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毛泽东诗词 七律 到韶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当宽清凉    时间: 2019-10-24 18:16
标题: 毛泽东诗词 七律 到韶山
本帖最后由 当宽清凉 于 2019-10-24 20:20 编辑

     七  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
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这首诗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①到韶山:韶山,在湖南湘县城西40公里,湘乡、宁乡、湘潭三县交
界处。四周峰峦耸峙,林木葱茏。西南有韶峰,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
相传虞舜南巡经过此峰,演奏韶乐,因而得名。《长沙府志》载,有韶氏三
女居山学道,有凤凰衔天书至,女皆仙去。山上有凤音亭,其南有东台、桃
花洞仙可觅,山麓有毛泽东故居。1935年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和1927
年毛泽东考察湘潭农民运动的旧址等。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
东同志巡视全国各地后,从长沙回到别三十二年之久的故乡,小住数日
视察工作,26日,毛泽东同志与故乡 的干部,党员、老赤卫队员和农会
会员,烈军属等共进午餐,当夜今追昔,心潮澎湃,乃有此作。作者在1959年
9月13日给胡乔木的信中说,此诗“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2.别梦依稀:往事回首犹如梦幻一样依稀仿佛。张沁《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春雨 》残 宵尤得梦依稀。”
咒:诅咒。1959年庐山会议初期,当时在作者身边工作的梅白同志建议把原诗稿中的“哭逝 川”改为 “咒逝川”。作者欣然同意,并诙谐的说 梅白同志是“半字之师 ”。逝川:参见《水调歌头游泳》“逝者如斯夫”注。另,作者《七律二首·送瘟神)有
样欢逐逝波”可参看。
③农奴戟: 谓工农武装。农奴,本指奴隶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之
自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戟:古代的一种
兵器,此代指农民武装使用的大刀、梭镖等武器。
④黑手高悬霸主鞭:黑手,指镇压中国革命的黑暗势力。霸主鞭: 指反革命武装。鞭:一种古代的兵器。  
作者在1959年9月13日给胡乔木的信中说:“‘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5.为有:因为有。牺牲:作名词用。指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
6.敢教:能令。日月换新天:谓无数革命 志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 勇 斗争,终于推翻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 ,
建立了 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7.  此句原稿为“ 人物峥嵘胜昔年”,几经 修改才成定稿。据梅白说,他看到的稿本末句为“始使人民百万年。 ”

【赏读作者】

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临行时他
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
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一年他只有十
人七岁。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
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久别回乡,且又是老大还家,人世
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
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而毛泽东作为
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
的首先是革命事业。这手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该诗过对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坚苦绝的斗
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新风貌。
   首联写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无数次地梦回故乡,由于间隔时间
的长久,旧有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而且越想越不分明,于是作者
叹恨岁月的流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表明诗人对
故乡怀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离别故乡已经很久了。“逝川”指三
十二年前的岁月。这三十二年,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变的三十二年,是律
作者踏过无数惊涛骇浪、冲过无数艰难险阻的三十二年,它使人的
记忆一部分变得模糊,另一部分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作为革命者,他到
对故乡人民的革命斗争形象永远记忆犹新。“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
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十分新颖。仅一个”字噙满了多少
热爱,多少思念,多少沉痛的感慨。诗人为此(流逝的漫长光阴)而诅
咒岁月的流逝,他在痛叹光阴不再,痛叹整整32年见不到故乡的面年
容,只有魂牵梦绕,几度在睡梦中来回飘浮。岁月为何要流逝,如同
光明的白昼为何要消失,这本是客观的情况,诗人自然明白,但“须
知这是写诗啊”(毛泽东语),诗人要强调他对故乡的强烈情感,对时
光不再的愤怒。
   但毛主席不愧是写诗的大作手,在前二行痛表了对故乡的眷
念之后,笔锋一转,进入对过去革命斗争的高亢回忆。毛主席带领
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奋起造反,造国民党反动派这些罪恶“黑手
之反;“黑手“有称王称霸的皮鞭,但我工农革命武装有红缨、长枪
在手。但斗争是艰难的,残酷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颔联紧接上文“三十二年前”,是对1927年大革命时的历史情
景的回忆:“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红旗和黑手”在
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
级斗争的失锐激烈。1926年至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农民
运动也掀起了高潮。也就在10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
命 政 变,在湖南也发生了“马日事变。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群魔乱舞,
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嚣  张,革命者都不会被吓倒。
   颈联是全诗重点,同时也起到承接上下意义的过渡作用。这两
句有石破惊天之慷慨,其中还有西风悲烈之声音,大义凛然之气
势,气贯长虹之雄心。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抑或真理):
一个人壮志多多,也就牺牲多多,但这又何所惧,唯有大壮志者才
能改天换地、破旧立新。在这两句的后面,诗人也流露出对牺牲的
亲人、朋友、同志的无尽深情。因诗人一家就有六位烈士,新中国就
是以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它更增强了后继者的斗争意
志。他们踏着烈士们的血迹前进,换来了春满人间的新中国。作者
在此简练地概括了三十二年前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书写了无数
艰苦斗争和流血牺牲的史实,赞美了革命者不屈不挠、不怕牺牲
前赴后继、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尾联诗人异峰再起,又起一层意思,与前面形成对照,留下空
间。描写韶山新貌。春风吹来,田里稻浪滚滚,到处都是劳动英雄,
他们忘我劳动之后,满怀喜悦地走在收工的路上,沐浴在夕阳的余
晖里,描绘了一幅丰收、祥和、充满活力的新田园风光,展现了祖国
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喜看”二字将丰收与暮归两幅景
象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图景,充满了浓厚的
生活气息。这里的“喜”字与第一句中的“咒”字刚好构成鲜明对照。
一咒一喜大起大落,可见诗人内心峰回路转,点两极而场景不乱,
心情错落有致,真非大手笔不能调度也。32年的历史在这“咒与
“喜”之间各就各位,画出丰富的长卷图。在此,诗之余韵缕缕不绝
于耳,令人从读此诗最初的激动幻化到静静的无边的遐思。
     纵观此诗,气势恢弘,因典寓意,对比强烈,真情跌宕,自然浑
成。它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
可调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融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
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
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
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微信图片_20191024181536.jpg (84.55 KB, 下载次数: 13)

微信图片_20191024181536.jpg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