即事。
            每观照一次,我们的定力就加深一点,境界就提升一层,品位就提高一分。九品莲华也好,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也好,每一品每一位都有无量的等级。《楞严经》中的波斯匿王以四地菩萨的身份到娑婆世界示现一万次,每一次都要提高一些的,就是说一个等级起码还可以分上万乃至十万、百万、千万的等级差别。明白这个法,对于我们勇猛精进至关重要。你多听一堂课,多听一句经,多念一句佛,你的品位就会提高一分。

           诸大弟子:不要讲「就是些大弟子啊,十地以上的菩萨啊,大名鼎鼎啊,众所知识啊」,你这是皮毛,解释不出「法华秘髓」的法味。这个「大」,就是真心本来面目。「一」字加一个「人」字,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皆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要这样观照啊!如人在梦,梦境万千,实际上就是做梦的一个人在那里变现呐!

            我曾经对一位弟子讲,你能不能把《弟子规》讲出特色?按照圆 顿 大 法,讲一部《弟子规》两个小时,就可以讲得炉火纯青。很简单,先把「弟子规」三个字讲清楚,何为「弟」?何为「子」?何为「兄」?何为「父」?来于何处?归于何处?你把它讲明白,就是最圆满的《弟子规》。明白这个道理下面不要讲,谁都知道该怎样做,信不信?讲第一义法,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法,也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包括癞蛤蟆、小老鼠、泥巴瓦块都做过我前世的父母儿女。

            如果再把「如来藏」的道理,在全世界广播电台、教科书、厂规、企业管理条例、家庭必读……广泛地宣传,形成一种法律,那地球的气氛马上就会改变。你逼着他做坏事,他都不愿意做。

            即使讲天文地理、泥巴瓦块,他都能讲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这就叫一经通一切通。三藏十二部经你只要有一个字不懂,十方万法你只要有一块泥巴粒不懂,你统统不懂;懂得一个字,你统统都懂。

           有个菩萨向印光大师请法,说:「禅宗的公案我70﹪都懂了,还有30﹪不懂」。印光大师讲:「你如果懂得一个公案,所有的公案统统懂;你如果还有一个公案不懂的话,其它的懂了也是假懂,你不懂。」印光大师这个回答非常明确。好好想一想啊!佛为什么在《楞严经·卷六》讲「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只要是懂得「一心三藏」,不管讲什么经都能叫你当下开悟。三句话不离本行,怎么样拐弯抹角也拐到「一心三藏」;否则这个人不能成就。

           并诸菩萨摩诃萨:

           菩萨,这是印度梵语,讲完整叫「菩提萨埵」。「菩提」解释汉语为「觉」,「萨埵」解释汉语为「有情」或者叫「众生」,合起来解释叫作「觉有情」或者「觉众生」。两种含义:一者,觉悟了的有情、觉悟了的众生,这是自利而言;二者,觉作为动词而用,是教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利他功德。摩诃萨通常说为「大菩萨」,究竟说为「明心见性的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译作「妙吉祥」,也有叫「妙首」。在四大菩萨中叫「大智文殊」,那么跟舍利弗的那个智慧第一是有所区别的。舍利弗当时在修小乘法中,他的智慧比较圆满;文殊菩萨的智慧,特指修证教化「一心三藏」这个大智慧,自度度他。文殊菩萨是三世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帮助在世佛教化众生——他过去佛名叫「龙种上尊王佛」,现在佛名叫作「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佛名叫「普现佛」。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护法,给我们什么启发啊?真修行人没有名利,唯有服从真理。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拘一格,既可以示现老师相,也可以示现弟子相、学生相,你没有办法在文殊菩萨跟释迦牟尼佛之间讲谁是谁的弟子,谁是谁的老师。在《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文殊菩萨是一个颠倒女,是普光佛的弟子,普光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么在佛的其它的经典中,他还是燃灯佛的老师,而燃灯佛又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又变成佛的师祖的师祖,是不是?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分清诸佛菩萨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弟子,这本身是不是个大 法呀?就是我讲的,到底是老子生儿子还是儿子生老子?谁都没有生谁,谁都可以生谁,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这个法妙啊!



            阿逸多菩萨

          「弥勒」是姓,译作「慈氏」;名「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无能胜」而是来源于慈悲,慈悲之人无敌于天下。弥勒菩萨之所以姓弥勒,有几个方面的缘起:

           第一个缘起,弥勒菩萨曾经在因地修行中,于一位阿逸多佛法中出家修行。而这个阿逸多佛,他弘法就是以「慈悲」为特长。弥勒菩萨感到很受用,与自己的性格很投机。所以当下发心,我生生世世都要姓「阿逸多」,以此加持自己慈悲心。

           第二个缘起,在往昔弗沙佛时,弥勒菩萨与本师释迦发菩提心,常修慈悲法门。对一切天人鬼畜,就是发慈悲心,生欢喜心。可是有些同修,他怎么样都欢喜不起来,你何苦来哉?你今生难得遇到正法,天大的福报啊!你只管欢喜,你的身心状态大改变,人际关系大改变,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欢喜、欢喜……把许多病都欢喜得无影无踪。要明白啊!我们这个肉团身每隔七年,所有的机体细胞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清理,大更换;每隔七个月、七天、七个时辰,它都要进行一次小更换、小小更换。所以当我们在生欢喜心的时候,身体就在调理,是更好地新陈代谢。「弥勒佛」也叫「欢喜佛」,也叫「笑佛」。

            第三个缘起,弥勒菩萨无量劫位居国王、转轮圣王,实行仁政。被臣民百姓公认为慈悲的国主。

           那么,在汉地的寺院,门口第一眼看到是谁啊?弥勒菩萨。他就是现欢喜相来教化众生。那烦恼习气重的同修,不妨经常到弥勒菩萨前面去看看,你看他,他看你,你笑他,他笑你,哈哈哈哈哈……把毛病习气都哈掉了。人与人之间无缘不聚,人与天地万法也是一样,有什么过不去呢?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乾陀诃提」就是「常精进」,「常精进」就是「乾陀诃提」。「乾陀诃提」译作不休息,所以也解释为「常精进」。这个「常精进」不是理解为我一天能念十万声佛号,我一天打坐十二个小时……都不是。「常精进」是念念在道,除非你明心见性。你精进也是精进,不精进也是精进,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授记。

          在《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怎么讲的?一念信解〈如来寿量品〉,也就是说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功德无量倍。这个法妙啊!什么叫「常精进」啊?无时不常,无处不常,无事不常,无人不常啊!!受持一句《法华经》,胜过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

           释提桓因

           第二层天忉利天的教主,是我们的老总。为什么这样讲啊?第二层天跟第一层天叫地居天,第一层天在须弥山半山腰,第二层天在须弥山之顶,地球人居于须弥山山脚,叫南瞻部洲,从第三层天以上叫虚空天,跟我们不是一片国土。第三层天以上的人自己就发光,不要太阳,不要月亮,他们基本上与人间脱离关系。所以阵阵不离穆桂英,你看佛讲哪一部经离得开释提桓因?佛来讲法,我们的老总能不参加吗?

           释提桓因,译作「能作」。他这个教主位啊,也是缘起于因地修行时,曾经带领三十二位讨饭女,用乞讨得来的经济修复了一座寺庙,以此功德,三十三人往生到忉利天。有些人问,到底是二十八层天啊?还是三十三层天啊?我讲也是二十八层天,也是三十三层天。三十三层天是二十八层天中的第二层天的三十三个小天,东南西北各有八个天,释提桓因居中,三十三个小天他为主。「无量诸天大众俱」,实际上来讲,包含二十八层天的天人都会到场。
    注:

    47.《佛藏经·卷四·嘱累品第十》: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


    48.《楞严经·卷四》: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49.《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八》: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棃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知。


    50.如僧团内,佛是悉达多太子出身,阿难、孙陀罗难脱、提婆达多、阿那律、祗陀太子、罗睺罗等人皆是王子出身;舍利弗、目犍连皆为梵志首领,迦叶波三兄弟也是领众千人;佛之妻子耶输陀罗、佛之姨母摩诃波舍波提以及众多释迦族宫女。僧团内还有众多婆罗门贵族。


    51.《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 轮时,阿若憍陈如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虚空中,八万那由他诸天亦离尘垢,得法眼净……时五比丘。闻佛说是五阴法已。漏尽意解。成阿罗汉果。


    52.《楞严经·卷五》: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53.《楞严经讲义·卷十二》:妄净真纯,惟一绝待真心,到此则彻法底源,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不真即是妄,故曰不真何待?


    54.《楞严经讲义·卷十五》:楞严云: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荼、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旁,目不能视。由闻熏精明,烁破痴暗,故鬼不能视,鬼神阴隐想习,向暗背明,反不堪于光耀,如枭鸟夜视昼盲,罗刹向日不见,是也。


    55.《增一阿含经》: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即离婆多)比丘是。


    56.《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筭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57.《楞严经讲义·卷一》:此经(楞严经)乃对症之良药,正治此之四病(认识为心、恃闻忽定、求他加被、恃性忘修),故以阿难发起,示居小位,示现诸病,引发如来,应机施教,故知阿难乃大权示现,既为发起众,又属当机众,正为众生作弄引耳!

    58.《楞严经·卷一》: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