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非凡(_y30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1#
发表于 2016-9-21 23:1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梅津于是暗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梅津被禅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大师!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诚拙禅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者才应该感谢!”这绝对不是摆架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2#
发表于 2016-9-21 23:1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3#
发表于 2016-9-21 23:14: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北朝的僧稠大师,有一天,齐国的文宣帝特地来拜访他,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迎接,弟子们就对他说:“今天来的是皇帝,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僧稠大师仍然坐着,连动都不动一下,齐文宣帝并不因此而责怪僧稠大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4#
发表于 2016-9-21 23:1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泰国,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出家披上袈裟,虽是国王将相,也要对你顶礼致敬;同样的,假如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从僧稠大师不迎接帝王的事迹,及佛教国家信徒恭敬三宝的行为看来,我们在家学佛的居士,也就不必要求出家人对我们的礼敬了! 化缘,是大德度化的殊胜方便。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5#
发表于 2016-9-21 23:1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过中国僧人特殊化,一般不出寺院化缘。佛陀和一些高僧大德为了让众生积累资粮,有时候也会采取各种方便。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6#
发表于 2016-9-21 23:19: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梁武帝曾问志公禅师:“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志公说:“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在《百业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位施主供养世尊甘美的食物,一个婆罗门童子看到后,飞快地跑到佛陀面前祈求:“把它给我吧!”佛陀对他说:“你说一句‘我不要’,我就给你。”婆罗门童子迫不及待地说了后,佛陀就慈悲地将食物给他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7#
发表于 2016-9-21 23:20: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事后,诸比丘问佛:“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食物,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佛说:“此婆罗门童子的贪心很重,在过去的百千世中,无论他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今天他说了一句‘我不要’,以此善根,将来他会在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 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8#
发表于 2016-9-21 23:2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 在经典中记录有阿难的总持因缘:“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佛陀慈悲开示:“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9#
发表于 2016-9-21 23:2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又要耽误功课,于是不禁落下泪来。恰逢一长者经过,见此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如是回答。长者听后,决定以后每天做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用功。”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60#
发表于 2016-9-21 23:2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所以,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悭吝、贪爱,这是烦恼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想断烦恼,从什么地方?从根断,这个手法才高明,枝枝叶叶断,断不了的,要从根本断。用什么方法?用布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