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不入心的「修行」——不要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无不动如来    时间: 2017-12-20 15:33
标题: 不入心的「修行」——不要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
除了保持好姿态,
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
修行的核心是修心,
通过修心外化为言行,
这才是真修行。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
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佛理,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可遇到事情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境验心”,是时刻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心,通过修心外化为言行,这才是真修行。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修行者,即非修行,是名修行,行起来!


莫从一个笼子钻进另一个笼子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12-23 21:1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12-23 21:12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当佛    时间: 2017-12-25 19:35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佛子昌亮    时间: 2017-12-27 12:13
真正的修行,是明心见性后的“历境验心”,是时刻保持醒觉关照。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莫从一个笼子钻进另一个笼子!

作者: 红尘之外    时间: 2017-12-28 11:51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可遇到事情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修行的核心是修心,通过修心外化为言行,这才是真修行。
这个贴子说得非常好,很多人都说自己道理上明白了万法都是佛性的妙用,万法都是一人一念的变现,说法理无可挑剔,可是遇事则非,仍被境转,请问这样的人算不算真明白?算不算明心见性,有没有了生死?检验自己明心见性的标准,是不是要看自己对境是否动心?
了分段生死必须断见思惑,对境动凡心,在境界相中过不去,是没有定力,即使明白实相了义,境界却是过不去的坎,不能认定成断了思惑吧?说自己生死已了,是不是自欺欺人?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我不认为自己明心见性了,解悟不得力,就不是证悟。证悟不是说要显什么神通,而是在幻相中能转境,不被境转。
作者: 南无不动如来    时间: 2017-12-28 17:04
红尘之外 发表于 2017-12-28 11:51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口 ...

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印师称之为戒坏见不坏,圆教行者见道就相当于证道。佛在佛说观无量寿经中说:信受第一义谛,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命终就能上品中生往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还愁了断分段生死吗?所以信受圆教见地是很重要的。
作者: 隆妙    时间: 2017-12-28 19:08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佛子昌亮    时间: 2017-12-29 09:47
明白一心三藏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是明心见性。八识田中强者先迁,这叫带业报往生极乐净土。业尽情空后再来成佛能有几个人?第一义谛就是一心三藏,除了如来藏还是如来藏。
作者: 红尘之外    时间: 2017-12-30 09:19
本帖最后由 红尘之外 于 2017-12-30 09:53 编辑

楞严经: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消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剎。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看这段经文,阿难的状况和我相似,心悟实相是悟佛知见,属于解悟,所以只是身意轻安,摄伏攀缘才是证悟,叫入佛知见。请问这样理解对不对?

慧律法师:万法都不离心嘛!达心法不二,入法境界,而能起用,称为证悟。简言之,解悟是知的境界;证悟是行的境界。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小悟无其数,大悟十八九,请问明心见性属于哪种层次的开悟,是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要不要知行合一?

印师说的戒坏见不坏,见道即是证道,这个说得很好我相信,但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一些法华弟子的理解貌似有点不同。知见很重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因无明而幻现山河大地世界万有六道轮回,知见坏是诸幻之源,佛应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见,戒坏都是事相,明白事相皆幻,戒坏就不可怕了,知见坏才可怕。同样,见道与证道仍然是知见立知,是在事相中分别计度,圆教每句话都是叫人当下悟入实相,所以印师说见道当下即是证道,在宣传上只能这么说,否则就不是圆教,印师是要我们不产生分别计度,但是我们的根性差,不是龙女,连阿难都比不上,大多数人能悟佛知见不能入佛知见,知行不能合一,在境界中仍然起惑造业,搞贪嗔痴,赚了钱忍不住高兴,得了病忍不住忧虑,被人指责忍不住愤慨,与凡夫无异。临终时很可能忍不住对财产贪念,对家亲眷属不舍。这种人偏偏不喜欢历事练心,喜欢空谈自己明心见性了,无修无证,见道就是证道,喜欢猜测自己到了哪个位次菩萨。请问明心见性的菩萨会说“自己明心见性了”这样的话吗?这分明是不明白万法皆是一个心,谁明心?谁见性?谁是大菩萨?谁是小菩萨?真明白了全是自性流露,知行不二,怎么只会反反复复地背诵印师的教科书?空谈第一义没用,都是名相。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才是修行。
作者: 红尘之外    时间: 2017-12-30 10:26
带业往生只带旧业不带新业。不要以为解悟了就万事大吉,古人都知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知行不能合一,解行不能相应,就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修,修行也好、修心也好,目的无非是息灭贪嗔痴,就算到了极乐世界也要息灭贪嗔痴。圆教让我们悟实相,万法就是一个本体,让你贪无所贪,嗔无所嗔,痴无所痴,一切皆是妙用显现。明白实相还是要人放下、息灭贪嗔痴,并不是说:明白实相可以为所欲为,也能往生。
那种以为只要解悟就好,知道万法是一个人一念的变现,还可以继续搞贪嗔痴,不用修,戒坏关系不大,见不坏就行了。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见坏。
明白一心三藏,这六个字我认为是很高的境界。我见过的法弟子都担不起明白二字。当然我也不是真明白。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7-12-31 20:50
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作者: xiang96    时间: 2018-1-2 07:23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1-2 08:54 编辑

师兄们说的都很好!修行不在事相,而在用心。心清净了即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清净心里没有贪嗔痴和自私自利,明白贪嗔痴和自私自利都是佛性的妙用显现,正是叫我们放下贪嗔痴及我执,真正放下了,贪嗔痴即是清净心,烦恼即是菩提,这才是真明白。如果说烦恼即菩提,自私自利没关系,贪嗔痴也成佛,这是魔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这个检验标准不在事相,事相上虽嬉笑怒骂,内心如如不动,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才是有道。佛与魔就是一步之遥,佛没有贪嗔痴和自私自利,魔找各种理由为贪嗔痴和自私自利开脱。
作者: xiang96    时间: 2018-1-2 08:58
不从修得,不修不得。前一句是知,后一句是行。
作者: 南无不动如来    时间: 2018-1-3 21:02
印广法师传的这个法本来就是一个兜底的大法。不同根器的人修学受益当然也不一样,具体个人体会到什么程度只要他自己不讲旁人一般无从知晓。有些朋友强调实修实证,其实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在不同的层次角度诠释妙莲华,道友选择自己喜欢并拿手的一门修学就行了。印师推荐的悟后起修方法是不断听他讲经并在生活中观照。本人最近为了治病每天早晨念108遍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对大法的认同明显加深。
作者: 红尘之外    时间: 2018-1-6 09:28
本帖最后由 红尘之外 于 2018-1-6 10:04 编辑

元音老人
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起用正以显体,明心方可见性。这就是说要见性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因为性体无形象,不可见,而心是用,用无相不显,从有相之心用,方可得见无相之性体。上面说过,我人之思想、工作、创造、发明,乃至今日世界之文明,皆是心之作用。要见性,即须从这些作用上来见,离开作用,即无性可见。犹如世间之理与事,事无理不成,理无事不显;理立正所以成事,事成正所以显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分,故见理须从事上见,离事亦无理可见也。

印师说的绝对是实相了义,听者受没受益并不能自欺欺人,众生本是一体,别人是能体会得到,也看得出来的。真受益了,对境如如不动。一切声,皆实相,恶言善语无二样,不因谤赞别冤亲,方契本心平等相。不攀缘,不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