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寓言:摩耶夫人育佛来人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0-1-16 11:21
  • 195

    主题

    706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62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2:18: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莲当顺2 于 2019-3-11 12:23 编辑

    有福德的人,会与有福德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有智慧的人,则与有智慧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文明、文化、道德、宗教等的幸福世界。有大福德的人,必定也有大智慧,能够福慧双运的人,方是人格完美的人。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我们所知道的唯一具有至高完美人格的人,便是佛陀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世尊,当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间时,早已是一生补处位的最后身菩萨,名叫护明,为了救度人间众生的疾苦,所以示同凡夫而入母胎,受人身,修行成佛。但是要成为佛的生身母亲,决非一般福薄无智的女人所能胜任。如要成为怀孕佛陀圣胎的女人,她必定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例如正德而生,肢体具足,所生之处尊贵,德行无缺,种族清净,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善事,无有邪心,身、口、意三业自然调柔,要多闻,极工巧,心无所畏、无谄曲、无诳诈、无镇恚,无嫉妒、无悭吝、能忍辱、有惭愧,薄淫、怒、疑、无有女人过失,孝顺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诸功德等。

    像这样一位几乎是十全十美的女性,究竟是谁呢?为了释迦世尊的降生人间,因缘已经有了安排。

    在中印度的一个小城邦,迦毗罗卫国,是由释迦族所建的小国家,离其国都不远处,另有一城,名叫天臂,也属释迦族的一支,城中有一位豪贵的长者,名叫善觉,他的财富之多,无法估计,当时的人,把他看做财神。他一共生了八个女儿,相师们看了这八个女儿的相貌仪容,均说当生富贵福德之子。这消息被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知道之后,便遣使者前往求婚,结果,迎娶了摩耶及婆阇波提。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是与释迦世尊历劫以来,有过大善因缘的人,她们来到人间,正是为著迎接释迦世尊的降生和抚养成人。

    因此,当释迦世尊入胎之前的当天晚上,摩耶夫人即向净饭王请示,能否让她从那天夜里开始,受持八戒,所谓八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说无意义话、不贪镇愚痴及不邪见。净饭王不但不反对,并且也受了同样的八戒。因此,经中有一首诗赞叹净饭王的道心:

    大王见了菩萨的母亲,从座起立而生恭敬的道心;

    视同母亲又像是姊妹,打心底起忘了欲想和欲行。

    护明菩萨从兜率天,下降人间之际,一切世间光明普照,大地震动,大海奔涌,诸水逆流,一切草木花卉,无不欣欣向荣,乃至人间地狱的苦恼众生,一切也蒙受了快乐。摩耶夫人则于梦中清皙地见到菩萨化作白象,骑著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胎腹。当时她的身心,均感到有无比的清凉、爽快和愉悦。根据占梦师的判断,这是将生贵子的吉兆。此子将来若不成佛,必能名闻远扬。

    摩耶夫人怀著菩萨的圣胎之时,与一般的孕妇完全不同,她自怀胎以后,从未觉到腹痛腰酸,而且没有惊恐怖畏之心,百毒不侵,众秽不染,身不疲倦,反而有大安乐,持戒清净,不起欲想,不贪异味,没有寒热饥渴的感受,经常心地开朗,喜行布施,慈悲愍念一切众生,以平等心作大利益。

    菩萨住胎之时,摩耶夫人也能显大神迹,不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凡是被鬼神所祟者,一见摩耶夫人,立即恢复正常;或有黄肿病、疯癫、癣癞、肿瘤、痈疽,以及一切疼痛,奇难杂症,只要来到摩耶夫人之前,夫人为其用手摩揉,或随取草茎、草叶、树叶相与,便可痊愈。

    释迦世尊降生人间的目的,是为救度人间的大众,所以他要和其他的凡人一样,住胎十个月,然后光临我们这个世界,用以显示,佛是由人而完成的,以说明人人均有完成佛的伟大人格和福德智慧的可能。

    未成佛时,仍被称为菩萨的释迦世尊,将要出生之前,天臂城的善觉长者,依照当时印度的习俗,派遣使者去向迦毗罗卫的净饭王要求,准许他将摩耶夫人迎回娘家生产。

    于是净饭王为摩耶夫人的回娘家产子,准备了隆重的仪仗,豪华的交通工具,庄严的宝饰,丰富的器具和衣服,派了穿戴盔甲的力士,优秀的侍女。善觉长者方面也备了几乎相等的迎接设施,一方是欢送,一方是欢迎,为两城之间带来了一次从未见过的盛况。

    善觉长者为他的女儿摩耶夫人预备的住宿游息之处,是位于迦毗罗卫及天臂城之间的一座广大优美的园林,这座园林,是天臂长者为了他的夫人蓝毗尼而建造,故名为:蓝毗尼园,因此,摩耶夫人这次是名副其实地回到了娘家。这座园林,经过园艺专家的精心设计布置,除了建筑物之外,有蓊郁扶疏的各种树木。更有来自各地而不同的草类,不同品种的花卉、果树、草木、木本,遍植园中。又有许多的香池、温泉和绿沼,彼此间连贯著悠然的清流,风光极其宜人。而这一切,正是为著释迦世尊的降生,所作的自然安排。

    摩耶夫人到达蓝毗尼园的那天,以中国历法的推算,是在四月初八日。夫人从宝饰庄严座车上走下之后,即由随侍而来以及迎接她的彩女们,焚香薰衣,香水净路,音乐围绕。摩耶夫人,徐步安详,处处观看,欣赏美景,从此一林到那一树,几乎在她游遍了蓝毗尼园的全景之时,发现其中一树,特别的醒目:此树枝干,上下均匀,枝条下垂,遍布四围,树叶最奇,半绿半青,翠紫相辉,如孔雀的颈项,其枝叶柔软,如天鹅绒,加上此树所开的花,色泽柔和,芳香扑鼻,以致使得见者欢喜、闻者欢喜。此树名为波罗叉,意译为无忧树。摩耶夫人缓步走到此树的下面,很自然地举起右手,攀在一枝垂曲的树枝上。这个伸手攀树的动作,在佛教史上极其重要,对于释迦世尊降生人间的因缘,也极关重要,故有诸天玉女,来到摩耶夫人之前,合掌恭敬,同声合唱:

    夫人今当生贵子,能断生与死之根;

    他是天上人间师,决定没有伦比者;

    他是诸天之圣胎,能拔一切众生苦;

    夫人呀,辛苦了,我们大家来扶持你吧!

    菩萨入胎,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肋而入,现在出胎,也是由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所以初出胎时,即能安详起立,身上不沾任何污秽之物。当时天乐鸣空,百花怒放,万兽欢腾,众鸟和唱。菩萨初生,即能自由自在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走过之后,目观四方,高声说偈:

    世间之中,我为最胜;我从今日,生分已尽。

    我于世间,最为殊胜;我断生死,是最后边。

    从佛传中的记载看,有许多是属于宗教信仰及宗教经验的事,比如右肋降生之说,违于常情常理;初生下来,即能自行四、七二十八步,以及天女扶持,帝释天为其接生,八大龙王为其吐出温水沐浴等事迹。以信仰的立场,无一不可接受;以普通读者的立场,你也不妨将之视为传说好了。因为照佛经的记载看,为了释尊降世后所发生的种种异相异状,动员了全国的神异相师、术士,来推算和辩论,可知这本来就不是发生于常人常识中的事。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第八千次娑婆示现即为一切众生演说成佛之妙法!

    请看《大乘妙法莲华经》经文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解 义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开佛知见」这一个「开」字,石破天惊,佛并没有讲「欲令众生得佛知见」。为什么讲「开」不讲「得」啊?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啊!这个佛迷失在我们的妄想颠倒中,佛帮助打开你的佛知佛见,你就是佛,你悟不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开」了以后,我往里一看,是不是当下现前了?叫「示」。非「开」而不能「示」。「示」是表信用,表真实。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悟,这就带有修证之义。当一「开」,看到全体是我的时候,他必然来回光返照自己,否定自己过去的知见,这就叫「悟」。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佛知见,是无功用道,自然成佛。

           开、示、悟、入,看上去是四步,对于大根机者来讲,可以成就于一时——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明心见性的菩萨四十二位法身,或者讲六十个圣位,其实每一分每一位它都有无量的等级。但是你可不要害怕,无量的等级按圆顿大法来修,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叫「一步登天」。你从这个「开」起,可以证到初果罗汉,一直往上,乃至可以证到等觉位;当然像龙女那样的大成就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这是整部《法华经》画龙点睛之处。「诸佛世尊」出世只为一件事,就是讲《妙法莲华经》,与后面讲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相一致;与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十个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一脉相承。

          一大事因缘:「一」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讲一个心,就是讲三个如来藏。「大」即甚深无量,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东南西北上下无量无边;森罗万相千变万化。「事」就是以「一」和「大」这个法来教化众生。「诸佛」就为这个「事」。佛为「能教化」,众生为「所教化」,叫「因缘」。这句话是不是讲得斩钉截铁,一点点都不拖泥带水?他讲「唯以一大事」,没有讲「亦以」,除此以外没有其它事,明白吗?
          
          请看经文: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解义:
          拖泥带水讲了七方便,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是迫于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一开始就讲这个「如是我闻」的话,没有一个人相信,国家法律还要制裁,你怎么讲这个法呀?连泥巴瓦块、树木华草、牛马猪羊都是佛,那我们谁还愿意做牛做马呀?所以佛讲了四十一年经,从《华严经》到《阿含经》到《金刚经》都是良苦用心,方便引导。
          诸佛如来都是来教菩萨法的。这个菩萨法是唯一的大乘法,《法华经》讲是「唯此一事实」,是圆教一乘,没有第二乘。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这是讲佛良苦用心。虽然讲了那么多法,都是为了要引导到这「一大事因缘」。「常是时时、事事、处处。佛讲无量法的时候,心里是「常」,说的是「便」。所以佛讲《法华经·信解品第四》时把自己过去讲的法判为「戏论之粪」。为什么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都是在执著「戏论法」。请诸位敞开心量,千万不要打妄想,不要以门户之见来看待如来藏正法。佛的教导:依法不依人!

          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一佛乘」就是「成佛的法华」。无有余乘,若二若三:没有其它什么乘,没有第二部经,没有第三部经,何况无量百千万的经呐?!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诸佛讲无量法,也都是为唯一的《法华经》做引子,作方便引导。听闻《法华经》的众生皆能从《法华经》证得「一切种智」。「种智」是种种差别,种种万法皆由一念而现,这叫「见性」。一切菩萨都是从听闻《法华经》而真正明心见性,这是「一切种智」。
    摘自印广门清法师《大乘妙法莲花经讲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