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空法师:改风水相貌,从心地里面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16:55: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去,我在国外讲经,有人问我:法师,你会不会看风水?会不会算命?我告诉大家,这命相风水的确是有,但是你去给人看相、算命、看风水,大概十之八、九都会上当,都会被人欺骗。
有些人身体不好,他认为是住的地方风水不好,我就告诉他,佛经里面常讲“境随心转”,心要转了,风水就转了,所以不必去改风水,没用处的。改哪里?改心。 这个心转变了,命运就改变了。
相貌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想好相貌,都不想一个很丑陋的相貌,都喜欢一个很美丽的相貌,美丽的相貌怎么修法?要美丽的心,心好,相就好了。心不好,要想相好,怎么想也想不到的。
有一些愚人去美容,相貌是修好了,是蛮好看了,但是过不了多久,毛病发作了,苦不堪言,得不偿失!所以要想改变风水相貌,从心地里面改变。







净空法师:你不肯吃亏,你是不要福报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吃亏是福」,你不肯吃亏,你是不要福报!
忍辱仙人懂得吃亏是福,完全接受,他的福报就现前,他提前成佛了。这些示现都是教导我们,那么大的难,他都若无其事的逆来顺受,我们今天遇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怎么能往生?所以修行人,吃再大的亏,上再大的当,若无其事。
总要记住佛在《金刚经》上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把它放下,心里没有痕迹,没有一丝毫的怨恨,常生欢喜心。
对于这些冤亲债主,感恩,感谢!如果我过去欠他的,该还他,欢欢喜喜;如果过去没有欠他的,不要了,他夺取之后,不要他还。
还,我还要再到世间来一次作人,接受他还,麻烦大了,不要了,你说你多自在。
这都是一些事实真相,能吃亏,什么亏都行,都欢喜。






净空法师谈忍辱△ 清净心是由戒定中来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为第三,忍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门。△ 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闻赞则喜,闻谤则怒,心中即起波浪,离四相谈何容易!应先渐修,后可顿超。修行一事没有天生的,纵有顿根的人,亦是过去世修来的。欲求大彻大悟,须以佛法慢慢熏习,每天需要念经,单单念而不解其义,收效甚微,对于经义要圆解、要深解,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举心动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人我执不易断,凡事看淡一点,即算有进步,愈淡薄愈自在,就是渐渐的放下。四相空了,说一个忍辱也是多余的。
△ 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 清净心中一丝毫不能沾染,亲爱之人要放下,冤家对头也要放下。度一切众生,冤家对头也在内;菩萨没有一个冤家,冤亲平等是大无畏精神。
△ 嗔恨为修行人之大忌,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嗔。忍辱极易生嗔,嗔心一生,忍辱的修行即被破坏。例如有人骂我,我忍耐住一时不还嘴,但心中气得不得了,这种强压制的办法并不是忍辱的真实义。佛在金刚经中所说,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段经文时,有“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嗔恨正与菩提相反。菩提,觉也、平等也、慈悲也。而嗔恨之生,由于事之不如己意,便有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违反慈悲,更不待言。
△ 忍辱是定的前方便,“能忍最胜寂灭法”,忍清净寂灭,把心安住在清净寂灭就成功了。学佛要受得了寂寞,心忍得下来是初步功夫。修定下手之处即是忍,忍之相是平等。成佛的道路魔多,魔现前不能说好与不好,如被魔降伏即当失败,如能降魔即是好境界。遭魔是必然现象,功夫愈高,魔王的力量愈大;《楞严经》五十一种阴魔,唯一的克伏办法就是平等心,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
△ 一切境界均系心识变现出来的,只要离开分别执著就会得到清凉自在,自在就成为分证佛。对无缘无故来侮辱我们的人,绝不可存报复之心,应存报恩之想;听到毁谤讽刺,恶言相向,这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大菩萨。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想作什么事而遭受人家的破坏,他是来消我们业障的,应如饮甘露;业障消除之后,到了晚年可以有顺利的处境。如今既然明白这种道理,即应掬诚接受。上等智别真妄,中等智明是非,下等智知利害,现在连知利害的人都没有。等到自己真正清凉自在,诸佛菩萨自然加被。观行固然重要,而观更重要。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观慧,其它都是盲修瞎练,人天福报。十法界依正庄严均是自己心想所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所差别。他人如对我有分别,没有影响,但是你如果觉得他对你还有分别,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同他差不了多少;外界对于你起分别是消你的业障。菩萨是在境界上学,而不是在经本上学。
△ 冤家恶人加害于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现在学菩萨,还能有报复心吗?
△ 忍辱的功德与不忍的害处,凡是学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现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他忘记了,仍旧是肝火上升,一点不让人,这实在是对于忍辱的真实利益还未参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集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烧光,岂不太可惜了吗?一个人受污辱最易生嗔恨心,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嗔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讳,有了它这一生就不能成就,因为嗔恨心与菩提心不相应。菩提含有觉、平等、慈悲义。嗔恨之生,由于事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其违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贤菩萨说:菩萨过失莫甚于嗔心,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我们平日积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顺心的事,一发脾气,把以前的功德统统烧尽,然后再从头来,岂不可惜!岂不可怕!
△ 障碍大慈悲心的是嗔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嗔恚障,纵然有人无缘无故地来侮辱我,亦应以慈悲心修大慈悲戒,作起来很难,但不是作不到;遇到逆缘应立即觉悟,不觉悟,慈悲心永远发不起来。常常觉悟,悲心即增长,嗔恚心即渐渐消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