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学与胚胎学对人类个体生命形成之认知比较初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社会数千年以来,都在对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进行不懈的探索,古代的宗教、哲学、乃至近现代兴起的包括人体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等学科,也没有停止对生命的起源这一命的追寻。到目前为止,在人类社会数千年生命起源这一命题的探寻中,已有从不同各度及不同程度的认知结果。当代人体科学、医学、胚胎学等,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佛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古老学科,在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这一命题上,也有其独特的认知,这些认知都散见于佛陀所说的不同经典,但主要集中在与《入胎经》相关的系列典籍中。
    当代人体胚胎学,是以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及发生机制的科学,将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发育分为胚前期,胚期和胎期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具体细节和活动情况,都有比较细致的研究。而佛学中以《入胎经》为代表的经典中表明,佛陀早在二千多年前,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过各中,胚胎的形成、发展、变化已有非常精细的说明。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当代人体胚胎学和佛学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的描述,有惊人的相以之处,这是值得当代胚胎学和佛学研究者引起注意的命题。本文拟将从胚胎形成,胚胎的发展和变化,胎儿的发育三个阶段,对人类各体生命形成的初期阶段,从胚胎学和佛学对这三个阶段的认知作一粗略的比较,希望能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兴趣。

    一、 胚胎的形成
    关于胚胎的最初形成,佛陀在《入胎经》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当代人体胚胎学也有相关的研究结果,现以表格的形式比较如下:

    《入胎经》
    人体胚胎学

    若父母染心,共为淫爱,其母腹净,月期时至,中蕴(中阴身)现前。当知尔时,名入母胎。
    精子和卵细胞合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受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精子空越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头与卵细胞膜融合;雌、雄原核的靠近和融合。在子宫内形成二倍体受精卵。

    云何不入,父精出时,母精不出。
    父亲射了精,释放了精子,而母亲当时没有排卵,或者体内根本没有卵子。

    母精出时,父精不出。
    阳萎,性无能,也无法正常射精。虽然射精,但精液中精子的浓度不够。虽然射精,但精液中没有精子。遇到这几种状况,即使母体排了卵,仍然不会受孕。

    若俱不出,皆不受胎。
    如果男性没有射精,或者精子的浓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精子,而女性又没有排卵,那么就更不可能受孕了。

    若母不净,父净;若父不净,母净;若俱不净,亦不受胎。
    这里的"不净",主要是指生殖器官的各种感染,或者疾病。

    若母阴处,为风病所持;
    照中医理论,"阴虚生风",阴部会有非感染性的搔痒。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阴虚",也就是肾水不足。照西医说法,关系到性荷尔蒙的分泌不足。

    或有黄病痰癊
    黄带

    或有血气胎结;
    相当于现在西医所谓的"子宫内膜异位"。

    或为肉增;
    息肉。

    或为服药;
    两千多年前,印度或许就有避孕之类,或者堕胎之类的药,"服药",也可能指服用药物而引起的副作用,影响到"宫寒"。

    或麦腹病、蚁腰病;或产门如驼口;
    这里的产门,应指子宫口。子宫口轻度脱垂,看起来就好像驼口。

    或中如多根树;
    子宫肌瘤

    或梨头;
    子宫完全脱垂,看起来就像犁头。

    或如车辕;或如藤条;
    如树叶;子宫肌瘤

    或如树叶;或如麦芒;或腹下深;
    子宫下垂。

    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
    子宫出血

    或复水流,或如鸦口,
    子宫口不合。

    常开不合,或上下四边;阔狭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内有虫食,烂坏不净,若母有此过者,并不受胎
    子宫颈糜烂

    复次难陀,如是应知,凡入胎者,大数言之,有三十八七日。
    人体胚胎学,判定胚胎发育历时38周(约266天)。

    从以上表格比较中可以发现,佛学对个体生命最初在母胎中形成的认知与人体胚胎学有非常接近之处。比如对个生命的形成,需要父亲的精细胞和母亲的卵细胞,以及对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具体质量和条件的描述,基本上完全一致。惟一不同的是,佛学对个体生命形成之初,除了有父亲的精细胞和母亲的卵细胞相结合外,提出了"中阴"的概念。佛学中所说的"中阴",与普通意义上所说的"灵魂"有相似之处,但绝不能等同。佛学中所说的"中阴",是指个体生命在此生结束和来生还没有形成的中间阶段,连接此生和来生的生命形式。在佛学看来,人类个体生命的形成,如果离开了"中阴"这一环节,只是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结合,是不能形成新的生命的,因为精细胞和卵细胞都纯物质性的,而人的生命形成之后,是有精神活动的,只有"中阴"的参与,才能促使个体生命精神活动和物质载体的完备。而现代包括胚胎学在内的人体科学,在对人类个体生命形成的描述中,由佛学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对"中阴"的认知。

    二、胚胎的成长和变化
    从受精卵形成到第九个七天,胚胎学上将这一时期叫胚前期和胚期,也就是说个体生命还处于初期阶段,仍然还处于胚胎阶段,还不具备成型的胎儿。尽管如此,胚胎也在子宫内以七天为期的速度成长和变化,关于胚胎的成长和变化,,佛陀在《入胎经》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当代人体胚胎学也有相关的研究结果,现以表格的形式比较如下:
     
     初七日时,胎居母腹,如屑如痈,卧在粪秽,如处锅中。身根及识,同居一处,壮热煎熬,极受辛苦,名羯罗蓝。状如粥汁或如酪浆,于七日中,内热煎煮。地界坚性,水界湿性,火界暖性,风界动性,方始现前。
    第一天:精子与卵子混合成一个"合子"。这时仍然是单细胞。细胞核内形成二十三对染色体。
    第二天:精子进入卵子三十个小时后,"合子"分裂成两个细胞。再四个小后,"合子分裂成四个细胞。"
    第三天:"合子"已成为一个十六个细胞的卵裂球,轮廓像一粒桑椹,所以又叫做"桑椹胚"。体积和单细胞的"合子"相等,而且还被"透明带"围绕着。
    第四天,"桑椹胚"抵达子宫内腔,腔内的液体渗透明"透明带"。"桑椹胚"的空隙逐渐变成一个泡,叫"胚泡"。很快的,"透明带"消失,胚泡的外表形成"滋养层",泡内腔有一小块增厚区,叫"胚胎细胞群"。第五--第六天,"胚胎细胞滋养层"黏着子宫形成了最初的胎盘,日后逐渐发展为胚胎。

    难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卧在粪秽,如处锅中。身根及识,同居一处,壮热煎熬,极受辛苦。于母腹中,有风自起,名为遍触。从先业生,触彼胎时,名额部陀。状如稠酪,或如凝酥。于七日中,内热煎煮,四界现前。
    第八天,部分"胚泡"进入子宫内膜。"胚胎细胞群"增长成双层"胚芽盘"。
    第九天,胚泡深入子宫内膜。开始入侵时的捐口已由血纤维凝块盖起来。这时,"滋养层"出现一此小泡,互相溶合扩充,成为一网络系统(滋养层腔隙网路)。母体子宫内壁也起变化,细胞肿胀,细胞浆积聚大量箐原和脂質,细微血管充血、扩张,形成了"血窦"。
    到第十二天左右,毛细血管破裂,母体血液流入"滋养层腔隙网"。此时胚体本身的血管尚未形成,但是经由渗透作用,由母体的血液中获得所需的养分。胎盘由此与母体的血循环建立了交流。
    第十三天:发展出"绒毛"、"绒毛腔"。"胚芽盘"首端出现"微心基板"日后发展为心臓;尾端连接"结缔组织柄"。

    难陀,第三七日,广说如前。于母腹中,有风名刀鞘口,从先业生,触彼胎时,名曰闭户。状如铁箸,或如蚯蚓。 于七日中,四界现前。


    第三周时候,双层的"胚芽盘"变成三层。  第十八天前后,中胚层里发展出脊索。
    随着脊索的增长,胚芽盘逐渐变成长形。从纵剖面来看,它内部的结构,恰好如经典所说,"状如铁箸,或如蚯蚓。"
    胚芽发展到第三周,胚前期的发育完成。
    从第四周开始,进入了胚胎期。

    难陀,第四七日,广说如前,于母腹中,有风名为内门,从先业生,吹击胎箭,名为健南。状如鞋楥,或如温石。 于七日中,四界现前。

    第二十二----第二十四天,三个胚层各自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各器官系统初步形成:
      1 发展出中空,两端开口的神经管。大约两天后,第二十四天左右,首尾两端管口封闭,成为一个密管组织。
    2 生长出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开始萌芽。
      3 体节开始生长,每天大约增长三节。同时发育出生骨节细胞、生皮节细胞,以及生肌节细胞。
      第二十五天:  发展出鳃弓、脑泡、心泡,以及甲状腺、肺、肝、胰、中肾小管等的原基。开始了血循环和心博动。
      第二十六天----二十八天:
      出现眼基板(日复发展为眼)、耳基板(日复发展为耳)、手肢芽、脚肢芽。


    难陀,第五七日,广说如前,于母腹中,有风名曰摄持。此风触胎,有五相现,所谓两臂、两髀及头。譬如春时,天降甘雨,树林郁茂,增长枝条。此亦如是,五相显现。

    现在我们看西医的胚胎学,第五周时候的变化,大体也是如此。
    外型方面,颈曲加深,中脑曲出现。
      除了外型的特征外,内部的结构方面,脑、下丘脑、上丘脑的区域出现局部细胞增殖;中肾管、输尿管芽、生殖结节等都在发育中。


    难陀,第六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广大,此风触胎,有四相现,谓两肘、两膝。如春降雨,盖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显现。
     从西医的观察,这个时期除了两肘、两膝之外,同时长出了两手、两脚;甚至十个手指、脚指也隐约可见。

    难陀,第七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为旋转。此风触胎,有四相现,谓两手两脚,犹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怀孕第7周的时候,胚胎快速的成长。这时候的胚胎长约1.2厘米,形状象蚕豆。胚胎的面部有小的黑色的小点,那将来是宝宝的眼睛,并且越来越清楚;鼻孔大开,耳朵深凹下去。形成宝宝手和腿的地方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胚胎的手和脚这时候看上去象划船的桨。此外这时候脑下垂体腺和肌肉纤维继续开始发育。最重要的是胚胎的心脏在这时候已经可以跳到150次/分钟,相当于大人心跳的两倍,心脏也化分为左心房和右心室。在怀孕7周左右的时候胚胎会发生轻微地转动,但是您无法感受到这一奇妙微小的变化,直到怀孕三个月后您才能够感受到胎儿在腹中的运动。

    难陀,第八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翻转。此风触胎,有二十相现,谓手足十指。从此初生,犹如新雨,树根始生。

     怀孕第8周的时候,胚胎快速的成长。这时候的胚胎长约2厘米,形状象葡萄。胚胎的器官已经开始具备了明显的特征。此时的胚胎中会有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头。手指和脚趾之间隐约有少量蹼状物。由于骨髓还没有形成,肝脏来代替产生大量的红细胞,直到骨髓成熟后来接管肝脏的工作。从现在开始胎儿将迅速的生长,并在几周中有明显的轮廓。

    第九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日分散。此风触胎,有九种相现。谓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

    怀孕第9周的时候您会发现很多有别于前几周的巨大的变化,9周时胎儿约25毫米,胎儿的许多位置发生了变化。胚胎期小尾巴在这时候消失,现在所有的神经肌肉器官都开始工作了。宝宝的眼帘开始盖住眼睛,手部在手腕处有弯曲,两脚开始摆脱蹼状的外表,可以看到脚踝。手臂更加长了,臂弯处肘部已经形成。虽然在这时候您还不能通过B超辨认宝宝的性别,但是宝宝的生殖器官已经在生长了。
    从以上的表格比较中可以看出,佛学和胚胎学在对胚胎的成长和变化的描述中有相似之处,也有极大的不同。佛学的描述看上去要简略得多,而胚胎学的描述较为详尽,这恐怕与时代的接受程度有关。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佛陀在《入胎经》中对胚胎的成长和变化提出了"先业所生"的认知。"业力"是佛学中的最要理论之一,在个体生命的形成、运动和净化中发挥着最要作用,主要是指个人在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中,会形成一种能量潜留在生命体中(阿赖耶识),并且这种能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会对将来生命的形成和成长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佛陀看来,新的生命形成及成长阶段,"业力"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佛学在个体生命形成胚胎及成长变化,必须有"业力"参与的认知,是当代包括胚胎学在内的人体科学所没有涉及到的领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