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人初学,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请高人赐教(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79

帖子

86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8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6: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常感恩如来使、南京当真、法华当开等师兄们的赐教。
一、善导大师怎么解释阿弥陀佛经?
1、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阿弥陀佛经》的关键字句意思?
  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
  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
  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
  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祐,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所以“专”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
2有讲记讲:一心不乱”人根本做不到,只有机器人才可以做到。懂一心三藏才叫善,不懂一心三藏念佛不能往生。信解如来藏比念佛成就快。
二、金刚经、无量寿经是小法?
1、《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代表经典。六祖就是只听别人读金刚经就开悟的。 《金刚经》中佛言:一切佛法皆从此出”。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一切佛法皆从此出、发最上乘者说的《金刚经》是小法吗?
“与法不说断灭相。”金刚经有执空昧相吗?
《无量寿经》是教导往生的经典,弥勒菩萨未来也要宣讲的,是不了义大乘经典?
2、有讲记讲:“所以佛没有办法讲了许许多多的小法,什么《金刚经》、《无量寿经》等,金刚经执空昧相。
三、一念信解如来藏,天大的罪过给你一笔勾销?
楞严经原文: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
1、宣化上人解释:佛告阿难:诸佛如来,不说虚妄之语。若是有人,纵使犯了杀、盗、淫、妄四根本大罪,又犯大乘菩萨十恶重罪,瞬息之间,堕落此方和他方的阿鼻地狱,再辗转经历十方世界所有的无间地狱。若在将要堕落的时候,能够一念回光返照,顿悟圆通,又能将此法门,于末劫中,传示末学修道人,使他们亦能开悟,续佛慧命。则这人的深重罪业,就会应念消灭,将招感地狱苦报之因,化成为安乐国土。
所以这句话是讲:将楞严经法门(楞严经有很多法门: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二见剖妄、楞严咒、道场建设道场修正、四种清净明诲、六十圣位、反闻自性、五十种阴魔等)开示给未学使他们亦能开悟才能免罪。并非一念信解如来藏,天大的罪过给你一笔勾销。
2、有讲记讲:一念信解如来藏,天大的罪过给你一笔勾销。
四、第七识是不是真我
1、           佛最后的遗嘱,教导弟子要依四念处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心经:诸法空相。如果诸法有我,万物自己能随心所欲,自己能做主吗?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灭,诸法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没有自性,诸法无我。
第七识也是妄心。
2、有讲记讲:第七识就是真我。
五、怎么解释阿弥陀佛经: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阿弥陀佛经: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1、宣化上人解释:食时:正食之时,即日午时也。三世诸佛之法,过中一发,已不得食。阿弥陀经曰:“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沙弥十戒仪则经曰:“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日出至午前可许受斋食。”
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常常在清早的时候,各人都把他们的衣襟装了许多很好的华,拿出去供养各方世界的许多佛,所供养的佛有十万亿的多。他们清早去的,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来了。用过饭即去经行;经行即是走,饭後散步之意。
2有讲记讲:【即已食时,还到本国】就跟吃饭一样,尝到了甜的巧克力你就是甜嘴巴,尝到了阿弥陀佛的味你就是阿弥陀佛,是不是【即已食时还到本国】?所以《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可是我们现在变成:已发愿者,经过五十年念佛,大家送往生,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十八年拜,经过大家助念,当往生;当发愿者,怎么样怎么样,再当当当往生;现在是不是形成这种气氛?这种气氛是不是《阿弥陀经》的原汁原味啊?不是的。所以我们要坚信听经闻法,听闻『一心三藏』这个大法而明心见性的人,当下不用离开讲堂、不用离开桌椅板凳,就当下了生死、就成分真即佛。这个法重要啊。
六、怎么解释反闻自性?
1、宣化上人解释: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2、           有讲记讲:我现在讲12345,大家是不是想,哦,12345,后面肯定是67890,这叫往外闻。怎么叫反闻呢?比如我在讲12345之前,12345在不在这里?在。一定在我的心里,如果心里不想12345,嘴里能不能讲出来?不能。在心里,它有没有什么任何形相啊?没有。有了任何形相,就已经变成了意识心,变成了法尘。虽然没有任何形相,它在不在?在,这就叫真心,叫自性。这是反闻闻自性。
七、有人说你怎么判定我们不是阿罗汉?
1、           四十二章经:阿罗汉会飞行变化,住动天地,旷劫寿命。
请问:如果你自己已经成阿罗汉了,就具备:会飞行变化,住动天地,旷劫寿命。你具有这些功德吗?
2、           有讲记说:赞叹此佛经一句就比太空级大师的功德还高,肯定比成阿罗汉还高。
八、神通可否示现?
1、宣化上人:何谓神通?所谓「妙用难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
菩萨有了神通之后,是不是不应该显现神通?不是的。如果菩萨有神通,而不示现神通,那么,有神通又有什么用呢?
菩萨有神通,可以显神通,为什么人不可以显神通?这种谬论,简直不可理喻。批评者别有用心,欲使佛教正法不存在,以及使得出类拔萃的佛教徒不存在。
现在有些无智慧的佛教徒,到处宣传,在末法时代,不应该显神通,也不可能有神通。为什么要这样的宣传?因为他愚痴,不肯用功修行,嫉妒心在作崇。他自己没有神通,便认为旁人也不会有神通。他不但没有神通,就是有神通的人,他也见不到。为什么?因为有神通的人,知道他有邪知邪见,所以他见到有神通的人也不认识,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菩萨遇到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徒,在必须时,才肯显神通,令其增信心,努力修道,得到解脱。
2、有讲记讲:在末法时代,修行人不可以有神通,鬼都有六种神通。
九、世界上真有无修无证即修即证的大法?
1、《楞严经卷十》【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宣化上人解释:佛陀说诸佛妙心,涅盘实相可以顿悟;而事修上,还是渐次除灭无始无明及烦恼习气。
楞严经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
宣化上人解释:佛告阿难,你现在已得初果须陀洹,即入流,入圣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六尘流。金刚经说得很清楚,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亦已灭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众生世界,见道位中我执分别之惑,即已断了见惑八十八使。但思惑八十一品还未断,故还未能逆分段生死之流。所以还未知道六根里,多生多劫,无始以来所积下来的虚妄习气,即我执俱生之思惑。这种积习不容易除,是要经过亲修,才能断得。何况此中还有分别法执,俱生法执和尘沙无明,生住异灭,分别头数呢!生住异灭即四相无明:在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中之业相、见相、境界相,及六粗相中之智相、相续相为住相。以执取相,计名字相为异相。以起业相,业系苦相为灭相。在这四相无明中,分别起来还各有四相,所以头绪纷繁,数量是无穷无尽的。
楞严经开示了很多道理: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二见剖妄、四科七大、如来藏、楞严咒、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反闻自性、六十圣位、七趣、五十种阴魔等。一心三藏只是楞严经一个知识点。明白只是理悟,不代表证到。释迦摩尼是古佛再来也修了六年才证到,何况其他人?
当年有人问阿底峡尊者:有没有不修就成的法。尊者笑笑:不修就成的法?我也想要啊。
如果真的有无修无证即修即正的大法,就麻烦给大家飞行变化证明出来,(或者不用神通用其他方式证明出来自己已经成就了让大家相信就行),否则怎么可能有这好事?
2、有讲记讲:我教徒儿们自悟自证。圆顿大法可以无修无证即修即证。

十、无漏法是戒定慧。
1楞严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由此可知:无漏法,就是修戒定慧。
虚云老和尚: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目(见性了),亦不为难。但要得到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张,能够解脱自在,造次颠沛都能如是,那就非年久月深、无明烦恼断尽、习气毛病扫清不可。 由事上磨练,确实证悟,此则为难也。又断无明烦恼,除习气毛病,莫若严持戒律;戒律清净,无明烦恼习气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纵修习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楞严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圆瑛法师解释:一敬礼尊法也。以此耳根一门,修证定体;即前佛说,三如来藏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所证定用,乃属无漏无为,不思议之事用也。此正如来,真如法身,全体大用也;故顶礼求加。
藕易大师解释:如来藏者。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无漏不思议者。究竟圆证之智果也。理名法宝。智名佛僧。即是一体三宝义也。真实心如是。言真实心要不过如是也。
所以,此句并非说如来藏大法是无漏法。

2、有讲记讲:无漏法就是如来藏大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79

帖子

86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86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4: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