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悲心陀罗尼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3: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今正是时宜应速说。如来随喜诸佛亦然。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06:37:35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学习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当我读到:“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在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0-5 17:37
  • 34

    主题

    194

    帖子

    90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93
    15#
    发表于 2018-12-25 21:53:03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感恩分享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08:57:27 | 只看该作者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3:02:07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五: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卷六: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0:06:28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四: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大悲心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0:15:23 | 只看该作者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五卷  宣化上人著述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三摩提,即等持之意,平等受持慧力定力。有慧力便能解结,有定力便不会结缚。有了定慧便能灭尽诸幻法,返本还源,证入圆通,得住首楞严三昧大定,那就在一弹指的时间便能超过无学,证四果阿罗汉。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阿毗达磨,译作无比法。是一种从根解结,最高没可能比得上的法门,是十方薄伽梵,十方三世诸佛,一同依照这条妙修行路,而得到证入无余大涅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15:48:12 | 只看该作者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18-2-3 13:56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1:23:18 | 只看该作者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18-5-25 09:25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 ...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92

    帖子

    224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248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0:22:51 | 只看该作者
           耳根圆通章: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
    大方便品第六十九(节选):

      须菩提言:“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略摄般若波罗蜜。世尊,是略摄般若波罗蜜中,初发意菩萨摩诃萨应学,乃至十地菩萨摩诃萨亦应学。是菩萨摩诃萨学是略摄般若波罗蜜,则知一切法略广相。世尊,是门利根菩萨摩诃萨所入。”
      
        佛言:“钝根菩萨亦可入是门,中根菩萨、散心菩萨亦可入是门,是门无碍。若菩萨摩诃萨一心学者皆入是门,懈怠、少精进、妄忆念、乱心者所不能入,精进、不懈怠、正忆念、摄心者能入,欲住阿毗跋致地、欲逮一切种智者能入。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节选):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