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非凡(_y30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轻师慢法的果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1#
    发表于 2016-12-19 20:0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宣化上人)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争。若是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向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瞋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修行。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瞋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换句话说,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2#
    发表于 2016-12-19 20:0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们要修心? 因为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世界是你心灵的镜子。  所有外面的一切都是由心导演出的,心中的一切就是外面的一切,外面的一切反应了我们心中的一切。  每个人所见到的世界,其实只是他内心的反映;  心是主人,所有的外现境界都来自心的演绎。  心开朗时,遇见的人仿佛都友善亲切; 心烦躁时,遇见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心快乐时,见到的是一个欢快的世界; 心仇恨时,见到的是一个斗争的世界; 心忧伤时,见到的是一个悲剧的世界。  心染污时,苦恼便会如影随形; 心烦恼时,处处遇见都是障碍。  心迷失了,就受苦受难! 心找到了,就幸福圆满!  心虽然咫尺相依,但却已经迷失了无量生世。  所以想要寻找快乐,首先必须找对方向;  想要得到解脱,就要找准目标,那就是自己的心。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 顶礼大佛顶首楞严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3#
    发表于 2016-12-19 20: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洞宾一次打猎时,射死一只小鹿,那个母鹿如惊弓之鸟,一跑猛跑了一百多步。但吕洞宾很刁,他还躲在那里不动,看看老鹿回头不回头。如果羊的话,不会的。所以表鹿有慈悲心,它的境界比羊高,比喻辟支佛的根机比阿罗汉的根机深,阿罗汉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吕洞宾看到鹿回头以后,看了一个时辰,那个老鹿一动也不动。他感到奇怪,跑过去一看,老鹿已经死了。把鹿剖开以后,它的肠子一寸一寸地都断裂了。你想这个鹿的慈悲心到何种的程度啊?看到自己的儿女被杀害了,就是肝肠寸断呐!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有些人是不可思议地慈悲。所以吕洞宾把弓箭折断,开始修行,最后皈依佛门修正法。  牛车,牛比鹿或羊力量都大,牛脚踏实地,这是比喻菩萨道,是「权教大乘」。后面的把三车归于一,归于『牛车』,那个『牛车』就不是这里的『牛车』,那是「实教大乘」。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4#
    发表于 2016-12-19 20:0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之精髓  《楞严经》1--3卷是让我们见性,四卷是让我们明心。你果真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就是见性。你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心的变现,万法都是一个自己,就是明心。明心见性以后,全性启修,全修在性,这一生就能成佛。  真心本无迷悟,但能显迷显悟。迷本无根,悟非生迷。觉迷迷灭,知迷即悟。  借假修真真亦假,执有执空空非空,非空非有真道理,显空显有妙无穷。  圆顿大法,把握万有,活在当下。相的当下就是性的显现。性的当下就是相的本体。性相一如,体用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5#
    发表于 2017-4-2 18: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法华经》《楞严经》,我们始终都要注意咬住青山不松口。这个青山就是「一心三藏」,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离开我们的本来面目你没有言语可论,没有佛法可讲。越是真理越简单,就是一句「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你可以把《法华经》上面讲的多种三昧、讲的各种空,好好地归纳一下,最后呢?无非是讲「如是我闻」无非是讲「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而已。「能知诸佛秘密之藏」。这是解释「诸佛集三昧」。「秘密之藏」无非是「一心三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6#
    发表于 2017-4-2 18:2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之知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之知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7#
    发表于 2017-4-2 18:2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这两句偈颂至关重要。明白『一心三藏』,明白万法皆为一念所现,你就是『舍诸懈怠』,你时时、事事、处处都在精进。『应当』是感应道交,正当名分。否则你即使二十四小时念佛、拜佛、读其它经典,你就只是二十四小时;可是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这一分钟、一秒钟、一念,你是无量百千万亿大劫在精进。这是不可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8#
    发表于 2017-4-2 18:2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花经【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净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是人乐说法,分别无挂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39#
    发表于 2017-4-2 18:2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佛给阿难一个当头棒,打破他的执着,他那(心在内,见在外)之理论不成立,于是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40#
    发表于 2017-4-2 18:2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速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搏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