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分享“敏感答疑第七十六:印广门清答疑妙善八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765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8:3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广门清答疑妙善八难——敏感问题解答第七十八
    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58714-1-1.html


    (5月2日)主题分享

    学习恩师敏感答疑第七十六:印广门清答疑妙善八难。答疑感悟分享:

        1、《楞严经》第四卷:“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圆彰空如来藏一切皆非;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意识界。……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圆彰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双遮空有,双照空有,此即一佛乘空不空如来藏。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离即离非:离‘即一切法’(空如来藏)、离‘非即一切法’,(不空如来藏)。
    是即非即:是‘即一切法’是有,‘非即一切法’是空,(空不空如来藏)此句双遮空有两边。是‘即一切法’、是‘非即一切法’,此句双照有空两边。
    三个如来藏当下非一非三,即一即三,当下即是一心本体的妙用,即是一心三藏,被我们自性智慧所认可。

        2、祖师大德开示一心三藏:
    圆瑛大师
        讲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
        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祗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乃藏性不变之体。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乃藏性体用双彰。
        --节选自《楞严经讲义·卷七》

    《楞严经悬镜》
    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
    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
    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
    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交光大师:明
    “已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示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千界俱融也。然此文当有两重了拣。令义了然毕彰深妙。”

    莲池大师开示:
    次非一切,则如来藏元明心妙也。次即一切,则如来藏妙明心元也。一是空如来藏。一是不空如来藏。而云不必定配三谛。

    文殊菩萨:“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一心三藏如来藏,是真正的圆融无漏大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随缘现大现小,现一现无量。

    3、佛陀在世,也不可能把无量法门通通说尽,需要后人不断的圆融。
           佛法也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后后胜前前。在祖师大德的大树底下好乘凉。
            再退一步说,即便是佛陀没有讲过的,受持、讲解《法华经》的法师,“是人有所思维,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更何况《楞严经》一心三藏法理法义,经的起哲学辩证法,科学,生活实践验证,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的真理,不管承认不承认,每个人每个众生都跑不出心外去。

    问难二
    天地万法皆一人一念变现:
    佛陀在楞严经五次提出诸法【唯心所现】:

    第一次,楞严经卷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第二次,楞严经卷二:【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第三次,楞严经卷二:【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第四次,楞严经卷二: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第五次,楞严经卷五:【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这些都是佛金口玉言原汁原味开示的“万法唯心所现”!

    佛在《楞严经》里详细开示了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十法界万法是如何由心变现的。
          问难三  万法都是我:
    佛一出世,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讲:【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天下是代表一切的万法,这个我是真我、大我,是万法共具的唯一的本体,而且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把这八个字明白了,同样是明心见性。听经闻法、觉悟本心(即楞严经卷四中讲即如来藏本妙圆心、元明心妙、妙明心元,即一心三藏,即真真如性),明白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空如来藏】,即一切法【不空如来藏】”,“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空不空如来藏】,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念变现,便不再“认己为物,认物为己”,远离颠倒梦想!

    问难四: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楞严经》圆彰四科七大即如来藏性,性遍十方,周遍法界。法报化三身本一体,佛陀无量化身本是一体,无量众生本来面目就是佛,没有谁不是谁。
    习大大讲“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一心三藏如来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万法一念,一念万法。

    问难五八大次第
    天台判教分为五时八教,所谓五时即是华严时,阿含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八教分上面的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所谓化仪四教即是顿渐秘密不定。人天声缘 都是小乘 藏通别圆是天台宗 化法四教。

    问难六四种涅槃
        出自《成唯识论》
    瑜伽唯识对于“涅槃”的诠释和分类。

        据《成唯识论》卷一○,
        即:(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即以“真如理”为体,从“真如理”之“性本寂”而名之为涅槃。又据《述记》释,此“真如理”特指“七真如”中的“实相真如理”,所谓“二无我所显实性”。由于此涅槃侧重从“理”上讲而非指“心”、“智”,所以相当于“理佛性”。所谓“具无量微妙功德”;《述记》释之为“以能顺生诸功德”,而非指其容含一切功德。
        (2)“有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不被“烦恼”所障,生死之因已断,而生死之苦果犹有馀存,故名“有馀依”。
        (3)“无馀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出离生死苦,烦恼及所依之身皆灭,永不在三界之内。
        (4)“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问难七波粒二象性
    现代科学在帮助印证佛法,何罪之有?
    问难八四大假合
    佛陀讲色心连持一体,四大“想相为身”
    古希腊哲学家也讲四大假合,自古以来道家,佛教界举世公认的四大假合,何独您“释妙善”非是肉团身四大和合吗?

        佛言:
        1、“发明便解脱”“弹指超无学”

        2、“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3、《阿弥陀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4、《心经》云: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圆教明心见性的大菩萨可以改变命运,用变数改变定数,不要等来生,当下明白一心三藏如来藏就能度化无量百千众生,当下即已往生极乐世界净土,所谓“一人果真发真心,十方何处不加持”,十方何处不极乐?听经闻法,发心度众生就是在以万还一。
    ——济南左开
    2021.5.2


    学习恩师敏感答疑第七十六。“从未曾有实义到文化精神传承”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从来就重视内在精神的领悟和觉悟,并反对邯郸学步式的外形内不似的模仿作秀,注重实干中用是我中华民族的最普实民风。
         二千五百多年以前,从悉达多太子观察到人民大众的苦通而引发的思索到释迦文的彻底觉醒示现成佛,佛出世所说之法皆非世间上就现有且并不离世间,又被世人尊称为未曾有法,被后世无数人所尊崇,这就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无数先贤中并未见有人因未曾有而生一丝懈怠,这就是内在的认可,纵失其身命亦不改其心志,文化传承是心志所向。
          佛陀在示现大涅槃前,佛陀并没留有一字经法,后由五百大阿罗汉众弟子集结为广利后世故而成经文,此经文初成时也是未曾有只依佛陀的教言道义,被后世人所推崇敬仰。
          若论形式做作,则巜史记》巜资治通鉴》亦为不实,四大名著亦是荒诞可笑,若如此我中华无书可读亦,无道义可觉悟。更不可谈及文化传承,此是大失。
         幸,末世有一清净僧言明一心三藏为世出世间大道归为一念,一呼为千万有智者所应,皆言如是妙法是正法在世是我师。若有人怪言未曾有而形式做作,其人有智乎?! 醒醒吧,莫使吾辈汉颜。
    ——运城中当开
    2021.5.2


            三藏十二部,无量法门,无量经典,不过为了彰显一部《法华经》《楞严经》,而这两大经典中,又有众多的明相既概念。这么多的文字般若无非是为了彰显一句如来藏的道理。
            《楞相经》“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本如来藏,真真如性。佛之本意是让我们站在多纬度,多角度来感受一真之体的不可思议。
    众多的明相概念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这一念心,它所原本具足的智慧功德以及变化性。用契机的文字形式来展现这念心体所呈现出的形态而已……一是此心此体,无量也是此心此体,大也是此心此体,小也是此心此体,真是此心此体,妄也是此心此体……宇宙万有无不皆然!(无量的明相,无非指这一个圆满的,可以无限变化的一真心体)。
            例如    :用喜、怒、哀、乐……等文字来表达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其实都是为了把这个人所随机而遇,随缘显现出的状态,进行一个精准的说明而已。情绪虽无量,可人就一个。
            绝待真理同样如此,形相变化万千,森罗万象,又是空,又是有,见闻觉知,言语,行为,盘根错节……虽然多元,可就是这一念心体的妙用呈现,天地万法一人一念。
            此心此念不少一物,不漏一法,圆融无碍,性相对立,却又统一,非性非相,却又即性即相。而《楞严经》中:“俱即,非即!”这一段经文中,足以彰显本如来藏的妙不可言,此心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说到以空现有,不过是善巧方便而已,因为众生着相,如果不离相显空,不足以让人了然,一真之体还有另外的一面,及多元化。其实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无所欠缺,无漏的,浑然天成之心体。
            如同一个人,有欢喜既有悲伤。是先有悲伤这一面的,还是先有欢喜这一面的?本自具足。其实分不清,明白分不清,俱属一人时,不妨说先喜后悲,后喜先悲,方便表达。
            本性亦是如此,一念心体,无有空前相后,或者相前空后之别,论前后以落次第,但是前后也好,后前也罢都是它。
              从之前此师的言语,知见显漏来看,亦是如此。说宛转点,是落入次第,未悟言悟,未证言证,执着以空现万法。说直接点,可能连次第三藏这种意境都够不上。又有点像外道自然论。空不像空,有不像有,圆不像圆的,混淆视听,理论错乱无序,毫无逻辑性。四不像,纯粹属于他(她)的个人主观意识,无客观性。

    ——西安右开
    2021.5.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