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净慧老和尚: 修行只有打成一片才有效果。 [打印本页]

作者: 秒莲花    时间: 2019-7-10 17:04
标题: 净慧老和尚: 修行只有打成一片才有效果。
净慧老和尚:修行只有打成一片才有效果
这次七日禅修, 已经过了四天, 还剩三天。四天当中有不少的道友始终坚持, 精进用功; 也有的居士因为家里事情多、工作忙, 不能一直坚持。无论时间长短, 能够来参加, 哪怕是只坐一支香, 都是莫大的福德因缘。

《法华经》上说: “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 一念清净成正觉。” 一须臾的时间很短, 坐一须臾都有那么大的功德,何况我们能坐一支香、两支香, 能坐一天、 两天, 功德更是不可思议。不过一定要记住, 是静坐一须臾。既然是静坐, 那就不是散心坐, 而是静心坐。静心者没有杂念,有杂念不算静心。静心者一念不生, 善念恶念都排除干净,心地只有一片的清净光明。在这片清净光明的心地上, 才可以成就无量无边的福德因缘, 所以说要静坐, 要静心地坐, 要安安静静地坐。行香、坐香, 入坐、出坐, 都要保持一种安定的心态, 安静的心态, 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心里不要东想西想, 嘴巴不要东说西说,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那才可以称得上是静坐。修行只有打成一片才有效果, 不能打成一片不会有效果。有不少的居士就说, 我皈依了十几年, 修了十几年, 怎么进步不大? 我们不妨自己反省一下, 我们是在静心修, 还是在散心修? 我们平常修的时候有没有杂念, 有没有妄想? 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精纯不二?如果没有做到精纯不二, 边念经边打妄想, 拜佛还是打妄想,心静不下来, 那不过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已。所以希望各位修要真修, 行要正行, 要静下心来, 下苦功夫, 才能有成果, 才能有效果。

下面继续讲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和五力。五根和五力内容相同, 只是前者叫五根, 后者叫五力。其内容都是: 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功德善法, 既然内容相同, 为什么前者叫五根, 后者叫五力呢? 这是由于修持五法的人, 有钝根, 有利根。钝根者修持五法, 是为五根; 利根者修持五法, 是为五力。在修行中, 能将信、精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法扎下根去, 那就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善法。


一、信根
信如果能够扎下了根, 根扎得越深, 信的力量就越大。信根能生长一切善法, 一切善法都从信根而得生长。我在讲信的时候曾经讲到: “信为道元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什么呢? 信首先是要信根本, 信我所修之法, 能够到达涅槃彼岸, 能够断除一切烦恼, 能够生长一切智慧。而且, 要使这种信深深扎根于一切善法的土壤深处,不可动摇,就会产生力量。


二、进根
进者精进, 精者不杂, 进者不退。精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纯一无杂而不退却, 勇敢向前, 那才是精进。要使这种善法同样深深扎根于一切善法的土壤之中, 不可动摇, 是为精进根。


三、念根
念就是忆念, 念者不亡失, 念者念念在怀。要做到保持正念,就要靠忆念的功夫, 所谓忆念三宝。佛教有六念法门: 念施, 念戒,念天, 念佛法僧三宝, 是为六念法门。念一切善法就能排除一切恶念,排除了恶念就能坚定善念。而且, 要使所念的善法深深扎根。


四、定根
定就是稳定、安定、禅定。首先是稳定, 然后是安定, 第三步才可以说有禅定。稳定、安定、禅定, 顺次都要扎根。有了根, 才能真正稳定, 才能真正安定。定是排除、抗拒一切恶法的基本功能。修行人有了定力,有了定根,一切不善法就侵蚀不进来。


五、慧根
慧者, 智慧。智慧能够确认所修法门的正确性, 能够辨别所修法门的次第, 能够辨别所修法门是有漏还是无漏。智慧能够在心灵深处扎根, 就能把愚痴的根拔除掉。

以上所说, 就是信、进、念、定、慧五根。我们要思维法义, 用佛法的道理来指导修行, 思维根、力等法门极为重要。根就是五根, 力就是五力。我们可以这样来考量自己: 我的信仰是否扎根? 我的精进心是否扎根? 我的正念是否扎根? 我的定力是否扎根? 我的智慧是否扎根? 思维这些法义, 有助于修行层次的不断提升, 有助于智慧的开朗, 有助于福慧的增长。对于利根人来说, 信、进、念、定、慧, 这五种善法, 便成为力量了。自身具有力量, 就能拒绝恶法, 就能抵御恶法, 就能斩断一切烦恼,就能培养断恶修善的力量和智慧。五力是在五根的基础上而产生力量。所谓 “树大根深”, 树大根深了, 力量也就大了。树的力量大了, 十二级台风也刮不倒。十二级的台风是什么呢? 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三毒烦恼的力量比十二级台风要厉害得多。十二级台风不会经常有, 贪嗔痴的三毒烦恼却无时无刻不在恼害我们的心灵。

我们一定要把信、进、念、定、慧五种善法, 扎根于心灵深处, 用广修福慧、广修无量功德, 来培植五根。使五根具有抵御、抗拒十二级台风的力量, 修行就有把握, 修行就有成果。以上讲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这五科, 下面还有七觉支、八圣道。这七科法门, 这三十七种善法, 前面五科是为方便道,八圣道是为见道, 七觉支是为修道。能够用方便道、见道、修道来分析判别三十七道品, 我们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运用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法门。本来见道在前, 修道在后, 不过从法数而言, 佛经总是用增法, 而不用减法。增法代表善法不断增长, 善根不断增长, 所以先说七觉支, 后说八圣道。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先修八圣道见道, 然后再修七觉支是修道。这三个位次, 方便位、见道位、修道位, 是修习一切法门不可改变的次第。修行佛法首先要有前方便。所谓前方便, 就是为见道、修道做准备, 所以 叫方便道。道为能通, 道为道路。通至何处呢? 通至涅槃圣道。希望大家善于思维法义,“听闻正法, 如理思维, 法随法行”, 这也是修行的前方便。

作者: 秒莲花    时间: 2019-7-10 17:05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秒莲花    时间: 2019-7-10 17:07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作者: 兹心非心    时间: 2019-7-10 22:14
《法华经》中云: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作者: 兹心非心    时间: 2019-7-10 22:15
明白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定在首楞严大定中。
作者: 兹心非心    时间: 2019-7-10 22:16
《楞严经》中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作者: 兹心非心    时间: 2019-7-10 22:16
修行旨在修心。
作者: 1723439932    时间: 2019-7-18 12:31
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瞋痴
作者: 1723439932    时间: 2019-7-18 12:33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作者: 1723439932    时间: 2019-7-18 12:34
修行用功贵在老实。看住妄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作者: 1723439932    时间: 2019-7-18 12:37
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