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分享“法海淘宝篇25:闻说阿弥陀佛(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739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09:3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闻说阿弥陀佛(八)

    九、心不颠倒。

    (一)颠倒一体
    我心智慧,法法圆满。
    汝看世界天地万法,虽森罗万象却相依相成,虽同异炽然却有方有序。
    你看任何一法,前必有后,上不缺下,左右逢圆,内外呼应。
    烦恼不舍智慧,优秀掺和下劣,富贵挨着贫贱,善美必伴丑恶。

    (二)颠倒分别
    亦有世人妄加分别。
    争前恐后,捧上压下,离间左右,内乱外患,烦恼重重,沾沾喜乐。
    或有小悟,则为断恶积善,乃至纵身累世信以为真!
    有所大觉,便欲灭诸法相,乃至诸佛三十二种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

    (三)颠倒辩证
    其实而言:
    烦恼即菩提。
    是非即解脱。
    苦即法身。
    佛菩贤圣不多一丝福慧。
    众生凡夫不多一毫祸愚。
    优劣原料各各具足。
    优劣辩证即优即劣。
    只在明白转换调配,何辜枉断枉灭。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断灭其一,其二还有?
    此见权小之见,既然见之不圆,其行固是魔业,虽终日行枉入诸趣(《楞严经·卷一》)
    何以故?
    砂非饭本,纵煮历劫,不成佳馔。

    (四)不二法门
    当知颠倒,非颠非倒,非不颠倒,即颠即倒,名不颠倒。
    颠心是我,倒心亦我,颠时自在,倒不自在,倒随颠转即可自在。
    颠倒本为一体,如何由汝破得?譬如虚空,本无形象,圆器见圆,方器见方,随方就圆即可。岂得由汝执方执圆,自讨没趣!

    (五)心不颠倒游戏
    游戏文字即见真实:
    心不颠倒不颠不倒。
    不倒即颠不颠即倒。
    即颠即倒真不颠倒。
    执颠非倒是为颠倒。
    游得此戏汝不颠倒。
    (下期预告:即得往生)
       2019.10.13



    (6月28日)主题分享

         《楞严经》佛陀举手垂手问阿难,为正为倒?谁为颠倒?进一步开示“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正遍知大光明藏流与众生迷妄之性颠倒,本来是一体二用,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正现倒。

           众生虽迷,随颠示倒,本性从来不失,不生不灭,示现生灭。在凡在圣,一切法性功德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减一分一毫,只是妙用自在大打折扣。只待觉悟,转念即是。
        “烦恼即菩提。
           是非即解脱。
           苦即法身。
           佛菩贤圣不多一丝福慧。
           众生凡夫不多一毫祸愚。”

           诸佛之所以是诸佛,明了一心三藏,随觉悟示菩提,念念在道,妙用无量。

           无量诸佛当下即一尊佛,一尊佛现无量法界分身佛,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一切众生皆苦,度众生苦即是拔自己的苦,予众生乐,即是自己得乐。
    ——济南左开


           十方三世诸佛唯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悟入佛知见。阿弥陀经为十方诸佛共宣,心不颠倒和唯一大事因缘为同一件事,心不颠倒为众生悟入佛知见,开示唯过来人能为之,悟入为一切有缘众生皆可闻,闻说阿弥陀佛,明了阿弥陀佛真实义即为心不颠倒即获佛知见。心颠倒为众生知见,心不颠倒为佛知见,修学大道唯知见转变此一事而无他。

            一心三藏为圆教圆满知见,含融十方三世不漏一法是无漏知见,心不颠倒即圆融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即阿弥陀佛真实义,阿弥陀佛即一心三藏真实义。颠亦是心,倒亦是心,迷不识心为心颠倒,众生本为阿弥陀佛因迷而失,此为失而不失,示之即得;明心见性为心不颠倒,十方三世诸佛唯此一事实,开示一心三藏宇宙人生真相,唯此一事只为令一切众生明心见性获佛知见,了悟阿弥陀佛心不颠倒,如拳头变现手掌,眼见手掌心见拳即为明心见性,拳头代表空如来藏,手掌代表不空如来藏,拳掌本不二在空不空在不空而空代表空不空如来藏,信解一心三藏即为心不颠倒。
    ——运城中开


    闻说阿弥陀佛(八)感悟分享

    【心不颠倒】:这段经文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观照。

    一、颠倒一体。

    我心智慧,法法圆满,不立一法,不舍一法,如同《楞严经》所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既离一切相,故非前非后、非上非下、非右非右、非内非外、非烦恼非智慧、非优秀非下劣、非富贵非贫贱、非善美非丑恶,皆非颠到。

    既即一切法,故前后、上下、右右、内外、烦恼智慧、优秀下劣、富贵贫贱、善美丑恶,皆是妙明心中本有之物,皆即颠倒。

    二、颠倒辩证

    其实而言:烦恼即菩提。是非即解脱。痛苦即法身。生死即涅槃。非颠倒即颠倒。
    佛菩贤圣不多一丝福慧。众生凡夫不多一毫祸愚。优劣原料各各具足。优劣辩证即优即劣。
    只在明白转换调配,何辜枉断枉灭,只需调心,不劳破相。如同《心经》所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颠倒本一,若断其一,其二何有?此见权小之见,既然见之不圆,其行固是魔业,《楞严经·卷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何以故?因砂非饭本,纵煮历劫,不成佳馔。

    三、颠倒分别

    亦有世人妄加分别。争前恐后,捧上压下,离间左右,内乱外患,水火不容,烦恼重重,沾沾喜乐。二元对立,迷惑颠倒,背觉合尘。

    或有小悟,则为断恶积善,乃至纵身累世信以为真!无非修人天福报,不得解脱,不能成佛,名三世冤。

    有所大觉,便欲灭诸法相,乃至诸佛三十二种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不是执事昧理,执相昧性,便是执理昧事,执性昧相,各执一边,二元对立,对立即妄,妄即颠倒。

    四、不二法门:

    《楞严经.卷二》十番显见第四显见不失,借手臂首尾互换为正倒,而臂无失无增,显见性虽颠倒而不失。

    而世间人却一倍瞻视。世间人不了解手臀本无一定的正与倒(一迷也),却定要执着上竖为正,下垂为倒,(双重执迷。)不知说正说倒,皆不离此臂,纵然说上竖为正,下垂为倒,臂亦不失。

    凡夫不明此理,故如来之身是正遍知,凡夫之身是性颠倒。而佛亲证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人一心一念之变现,菩提树下开悟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分别而不能证得”。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将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故性颠倒即正遍知,皆是一体,不二法门也。

    当知颠倒,非颠非倒,非不颠倒,即颠即倒,名不颠倒。

    颠心是我,倒心亦我,颠时自在,倒不自在,倒随颠转即可自在。

    颠倒本为一体,如何由汝破得?譬如虚空,本无形象,圆器见圆,方器见方,随方就圆即可。岂得由汝执方执圆,自讨没趣!

    五、总结:【心不颠倒】:

    颠倒颠倒,颠不离倒,倒不离颠,颠即是倒,倒即是颠。
    颠即是倒,何来的颠?故非颠即倒;
    倒即是颠,何来的倒?故非倒即颠;
    当知:非颠非倒的当下即颠即倒,是名不颠倒。
    执颠昧倒戓执倒昧颠,是名颠倒。
    游得此戏者,才是真不颠倒也!
    ——释当忍法师


    分享闻说阿弥陀佛(八)

    颠 :向上。
    倒: 向下。
    颠: 表菩提。
    倒: 表烦恼。
    颠: 圣。
    倒: 凡。
    众生执迷不悟,久劫以来相上分别,为破众生这种累劫以来的分别心,让其从分别证无分别,说为破除烦恼得证菩提,其实并不究竟,其究竟说:真心本来面目非颠非倒、非颠倒非不颠倒、非烦恼非菩提、非生死非涅槃、非圣非凡、非人非鬼非天……,可以随缘现颠倒现不颠倒、现烦恼现菩提、现圣现凡、现佛现鬼……

    破除烦恼所证菩提,此菩提仍是生灭法。楞严经说为“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楞严经阐述真心本来面目为真真如性: 非烦恼非菩提,现烦恼现菩提,正所谓楞严经说之为二转依号。
    ——当莲当莲(左开)


    心经有云“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

       所谓的颠倒梦想,是真心本体,随不觉之缘,自动自发的,缘起显现法界众生,众生再开悟修行成佛,这是一个哲学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我们不妨观照一下,元初的时候,真心本体,坐拥“金山银山铜山”等等无量宝藏,却不起妙用。譬如一人,财富无量,却无所作为,是不是,落个“混吃等死”的不良人品呢。

       但是,如果真心本体,假设不是通过“不觉”的方式,而是自始至终,都自己觉照自己,自己跟自己玩游戏,起妙用。那么,这就可能纯粹落入“无聊”的境界里。

       当我们更深刻的观照世界的时候,我们可能体会到,从所谓的“原始佛”,显现为无量众生,其实众生经历的每件事,每经历的一切,都内蕴真实的意义,而且当下,创造着新的意义,积极的意义。

       所以,原始佛到众生的演化,是“肯定”状态,进入对自我的“否定”。到了众生再修行成佛,回归本位,是一种“否定之否定”。

       大光明藏,正是通过这种,自己跟自己搞对立的方式,进行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演化。
      而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创造着,新的意义和价值也
    ——连云港当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