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佛协会长学城法师:法华经中王,人法俱殊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1#
发表于 2016-10-5 23:3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妙法莲华经》里佛说谁能在娑婆国土广说此经,自发誓言!我当入涅槃,将此经咐嘱有在,能度一切众生,莫令断绝。佛将此经托付后世,如若真佛子,我们就要勇于承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真报佛恩!《楞严经》又名《妙法莲花王》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2#
发表于 2016-10-5 23:3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佛协会长学城法师:法华经中王,人法俱殊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3#
发表于 2016-10-5 23:4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之佛法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4#
发表于 2016-10-5 23:4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中王 人法俱殊胜  ——读《法华经·法师品》有感  本门迹门同契法理 究竟方便共成佛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5#
发表于 2016-10-5 23:4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皆谓法华为经中之王,但一直对此说法不甚明了,近日初读法华,方茅塞顿开。特别是读到其中的《法师品》对于《法华经》本身的殊胜和受持读诵者所得利益的殊胜有了真实的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6#
发表于 2016-10-5 23:4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圣严法师的说法,整部《法华经》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即本门和迹门,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而所谓本迹之分是就其权实之义而做出的。所谓本门就如同人的身体、印玺的本身,是佛陀直接开现诸法的实相、修行的道路、如来的功德等,更多是通过种种菩萨的本生行愿,直接的说明《法华经》的殊胜、一佛乘的究竟实相、如来久远成佛、嘱累传法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7#
发表于 2016-10-5 23:4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圣严法师的说法,整部《法华经》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即本门和迹门,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而所谓本迹之分是就其权实之义而做出的。所谓本门就如同人的身体、印玺的本身,是佛陀直接开现诸法的实相、修行的道路、如来的功德等,更多是通过种种菩萨的本生行愿,直接的说明《法华经》的殊胜、一佛乘的究竟实相、如来久远成佛、嘱累传法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8#
发表于 2016-10-5 23:4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门和迹门的关系就如同说理与比喻的关系,当我们还不明白或听不懂佛法义理的时候,佛陀便会用比喻、举例等种种权巧的方式来让众生明白。而当众生找到趣入佛法之门后,佛陀就会直接了当地讲义理、明实相,这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明白佛陀前面苦口婆心、种种善巧方便的意趣所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9#
发表于 2016-10-5 23:4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圣严法师的分法,《法师品》就其在经中的结构体系而言,是出于迹门的流通分,所谓流通就是如何将此经流传后世、利益众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如何弘扬佛法、接引信众。  会三归一含藏法身舍利 契理契机开显佛之密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20#
发表于 2016-10-5 23:4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经也好,一部论也好,或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如果想要流通传扬,所必须具备的的几个条件:首先,这个要流传的经论绝对是最好的,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然就没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就不会有人相信,自然也不会得到流传;其二,此经本身再好,如果不给受持之人带来利益,也不会有人去看,去读,更勿论去依此行持,当然佛教带给人的的利益与世间的利益是不一样的,不在一个层面的,但理都是一个理,特别是在有为法的层面和站在我们尚未成佛、未证空性的凡夫的角度和立场上看。归结起来也不外乎从法殊胜和人殊胜两个方面来劝学,来宏传,来流通。《法师品》的结构和内容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