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经万论, 无一不说心,万法千门,无一不修心 (文章:来自法华道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7: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经万论, 无一不说心,万法千门,无一不修心

(文章:来自法华道场)
千经万论,无一不说心,万法千门,无一不修心。离心说法,是为邪说,离心修法,是为外道。
心为修行之根本。若欲修心,必先明心,心若不明,无有是处。此心者,无始旷大劫以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在圣未增一分,在凡不减一毫。凡圣等一,平等无二。佛陀在《楞严经》开示:六岁见恒河,与六十岁见恒河,有别否?无别。虽历经沧桑,物似人非,有别的只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但能见的,始终如一,功能不改。此能见者,即为心、即为性、即为佛。名号不一,实相等同。
见此心,即见佛。二六时中,无一分一秒不在此心此性。只是我们只关注于本体的作用,而忽略了本体的存在。这就好比,心为大海,而一切施为运作为海浪。海浪为大海遇境所起的作用,看似有别,实为同体。无大海何来海浪?无海浪怎见大海妙用?
我们的真如自性亦如此,因其为无相之相,所以若无作用,体亦难见。若息诸作用,当下即是。所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自可见道。打个比方:我们站在马路边,眼睛看着车流、行人。只是看着,心里不去分辨,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人。一切见而不见,即虽见而不起分别之见。当下,那个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而不分别、不执著,不思善、不思恶的灵明,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所以,见性并不难。关键是要敢于当下承认,就是这个。但见性虽无难,不等于合道,了道。若止于此,不但无法彻见本性,还有可能流于口头禅,甚至狂禅。因其所见,只在一瞬,不能久长,无法起妙用,不是大智慧。犹如太阳于云缝中突闪一亮,旋即又被乌云所覆;又如婴儿,不经锻炼成长,而不能胜任大人之事。
持杖牧牛,绵密保任,才是见性之后的重要工作。是使太阳久悬于晴空,使婴儿渐渐长大之要事。原本,大根器者,闻法即悟,当下即是,不假修证,而能任运自然。但我辈不妨低心,假托一法,渐至成熟。所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于平日,念念起,而念念觉,自然安住清净之心,念起即觉,觉而即化,不假方便。清清楚楚,不执不取,傻傻呵呵,随缘应事。
此间,自然安住清净之心为要,不可将精力用于观念头之上。就如《修行百颂》所说:要抓住扔棍子之人,而不可总跟着棍子跑。要知,念头本是真如自性之妙用,本无来处,亦无去处。因真如自性无处不在,亦无所处,故说本无来处。既无来处,何有去处?三界唯心所现,念头亦如此,本为心体之妙用,无实相之体。执之迷,息则悟。
我们是在家修行人,自然不可比寺院僧尼,抛弃俗务,专业修行。后天虽假,但也有诸多必做之事。事来之时,该做就做,而且要专心去做。不要担心,此时是否在清净之中?要知,做事即是清净心之妙用,体用一如,何曾离开?事过放下,不起攀缘、回忆、执著之心。此心如流水而不停顿,遇坡即上,随洼而入。不思及过去,不计划未来,不执于当下,一切了不可得。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家修行,虽障碍多多,但恰恰是这些障碍而成就大德。若此心将障碍视为障碍,那么,障碍即为障碍,而处处障碍。若此心了解遇障碍正好修行,那么,此障碍即是菩提。安坐人迹罕至处,虽可清净,但缺乏历练,难以大成。处于闹市,境境事事,皆在锻炼。遇事贪起,遇事嗔起,遇事痴起,当下警觉,正好修炼。没有这事境的磨练,说此心静,终不究竟。
所以,若论功夫,不在口头上,不在理论上,要在事上见高下。烦恼还在吗?习气还有吗?能不受惑吗?还执著分别吗?回答不了,老老实实观心做功夫。
常听人说,以布施对治贪毒,以忍辱对治嗔毒,以正知对治痴毒。此法不错,但是以楔出楔之相法。要知“罪由心生,还由心灭”。八万四千烦恼,多如牛毛,若一一对治,何日是出期?诸善因心而就,万恶也因心而生。若能降伏其心,如将根伐树,根不生,则枝叶亡。
此道理人人皆知,但如何“降伏其心”?
这要看我们是否留意啦,我们的真心就像一个把门的,它本有了了灵知,观察万相的本事。事境不来之时,清净无为;事境来时,自然起妙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件事,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控制不住。
妙处就在这儿,没做事之前,是谁告诉你不对的?既然知道不对,又怎么演化到控制不住的地步?
是真心在事没演化之前,给我们以警示。但我们启动后天思维的习气太重,也就是所谓的妄想、执著,没有接纳真心第一时间的警示,而出了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于是,便越来越无法控制。这是必然,就像一辆车,让它停下来,最好要在它刚起步的时候,就控制住。相反,已经跑起来了,速度越来越快,想让它停下来,当然难以控制。若然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念头刚起来之时,及时采纳真心的警示,则没有了以后的演化。
你控制住了第一个念头,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出现。这里的控制,不是压制,而是安住清净心,让眼前的念头,随来随去,不跟其跑。这是用功最紧要的关头,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但是能不能转过来,就要看我们的“定慧力”能否战胜“业力”啦。如果你悟到空性,善念恶念当体即空,就是菩提;一切不着,就是自性显现,中间不留任何痕迹。放下即是,连放下也没有。所以说,能控制住是本事,贪、嗔、痴,根本从来就没生才是真本事。 ­
人道成,天道成,佛法不离世间觉。先明心,再见性,悟后持杖牧牛行。大德开示:持杖牧牛、绵密保任二、三年,自可亲尝本来味。之后,无杖无牛,任运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http://url.cn/0IV0DM
印广法师精讲《楞严经》视频http://url.cn/MD23L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