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都能如法修行,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5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4:3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迦叶是梵语,译为饮光,又叫光波;又有一个名字,叫大龟氏。大龟氏,是他的姓,因为他祖上的人修道的时候,有只大龟背着一个图给他看,所以他就以“大龟氏”作为姓。那么按照中国人来说,这简直是骂人的;中国人说:“你是个乌龟。”这是骂人的。大迦叶的姓,叫“大龟”;迦叶尊者的名字就叫庇多罗。庇多罗,是树名,因为他的父母在这棵树祈祷而生了他,所以就以“庇多罗”作为他的名字。
怎么叫饮光呢?因为迦叶尊者身上有这个光,把一切的光都可以给遮盖住,就好像把一切的光都给饮了似的。
他怎么有光呢?这说起,也有一个公案。他太太,就是紫金光比丘尼。在毗婆尸佛那个时候,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有人为佛造塔、造庙、造佛像。可是时间一久了,这庙坏了,塔也倒了,这个佛像,也不知道谁给他戴上了这么一顶草帽子遮着雨。什么叫草帽子?就是用草编的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遮雨的。在我北方的春天,家庭中的女人,都用秫秸编的那种帽子,拿到城市去卖;戴上那个帽子,就下雨也不怕,好像伞一样。
这尊佛像戴着这么一个草帽子,这个女人一看,就发了慈悲心:“我一定要给佛造个庙,佛在这儿被雨淋风吹,这样子怎么可以呢?我一定要给这尊佛装金!”于是她就各处去化缘要饭。她是个很穷的人,每一天要的钱,她就买金子,大约要了十几年的饭,就攒了很多的金子;攒了很多金子,她这回大约修庙也够了,给佛铺金也够了。
她就请了一个冶金师,把金子给化了,给佛好贴金。金匠一看她有那么多金子,问:“你怎么得这么多金子?”她说:“我以前看那个佛像的金都脱落了,我就发心去要饭,要了十多年饭,积存了这么多金子。”这么一讲,这个金匠也发了心,说:“那这功德不要你自己做,我也算一份。我们两个人!”其实这个金匠一定就是一看这个女人发心造庙、装佛金,这心地非常好,于是就对她生了爱心了。生了爱心,一定要先讨好这个女人;所以他就说,他要两份做这功德,不要她一份做。迦叶祖师一定是有这么一个意思的!
那么把佛像装好了,把这个庙也盖好了,这金匠就向这个女人求婚了,说:“你心地太好了!我这一生没有遇到比你再好的女人了!我本来想独身一生的,现在我遇到你这么一位知音、知己的人,你可不可以同我结婚呢?”这个女人一想:“哦!他心地也不错,我请他来给佛装金,他只要一半的工钱。这个男子的心地不错!”于是就答应了,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了还不要紧,就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你看!这一种的爱力多厉害!生生世世两个都要做夫妇!
由于给佛装金的缘故,两个人身上都放金光的;所以他的名字,就叫饮光,能把一切光都给吞了。在今生的时候,迦叶一出生,身上也就有金光;长大了,他父母亲就要给他找个好的小姐结婚。他说:“不可以的!我身上是有金光的,我一定要找一个也有金光的女人才可以;要不然,我就抱独身主义!”以后,果然在另外一个国家,碰到一个女人,和他身上一样都是有金光的,两个人就结婚了。果然没有错,两个人证罗汉果的时候,知道两个人生生世世都做夫妇了。但是人家这个做夫妇,你不要误会,说:“那将来我遇到一个男子,我也和他这么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人家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是修道的;生生世世都要修道,都要皈依三宝、出家了道的。你不要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愈做愈远,做到地狱里去了!要修道才可以!
所以迦叶和他太太一起都皈依佛、都证果,迦叶就做第一代的祖师;初祖,就是摩诃迦叶。你们想不想见摩诃迦叶啊?摩诃迦叶现在还在这个世界上,就在中国云南的鸡足山,还在那儿打坐;他入定,等到将来,当来下生弥勒佛出世成佛的时候,他要把释迦牟尼佛衣钵交给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没有往生,也没有圆寂,还在这世界上;你们谁若有诚心的话,到鸡足山去朝拜摩诃迦叶的时候,就可以见得着他。
这“饮光”,并不是说把光向口里来喝,不是这个意思;是言其身上的光,可以吞没一切的光。他这个身光,超过一切的光;好像电灯有五百度的光,迦叶到了这个地方,五百度的光就不亮了,他这个身上的光超过五百度以上,到一千度、二千度,把这五百度的光就给喝了──不是用口来喝这个光,因为他身上所放的光,超过一切的光,把其他光给遮盖住了,犹如把其他的光给饮了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知道的,不要以为说迦叶不喝水而喝光,这是一种错误的。
这位迦叶尊者,在佛的弟子里边,是年纪最长的;可是他虽然年纪这么长,他愈大愈有精神、愈有力量,什么事情都苦干。他本来住在摩竭提国,他的父母亲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富可敌国,摩竭提国的国王又曾拜他做师父;可是他跟佛出家修道之后,他一想:修道要贫道、贫道,不能要钱的。所以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布施出去,他又自己修行,专行苦行头陀。
什么叫苦行头陀?就是吃也不吃好、穿也不穿好、住也不住好,要自己吃得苦、耐得劳,不要怕苦的;所谓“苦行”,就是愈苦,他愈要受,要受苦的。人生所有的享受,不外衣、食、住这三种──衣,就是穿的衣服;食,就是吃的东西;住,就是住的地方;他对这三种,都欢喜受苦的。他年纪这样老了,仍行苦行头陀。
有一天,佛在说法,他来,佛就让了半边座给他。佛的座很大的,就让一半说:“请你坐到我旁边来!”佛就和摩诃迦叶坐一起。为什么他分半座给摩诃迦叶呢?因为迦叶年纪太老了,这个时候,大约也一百四十岁了。佛就劝他说:“你的年纪太大了,精神也不会很充足;你要吃点好东西,穿点好衣服,住一点好房子好了,不要行头陀行了!太苦了!你年纪太大了,恐怕受不了!”虽然佛这样劝,他也没有听佛的话,还是照样行头陀行。
所以佛看他还是照样行头陀行,这么样受苦吃苦,忍苦耐劳的,于是佛就深深的赞叹他:“我佛法久住于世,是与迦叶行头陀行是大有关系的。迦叶能这样行头陀行,我佛法一定能在世界上久住的!”所以迦叶祖师,在佛的弟子里,他是头陀第一,行头陀行第一。

有一次,在佛说法时,一位大梵天以金波罗花来供佛;这位梵天躺到地上,舍身为床座,请佛坐到他身上,来给众生说法。佛就坐在梵天的身上,手里拿起花,对着百万人天,面上就微微的一笑。佛这一笑,老迦叶也笑起来了,所以这叫“拈花微笑传”;传什么呢?传佛的心印法门。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已咐嘱摩诃迦叶。”我已传法给摩诃迦叶,所以迦叶尊者就做了西天的第一代祖师。
怎么叫“祖”呢?佛把他所有的法,都传给弟子;这个弟子,就是祖师。在印度的“祖”,是一代只传一个人,单传的;所以佛单单的传给迦叶,迦叶又单单的传给二祖阿难,二祖阿难又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传给四祖优婆鞠多……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以心印心的这个法门。
又由初祖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把佛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的心印法门,给整个带到中国,传给二祖神光;二祖神光又传给三祖、四祖、五祖,乃至六祖;以后就“花开五叶”,才分出来“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大宗;乃至到现在,佛法又流到西方。这是“佛祖流传”的大概意思。
方才讲这个“头陀”,头陀,在中国一般人称头陀僧;究竟头陀僧两个字怎么样解释?不要说普通人,就是那些有学问的人,若没有研究过佛学的,他也不懂,就只知道叫做头陀僧。头陀是梵语,译为抖擞;抖擞精神,就是我们打禅七时,我常常讲的“打起精神来”。这个打起精神,就是要你不怕苦、不怕难,愈苦愈来干,愈苦愈去做,像迦叶祖师那么样;你看!迦叶祖师那么老了,还是行头陀行。抖擞精神,这分出十二个种类的头陀行:
第一,着百衲衣。就是讲的穿衣服。穿什么衣服呢?衲衣,衣服上,左补一块补丁、右补一块补丁,补得补丁不知道有多少,这叫百衲衣,又叫粪扫衣。
怎么叫粪扫衣?这衣服是怎么样做成的?这是一般人不愿意穿的衣服,把它丢到垃圾里,那么出家人就到垃圾里边,把这些烂布从垃圾里面的粪土里捡起来,把它洗净了,又缝在一起,做成了衣服来穿,这叫粪扫衣。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呢?若讲好处,是太多了;若讲它不好,也不少。怎么说太多了?你穿上这个衣服,自己不起贪心,就灭自己的贪心,也不会说:“你看我穿这个衣服多漂亮!最值钱!”没有这种骄傲心,就把自己的贪心制住了。旁人一看你:“哦,这个老修行,穿这么破烂的衣服,不穿好衣服!这才真正是个修道的人,我们都应该照这样学!”这是息灭人家的贪心。因为你这种的影响力,就令其他的比丘也都发起道心来了。所以既止自己的贪心,又息人家的贪心,这岂不是好处呢?这好处,你说能有限量吗?所以说这个好处太多了!
那么说到好处不少,什么好处?你穿这个烂衣服,打劫的土匪一定不抢你的。就像一九四八年,我在南华寺的时候,有土匪来抢南华寺,他们把门砸开了,一进来,就向我要支票。我说:“你看我穿这样的衣服,像个有支票的人吗?”他一看我穿这衣服──那时不是像现在穿这样的衣服也没有破。那时候穿的衣服,就是在我母亲坟上守孝时穿的那一件,以后守完了孝,我就永远穿那件衣服,纪念我母亲。因为那件衣服坏得很厉害,所以我在东北时,是凡我的皈依弟子,都要给我补一块一吋丁方这么大的补丁。谁皈依我,就给我补一块,所以就补得很多。
在南华寺,土匪一看见我穿那件衣服,我叫他到房里去:“我房里有宝贝,你到我房里去拿!”他也不去我房里抢了。那时,我房里真有两个“宝贝”──活宝贝是沙弥,他们两个,那时候还是小孩子。所以土匪不抢你的!再有,那有钱的,就离你很远。还有一点最要紧的,这女人离你也很远的。你修道,总穿着那么一件衣服,就有一股“很香的”那个香味,可是这个香味,令一般女人认为就是臭味,所以就非离你远一点不可。所以,穿粪扫衣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也讲不完。
第二、但三衣。但,就是仅仅的;就只有三衣,没有其他的东西。所谓“身边无碍物,自无烦恼生”;行头陀行的比丘,只许可预备三衣。三衣:
(一)祖衣:是三衣中之最大者,又叫大衣;梵语是僧伽梨,译为二十五条衣。这二十五条,每一条有四长一短,合计起来是一百二十五格,这表示是种田的“田”相,所以又叫福田衣。若入王宫、升座说法、托钵乞食的时候,都可以穿这个祖衣。
(二)七衣:七条二长一短,共二十一格,梵语是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怎么叫入众衣?比丘礼拜、诵经、斋会、听经闻法时,要穿这个衣。
(三)五衣:五条一长一短,共十格,梵语是安陀会,译为作务衣。作务,就是做工,服劳执役;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穿这个五衣。
要行头陀行的比丘,应该仅仅有这三衣。所谓“三衣钵具”,在拜垫上的这个布,这叫“具”;比丘吃饭的碗,这叫“钵”。这是十二头陀行里,穿衣服的两种。那么除了穿衣,再重要的,就没有重要过吃饭──人最重要的是穿衣、吃饭,吃饭又比穿衣服重要。所以在吃饭上,有五种头陀行。
第三、乞食。就是去托钵乞食,又叫常乞食。常乞食,就是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去乞食,自己不做饭吃,要吃现成的──人家做好了,你到那个地方去乞。在暹罗(泰国)、缅甸、锡兰,这个斋主做出菜饭,都预备一碗放到一边,哪一个和尚先来到他这儿乞食,他就跪到地上,把这一碗斋饭顶到头上,然后倒进你钵里,之后还叩三个头。这是供养三宝,暹罗、缅甸、锡兰,每一个家庭,都是那样子来供养三宝。
第四、次第乞。就是不拣择。就好像《楞严经》上所说:“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尊者拿着钵,他心里就想,谁给我这个斋,那就是我最后的斋主。也不管是干净的、不干净的,也不管是有钱的刹帝利,或者是最贫贱的旃陀罗那种人;不问贵贱,不问他是有钱的、没有钱的,这样的去乞食,给一切众生无量功德。次第乞食,就把你这种分别心没有了;行平等,给众生有种福的机会,没有一种拣择心,这就是大公无私。
第五、日中一食。就是早上也不吃东西,晚上也不吃东西,只有中午吃一次。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什么?民以食为本;这一切人都想吃东西,都有吃东西的食欲,饿一点,就想吃东西了。
早起也饿,晚间也饿;所以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好什么呢?节省很多麻烦;你少吃两餐,就少大便、小便几次。“日中一食”这种的功德,说也说不完的;总而言之,你少吃一点东西,就少一点麻烦;吃得太多了,麻烦就会多了。
尤其在比丘吃饭的时候,要有三种的念、五种的观想。这三种的念,是什么呢?
(一)愿断一切恶:把一切的恶都要断了。
(二)愿修一切善:愿做一切的善事。
(三)愿度一切众生:愿把一切众生都度得离苦得乐。
又要有五种的观想,是什么呢?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一,要算计算计所吃的东西,需要多少的人工,才能把它做成?好像这一粒米,把它播种到地里头,又要栽培、灌溉,然后收割回来碾──现在是用机器,以前是用碾磨──把它的皮蜕去,然后做成饭,才能吃。你算计:这经过多少的功夫,才能成这一粒米呢?所以要量彼来处。中国古人有这么几句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在中国,以前都是那个老法子,用锄头铲地,在天气正当热,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汗滴禾下土,这种田人的汗,像水似的,滴答滴答,滴到田里边的土上。谁知道这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是从辛苦中得来的。
所以我们任何的国家、任何的民族,对物质都应该节省,应该爱惜物质,不要随随便便,把有用的物质都给糟蹋了!应该想它的来处不容易。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有的国家没有饭吃?就因为糟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就没有饭吃。我们信佛的人,尤其对于因果上,特别要小心、要注意,不要糟蹋一切的东西。这饮食、财物,你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可以给旁人用,不应该随便给糟蹋了。所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我们家里有剩的饭,外边却有饿的人;应该给没有饭吃的人吃,不要糟蹋了。所以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想它的来处是不易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是度量度量,就是想一想;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德行,能应十方的人来供养?全缺,自己德行够不够,是全、是缺呀?要是德行不够,就要赶快用心修道。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心,要防备自己这个心;离过,要离开过错。离开什么过错呢?离开贪、瞋、痴这三种过错。吃东西时,不要贪,不要说这个东西好吃我就多吃一点,那个东西不好吃我就不吃它,要平等的饮食,不要分别好不好的味道。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在比丘吃饭的时候,要做什么观想呢?要作药石想:为什么我要吃这个东西呢?这就是真正的药品!我如果不吃这个药品,我这身体就乾了,就会不能生存了。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什么要吃这饭呢?哦!我想要用功修道,如果我不吃饭,站也站不住了,坐也坐不稳了──睡觉可以的,但也不是一个修道的办法;所以我想要修道,就不得不吃这个东西。
比丘在吃东西的时候,都应该有这三念、五观。这是日中一食,这种好处太多了!

第六、节量食。节,就是有节制;量,就是有数量。吃东西,不要说这东西好吃,吃完了又想吃、吃完了又想吃,这就没有节量了。无论怎么样好吃的东西,我每天若吃两碗饭,我一定就吃两碗;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吃,就只吃一碗,好吃的,就吃三碗,自己就没有一个节量了。每一个行头陀行的出家人,本来吃两碗可以饱,现在我就吃一碗半,少吃一点,这叫节量食。
第七、过午不饮浆。过了午时之后,不饮这个浆。但是这是太难了!这种行力是不容易的,这个茶都算成是浆了,连茶都不可以喝的。这是饮食的五种头陀行。
迦叶尊者在佛住世的时候,他是头陀第一。头陀有十二种,已经讲了七种,还有五种,这就是属于住的问题。
第八、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译为寂静处;寂静,就是不喧闹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声音。这个地方,是在山林中,离城市很远的;这叫阿兰若,又叫阿练若,就是修道人一个最好的修道地方。在阿练若处,它是有一定的地点。
第九、树下宿。为什么要在树下住?因为修道的人,以天地为庐,以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住。树下边,既可以避雨,又很凉爽,所以在树下住;可是在每一棵树底下住,不能超过三天,只可以住两宿。为什么不可以超过三天?因为真正修道的、清高的这种比丘,他避免哪儿有缘,避免有人认识而来供养他。所以在每一个地方,住两宿就走了;就是有人认识他,想供养他,他已经走了。这是因为不求任何人的好供养,所以在树下住。
第十、露地宿。在树下,还有遮风挡雨的树叶子;在露天来住,这时候真是以天地做他一个大房子,这种生活非常自然。在露地宿,既有月明、又有星朗,所谓: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异味,略得少人知。
这月亮到了天的中间,这风吹过水面上的时候;这种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领略到这种妙处的。
第十一、冢间住。冢是坟墓,就是和死人在一起睡觉。坐在坟墓的林里面,和这一些个鬼做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坐到坟墓的旁边,正可以修无常观──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早晚迟速,都是会死的;死了之后,都会变成一个坟,在里边变成一堆白骨头。在坟墓边,坐着修道,能觉悟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就不会生出种种的贪心、种种的瞋心、种种的痴心,就不会有所执着了。
第十二、胁不着席。胁,就是胁肋。胁不着席,就是常坐不卧,言其常常是坐着的。在印度有位胁尊者,他就是一生都不躺着,都坐着。常坐不卧,也是头陀行之一;因为人躺着睡,就愈睡愈想要睡,不愿意起身用功修行。常坐不卧,他坐着睡一阵,就醒了,就很容易用功修行、参禅打坐;所以这常坐不卧,对于修行人是很有帮助的。
摩诃迦叶对十二种头陀行,他都能行持。有的人行头陀行,单行一种:或者单单穿粪扫衣,或者单单但三衣,或者单单行常乞食,或者单行次第乞食,或者就修日中一食,或者单单就修节量食,或者单单修冢间住,或者单修常坐不卧。摩诃迦叶虽然年纪很老,可是对这十二种头陀行,他都能如法修行,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