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学《心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3:41: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灵鹫山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按藏传佛教以科判解释佛经的方法,可将《心经》分成三大科判:

    全文分三:一、缘起;二、抉择经义;三、随喜赞叹。

    甲一(缘起)可分为二:一、宣说六种圆满;二、此经之因缘。

    乙一、(宣说六种圆满):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所有佛经的开头,都是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即:我是这样听到的。这是佛入灭前,在回答阿难的问题时立下的规矩:在将佛的开示结集成文字经典的时候,必须加上这句话。其目的,是为了提醒结集者,必须以客观的立场来记录经典,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擅自改动,同时也是为了让后人生信。

    其中的“如是”,表示法圆满。即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场,加持观世音菩萨宣说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内容,本经所述的从“五蕴皆空”一直到结尾“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之间的所有内容,全部是佛的语言,佛陀怎样宣说,我就如理如实、完整无缺地记录,既没有增也没有减。

    “我”并不是指释迦牟尼佛,也不是指当时的阿难或目犍连尊者,而是指结集者金刚手菩萨。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转了第二次无相法轮,后来由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十万菩萨结集成经文。其中的《般若经》,主要是由金刚手菩萨结集的。就像世间人作会议纪要时,会写明:我参会时听到的情况是如何如何,然后是与会人员的签字确认等等一样,“如是我闻”是结集者金刚手菩萨所说的话。

    “闻”有两种解释。有些论师认为:“闻”的意思,是只听到而没有懂到,因为佛所宣说的空性境界相当深奥,因此金刚手菩萨很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原原本本地从词句上听到了佛所说的法,但内容我还没有懂到。但觉囊派的达那塔却认为这种解释不合理,因为听到时,不一定完全没有懂到内容,也可能懂了一部分,所以不能通过一个字说完全没有听懂内容。

    有的论师认为,信心圆满也可包括在“我闻”当中。按大乘论典的解释方法,只有直接听闻的内容,才包括在“我闻”中,“我闻”指的就是“原原本本直接听闻”;但按小乘的说法来讲,“我闻”不一定是直接在佛前听闻,以前阿难也讲过,他结集的八万四千法门中,有六万四千法门是在佛陀前亲自听闻的,另外的二万法门是在其他菩萨面前听闻的,所以,间接听闻也包括在“我闻”中。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一时”即“在一个时候”。为什么没有说一个准确的时间呢?因为佛陀的神变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有时显现为是在夏天说法,有时显现为是在冬天说法,之所以在不同史书中,关于佛陀涅槃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原因也是这样。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广般若》还没有传讲的时候,佛陀已经转了《心经》这个法门,所以说“一时”而没有一个确切时间。

    如果是一个凡夫,则可以说我某年某月某日的几点几分几秒在什么经堂里开始宣说什么法,可以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但这里却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因缘成熟之时。

    薄伽梵:即梵文中的“班嘎万纳”,有些佛经中称佛为“世尊”,而有的经中称为“薄伽梵”,“薄伽梵”用的比较多,其意思也就是“出有坏”。

    出:超离了轮回和涅槃的边;有:具有六波罗蜜多的功德,坏:毁坏四魔(摧伏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只有佛陀,才圆满具足了出有坏的功德。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

    王舍城是当时摩揭罗国的首都,为印度第一大城。从王舍城到那烂陀寺大概有十八公里。佛陀在王舍城住的时间较长,当时阿难、伽叶、目犍连等都是在王舍城皈依佛陀的。

    鹫峰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鹫山。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因灵鹫山上有一个老鹰形状的大石(从一些照片上也可看出老鹰形状的山形),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山上有很多鹫鹰,所以此山被叫做灵鹫山。灵鹫山是佛陀二转法轮的主要道场之一。

    在普通人面前,佛陀在灵鹫山宣讲了《妙法莲花经》、《涅槃经》等很多经典,但在一些不共的菩萨面前,佛陀早已在清净光明境界中讲过这些法门,故而认为,所谓的灵鹫山,是指佛的唯一行境——法界,灵鹫即法性光明,所以灵鹫山的称呼,是法界智慧的象征。

    以前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仓央嘉措到灵鹫山时,看到满山都是《般若经》,所以不敢上山。当年(1990年)法王如意宝到灵鹫山时曾说:当时仓央嘉措不敢上山,但这次我们还是要上去的。我们一行人跟随法王如意宝,在山上朝拜了佛陀当时转法轮的说法台、目犍连洞、迦叶洞,以及山顶上的世界和平塔等等。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当时听法的眷属听众,有作为小乘僧众的“大比丘众”,与作为大乘僧众的“菩萨摩诃萨”。

    有些论师认为,此处所说的“大比丘”,不是指一般的比丘,而是指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的胜义比丘;“大菩萨”是指获得了真谛的菩萨,其他的凡夫菩萨——仅仅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与一些受持一般比丘戒的比丘等,都不是佛真正所化的眷属。

    “俱”,也即一起具足。(汉文有些《心经》版本中说是七万七千个菩萨具足,但这些在梵文中究竟有没有,不是很清楚。)这么多比丘菩萨一起具足的目的,就是为了面见佛陀、获得佛果、利益众生等等。

    比如,为什么在座有这么多的道友聚集在一起呢?目的也是为了断除烦恼、获得证悟,而获得证悟也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得到人天福报或小乘的涅槃,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无论当时佛陀眷属的聚集,还是现在不管在什么地方的佛教团体的聚集,他们讲闻修习佛法,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益众生。

    在以上属于缘起的经文当中,包含了六种圆满:“如是”为法圆满;“我闻”为结集者圆满;“一时”是时间圆满;“薄伽梵”是本师圆满;“住王舍城鹫峰山中”,是处所圆满;“与大比丘众及菩萨摩诃萨俱”,是眷属圆满。

    有些论师认为,其中眷属还可分为两种:大菩萨是佛陀的直接所化众生,是特殊眷属,因为般若是直接讲给大菩萨们听的;而阿罗汉们则是一般的眷属,所以加起来一共是七种圆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五种圆满:法圆满、时间圆满、本师圆满、处所圆满、眷属圆满。

    一般来讲,大多数经典都包含了上述六种圆满(或五种圆满),因为在有些经典或论典中,结集者不一定非常明显,但基本都不离其他的五种圆满。我们在讲密宗的《大幻化网》或一些密宗续部时,也经常不离这五种圆满。这就像世间开会作会议纪要时,也要标明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记录人、会议内容等几种要素一样。

    译师贝若扎那在他的《心经》讲义中,就没有按显宗的讲法来讲,而是像我们平时讲《大幻化网续部》时,按内眷属、外眷属、密眷属;外本师、内本师、密本师等来划分的,五种圆满都分为内、外、密三个层次。

    虽然藏传佛教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解释《心经》时,有的按大圆满的方式来解释,有的按大手印的方式来解释,但这次我们解释本经,却最高只能达到大中观的见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147

    帖子

    12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87
    沙发
    发表于 2015-2-16 06:49:52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