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98|回复: 2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烦恼性即是佛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烦恼性即是佛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
    佛的境界。

    点评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6-22 12:1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4: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4: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4: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4: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8#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4: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6-19 14:06
    没有哪一样不是佛性

    文殊菩萨又云:“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9#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求得佛境界,当于众生烦恼性中求,因为烦恼性即菩提自性,由不觉故成为烦恼性;由觉故成为菩提自性,它们是一不是二。所谓的二是由迷产生的,觉的当下即不是二。所以作为佛弟子,能正确了知众生烦恼性即是诸佛境界,就认识了烦恼即是菩提的道理。而这样的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处,不是他们的境界,而是真正的成佛的境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1 18:04
  • 73

    主题

    27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1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15: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的烦恼性即菩提自性,而烦恼性与菩提自性的差别是安立在觉和不觉之上的。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并不是于烦恼自性外而别求佛性的,当于烦恼自性当中去了悟这个佛性,这就要观察烦恼。诸多禅师让我
    们修观心法门,其道理就在于此。不管烦恼有多大,也不论贪嗔痴等何种烦恼,要去观察它从何处起?住于何处?去于何处?当你观察到来、住、去三者皆不可得时,那么把可得与不可得的心统统放下,这个时候即是佛性现前。所以离开我们众生的自性没有佛性可说。这就是为什么《涅槃经》、《法华经》里都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