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度有缘人!你跟佛有缘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9 21:50
  • 35

    主题

    79

    帖子

    11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0:55: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度有心人

    宝石从地而生,美德从善而现,智慧从清净心而具足。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
    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方向,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发慈悲心,帮助一切生命,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三是心正

    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就会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和世界。   

    四是心明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

    认识自己,就会战胜烦恼,就会拥有自信,不再悲观委靡,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乃至于珍惜生命。

    而且,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影响别人。



    五是心定

    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
    佛经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付出的就会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人生就会圆满。

    六是心诚

    一瓣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佛相印。
    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

    不欺诈,不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于世。   



    七是心宽

    要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
    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

    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要有宽容心,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就会宽容他人,就会获得从容、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



    八是心谦

    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
    谦虚的人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

    谦虚的人善于谋求外人的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

    谦虚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

    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圣人。”

    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赎、解脱,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

    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佛度有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
    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

    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嘛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

    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个创造一切的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一种被创造的牺牲品?一种游戏的附产品?再说了,他不能将我们“创造”得同他一样,这个世界也并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观,可见他也不是万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

    作个不恰当的譬喻:好比我们溺水,他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

    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将学生“弄得” 有知识。

    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的“神仙” ,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

    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

    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更是同样如此。

    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祝福天下人人都有佛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