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毁谤佛教、佛经、僧人的严重后果(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7765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20: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毁谤佛教、佛经、僧人的严重后果(宣化上人)
    2017-06-19 宣化上人开示全集



    毁谤三宝的人堕落地狱,在地狱里,经过二亿年那么长的时间受罪,然后才去投生。


    宣化上人开示


    怎么叫毁谤三宝呢?我们信佛的人,切记不要犯这种的罪过──就是专门说三宝的过错,说佛教不好,说佛法不好,说僧人不好。菩萨戒有一条戒说:“不说四众过戒。”


    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过菩萨戒的人,对于比丘有什么罪过,不要讲;比丘尼作什么错事,也不要讲;优婆塞有什么过错,也不要讲;优婆夷有什么过错,也不要讲,这叫不说四众过。


    你不说可是不说,就是有其他人说四众过,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着讲,就像是没听见似的。为什么?你如果又去跟着说,也就犯了毁谤三宝的罪,也就犯了说四众过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闭上,缄口不言。


    再者,我们凡夫的见解,有的时候会错误的,圣人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谓初地的菩萨,就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就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罗汉的境界。


    在还没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时候,不要生出一种毁谤三宝的心,不要说四众过。他明明就是有过,也不要讲他,为什么?你知道他有过,你自己往好的做,这就对了。不要好像照像机,尽给人家照像,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也没有照一照。


    讲到这儿,我想到中国梁武帝时,有一位志公禅师,他天天要吃两只鸽子。厨子想这鸽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只鸽子的翅膀吃。


    志公禅师吃完了这两只鸽子,就说:“你为什么偷我的鸽子吃?”他说:“没有啊!”“没有?你看一看!”


    志公禅师把口一张,从口里吐出两只鸽子,一只就飞了,另外一只没有翅膀。“如果你没有吃,这只翅膀怎么会没有呢?”


    一样吃鸽子,志公禅师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鸽子吃到肚子里头,又可以变成活的吐出来;而这个厨子就没有这种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禅师这种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济公禅师,那时候他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这和尚怎么样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烧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个醉和尚。


    实际上他醉了,可是他却到处去教化众生。有一次造佛像,这佛像要铺金,他告诉方丈和尚:“这佛像我来铺,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铺金。”方丈和尚说好。


    可是等着他也不铺,后来当家和尚就说:“你要铺这佛像的金,这么久了,你也不铺。”他说:“好,我就来铺。”这天晚间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觉了,就跑到那佛像前,从口里就吐金,往佛像铺。


    正在吐着,佛像各部份都铺得差不多,只有头顶上还有个地方没有铺时,当家和尚听见他在里边,口里往佛像吐痰的声音,就进来了,说:“你怎么这个样子,你口里黏痰怎么往佛像吐呢?”他就说:“我不吐了。”就走了。


    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铺好了,就剩头上还有一点没有铺好,所以又找另外铺金的匠人来铺,但是所铺的金,就没有他吐的金子那么好,所以罗汉的境界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对四众的过,不要讲。你要是讲到普通人,还没有什么关系。讲到证果的圣人,那就会有罪过了;有罪过会怎么样呢?这是会堕地狱的。


    为什么有人要毁谤三宝呢?因为他没有信心。


    什么原因他没有信心呢?这种情形,有的时候是他和同一班恶的朋友,就是不明白佛法的恶人;这不明白佛法的恶人,就会毁谤三宝──那么这个人因为和恶人做朋友,随着也养成这种习气,就破坏三宝,毁谤三宝。


    又如果这个人谄曲、愚痴,也会毁谤三宝的。什么叫谄曲呢?谄曲是一种流虚,现在一般叫“拍马”,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欢喜,就尽对你说好话,这叫“谄曲”。他的心不直,是弯曲的。


    为什么这个人要谄曲呢?因为他虽然愚痴,却以为他是聪明的,怀着一种聪明慢。聪明慢就是增上慢,也就是像《法华经》里的五千退席。


    增上慢的人怀着一种聪明慢,是有点聪明,但是看不起人,看谁都不如他自己。因为他怀着一种聪明的我慢,所以就毁谤正法,不相信正法,把众生的法眼都给挑去了。


    什么叫挑去呢?众生本来是有择法眼的,但他用刀把眼睛挖出,令他们没有择法眼了。因为他令众生没有择法眼,这个人将来他是应该肢体废缺,或者没有手,或者没有脚(没有脚就是瘫子、瘸子,不会走路),结舌不言,虽然有舌头,但是不会说话,是哑巴。


    为什么他是哑巴呢?这一点要注意!哑巴的人都是毁谤三宝来的。


    毁谤三宝的人堕落地狱,在地狱里,经过二亿年那么长的时间受罪,然后才去投生,投生去做什么呢?做马、牛、羊、鸡、犬等畜生,做二亿年那么长的时间,然后再做人。


    做人时,他就六根不全,或者没有眼睛,是盲人;或者没有耳朵,是聋子,听不见声音;或者哑巴,有舌头不会讲话,这也等于没有舌头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打妄语,不要讲人的是非。不管别人对我们怎么样,都不要讲人家的对或不对;你讲人的是非,将来就入拔舌地狱。在这个地狱,罪人的舌头被拔出来,受好像用犁耙在舌头上耕地那样的痛苦。


    总而言之,六根不具足,相貌也丑陋,这都是在过去生中毁谤三宝,所以受这种苦,而且是苦毒无量,死了还要堕无间地狱,这是毁谤三宝的果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沙发
    发表于 2017-6-20 06:5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楞严经》被称为[降魔杵,照妖镜,试金石],你这个人怎么样,你这个法对不对,用《楞严经》,一对照就知道,你有没有讲清一心三藏这个道理,讲解一心三藏叫人几句话当下开悟,所以这个无上,这个甚深,与前面首楞严与大佛顶对应起来观照。[微妙法]与《法华经》对照起来观照,《妙法莲华经》,妙在哪里,就是妙在一朵妙莲华,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是一朵妙莲花,莲花二字说尽了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我们在开课的第二天就,从三种角度来理解这个莲花,是不是啊,讲尽了宇宙万法,诸佛菩萨身坐莲花座,脚踩莲花台是不是,莲花在十法界并不是最好看的花,玫瑰花,牡丹花,都比它好看,桂花比它香,所以为什么不叫它,妙法桂花经, 佛讲的很清楚,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是盲修瞎练,《楞严经》第一卷,是不是讲的刻骨铭心啊,我们要明白啊,所以第一句。 【无上甚深微妙法】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板凳
    发表于 2017-6-20 06:5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无上甚深微妙法】 [无上]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里不是讲第一,不是讲最高,不是讲世界冠军,而是讲一个本体,十法界一切万法,一个念,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无上亦无下,无外亦无内,更无前后左右,没有空,没有有,什么都不能执着,什么都是,叫无上,这是成就我们的无分别心。一样的道理,无上一定就没有下,佛法里不可以打折扣,你想想看,如果有上的话,他一定就有下,是不是,再一个无上的话,什么是上,什么是下,我们认为是上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是下,是不是,我们站在这个地球上,如果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照相的话,正好我们的脚后跟跟美国人的脚后跟,脚后跟对脚后跟,是不是,哪有上下啊,即使在世间法里,我们也要开通智慧,用智慧来观照。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地板
    发表于 2017-6-20 06:5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听经闻法的妙用—— 音频机放在枕边,整晚听师父法音宣流,能让我们的假人(第六识)明理妙用;能让真人(第七识)暗渡陈仓,渡六种意识心,过生死之海;能让我们身上的附体和冤亲债主闻法解脱;能让虚空法界的无量灵类生命“闻即往生”,还有一个更大的妙用,就是让自己念念在道。 凡人难免有习气,稍不留神,就被习气卷走,障碍自己,污染法界。最好是有点时间就听经,让自己念念在道,无暇他顾,尤其是初学,定力不深时。 作为如来使,我们没有别的事可做,除了学法就是弘法,但不是在家里听经就叫学法,在寺院讲经就叫弘法。在家陪读,照顾病老,乃至上街买菜、工作应酬,无不是历事炼心的道场。初学时还需要观照,观照多了久了习惯了,即使不观照,也在观照之中,观不观都是那个东西。如是念念在道,变凡夫的习气为佛菩萨的习气,尘缘法缘,真妄一如,和光同尘,一无分别,活在一真法界。即使心系众生,也是随缘而为,佛度有缘人,对家人也不执着,真正是随缘自在,自在随缘,“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恩师说: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需要老师,时时事事处处自己的心就是最好的老师。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5#
    发表于 2017-6-20 06:58: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这是根本,佛言:“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第一义缔,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明白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如何能不生起同体大悲心?故菩萨发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菩萨明白,所有人,都是一个人;所有事,所有物,都共一个本体,从而发大菩提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界尽,方证菩提”。能如此发心,是名“真佛子”,能如是发心,名为“真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6#
    发表于 2017-6-20 06:59: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3)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体它无相无不相,所以我们很难用有形有相的任何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讲它非空非有,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本具无量的性具功德,也就是说,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就在我们心里,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们心里。当它遇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7-6-20 06:5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4)一定的因缘具足这个条件下,就会随缘变现为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这个世间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心,法外无心,心外也无法。  所以真心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真心什么也是。比如,我们能吃饭能走路,能干活的能睡觉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真心本具的妙用。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真心而独立存在。  本体和妙用不能分开,它是一体两面,要把它圆融为一个本体。讲非空非有,是讲我们真心本体的特征,讲即空即有是讲本体的妙用。体用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如果你只讲即空即有,不讲非空非有。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7-6-20 06:59: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5)就掉在藏教菩萨的有形有相啦。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啦;如果你只讲非空非有,不讲即空即有。就掉在禅宗的无形无相啦。而且禅宗菩萨所见到的空性,仅仅停留在空如来藏这个位置。佛门把它叫作菩提邪法。之所以把它叫做菩提邪是因为它不究竟不圆满不彻底。见真重增一重尘。  楞严经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带妄显的那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现的是禅宗的舍有归空的那个空性,显得是别叫的次第空性。还不是真正的真。  因为还有个能显真能显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真真如性。非空非有非中,当下即空即有即中,现空现有显现中。空藏当下就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6-20 06:59: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6)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空是对有讲的,有是对空讲的。三个藏当下就是一个东西。  你的如,我的如,泥巴的如,天人鬼畜的如,诸佛菩萨的如,臭狗屎的如,统统都是同一个如。这叫百界一如,万法一念。阿只有一个,弥陀有无量个,无量的弥陀都是一个个体。无量的个体弥陀都是一个本体。  法华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换句话说。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那几个不是那几个。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真心本来面目,非一非多。非佛非众生,即一即多,即佛即众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6-20 07:00: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7)所谓的无量万法,所谓的佛,所谓的众生,所谓的是非好坏长短,,等等都是随心应量。都是性具功德的随缘妙用。如同世间人所讲,人心不同,各有所面是一个道理。尽管现的相千差万别,但无量的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楞严经讲四科七大讲的好,“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我们就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无量十方。在时间空间里无量的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得变现。佛出世间就是告我们这个道理。你果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了生脱死,当下就成就啦,当下最低都是圆教初住。上不封顶。而且从凡夫到分真即佛,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当下成就。为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