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奇闻,一对喜好吃素食的爷孙皇帝! [打印本页]

作者: 63361940    时间: 2014-12-16 10:52
标题: 奇闻,一对喜好吃素食的爷孙皇帝!
今天是国际素食日,这是1986年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如今则渐渐地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和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当年就有超过950万人响应该运动。同时有一奇特的现象: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印度社会自然而然产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如今印度有不少素食者,是一个崇尚素食的大国。

   大家可能还记得,9月17日习主席访问印度时,印度总理莫迪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设“国宴”招待中国客人。古吉拉特邦是印度有名的美食之乡,同时也是素食之乡,整个邦的人们绝大多数都素食主义者,以至于外来的游客很难找到肉食。因此,那一次莫迪招待习主席的“国宴”100多道菜全是素食。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天正好是莫迪64岁生日,莫迪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晚宴现场,习主席为莫迪定制了一个全素的生日蛋糕,双方一同品尝了这个蛋糕。

习主席为莫迪定制的一个全素的生日蛋糕





   不过在中国,素食就远没有那样流行,大家知道,中国以前的皇帝,过着最优越和最高档的生活,从而皇帝与山珍海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山珍海味请靠边,中药同样有美颜补血之神器!)!当然历史上,由于受佛教的熏陶,也有喜欢或倡导吃素的皇帝,如梁武[size=+0]464-549年[size=+0],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直到梁武帝时期,经他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那么在清朝,由于不少皇帝都崇尚佛教,深具佛缘,故此竟然出现了两位比较喜欢吃素的大清皇帝,他们就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俩。与中国大多数的皇帝讲究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相比,康熙和乾隆则显得清淡得多,且较偏爱素食。


   康熙(1654—1722年)于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近62年,开创了“康乾盛世”。康熙的父亲顺治本人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学说相当了解。康熙则青出蓝而胜于蓝,他通过对理学的学习,制定崇儒重道的国策,将理学规定为官方哲学,完成满族政权自身的封建化。另外满族文化、佛教、道教、天主教等都在清朝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康熙明确表示自己不好佛道,但却认为佛道不是理学家说的妖魔鬼怪。


   特别是康熙对医学颇有造诣,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素不仅注意医药保健,熟谙养生之道,而且对医药科学,不论中医、西医都有涉猎。特别是一生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仍给人以启迪。康熙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

  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二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着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

  其次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吃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吃过烟,为戒别人吃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而乾隆皇帝千古佳话,乾隆皇帝最伟大的同窗竟是高僧! 的佛缘则远比他祖父康熙要深厚得多,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每逢祭天地宗庙,皇帝虽斋戒,饮食仍照常用荤,惟不饮酒,不食葱蒜。至于祖先冥诞、忌辰则素食。膳档记录有云:“八月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雍正帝,乾隆帝生父)忌辰,有一日遵例伺候上进素,内廷主位进素。卯初一刻,外请祭福陵毕。卯正二刻早膳:山药豆腐羹热锅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苹果软脍筋一品、口蘑萝卜白菜一品、罗汉面筋一品、油炸糕、奶子糕。后送菜花头炒豆腐一品。福隆安进杂烩热锅一品、盐水豆腐一品、素包子一品。随送攒丝下面,进一品,粳米干膳进些。”


另外乾隆在南巡期间,曾到常州天宁寺游览。中午时,主僧以素馔呈进。乾隆吃后很高兴,含笑对主僧说: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见徐柯《清稗类钞》)。另有记载,扬州某古寺有一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种豆腐素菜,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汤,味道鲜美,受到乾隆赞赏,一度把「文思豆腐」列入宫廷菜单之中。后来文思豆腐成为扬州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苏菜系。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





    除此之外《清稗类钞》还详细记述了乾隆到苏州寒山寺游览和进食素馔的有趣情形。“一日,携二监微行,张公和公廷玉从之,至苏州。时巡抚为陈大受。大受故识文和,惊其突至。文和耳语大受曰:衣湖色袷袍者,圣上也。大受不知所出,遽上前跪迎。帝笑而扶起之,谓勿惊。第假此间佛寺宿一旬,足矣,勿使左右及寺僧知也。大受唯唯。进馔,帝命五人同坐。食毕,大受修函介绍于寒山寺僧,谓有亲戚数人,欲假方丈游数日。大受启帝,谓微臣当随驾?帝曰:汝出,恐地方人士多识者,多不便,不如已。大受叩头谢。既而帝及文和二监赴寒山寺。僧认为中丞之戚也,供膳。帝谓吾等夙喜素食,第供素馔足矣。僧导游各处,帝赠一箑。书张继枫桥夜泊诗,款署漫游子。留宿七日而去。临行以函告大受,略谓予去矣,恐惊扰地方,万勿远送。遂微行离苏。”


  清朝皇帝都信仰佛教。清宫的祭祀中,设有“佛堂供”。乾隆在位期间,曾多次到五台山拜佛。他也游过许多著名的寺院。由于信仰和讲究食道,自然对素食颇感兴趣。乾隆喜素食,既有信仰和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久食荤腥而追求清淡口味的原因。




   这也算得上是清宫的一则趣闻吧!

作者: 当捷    时间: 2014-12-16 18:11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弘-太原    时间: 2014-12-17 08:47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宏    时间: 2014-12-24 08:51
阿弥陀佛{:soso_e163:}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